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初三杰的张良、萧何、韩信,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汉初三杰的张良、萧何、韩信,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734 更新时间:2024/1/6 7:48:0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人被合称为汉初三杰,这是汉高祖刘邦说的,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刘邦对于这三个人的评价很中肯,这三人在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都立下了不世之功,成为西汉的开国元勋,也成了后世的榜样,张良、萧何、韩信实际上代表了三种顶尖人才:智库、吏才、将才。只不过三个人虽然都是智慧超群之人,却还是因为处世之道不同,结局也各自不同。

一、张良的结局

张良(公元前250年—公元前186年),字子房,张良是韩国的贵族出身,韩国被秦始皇灭掉之后,张良弟死不葬、舍财求刺客,张良此时已是一介布衣,谋刺的对象是已经称帝的秦始皇,这格局说起来要大过燕太子丹了,在刺杀失败后,张良全身而退,秦始皇大搞通缉,张良能逃得性命,还顺便救了项伯这种杀人犯。

张良和刘邦可以说是一见如故,因为张良说的很多东西跟别人说不通,跟刘邦却一点就通,所以说刘邦是天授,而张良对刘邦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总能在变幻莫测的利害关系中穿透层层迷雾,直指问题的要害,并做出正确选择。

在刘邦攻取峣关之时,张良向刘邦献上智取的妙计,因为对方守将是屠夫的儿子,这种人以利可以诱之,刘邦依计行事,峣关守将果然愿意献关投降,张良又分析了一下,说守将肯降士兵不一定跟从,不如趁他松懈的时候打他。刘邦因为采纳了张良的计谋,得以顺利进入关中,比项羽抢先一步入关。

在后来劝刘邦放弃秦宫还军霸上,劝刘邦向项羽谢罪,和项伯一起搞定鸿门宴的危局,既巧妙的让刘邦安全脱离虎口,又使项羽内部埋下君臣嫌隙的祸根。

楚汉相争时劝刘邦搞定韩信、英布彭越三大将,当时汉军危在旦夕混乱不堪,张良却迅速看出形势的转机之处,刘邦手下韩信国士无双可以独当一面;彭越盗贼出身没有得到项羽的分封,对项羽不满,可收买;英布是项羽手下猛将,不过与项羽有隙,害怕被报复,可离间;后来果然靠这三张牌打败项羽。

鸿沟划界后刘邦想罢兵,张良建议急击勿失,不要让项羽有喘息之机。这些种种都是张良能够洞察时局,让刘邦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最后终于成就帝业。

张良能够被称为“谋圣”,不仅仅是他的谋略,还有他了解凡人的阴暗心理,深得黄老之道的精髓,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也逐渐淡化自己的身份,降低自己的影响力,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刘邦封赏功臣时,让张良“自择齐地三万户”,张良辞让,只要了“留”地一个小地方,故张良被称为留侯,此时已形同隐居。

张良深明“飞鸟尽,良弓藏”的哲理,在巅峰之时急流勇退,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在那个位置上能够说退就退,实属难能可贵,这些也使得刘邦一直都很尊重张良,公元前186年病逝,得以善终。

二、萧何的结局

萧何年轻时任沛县县吏,和刘邦是老相识,刘邦斩白蛇起义后就跟着,萧何开国功绩主要是帮忙刘邦管理后勤,跟随刘邦攻克咸阳后,接收了秦国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这为以后汉朝制定政策和在楚汉相争中取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相争的时候,萧何作镇关中,不断的输送士卒粮草给刘邦,成为刘邦坚强的后盾,所以刘邦称帝后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

萧何的慧眼识才也是一流,早期刘邦在沛县可以说就是个市井无赖,可萧何认准刘邦是成大事的人,对他格外照顾,多次利用职权暗中袒护他。还有就是看好韩信,韩信投奔刘邦后得不到重用,一气之下不辞而别,萧何得知消息后,不顾年老体弱,连夜骑马去追韩信,这也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不过在后来萧何又和吕稚一起下圈套谋害韩信,又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

萧何对刘邦忠心耿耿,治理国家也是卓有成效,不过萧何不懂得帝王之心,萧何功高位显又深得人心,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而不自知,直到一个叫召平的门客提醒萧何才恍然大悟,于是开始做些强买民田民宅、放高利贷之类自毁名节的事,虽然受了几天牢狱之灾总算是性命得保,也算是化险为夷。

经过这件事之后,萧何对刘邦更加诚惶诚恐,对国事也保持沉默,公元前193年,在刘邦死后两年,萧何也离开了人世,得到了善终。只不过和张良相比,萧何的身影沉重了许多。

三、韩信的结局

韩信的结局无疑是最惨的,韩信是个用兵如神的军事统帅,“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后人奉他为“兵仙”、“战神”,然而有着超人军事天赋的韩信在政治上却显得智慧不足。

韩信中途投奔刘邦,本来刘邦就不相信他,而韩信又是个用兵如神的军事奇才,任何一位帝王对这种人都不会掉以轻心,在打下齐鲁之地后以功要挟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当时刘邦就暴走了,还好张良和陈平在桌子下踢了刘邦一脚,刘邦转而大方说封什么假齐王,要封就封真的,可以说韩信在刘邦心里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在灭掉项羽之后,刘邦就将韩信改封为楚王,使韩信远离根基深厚的齐地,其后又用陈平的计谋,伪游云梦泽设计擒住韩信,带回京都软禁起来,贬为淮阴侯,在刘邦带兵去征讨陈豨的时候,韩信托病没有随从前往,谁知韩信的手下上书告发说陈豨造反是韩信的主意,还说韩信准备袭击吕后和太子,于是吕后找来萧何密谋,萧何将韩信骗到长乐殿,刀斧手一拥而上将韩信绑起来,吕后在长乐殿尽数韩信与陈豨谋反,欲加害她和太子等罪,不容韩信申辩,令刀斧手将韩信推到殿旁钟室杀死,并夷灭韩信父、母、妻三族。

韩信真正应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铁律,因其功高震主手握重兵本来就是帝王所忌惮的,又不懂得处理复杂的政治局面,犯一些低级错误给刘邦抓住了借口,最终使自己走上了绝地,从汉初三杰的各自结局来看,当推张良最为潇洒飘逸,堪称智、仁、勇三者皆备的完人!

标签: 韩信汉朝

更多文章

  • 汉朝建立功臣是怎么排名的?为什么萧何排第一张良排六十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萧何,张良

    汉朝建立功臣是怎么排名的?为什么萧何排第一张良排六十二?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汉朝建立之后,作为皇帝的汉高祖刘邦,自然是要对曾经跟随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臣子们进行论功行赏。他自己也说过,有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帮助他很多,这三人也被后世称为“汉初三杰”。但是,萧何作为第一大功臣,排名功臣中的第一位,可为什

  • 刘邦和吕雉为什么会让张良安然度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良,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张良我们知道汉初三杰之一,为刘邦的鼎定天下立下了无数大功,照理说这般显眼出众,智谋无双的大功臣,在平定天下之前是君主眼里的香饽饽,腹心一般的依仗,而一旦天下太平,他的作用失去或者说减弱,那反倒成了君王眼中之患,属于那种不

  • 该人决胜千里不输张良,行军打仗不输韩信,别人称之为“雹神”?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朝

    该人决胜千里不输张良,行军打仗不输韩信,别人称之为“雹神”?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秦末天地群英并起,赵王赵歇在李左车的辅佐之中变成雄踞赵地的王者英雄,说到这儿,大伙儿必须很好奇心这一李左车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什么他会有那么大的本领,难道说就连被称作“兵仙”的韩信也并不是他的

  • 《史记》中本纪和世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萧何与张良入世家韩信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汉初三杰

    《史记》中本纪和世家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史学上的地位是无法企及的,由于文言文的障碍,导致很多人都没有读过史记。其实《史记》也就五十来万字,要是硬读真的没有啥!不是和大家吹,我一年平均就能码出二百万字,虽然以水文居多,但是活还

  • 刘邦在鸿门宴上逃跑的时候为什么留下张良 刘邦是想让张良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鸿门宴,张良

    还不知道:张良留在鸿门宴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当年秦始皇出巡的时候,有两个人看见秦始皇的巡游车架的时候,分别感慨的说了一句话,一个人说“彼可取而代之。”另一个人说“大丈夫生当如此。”两句话,代表了不同的性格,而前一句正是西楚霸王项羽可言,而后者便是汉高祖刘

  • 张良和萧何的差别到底有多大 刘邦为什么不选择张良做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良,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良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初期,“汉初三杰”是非常有名的,不过其中关于张良和萧何两个人,很多人都有疑问。刘邦将萧何指定为丞相,张良深切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选择了远离朝局。但是在刘邦争夺天下的时候,明明是张良出谋划策要更多一些,为什么最终刘邦会

  • 张良只要一座小县城养老,这就是他的智慧所在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良,汉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张良,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张良出身名门,而且学得一身好本领。后来他就一路辅佐刘邦,最终帮助刘邦成就大业。然而不知为何,在楚汉之争的时候张良很是出风头,然而在刘邦成就帝王霸业的时候,却似乎不见他的踪影。其实这正是他的聪明之处,有句话叫做狡兔尽走狗烹,张良深谙这个道理。所

  • 四面楚歌到底是谁想出来的 是韩信还出自张良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四面楚歌

    很多人都不了解计谋四面楚歌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羽算是历史上一个最出名的悲剧英雄,他拥有一身的霸气与豪气,最终却还是败给了平民出身的刘邦,他们之间的战争,最出名的莫过于最后一战,垓下之战,而在这场战斗中,也出现了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四面楚歌。这是一个让项羽军队心里崩溃的策略,

  • 刘邦为什么会有废掉刘盈的想法?刘邦的帝王心术张良都没看懂!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刘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邦为什么会有废掉刘盈的想法?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前言:《资治通鉴》是一部历史著作,司马光以一种独到的方式描述历史,重点讲述历史中的智慧、权谋之事,将“读史使人明智”这一点发挥到最大,因此享有“帝王之书”的美誉。笔者这段时间又重温了一遍这套书,当读到有关“刘邦欲废太

  • 西汉开国功臣中,张良为什么排在后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良,汉朝

    张良为什么在西汉功臣列第62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良、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他们也是知名度最高的西汉开国功臣。在世人眼中,张良运筹帷幄,萧何坐镇后方,韩信征战沙场,三人虽然擅长领域不同,但能力和功绩不相上下。不过,作为“汉初三杰”的直属领导,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