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朝建立功臣是怎么排名的?为什么萧何排第一张良排六十二?

汉朝建立功臣是怎么排名的?为什么萧何排第一张良排六十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734 更新时间:2024/1/6 9:43:13

汉朝建立功臣是怎么排名的?为什么萧何排第一张良排六十二?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汉朝建立之后,作为皇帝的汉高祖刘邦,自然是要对曾经跟随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臣子们进行论功行赏。他自己也说过,有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帮助他很多,这三人也被后世称为“汉初三杰”。但是,萧何作为第一大功臣,排名功臣中的第一位,可为什么张良却只排在第62位?第二位是曹参,为什么他会比张良高那么多呢?

刘邦在统一天下后,曾经和大臣们讨论自己能够打赢项羽的原因,当时他给出的理由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刘邦心中军师张良、后勤(内政)萧何、将军韩信是对他打天下帮助最大的三个人。但后来刘邦按照功劳进行封赏时,为何萧何第一、曹参第二,张良却只排在六十二呢?

《索隐》曰:姚氏云“萧何第一,曹参二,张敖三,周勃四,樊哙五……”既然刘邦如此欣赏张良,为何论功行赏的时候张良赏赐如此靠后呢?有哪些原因?

1、关系的亲疏远近

张良和萧何、曹参两人对比起来,有一个先天上的劣势,那就是刘邦落魄时,曹和萧两人对他的扶持。

刘邦起兵是在他47岁的时候,而在此之前他在沛县的地位其实并不怎么高,大部分时间出于无业游民状态,年轻时还想过去当游侠,结果走到半路,魏国被秦国灭了。后来人到中年,也只是以亭长这个公务员体制中最微不足道的职务勉强糊口,甚至于在一次押送囚犯的过程中,还将他们放走,导致自己成了通缉犯。

《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这时候再回头看看曹参和萧何,两人基本上是县衙内前四号人物,可以说在当地也算是名头响亮的角色了。

但这二人,不仅平时对刘邦颇为照料,后来沛县起义时,还将刘邦推上了首领的位置,让刘邦有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对比起来,就好像平日里我们在自己的老家只是普通人,结果两位当地响当当的人物却一直和我们称兄道弟,对落魄时期的刘邦来说,这份感情是很少有人比得上的。

在这件事情上,张良就要比萧何、曹参差一点,他毕竟一开始的目的是转投韩王信,刘邦只是第二选择。所以,单论个人情感上,张良要往后排。

2、张良的明哲保身之术

“谋圣”张良信奉道家,江湖更有传言他是黄石公的弟子,后来张良想要辞别吕后,外出修道便有这方面的原因在内。

张良这个人,素来不轻易牵涉进任何朝政争端当中,他的做法是把自己当成出谋划策的谋士,从来不去和人争夺名利。

这也是张良走到哪儿都吃香的原因,首先吕后不认为他有威胁,刘邦也不怀疑他会造反,可以说张良这“无欲无求”的形象简直太符合老板需求了——本领强、又不要求涨工资。

刘邦在论功行赏前,曾经对张良说:“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三万户”是何概念呢?萧何当初以首功封赏的是“乃益封何二千户”,这足以说明刘邦对他的器重了。

但张良却对此没兴趣,一方面是他的性格比较洒脱,偏隐士形象,另一方面是他的目的“为韩报雠彊秦”已经达成,此时他就是一位心愿已了,只想展翅翱翔的仙鹤形象了。

张良回答刘邦的话是:“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张良说话是相当好听,咱们把这话拆开来看,包含了三层意思:

一、陛下在我心中最重要的不是三万户封赏,而是您的知遇之恩;

二、陛下您封赏给其它大臣的东西都不够,我就不给您添堵了,意思意思就够了;

三、陛下我对权力没有兴趣,只需要够自身生活所需的财物就够了,我没有野心!

刘邦听闻张良的一番话内心很高兴,于是满足了张良想要功成身退的心思,君臣两人和谐的走完了一波封赏的礼节。

所以,虽然张良只是得到了六十二的排名,但他却远比许多排位靠前的大臣幸福,他也成了功成身退的典型代表。

标签: 汉朝萧何张良

更多文章

  • 刘邦和吕雉为什么会让张良安然度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良,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张良我们知道汉初三杰之一,为刘邦的鼎定天下立下了无数大功,照理说这般显眼出众,智谋无双的大功臣,在平定天下之前是君主眼里的香饽饽,腹心一般的依仗,而一旦天下太平,他的作用失去或者说减弱,那反倒成了君王眼中之患,属于那种不

  • 该人决胜千里不输张良,行军打仗不输韩信,别人称之为“雹神”?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朝

    该人决胜千里不输张良,行军打仗不输韩信,别人称之为“雹神”?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秦末天地群英并起,赵王赵歇在李左车的辅佐之中变成雄踞赵地的王者英雄,说到这儿,大伙儿必须很好奇心这一李左车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什么他会有那么大的本领,难道说就连被称作“兵仙”的韩信也并不是他的

  • 《史记》中本纪和世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萧何与张良入世家韩信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汉初三杰

    《史记》中本纪和世家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史学上的地位是无法企及的,由于文言文的障碍,导致很多人都没有读过史记。其实《史记》也就五十来万字,要是硬读真的没有啥!不是和大家吹,我一年平均就能码出二百万字,虽然以水文居多,但是活还

  • 刘邦在鸿门宴上逃跑的时候为什么留下张良 刘邦是想让张良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鸿门宴,张良

    还不知道:张良留在鸿门宴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当年秦始皇出巡的时候,有两个人看见秦始皇的巡游车架的时候,分别感慨的说了一句话,一个人说“彼可取而代之。”另一个人说“大丈夫生当如此。”两句话,代表了不同的性格,而前一句正是西楚霸王项羽可言,而后者便是汉高祖刘

  • 张良和萧何的差别到底有多大 刘邦为什么不选择张良做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良,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良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初期,“汉初三杰”是非常有名的,不过其中关于张良和萧何两个人,很多人都有疑问。刘邦将萧何指定为丞相,张良深切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选择了远离朝局。但是在刘邦争夺天下的时候,明明是张良出谋划策要更多一些,为什么最终刘邦会

  • 张良只要一座小县城养老,这就是他的智慧所在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良,汉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张良,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张良出身名门,而且学得一身好本领。后来他就一路辅佐刘邦,最终帮助刘邦成就大业。然而不知为何,在楚汉之争的时候张良很是出风头,然而在刘邦成就帝王霸业的时候,却似乎不见他的踪影。其实这正是他的聪明之处,有句话叫做狡兔尽走狗烹,张良深谙这个道理。所

  • 四面楚歌到底是谁想出来的 是韩信还出自张良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四面楚歌

    很多人都不了解计谋四面楚歌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羽算是历史上一个最出名的悲剧英雄,他拥有一身的霸气与豪气,最终却还是败给了平民出身的刘邦,他们之间的战争,最出名的莫过于最后一战,垓下之战,而在这场战斗中,也出现了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四面楚歌。这是一个让项羽军队心里崩溃的策略,

  • 刘邦为什么会有废掉刘盈的想法?刘邦的帝王心术张良都没看懂!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刘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邦为什么会有废掉刘盈的想法?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前言:《资治通鉴》是一部历史著作,司马光以一种独到的方式描述历史,重点讲述历史中的智慧、权谋之事,将“读史使人明智”这一点发挥到最大,因此享有“帝王之书”的美誉。笔者这段时间又重温了一遍这套书,当读到有关“刘邦欲废太

  • 西汉开国功臣中,张良为什么排在后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良,汉朝

    张良为什么在西汉功臣列第62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良、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他们也是知名度最高的西汉开国功臣。在世人眼中,张良运筹帷幄,萧何坐镇后方,韩信征战沙场,三人虽然擅长领域不同,但能力和功绩不相上下。不过,作为“汉初三杰”的直属领导,汉

  • 张良为什么在汉朝刚建立就退隐?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良,汉朝

    大家好,说起张良为什么退隐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各位爱好历史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大家好!小编今天要跟大家讲的是一位有名的谋士,可以说大汉王朝能够成功建立起来,很大一方面都与他有关。他就是汉初三杰之一,鼎鼎有名的谋士张良。我们都知道张良虽然被称之为汉初三杰之一,可是大汉王朝在刘邦建立之后,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