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记》中本纪和世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萧何与张良入世家韩信不行?

《史记》中本纪和世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萧何与张良入世家韩信不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045 更新时间:2024/1/6 5:23:22

《史记》中本纪和世家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

《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史学上的地位是无法企及的,由于文言文的障碍,导致很多人都没有读过史记。

其实《史记》也就五十来万字,要是硬读真的没有啥!不是和大家吹,我一年平均就能码出二百万字,虽然以水文居多,但是活还是在那放着呢!所以,要是认起真来,五十万字真的没啥,多读读历史还是有好处的。

本文除了给大家讲韩信,也顺便跟大家介绍一下《史记》这本书,作为一名历史普及作者,这是我的分内之事!

《史记》中本纪和世家是什么意思?

如果将《史记》分解的话,可能更有助于大家的了解,这本书总共也就130篇文章,主体包括十二本纪,三世世家,以及七十列传,除此还有十表八书,平均下来,每篇文章也就四千多字。

十二本纪就是记载历代帝王政绩的,先秦五篇,秦汉七篇,比较有意思的是,司马迁在秦汉部分,将项羽和吕雉加入其中。

看来,司马迁也将这二位看成是统治者,从项羽身上可以看出司马迁有点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史观,从吕雉身上可以看出男女平等的史观。

做一个比喻,本纪就像是大树的躯干,那么世家就相当于枝条,三十世家记录了先秦时期诸侯与汉代诸侯权贵人物,以先秦时期为例,每一个世家就是一个诸侯国的兴衰,比如齐太公世家,就是姜氏主政齐国的部分,而齐国被田氏取代后,司马迁又做《田敬仲完世家》来承接。

可以说,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以及在先秦时期有一定影响力的诸侯国,都被司马迁记载在其中。

除了这些板上钉钉的世家,司马迁笔锋一转,将孔子和陈涉也记录其中,孔子并非诸侯,只是一个思想家,司马迁将他放到世家当中,并且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活动和各方面的成就,算是对儒家的一个尊重。

陈涉相对也比较特别,他最早举起反秦大旗的人物,对于推翻秦朝有着重要的影响,大概是因为没有成功,所以将其放到本纪中不妥,而放到列传中,好像又有点拉低了陈涉的身价。

在汉朝的世家中,先是讲述了西汉初期刘邦分封的刘氏诸侯,比如刘邦的弟弟刘交,刘邦的儿子刘肥等家族的,以及皇室的外戚等等。

除了刘氏宗亲,外戚之外,司马迁将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等家族也列入到世家当中。

同为汉初三杰,萧何与张良入世家,为何韩信没有进世家?

很多人都认为韩信与萧何、张良都是汉初三杰,甚至对于汉朝的建立的贡献来说,韩信可能还高于他们俩,尤其相比曹参、周勃等人,跟韩信就没有可比性。

韩信几乎有着跟陈涉差不多的经历,都是底层出身,后来因为军功受到刘邦重用,在楚汉战争中他的作用几乎决定了整个战争的走向,假如韩信当时投靠项羽,那么项羽必然取得胜利,甚至说韩信如果保持中立的话,刘邦也必然失败。

但是最后韩信有感于刘邦的知遇之恩,最终没有选择背叛刘邦,本来刘邦在军事上是无法与项羽匹敌的,曾多次被项羽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韩信是项羽的克星,最后将项羽打败。

对于汉朝这样重要的一个人物,为何刘邦会将其写到“第三档”的列传中,而不是世家当中呢?

有人认为司马迁将韩信放到列传中,有可能是迫于一些政治上的压力,不敢给韩信“平反”,这种说法我认为是站不住脚的,汉朝初期对文字的掌控应该还不是那么厉害,司马迁都敢在《史记》中公然诋毁刘邦,夸赞项羽,会不敢把韩信在书中的位置往前挪一挪?

有人认为,韩信最后失败了,所以丧失了进入世家的资格,前面讲到本纪中的项羽,以及世家中的陈涉都是失败者,而周勃和周亚夫晚年也遭到汉朝的迫害,但是却被司马迁列入到世家中,可以再次证明司马迁的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史观。

有人认为韩信因为功高震主,最后被汉朝统治者所杀,司马迁此举是借此讽刺汉朝统治者“卸磨杀驴”,毕竟提起司马迁,大家都会想到他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人生因此而灰暗,将诋毁汉朝当作毕生心愿,这种说法猜测居多,需要更多的史料。

其实,列传中的人物很多,虽然没有帝王,但是出名的将相也不少,比如管仲商鞅、四名将、吕不韦李斯等等,韩信在其中应该也不跌多少身价。

到这里再对世家进行分析的话,就可以发现,除了陈涉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是家族性的,而列传,都是讲某个人物的,不讲后代。

接着上面那个举例,如果世家是树枝,那么列传就是页,两者是相辅相成,并没有谁比谁地位更高意思,只不过世家能够以家族性的方式进行记载,而韩信被杀的时候是灭族,在司马迁那里看来,就无法称为世家了。

当然,司马迁对韩信的看法是,认同其功劳卓著的一点,“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但是却认为韩信在天下安定的时候造反,有点不合时宜。

标签: 汉朝汉初三杰

更多文章

  • 刘邦在鸿门宴上逃跑的时候为什么留下张良 刘邦是想让张良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鸿门宴,张良

    还不知道:张良留在鸿门宴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当年秦始皇出巡的时候,有两个人看见秦始皇的巡游车架的时候,分别感慨的说了一句话,一个人说“彼可取而代之。”另一个人说“大丈夫生当如此。”两句话,代表了不同的性格,而前一句正是西楚霸王项羽可言,而后者便是汉高祖刘

  • 张良和萧何的差别到底有多大 刘邦为什么不选择张良做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良,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良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初期,“汉初三杰”是非常有名的,不过其中关于张良和萧何两个人,很多人都有疑问。刘邦将萧何指定为丞相,张良深切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选择了远离朝局。但是在刘邦争夺天下的时候,明明是张良出谋划策要更多一些,为什么最终刘邦会

  • 张良只要一座小县城养老,这就是他的智慧所在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良,汉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张良,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张良出身名门,而且学得一身好本领。后来他就一路辅佐刘邦,最终帮助刘邦成就大业。然而不知为何,在楚汉之争的时候张良很是出风头,然而在刘邦成就帝王霸业的时候,却似乎不见他的踪影。其实这正是他的聪明之处,有句话叫做狡兔尽走狗烹,张良深谙这个道理。所

  • 四面楚歌到底是谁想出来的 是韩信还出自张良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四面楚歌

    很多人都不了解计谋四面楚歌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羽算是历史上一个最出名的悲剧英雄,他拥有一身的霸气与豪气,最终却还是败给了平民出身的刘邦,他们之间的战争,最出名的莫过于最后一战,垓下之战,而在这场战斗中,也出现了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四面楚歌。这是一个让项羽军队心里崩溃的策略,

  • 刘邦为什么会有废掉刘盈的想法?刘邦的帝王心术张良都没看懂!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刘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邦为什么会有废掉刘盈的想法?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前言:《资治通鉴》是一部历史著作,司马光以一种独到的方式描述历史,重点讲述历史中的智慧、权谋之事,将“读史使人明智”这一点发挥到最大,因此享有“帝王之书”的美誉。笔者这段时间又重温了一遍这套书,当读到有关“刘邦欲废太

  • 西汉开国功臣中,张良为什么排在后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良,汉朝

    张良为什么在西汉功臣列第62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良、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他们也是知名度最高的西汉开国功臣。在世人眼中,张良运筹帷幄,萧何坐镇后方,韩信征战沙场,三人虽然擅长领域不同,但能力和功绩不相上下。不过,作为“汉初三杰”的直属领导,汉

  • 张良为什么在汉朝刚建立就退隐?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良,汉朝

    大家好,说起张良为什么退隐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各位爱好历史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大家好!小编今天要跟大家讲的是一位有名的谋士,可以说大汉王朝能够成功建立起来,很大一方面都与他有关。他就是汉初三杰之一,鼎鼎有名的谋士张良。我们都知道张良虽然被称之为汉初三杰之一,可是大汉王朝在刘邦建立之后,张良

  • 刘邦为什么没有杀张良?张良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良,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良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张良,“汉初三杰”之一,以无人可比的谋略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然而,刘邦在除掉韩信、英布、彭越、卢绾等开国元勋之后,为何没有除掉谋略超群的张良呢?其实,除了张良曾经在刘邦危难之际救过刘邦的性命和大汉王朝建立后急流勇退之外,最主要

  • 身为“汉初三杰”之一,张良为何不希望自己国家复兴?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张良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精于谋略筹划,为汉帝国立下了不世之功,刘邦评价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相比萧何出身县曹小吏,韩信一介布衣,张良的血统要高贵的多。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韩国为相,先后辅佐过五代韩王,是名符其实的韩国贵族。然而张良还没来得及为国效力,延续家族荣耀,韩国就被秦国灭亡了。身负家

  • 鸿门宴后刘邦为何独留张良?为什么道歉一定要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鸿门宴,张良

    鸿门宴,历史上极为凶险的一次宴会,历来都被作为表面上是聚会,实际上心思难以捉摸的代名词。刘邦当时奔赴项羽的宴会,心里也是怕的,不过好在自己身边的人对自己忠心,项羽阵营的人也有为自己挡剑,可算是保住了自己的命。不过,当时刘邦带了几个人和自己一起赴宴,可回来的时候却少了一个,是张良留在了宴会上“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