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开国功臣中,张良为什么排在后面?

西汉开国功臣中,张良为什么排在后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068 更新时间:2024/1/8 1:25:06

张良为什么在西汉功臣列第62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张良、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他们也是知名度最高的西汉开国功臣。在世人眼中,张良运筹帷幄,萧何坐镇后方,韩信征战沙场,三人虽然擅长领域不同,但能力和功绩不相上下。

不过,作为“汉初三杰”的直属领导,汉高祖刘邦或许有不同看法。

(《楚汉传奇》刘邦剧照,扮演者:陈道明)

西汉建立后,萧何先任丞相再任相国,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韩信更是先封齐王再封楚王,位列8大异姓诸侯王之一,而张良只是被封了个留侯。王、公、侯、伯、子、男,张良的侯爵比韩信的王爵整整低了两级。

更直观的对比来自《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这里有一份刘邦钦定的“西汉开国功臣排行榜”,共收录了145位列侯,按照功绩大小,酂文终侯萧何排名第1,淮阴侯韩信排名第21,而留侯张良排名第62。

对于这样的排名,相信很多读者都深表惊讶,难以接受。萧何排名居首尚有说服力,但“兵仙”韩信战功赫赫,怎么可能只排到第21?更夸张的是,“一代谋圣”张良功勋卓著,怎么可能只排到第62位呢?

对此,笔者简要分析如下,如有不当或不足,欢迎留言批评指正,共同探讨。

首先,对于萧何排名第一的原因,刘邦是给出过解释的,既著名的“功人功狗论”。

刘邦决意把“西汉王朝开国第一功臣”的宝座给萧何,当时,很多武将表示不服,认为萧何不曾以身犯险,冲锋陷阵,没资格获此殊荣。

就在这种情形下,刘邦打了一个不太客气的比方,他说:“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

,发踪指示,功人也。”

刘邦把建功立业比作狩猎,把上阵杀敌的武将比作追杀猎物的猎狗,而把萧何比作发现踪迹、发号施令的猎人。猎狗纵然再勇猛,功绩也无法与猎人相比,所以,唯有坐镇后方、指点江山的萧何才堪当“第一功臣”。

再者,韩信排名不高是有原因的。

楚汉战争进行到白热化时,刘邦为了拉拢韩信,封其为齐王。但楚汉战争刚刚结束,刘邦便借故改封韩信为楚王,同时剥夺了他的兵权。等到西汉王朝建立,韩信又因“涉嫌谋反”被贬为淮阴侯。

上文提及的“西汉功臣排行榜”,排的就是145位侯爵,而此时的韩信,纵然功高盖主,但已经是戴罪之身,所以,把他排在第21位,并不奇怪。

最后,再来探讨一下张良为什么排名第62。

《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曾如是评价“汉初三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由此可知,张良的专长是出谋划策,萧何的专长是治国安邦,而韩信的专长则是驰骋沙场。

王朝建立,就意味着从打天下阶段向治天下阶段过渡。打天下阶段,对于刘邦来说,擅长出谋划策的张良和擅长治国安邦的萧何同样重要,但是,到了治天下阶段,显然更需要治国安邦类的人才来匡扶社稷,而谋臣的价值却瞬间大打折扣。所以此时,张良远的作用远不能与萧何相比。

自古以来,谋士虽然名声极盛,但实际地位往往远不及坐镇后方的文臣,张良纵然堪称“一代谋圣”,也难逃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

以明朝的刘伯温作为对比,他的历史名望和历史功绩都堪比张良,但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大将徐达封信国公,禄五千石,文臣李善长封韩国公,禄四千石,但谋士刘伯温只封了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爵位比徐达、李善长低了两个档次,“工资”更是只有徐达、李善长的二十分之一。

在《明初功臣表》里,有25位公爵和79位侯爵,身为伯爵的刘伯温实际排名在100开外,所以,相对比于刘伯温,张良的待遇算很好了。

更何况,张良虽然在论功封侯时排名靠后,但他的“工资”还是相当高的,最终封了“万户侯”,与萧何平起平坐。可见,刘邦对张良还是相当不错的。

标签: 张良汉朝

更多文章

  • 张良为什么在汉朝刚建立就退隐?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良,汉朝

    大家好,说起张良为什么退隐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各位爱好历史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大家好!小编今天要跟大家讲的是一位有名的谋士,可以说大汉王朝能够成功建立起来,很大一方面都与他有关。他就是汉初三杰之一,鼎鼎有名的谋士张良。我们都知道张良虽然被称之为汉初三杰之一,可是大汉王朝在刘邦建立之后,张良

  • 刘邦为什么没有杀张良?张良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良,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良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张良,“汉初三杰”之一,以无人可比的谋略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然而,刘邦在除掉韩信、英布、彭越、卢绾等开国元勋之后,为何没有除掉谋略超群的张良呢?其实,除了张良曾经在刘邦危难之际救过刘邦的性命和大汉王朝建立后急流勇退之外,最主要

  • 身为“汉初三杰”之一,张良为何不希望自己国家复兴?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张良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精于谋略筹划,为汉帝国立下了不世之功,刘邦评价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相比萧何出身县曹小吏,韩信一介布衣,张良的血统要高贵的多。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韩国为相,先后辅佐过五代韩王,是名符其实的韩国贵族。然而张良还没来得及为国效力,延续家族荣耀,韩国就被秦国灭亡了。身负家

  • 鸿门宴后刘邦为何独留张良?为什么道歉一定要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鸿门宴,张良

    鸿门宴,历史上极为凶险的一次宴会,历来都被作为表面上是聚会,实际上心思难以捉摸的代名词。刘邦当时奔赴项羽的宴会,心里也是怕的,不过好在自己身边的人对自己忠心,项羽阵营的人也有为自己挡剑,可算是保住了自己的命。不过,当时刘邦带了几个人和自己一起赴宴,可回来的时候却少了一个,是张良留在了宴会上“道歉”,

  • 张良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保住自己的生命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张良

    初汉三杰中,韩信以谋反罪被诛杀,灭其三族,萧何被治罪下狱,只有张良从头至尾都深得刘邦的信任,吕雉也很尊敬他,张良死后还获得了文成侯的谥号,就连他的儿子也被世袭封侯,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张良不仅身份显贵,祖上做过五代韩王之相,在刘邦阵营立下了很多很多不世的功劳,曾经帮刘邦争取了黥布、彭越,还笼络了

  • 刘邦为什么不杀张良?只因张良恪守“疏不问亲”的遗训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张良

    刘邦曾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又说“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这三个人中,只有韩信惨死,其余两个人都得到了善终?其中道理不能不让人深思。刘邦的老婆吕雉十分信任张良。那么刘邦夫妇为何不杀张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张良功虽高,没

  • 张良为什么不光复韩国?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良,秦朝

    张良为什么不光复韩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身为韩国贵族的张良,还是希望光复韩国的,而且也为之做了不少努力,只不过最后并没有成功。各地反秦势力揭竿而起后,张良也拉起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以图光复韩国,但毕竟实力有限,他只好先依附于项梁。后来,项梁立

  • 张良曾经策划刺杀秦始皇,为何后来失败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张良

    博浪沙行刺事件,是秦代的一个行刺事件,张良所策划行刺秦始皇之事件,发生于阳武博浪沙(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秦始皇廿九年(前218年),始皇途经博浪沙,随行车队突然遭到一个一百二十斤(约30公斤)重的大铁椎撞击,但大铁椎误中了秦始皇车队的其他马车上,行刺失败,主谋张良祖先五代仕韩,为韩国之恨报仇,几

  • 西汉开国功臣张良与秦始皇之间有什么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良,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与韩信、萧何并称为西汉三杰的张良,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尤其是其为刘邦制定的“暗度陈仓”计策,帮助刘邦取得关中之地,从而有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资本。可以说,刘邦能够成功,武将靠得是韩信,文臣很大程度上依赖张良

  • 张良为什么会拒绝刘邦提出再封六国的想法?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良,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本来打算投奔景驹,结果途中遇见刘邦,因言语相投就没有再改投景驹之意。到了薛地会见项梁后,张良劝项梁立韩公子横阳君成为王,广立六国后裔,以阻秦军。但是,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被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