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鸿门宴上项羽杀了刘邦,就能保住霸业吗?

鸿门宴上项羽杀了刘邦,就能保住霸业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59 更新时间:2023/12/24 10:01:25

鸿门宴的故事自从上了司马迁那本史家绝唱《史记》以后,那个西楚霸王项羽因为放走了刘邦,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拙于心计的名声就不胫而走,成为千年以来,学者名士挞伐的对象。项羽因没杀刘邦而丢了江山似乎成了众口一词的定论。如此一来,曾经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在人们心目中就成了有勇无谋的代名词。但是,当我们如此评价项羽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除开这次鸿门宴,项羽诛宋义、杀义帝、逐范增、屠临淄……什么时候还有过半点妇人之仁、优柔寡断?倒是后来借黥布之手杀义帝,反映出他极深的心机。所以,我们得反问一句:项羽杀了刘邦,真能保住霸业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鸿门宴的源头说起。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11月,项羽挟巨鹿大胜之威,带领一干诸侯和秦降将章邯等人挥师进关中。此时,刘邦已抢先一个月占领了关中。刘邦因善待秦王子婴及投降吏民,又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迅速恢复了关中稳定,得到关中百姓的拥护,所以当他得知项羽已封章邯为雍王,赐以关中之地时,便接受了解生的建议,派兵把住函谷关,抗拒诸侯军。但是,他手下那些虾兵蟹将哪里是项羽的对手?号称天险的函谷关没几天就被项羽的大将黥布打下来了。12月,项羽军进到戏这个地方安营扎寨。这时,项羽为首的诸侯军有40万人,4倍于刘邦军。刘邦生怕项羽继续进攻,惶惶不可终日。他的左司马曹无伤见取而代之的机会来了,便暗中派人向项羽通报:刘邦要称王关中,让子婴当丞相。项羽大怒,下令准备攻打刘邦主力。但是,他的叔父项伯表示反对,并向刘邦的重要谋士张良暗通消息。刘邦闻之,立即亲自前往求见项羽。

网络配图

这时要杀掉刘邦,对于项羽来说,实在是易如反掌。项羽也确实动了杀机,听从了范增的建议,准备在宴席上动手。然而,项伯的一句话打动了项羽:“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后世很多学者都认为这是项伯被刘邦收买后有意说的维护刘邦的话。然而,项伯真那么容易被刘邦收买吗?也未必。

我们先来看看项伯在项羽集团中的地位。对此,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通过鸿门宴上的坐位安排讲得很清楚了。古代室内活动中,地位最尊贵的人才能向东而坐。而在鸿门宴上,项羽与项伯并排“东向坐”,而被项羽尊为“亚父”的范增也只能“南向坐”,说明在项羽集团中,项伯的地位与项羽齐平,甚至高过了头号谋士范增。这也充分反映出项羽对他的叔父的尊重。政客行事以利益为先。在本集团中享有最高地位和充分尊重的项伯对出卖集团利益的利弊不会掂量不出吧?而且,项伯之前与刘邦的关系一般。他到刘邦军中也只是去救张良,没想过救刘邦。刘邦只凭“兄事之”的表面礼节和口头婚姻就能收买得了这个政治老油条么?可能性微乎其微。

事实上,项伯为项羽集团考虑,其上述言行也有充分的理由。还在楚怀王熊心派刘、项等人出征攻秦之前,就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在此后的征战过程中,项羽连遇苦战,而刘邦没有遇到秦军主力,故先于项入关。按照约定,刘邦派兵把住函谷关拒诸侯本无可厚非。项羽派兵攻关,其实理亏,如果得势不饶人,进攻刘邦主力的话,就等于抛弃了之前的承诺,有可能遭到诸侯的反对。项羽率领入关的大军虽有40万人,但其中多数为诸侯的部队,自己的嫡系并不多。一旦诸侯因疑惧,转而联合刘邦对付项羽,双方的兵力对比马上倒过来。同时,刘邦深得关中民心,而项羽不久前在新安坑杀秦降卒20万,关中民众恨之入骨,故而项羽若在关中地区对刘邦和诸侯军队同时开战,得不到当地人民的支持,将非常被动。因此,项羽的当务之急不是打刘邦,而是先安抚好诸侯。由此可见,项伯去劝张良离开刘邦,并不仅仅因为张良是自己的故交。更重要的是,张良是韩王成的代表,如果离开刘邦,就意味着韩王成与刘邦划清了界限。这样,既孤立了刘邦集团,又向诸侯表明项羽集团无意与之为敌,进而争取他们支持项羽或保持中立。然而,由于张良坚持与刘邦共进退,项伯的如意算盘没有成功。而刘邦表现出来的恭敬态度使项羽失去了进攻刘邦的借口。因此,对于项伯的劝告,项羽不能不仔细斟酌。

网络配图

对于刘邦,项羽并非没有戒心。鸿门宴之后分封诸侯,项羽为防止刘邦复起,故意给他下绊子,就是明证。可是,对项羽来说,这个时候仓促对刘邦动武,不仅要顾虑随自己入关的诸侯的反应,还要考虑另外一个大问题——自己的后方。楚怀王熊心虽是项羽的叔父项梁立的一个傀儡,但远非后世认为的那么“听话”。就在两年前,项梁败死于定陶。楚怀王乘机将楚军各部全部收入麾下,并积极拉拢楚将中的实力派,先后任命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刘邦为砀郡长并进封武安侯。另外,他还采取各种措施压制项羽,防止其复起。在定陶大破楚军后,秦国大将章邯挟战胜之威,挥师攻赵。赵王歇求救于楚。楚怀王派刘邦西征关中,并与诸将约好先占关中者为王。项羽遂主动请缨与刘邦同行。但楚怀王以项羽之前在襄城搞过大屠杀,无法安抚秦民为由,拒绝了他的要求,并派他作为救赵统帅上将军宋义的副将去巨鹿一带与秦军主力作战。无形之中,楚怀王、宋义和刘邦在压制项家复起这个问题上,成了一根藤上的蚂蚱。在援救赵国的途中,宋义故意在安阳逗留不进达46天之久,并派儿子宋襄去与项家矛盾较深的齐国做相国,其目的当然不言自明了。尽管此后项羽奋起反击,诛杀宋义父子,逼迫楚怀王封自己为上将军,大败秦兵于巨鹿,收伏诸侯军,招降章邯,打出一系列精彩的组合拳,还是无法阻止刘邦捷足先登。在刘邦先占关中的情况下,项羽若贸然与之大打出手,楚怀王大可以借口项羽违反誓约,号召天下讨伐这个言而无信的“不义之徒”。这对项羽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后方全无保障,兵源、粮饷、夫役有中断的危险,他纵是天将下凡,也不敢保证能操胜券。

既然项羽不敢轻战端,刘邦亲自去见项羽是不是多此一举呢?当然不是。对于刘邦来说,项羽头脑发热,进行军事冒险的可能并非完全没有。项羽毕竟能征惯战,诸侯的态度还在两可之间,而刘邦自己的部队又新败于函谷关,真打起来,凶多吉少。他必须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以博得诸侯的同情,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从而制止战争的爆发。所以,刘邦及其亲信在鸿门宴上对项羽表现得极为谦恭。

对于刘邦等人的这套表演,项羽不大可能不知道其醉翁之意,但也无可奈何。刘邦来见他之前,肯定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做出了预先布置。即便刘邦死了,刘邦集团也不大可能出现群龙无首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杀了刘邦就意味着开战。而刘邦在主动低头认输的情况下被杀,必然引起诸侯的反弹。得不到诸侯的支持,仅凭自己的那点兵力与刘军对抗,实在不占优势,作战过程中还必须时时提防诸侯和远在彭城后方的楚怀王反戈一击,完全没有取胜的把握,甚至可以说前途凶险。因此,刘邦无论如何不能杀。不过,尽管如此,项羽及其亲信在是鸿门宴上仍极尽恐吓之能事。刘邦被吓得半死,竟全然不顾基本礼仪,酒宴未毕即借上厕所之机,不辞而别。他这么一逃,可以说前功尽弃,因为这样做不但说明自己心虚,在道义上对项羽的优势被打了个大大的折扣,而且还可能激怒项羽。如果项羽一时让怒气冲昏头脑,未必不会下令开战。幸好,项羽没有丧失理智,但这并不意味着刘邦就可以庆幸了,项羽很快就逼他穿上一双十分难受的小鞋。

网络配图

通过鸿门宴,项羽摆平了刘邦,掌握了道义上的主动权。加上他在灭秦过程中鹤立鸡群的战功,分封诸侯的主动权就顺理成章地掌握在了他手里。是月,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尊名义上的反秦领袖楚怀王为义帝,并把他抛在一边,开始分封诸侯。他首先借口刘邦心怀不轨,把这个心腹大患踢到了边远而闭塞的巴蜀地区,并派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镇关中,防其东山再起。而后,他又把原为楚怀王管辖的地盘一分为四,自己定都彭城,同时依据与项家关系的亲疏,将诸侯分别封在战略地位不同的地区,以确保其领袖地位。分封已毕,项羽又东归彭城,借九江王黥布之手杀死义帝,最终使自己的霸业大功告成。

综上所述,项羽在鸿门宴上很好地把握了杀不杀刘邦这个度,保住了即将到手的霸业,表现出了不错的政治天赋。当然,可能有朋友会表示反对: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项羽为什么要出卖曹无伤呢?这正反映了项羽在这方面的明智。毫无疑问,曹无伤本非刘邦集团核心成员,又是个投机分子,看到老板刘邦不行了,甚至不惜将其出卖给敌人,“欲以求封”。依刘邦的识人之明,这样一个朝秦暮楚的小人日后也未必能得到重用,利用价值实在有限。而且,既然项羽不与刘邦撕破脸皮,此人必然对项羽心怀忌恨,日后有可能成为后患。因此,项羽最佳选择当然是借刘邦之手除掉此人。仅此一个小细节,也可知项羽的思虑之深,他横扫天下的业绩不是仅凭匹夫之勇能实现的。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揭秘刘邦收复成皋的绝世妙计:“一骂破城”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

    比“一笑倾城”更牛的是“一骂破城”,来看刘邦收复成皋的绝世妙计,“一骂破城”具体是如何做到的呢?细节是怎么样的?小编为您细细道来……话说刘邦在和项羽在正面作战总是捞不到便宜,便令汉军大部队高筑壁垒,按兵不动,养精蓄锐,以待天时。同时,派将军刘贾(刘邦的大表哥)、卢绾两人率两万人马,从白马津渡过黄河,

  • 汉高祖刘邦杀开国功臣为何唯独留下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

    刘邦手下有很多大臣,这些开国功臣,有的是六国旧部,有的是以前在一起闹革命的穷哥们,还有的曾是刘邦早年的上司。刘邦杀韩信、屠彭越、斩英布,连那个足智多谋的张良也退避三舍,居然装神弄鬼,搞起了隐居。倒是有一个安安稳稳地做起了大汉丞相。此人是谁,就是萧何。网络配图萧何这个人早年是刘邦的上司,刘邦在泗水亭做

  • 揭秘萧何贪污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会不怒反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谁都知道,萧何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大功臣。而且多年忠心耿耿,尽心效力。但后来有一天,刘邦却把身为相国的萧何逮捕入狱。原因是萧何写了一个奏折,希望把上林苑中的荒地分给百姓耕种。有一位侍卫探问刘邦:“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怒气冲冲地说:“吾闻李斯为秦相时,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为民请吾苑,以自媚

  • 刘邦遍洗功臣 功劳最大的他为何有惊无险?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樊哙屠狗卖肉时,陈胜已揭竿而起,星星之火呈现出不可抑制的燎原之势,怀揣着各种梦想的人蠢蠢而动,都想在这个时候乘机趟一趟这个浑水。遗憾的是,到头来真正摸着鱼、捞着虾的没有几个。樊哙也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他追随刘邦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当源于这种梦想的激励。不过,与很多好高骛远的人不同的是,在追求梦想的路上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大将军韩信及早背叛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蒯通为何总是劝说大将军韩信及早背叛刘邦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候,蒯通出场了。他的出场不是为了解救齐国,而是加剧齐国的灭亡

  • 秦始皇和刘邦 一个江山得而复失一个传承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

    对于秦汉这段历史,有一个很值得让人去琢磨的现象。秦始皇好不容易打下天下,统一了中国,却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就把江山给丢了。而另外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刘邦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天下,虽然由于其出身草根等原因,历史上对其总是有一些不友好的意见,但是他的子孙却把这个刘邦创造的朝代传承了4百余年。这些难道只

  • 历史上刘邦并非市井无赖:而是个有准备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

    司马迁的《史记》中,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喜欢“狎侮”人,且“好酒及色”,做了亭长,还常常装神弄鬼赊欠酒钱;大臣高起、王陵直言“陛下慢而侮人”。看上去,刘邦不仅是个傲慢无礼的家伙,还是个游手好闲的混混。司马迁是个受刑罚的中书令,涉及到当朝高祖皇帝,当然不敢乱写。网络配图刘邦的形象就此定格,后来的

  • 刘邦打仗屡战屡败最后却能够击败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

    哪怕项羽存在以上致命弱点,还是将刘邦打得到处乱窜。直到最后一战垓下之战前,基本上都是刘邦在逃跑。从战术而言,项羽是个技术派,见谁灭谁。然而,十有九胜的项羽为什么最后失败,屡战屡败的刘邦为什么笑到最后呢?楚汉的竞争,以西楚的失败而告终,这教训已经总结两千年了,结论一大堆。例如,刘邦认为项羽败于不会用人

  • 汉高祖刘邦出众的后代中刘备是其中之一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高祖刘邦

    秦朝覆灭后,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得胜,次年登基称帝,建立汉朝,便以此开启了汉王朝历史四百多年的统治。汉朝又分为西汉与东汉,维持了两百多年的西汉统治被王莽谋反所灭,其创立的新朝维持了15年后被推翻,后由刘邦的九代世孙刘秀夺取政权建立东汉,国号沿用汉。刘氏宗族统治的大汉王朝,在这几百年时间里,迎来了历史上首

  • 刘邦和项羽的区别体现在哪:是性格还是外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和项羽的区别

    秦朝末年,社会动荡,此时民间反秦势力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两支队伍,即刘邦立汉王继承项梁带领的农民起义军,以及项羽继项梁之后领头的楚兵,分别于河汉河北推翻秦朝统治,于是二者相争,即称之为楚汉战争。起初刘邦的势力大不如楚,无论是抗秦或是楚汉相争,项羽几乎百战百胜,而刘邦丝毫不懂得如何带兵打仗,唯有一点,助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