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萧何贪污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会不怒反笑

揭秘萧何贪污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会不怒反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229 更新时间:2024/1/14 15:55:57

谁都知道,萧何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大功臣。而且多年忠心耿耿,尽心效力。但后来有一天,刘邦却把身为相国的萧何逮捕入狱。原因是萧何写了一个奏折,希望把上林苑中的荒地分给百姓耕种。有一位侍卫探问刘邦:“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怒气冲冲地说:“吾闻李斯为秦相时,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为民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很多读者会诧异,怎么“取悦百姓”也算是一种罪过?但这样的事情,在二千多年以前,确确实实发生过。《史记萧相国世家》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网络配图

很多的领导,都说自己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但当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却总是坚定不移地站在个人利益一边。就说那个上林苑,地跨五个县,纵横三百里,其主要用途就是供皇帝游玩狩猎。而当时长安一带人多地少,百姓缺衣少食。如果让出一部分给百姓耕种,该是多好的事情。但这个刘邦,却坚持群众利益第二,个人利益第一。把群众利益挂在嘴上,把个人利益装在心里。

网络配图

还有一件事说来更为可笑。汉十二年秋,黥布造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萧何留守长安。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做什么?”当听说萧何爱民如子,关心民生,做了很多好事,深受百姓欢迎时,刘邦很不高兴。使者回到长安,告诉萧何:“你就要大祸临头了。”萧何不解,忙问何故。使者说,你现在一心一意为民办事,群众威信日增,这对皇上已经构成了威胁。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少干好事,多干坏事:“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悦。

这个故事着实让人悲哀。刘邦身为一国之君,怎么愿意下边的官员去做坏事?因为他希望看到的,可能是这样一种局面:所有的领导,都是“英明的领导”,所有的问题,都是“下边的问题”。大臣的威信不能超过皇帝,如果老百姓都去拥护萧何,谁来拥护自己?

网络配图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单位领导班子有十个成员。其中九个贪污受贿,只有一个清正廉明。那么这一个就会成为很大的“不安定因素”。你想啊,请他喝酒他不去,给他红包他不要,办起事来一本正经。那别人想照顾一下什么关系,捞取一点什么好处,就会增加很大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说不定哪一天,他就会成为“内鬼”,把大家的事说出去。所以,只有身上不干净的人,才是“最安全”和“最听话”的人。

刘邦还有一段高论,当有人说他是因为“与天下同其利”而得天下时,他不同意。并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可见,在刘邦的眼里,“用人”重于“为民”。

刘邦和萧何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取悦百姓”还是“取悦领导”,仍然是困扰很多官员的一道难题。“取悦百姓”,百姓拥护,自己无愧,但领导却不一定高兴;“取悦领导”,领导满意,百姓骂娘,而自己却能够得到更多荣升的机会。如果“鱼”与“熊掌”能够兼得,当然最好不过。只是,难哪!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刘邦遍洗功臣 功劳最大的他为何有惊无险?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樊哙屠狗卖肉时,陈胜已揭竿而起,星星之火呈现出不可抑制的燎原之势,怀揣着各种梦想的人蠢蠢而动,都想在这个时候乘机趟一趟这个浑水。遗憾的是,到头来真正摸着鱼、捞着虾的没有几个。樊哙也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他追随刘邦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当源于这种梦想的激励。不过,与很多好高骛远的人不同的是,在追求梦想的路上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大将军韩信及早背叛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蒯通为何总是劝说大将军韩信及早背叛刘邦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候,蒯通出场了。他的出场不是为了解救齐国,而是加剧齐国的灭亡

  • 秦始皇和刘邦 一个江山得而复失一个传承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

    对于秦汉这段历史,有一个很值得让人去琢磨的现象。秦始皇好不容易打下天下,统一了中国,却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就把江山给丢了。而另外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刘邦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天下,虽然由于其出身草根等原因,历史上对其总是有一些不友好的意见,但是他的子孙却把这个刘邦创造的朝代传承了4百余年。这些难道只

  • 历史上刘邦并非市井无赖:而是个有准备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

    司马迁的《史记》中,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喜欢“狎侮”人,且“好酒及色”,做了亭长,还常常装神弄鬼赊欠酒钱;大臣高起、王陵直言“陛下慢而侮人”。看上去,刘邦不仅是个傲慢无礼的家伙,还是个游手好闲的混混。司马迁是个受刑罚的中书令,涉及到当朝高祖皇帝,当然不敢乱写。网络配图刘邦的形象就此定格,后来的

  • 刘邦打仗屡战屡败最后却能够击败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

    哪怕项羽存在以上致命弱点,还是将刘邦打得到处乱窜。直到最后一战垓下之战前,基本上都是刘邦在逃跑。从战术而言,项羽是个技术派,见谁灭谁。然而,十有九胜的项羽为什么最后失败,屡战屡败的刘邦为什么笑到最后呢?楚汉的竞争,以西楚的失败而告终,这教训已经总结两千年了,结论一大堆。例如,刘邦认为项羽败于不会用人

  • 汉高祖刘邦出众的后代中刘备是其中之一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高祖刘邦

    秦朝覆灭后,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得胜,次年登基称帝,建立汉朝,便以此开启了汉王朝历史四百多年的统治。汉朝又分为西汉与东汉,维持了两百多年的西汉统治被王莽谋反所灭,其创立的新朝维持了15年后被推翻,后由刘邦的九代世孙刘秀夺取政权建立东汉,国号沿用汉。刘氏宗族统治的大汉王朝,在这几百年时间里,迎来了历史上首

  • 刘邦和项羽的区别体现在哪:是性格还是外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和项羽的区别

    秦朝末年,社会动荡,此时民间反秦势力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两支队伍,即刘邦立汉王继承项梁带领的农民起义军,以及项羽继项梁之后领头的楚兵,分别于河汉河北推翻秦朝统治,于是二者相争,即称之为楚汉战争。起初刘邦的势力大不如楚,无论是抗秦或是楚汉相争,项羽几乎百战百胜,而刘邦丝毫不懂得如何带兵打仗,唯有一点,助其

  • 刘邦赢在哪里?与项羽最大不同竟然是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

    项羽与刘邦,一个是所向披靡的西楚霸王,一个是打不过就跑的汉中王,最终刘邦却打败了项羽。是什么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从性格来说:项羽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过常宝列举了《史记》中的大段描述,认为项羽是一个没有明确目标、随心所欲,又不失天真、有着强烈的自由意志的人物。网络配图“自由的意志、

  • 汉高祖刘邦当皇帝后为何要让亲爹给自己磕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邦的父亲刘老爹独享此项殊荣。虽如此,但这个太上皇的据说还是刘老爹给儿子磕头称臣后才换来的,刘邦当了皇帝后对自己的亲爹并不友好,甚至还为到底该谁给谁磕头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刘邦在他父亲眼里一直是最不成器的刘小三,直到他斩蛇起义,刘老爹才拿剃须刀刮了刮眼睛,开始正眼瞧着儿子的革

  • 项羽败给刘邦致死都没明白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

    红潮导语:正是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超群,成就了刘邦的“无能”。说刘邦 “无能”,倒不如说刘邦聪明,他的聪明之处正在于面对优秀的人才,以“无能为能”的君臣之道。楚汉相争,强大的项羽最后之所以败给刘邦,最重要的原因可以这样总结:刘邦太“无能”,项羽太“能干”!其实,刘邦并不是生来就“无能”,他的无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