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良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保住自己的生命的?

张良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保住自己的生命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13 更新时间:2024/1/8 5:37:32

初汉三杰中,韩信以谋反罪被诛杀,灭其三族,萧何被治罪下狱,只有张良从头至尾都深得刘邦的信任,吕雉也很尊敬他,张良死后还获得了文成侯的谥号,就连他的儿子也被世袭封侯,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张良不仅身份显贵,祖上做过五代韩王之相,在刘邦阵营立下了很多很多不世的功劳,曾经帮刘邦争取了黥布、彭越,还笼络了韩信,后来还在雍齿事件中帮刘邦稳定了人心。

张良还帮助刘邦神话他,曾经多次在大场合说:“沛公刘邦大概是上天派到人间的吧!”这也是刘邦自己一直想做的事,刘邦曾经说过自己是蛟龙的儿子,还让吕雉说他是个有王气的人,张良说的这些话算是正对刘邦下怀。

当然功高盖主向来都是帝王最忌惮的,张良最后能独善其身,靠的就是进退自如这四个字,刘邦在封赏建国功臣的时候,刘邦要封赏他“自择齐三万户”,而张良却拒绝了,选择留下来,选择封地后时间越久难免不让刘邦忌惮,所以他留了下来,但是向来伴君如伴虎,于是张良基本上就是大隐于市了,除了大事上出点主意后,基本上不管什么事情了。

再后来就是在刘邦要废太子这件事出面了,张良对黄老之学非常精通,他知道对于权位绝对不能恋恋不舍,否则必将步入韩信的后尘。

当然张良最后能留下来,吕雉也是帮了忙的,因为在刘邦要废掉太子的时候,吕雉没有主意慌忙中找到了张良来帮忙,张良对吕雉说,“当今天下有4位大贤人,皇上想见却见不到。太子若能请他们为上宾,皇上看见了肯定会对太子刮目相看,就不会废掉太子了。”吕后按照张良的方法实行,果然刘盈的太子之位保住了。

吕雉对张良绝对是感激的,相信如果以后张良有难吕雉也一定会帮助张亮的,张良通过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生命多了一个保护。

标签: 汉朝张良

更多文章

  • 刘邦为什么不杀张良?只因张良恪守“疏不问亲”的遗训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张良

    刘邦曾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又说“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这三个人中,只有韩信惨死,其余两个人都得到了善终?其中道理不能不让人深思。刘邦的老婆吕雉十分信任张良。那么刘邦夫妇为何不杀张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张良功虽高,没

  • 张良为什么不光复韩国?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良,秦朝

    张良为什么不光复韩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身为韩国贵族的张良,还是希望光复韩国的,而且也为之做了不少努力,只不过最后并没有成功。各地反秦势力揭竿而起后,张良也拉起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以图光复韩国,但毕竟实力有限,他只好先依附于项梁。后来,项梁立

  • 张良曾经策划刺杀秦始皇,为何后来失败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张良

    博浪沙行刺事件,是秦代的一个行刺事件,张良所策划行刺秦始皇之事件,发生于阳武博浪沙(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秦始皇廿九年(前218年),始皇途经博浪沙,随行车队突然遭到一个一百二十斤(约30公斤)重的大铁椎撞击,但大铁椎误中了秦始皇车队的其他马车上,行刺失败,主谋张良祖先五代仕韩,为韩国之恨报仇,几

  • 西汉开国功臣张良与秦始皇之间有什么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良,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与韩信、萧何并称为西汉三杰的张良,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尤其是其为刘邦制定的“暗度陈仓”计策,帮助刘邦取得关中之地,从而有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资本。可以说,刘邦能够成功,武将靠得是韩信,文臣很大程度上依赖张良

  • 张良为什么会拒绝刘邦提出再封六国的想法?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良,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本来打算投奔景驹,结果途中遇见刘邦,因言语相投就没有再改投景驹之意。到了薛地会见项梁后,张良劝项梁立韩公子横阳君成为王,广立六国后裔,以阻秦军。但是,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被围

  • 汉初三杰韩信和张良下场都不好 萧何为什么能够留到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信,张良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初三杰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古代官场上,对于那些大臣而言,做的不好对不起天下百姓,做得好又会引起皇帝猜忌,细数历史上那些有声望的臣子,其中不乏因为功高盖主而被除掉的,朱元璋底下的臣子就是鲜明的写照,即使帮助其从平民登上高位,一旦影响皇帝的权威时,那些臣子

  • 中国智慧故事之张良巧计解危难,该故事揭露了什么哲学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张良巧计解危难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张良巧计解危难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一天,刘邦在洛陽附近看见很多将军聚在一起发牢騷,走近他们的时候,就停止了议论,只见将军们的脸上带有埋怨的神色,看样子对刘邦挺有意见呢!刘邦找来了张良,问他出了回事,张良如实汇报说:“将军正在议论造反的事!”这句话让刘邦

  • 燕王卢绾选择叛变刘邦并非为己谋私权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燕王卢绾

    虽然在后世的时候张良萧何等人的声望更加高,而卢绾鲜有人知,但是其实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卢绾的威望还要在萧何等人之上,他是刘邦手下嫡系之中唯一一个封王的,而且还是封为了燕王,可以和中央内外夹击,对付其他的诸侯王,可见当时卢绾是多么的受信任。卢绾也是刘邦一起的人,他也出生于沛县(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竟然出了

  • 与刘邦形影不离的卢绾 后来为何遭卢绾叛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卢绾

    卢绾(读lu wan)沛县人,与刘邦是同年同日生的发小,两家非常要好,卢绾与刘邦形影不离,一块逃亡一块起义,楚汉战争中官至太尉,刘邦称帝后,卢绾被封为燕王。卢绾在刘邦军中的地位和刘邦对他的信任是所有人都无法比拟的,他甚至可以自由出入皇宫。但是当卢绾被封为燕王后,由于担心步韩信、英布的后尘,和叛军陈豨

  • 刘邦手下嫡系燕王卢绾为何要叛变归附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燕王卢绾

    虽然在后世的时候张良萧何等人的声望更加高,而卢绾鲜有人知,但是其实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卢绾的威望还要在萧何等人之上,他是刘邦手下嫡系之中唯一一个封王的,而且还是封为了燕王,可以和中央内外夹击,对付其他的诸侯王,可见当时卢绾是多么的受信任。卢绾也是刘邦一起的人,他也出生于沛县(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竟然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