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鸿门宴后刘邦为何独留张良?为什么道歉一定要张良?

鸿门宴后刘邦为何独留张良?为什么道歉一定要张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13 更新时间:2024/1/8 0:41:22

鸿门宴,历史上极为凶险的一次宴会,历来都被作为表面上是聚会,实际上心思难以捉摸的代名词。刘邦当时奔赴项羽的宴会,心里也是怕的,不过好在自己身边的人对自己忠心,项羽阵营的人也有为自己挡剑,可算是保住了自己的命。不过,当时刘邦带了几个人和自己一起赴宴,可回来的时候却少了一个,是张良留在了宴会上“道歉”,刘邦为什么这样做,道歉为什么一定要张良,不能换成其他人呢?以上问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1.刘邦逃跑

鸿门宴上杀机四伏,原本项羽也就是在范增的劝说下,才摆下宴席,而刘邦带着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张良,外加一百来个随从来赴宴。宴会期间,刘邦先是谢罪,说自己与项羽之间都是误会一场,项羽就直接把曹无伤的名字说出来了,刘邦自然暗自记下,然后范增见项羽犹犹豫豫不肯下手,找来项庄舞剑,结果又被自己家的“叛徒”项伯挡了回去,刘邦更是毫发无伤。

紧接着,张良出去找樊哙,樊哙直接跑进去又赢得了项羽的好感,说了几句话更是让项羽心里的天平多倾斜了几分。刘邦借口上厕所,顺便把樊哙叫了出去,带着另外的几个人从小路溜回去了。然而张良却被留了下来,按照刘邦的意思,是让他留下来为刘邦等人不辞而别道歉。张良估摸着刘邦差不多回去了,才告诉项羽,刘邦不胜酒力,先回去了,还把刘邦带来的礼物呈上,鸿门宴,就这样化解了。

2.张良的身份

那个时候的张良,实际上还并没有像后来一样,虽然归附刘邦,但并不完全是一条路上的,也就是说,张良实际上是各种势力当中的一支,他与刘邦好比是合作关系。如果项羽因为刘邦跑了而生气,气也应该撒在刘邦身上,怎么也不能怪罪到张良身上,毕竟以后说不定还会与张良有合作,如果张良死了,他的手里可还有一支队伍呢,就算项羽不考虑,范增也不会想不到这一点。

还有,张良是文人,说话办事都很漂亮,能言善辩,刘邦手里其他那些人都是糙汉子,是武将,脾气也是直来直去,看看樊哙生吃猪腿就知道了,如果留他们在这,绝对没有张良更能应付。另外,项伯算是项羽的叛徒了,他对刘邦都会用身体挡住项庄的剑,张良以前还救过他,要是张良有个什么事,项伯肯定第一个就跑出来制止保护了,由此看来,张良也是最好的人选,没有之一。

3.刘邦不怕张良被杀吗

而不仅仅是项伯的保护,刘邦本身也带来了一些礼物要送给项羽,之前一直没有机会,临走之前把礼物给了张良,如此一来,张良把礼物献上,就像是在说,刘邦还是很有诚心的,送上白璧、玉斗,拿人手短,项羽就算真的再怎么恼火,也都要削弱几分,更何况,张良的理由是刘邦不胜酒力,又害怕项羽责备,如果项羽还要揪着不放,那就是项羽小肚鸡肠,不识大体了,这个帽子,项羽可不要。

刘邦一来就给项羽“解释”赔罪了,身份放低,之后又有樊哙那一幕,张良又帮刘邦把身份放的更低一些,项羽的火气本就一点点消散,到最后自然是不会再追究。奈何范增看得明白,却也只能骂骂项羽,无能为力了。

标签: 鸿门宴张良

更多文章

  • 张良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保住自己的生命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张良

    初汉三杰中,韩信以谋反罪被诛杀,灭其三族,萧何被治罪下狱,只有张良从头至尾都深得刘邦的信任,吕雉也很尊敬他,张良死后还获得了文成侯的谥号,就连他的儿子也被世袭封侯,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张良不仅身份显贵,祖上做过五代韩王之相,在刘邦阵营立下了很多很多不世的功劳,曾经帮刘邦争取了黥布、彭越,还笼络了

  • 刘邦为什么不杀张良?只因张良恪守“疏不问亲”的遗训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张良

    刘邦曾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又说“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这三个人中,只有韩信惨死,其余两个人都得到了善终?其中道理不能不让人深思。刘邦的老婆吕雉十分信任张良。那么刘邦夫妇为何不杀张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张良功虽高,没

  • 张良为什么不光复韩国?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良,秦朝

    张良为什么不光复韩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身为韩国贵族的张良,还是希望光复韩国的,而且也为之做了不少努力,只不过最后并没有成功。各地反秦势力揭竿而起后,张良也拉起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以图光复韩国,但毕竟实力有限,他只好先依附于项梁。后来,项梁立

  • 张良曾经策划刺杀秦始皇,为何后来失败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张良

    博浪沙行刺事件,是秦代的一个行刺事件,张良所策划行刺秦始皇之事件,发生于阳武博浪沙(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秦始皇廿九年(前218年),始皇途经博浪沙,随行车队突然遭到一个一百二十斤(约30公斤)重的大铁椎撞击,但大铁椎误中了秦始皇车队的其他马车上,行刺失败,主谋张良祖先五代仕韩,为韩国之恨报仇,几

  • 西汉开国功臣张良与秦始皇之间有什么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良,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与韩信、萧何并称为西汉三杰的张良,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尤其是其为刘邦制定的“暗度陈仓”计策,帮助刘邦取得关中之地,从而有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资本。可以说,刘邦能够成功,武将靠得是韩信,文臣很大程度上依赖张良

  • 张良为什么会拒绝刘邦提出再封六国的想法?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良,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本来打算投奔景驹,结果途中遇见刘邦,因言语相投就没有再改投景驹之意。到了薛地会见项梁后,张良劝项梁立韩公子横阳君成为王,广立六国后裔,以阻秦军。但是,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被围

  • 汉初三杰韩信和张良下场都不好 萧何为什么能够留到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信,张良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初三杰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古代官场上,对于那些大臣而言,做的不好对不起天下百姓,做得好又会引起皇帝猜忌,细数历史上那些有声望的臣子,其中不乏因为功高盖主而被除掉的,朱元璋底下的臣子就是鲜明的写照,即使帮助其从平民登上高位,一旦影响皇帝的权威时,那些臣子

  • 中国智慧故事之张良巧计解危难,该故事揭露了什么哲学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张良巧计解危难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张良巧计解危难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一天,刘邦在洛陽附近看见很多将军聚在一起发牢騷,走近他们的时候,就停止了议论,只见将军们的脸上带有埋怨的神色,看样子对刘邦挺有意见呢!刘邦找来了张良,问他出了回事,张良如实汇报说:“将军正在议论造反的事!”这句话让刘邦

  • 燕王卢绾选择叛变刘邦并非为己谋私权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燕王卢绾

    虽然在后世的时候张良萧何等人的声望更加高,而卢绾鲜有人知,但是其实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卢绾的威望还要在萧何等人之上,他是刘邦手下嫡系之中唯一一个封王的,而且还是封为了燕王,可以和中央内外夹击,对付其他的诸侯王,可见当时卢绾是多么的受信任。卢绾也是刘邦一起的人,他也出生于沛县(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竟然出了

  • 与刘邦形影不离的卢绾 后来为何遭卢绾叛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卢绾

    卢绾(读lu wan)沛县人,与刘邦是同年同日生的发小,两家非常要好,卢绾与刘邦形影不离,一块逃亡一块起义,楚汉战争中官至太尉,刘邦称帝后,卢绾被封为燕王。卢绾在刘邦军中的地位和刘邦对他的信任是所有人都无法比拟的,他甚至可以自由出入皇宫。但是当卢绾被封为燕王后,由于担心步韩信、英布的后尘,和叛军陈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