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高祖刘邦轶事:说大话骗人却赢得了娇妻吕雉

汉高祖刘邦轶事:说大话骗人却赢得了娇妻吕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081 更新时间:2024/2/9 13:54:38

公元前217年的某一天。居住在沛县县城中的一个叫吕父的人的家中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吕父家有什么喜事呢?莫非是他要娶媳嫁女?不是!莫非是他生日?也不是!那他为什么要办这喜宴呢?

说起这办喜宴的由头,却是非常稀奇。原来,这吕父原本不是沛县人士。他在家乡与人结下了深仇。为了躲避仇人,他来到沛县投靠他的好友——当时的沛县县令。县令命他在县城中居住,并派人通知全县的官吏,一律携带贺钱在某一天来到吕父家中贺喜。于是,便有了这场后来改变了许多人命运的喜宴。

要操办一场规模如此盛大的喜宴,可不是容易事。所有的程序、物品都必须事先准备好,否则的话,到时候手忙脚乱,可就丢了面子。不过,这对吕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县令给他派来了一位能人。这位能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萧何

当时的萧何,任沛县功曹,负责全县的人事、养老、文化、林业等。被县令大人委派为喜宴总负责人后,萧何忙里忙外,折腾了好几天,总算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安顿好了。接下来,喜宴只需按照他的安排,一步步向前推进就是了。

到了举办喜宴的这一天,萧何便来到大厅中,替吕父收红包。来客们似乎都不大愿意为这么一个素不相识的吕父破财,所以拿的贺钱都不太多,一般是一两百钱。

时至中午,来客基本上到齐了,萧何也渐渐悠闲了下来,和周边的朋友聊着市井的奇闻趣事。突然,一个留着长胡子、鼻梁很高的大汉大摇大摆地闯进厅中。来者的气势相当倨傲,引起了萧何的注意。

萧何辨认一番,才发现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好朋友刘邦。看清楚后,萧何高声叫道:“贺钱不满一千的,请坐在堂下!”

萧何为什么要特意喊上这么一句呢?原来,萧何和吕公事先商定,贺钱在一千以上的客人,才可以坐贵宾席,不足一千的,只能坐在堂下。萧何和刘邦是好友,知道他家穷,肯定拿不出一千贺钱的。此刻见他昂首直入,怕他僭越,于是便喊了这么一嗓子。

刘邦听到萧何的叫喊后,回过头来,也不说话,从怀中掏出一份名帖,扔到萧何手中。

萧何拿起名帖一看,只见上面写了这么两行字——“泗水亭长刘邦

贺钱一万”。萧何一看大惊,连忙将刘邦拉到一旁,焦急地说:“刘季哥(刘邦排行最小,故又名刘季),你这又是在哪里喝醉了?今天这喜宴,可是县令大人关注的,你可别捣乱!”

刘邦听罢,呵呵一笑,道:“老弟休小觑我!哥哥昨天在酒肆里赌钱,赢了十万。咱现在也是有钱人,拿出一万算个啥!”

萧何一听,确认刘邦是存心来捣乱的,于是便想劝他回去。哪知刘邦根本不听他的,一边心不在焉地应付萧何,一边和周边的来客开起了玩笑,弄得萧何好不尴尬。

这时候,吕家的家丁得知了刘邦上贺钱一万的消息,连忙来到厅中,取走刘邦的名帖,递给坐在贵宾席上的吕父。

吕父拿过名帖一看,大惊,心想:这个刘邦是个什么人物?别人的贺钱都只有一两百,他却为何上一万?想到这里,吕父便亲自走到堂下,迎接刘邦前往贵宾席。

刘邦见吕父前来迎接,毫不怯场,迈开大步走向贵宾席的上座,堂堂正正地坐下。萧何怕出问题,连忙跟着来到贵宾席旁。

自刘邦坐下后,主人翁吕父便一直盯着他看,一边看,一边不断地自言自语道:“好,好!”

萧何怕刘邦穿帮下不了台,便故意拆穿刘邦的把戏。他对吕父说:“刘季这个人,喜欢说大话。吕公不要和他一般见识。”

萧何本想点醒吕父,却没想到吕父根本不在意他说的话,依旧盯着刘邦,不断地自言自语道:“好,好!”

刘邦虽然觉得吕父有些异常,却也不甚在意,拿起酒壶,向自己杯中倒满酒,便痛饮起来,浑然不顾礼节。一旁的萧何虽然很急,却也无可奈何。

待到宴席结束的时候,吕父向刘邦使眼色,示意他单独留下来。刘邦身上没带一文钱,却丝毫不担心吕父找他麻烦,当即向吕父点点头,表示他愿意单独留下来。

他们的这一番眼神交流,可以骗得了其他人,却骗不了善于察言观色的萧何。萧何怕吕公为难刘邦,便向吕公示意他也要留下来。令萧何不解的是,吕公很快用眼神拒绝了他的想法。

这吕父单独留下刘季哥,到底想干什么呢?萧何陷入了沉思中。虽然他很不愿撇开刘邦离开吕府,但主人不留,他也不好赖着不走。于是,萧何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离开了吕府。

吕父将包括萧何在内的所有宾客送出府后,便急匆匆地跑到刘邦的跟前,郑重地对他说:“我从小就喜欢给人看像。现在我五十岁了,请我看过像的人不下一千人。但我看了那么多人的像,却从没见过像你这样奇特的相貌。你将来一定贵不可言!敢问你已经娶妻了吗?”

刘邦虽然觉得吕父的话有些突兀,但也不去多想,只是摇摇头,说:“我还没有娶妻。”

这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17年的时候,正好是40岁了,却怎么还没娶妻呢?原来,这刘邦是当地有名的浪荡子,没有人愿意将女儿嫁给他。

按照传统的看法,这时候的刘邦,真是吃喝嫖赌,五毒俱全,无药可救的人了。虽然做着泗水亭长,好歹也算个官,但依旧没所谓的正人君子待见他,乡评因此极差。谁也不愿意自家的女儿被这样的人糟蹋掉,因此刘邦已届不惑之年,却依旧是单身。

吕公一听刘邦尚未娶妻,高兴得手舞足蹈,兴奋地说:“我有个女儿,名叫吕雉,尚未出嫁。如蒙不弃,我愿将此女嫁给你为妻。”

刘邦见人愿意将女儿许配给他,起初很高兴,但很快冷静下来,心想:这吕雉莫不是瞎子、聋子、瘸子、哑巴,不然这吕父怎么肯将她许配给我这样的浪荡子?刘邦虽然这么想,但此时即便真是一个瞎子、聋子、瘸子、哑巴,他也愿意娶了。毕竟他已经是四十岁的老单身了。

想到这里,刘邦“扑腾”一声,跪倒在吕父面前,对吕父行起了大礼。吕父喜笑颜开,当即与刘邦商定迎亲的日子。

送走刘邦后,吕父兴奋地跑向后房,向妻子说他已经将女儿吕雉许配给刘邦了,请她准备嫁女事宜。

吕父的妻子虽然来沛县不多久,但她喜欢和街坊邻居聊天,所以听说了一些关于刘邦的恶言恶语。当她听说吕父居然将女儿许配给这么一个浪荡子的时候,她愤怒得不行,当即责骂吕父说:“你以前总说雉儿有富贵像,今后肯定会嫁给贵人。那县令大人和你有几十年的交情,他来提亲,你都不答应。如今却要将雉儿嫁给刘季这个浪荡子,难道刘季就是你所说的贵人吗!”

吕父见妻子发怒责骂他,并不恼怒,依旧嬉皮笑脸地对她说:“这种事情不是你们这些妇人所能清楚了。你放心,我这次看得很准,一定不会耽误我们的掌上明珠。”

吕父之妻听完,依旧不相信刘邦会是乘龙快婿,老是在吕父面前嘀咕说这门婚事不靠谱,但她毕竟是女人,不得不屈服于夫权之下。于是,她只好照着吕父的安排,准备嫁女事宜。

吕雉得知父亲将他许配刘邦后,也往街坊邻居中去探察刘邦的底细。当她听说刘邦这个人生性豪爽,结交了很多英雄豪杰,譬如萧何、樊哙等人,都是人中之龙,料定刘邦必定能像他父亲所说的那样,成就一番大事业。至于街坊邻居口中所说的那些刘邦的恶行,譬如好饮酒、不讲礼节等,她都不甚在意。唯独好女色这一条,引动了她的嫉妒之心。不过,此时的她,对这一条也没有太在意。总而言之,她对这位叫刘邦的未来夫婿,充满了期待。

到了约定的日子,刘邦着实打扮了一番,骑着高头大马前往吕府迎娶吕雉。吕父之妻见到这位未来的女婿后,非常失望。原来,刘邦此次虽然做了精心准备,但无奈家境不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对于那些公子少爷们的迎亲规格,他的规格要小的很多。然而事已至此,她已经无法阻止这门婚事了。

新婚之夜,刘邦掀开了新娘子的红盖头。出乎他的意料,这位新娘子并不是瞎子、聋子、瘸子、哑巴,而是一个健全的女人!她虽然长得不算漂亮,但精明睿智是写在脸上的。这令刘邦感到很高兴。他知道,他是不怎么顾家的,正需要这么一位能干的妻子挑起治家的重任。这个女人,选对了!

对于吕雉来说,通过短暂的接触,她得知她眼前的这位夫婿,与街坊邻居口中所说的那个“浪荡子”基本上差不多。只是,街坊邻居讨厌刘邦的“浪荡”,而她爱的,就是刘邦的“浪荡”。要是规规矩矩的老实人,她才不愿嫁呢。她要嫁的,就是刘邦这种缺点鲜明的真小人。真小人比伪君子,要有趣得多呢!

更难能可贵的是,成长于小康之家的吕雉丝毫不嫌弃刘邦家里穷。刘邦当着个小官,平时没那么多时间照顾家里的生产,吕雉便跟着公公,挑起了粮食生产的重任。春耕下种,秋收冬藏,吕雉都做得非常出色。刘邦完全没有内顾之忧,有了更多的时间与萧何、樊哙等一帮日后助他夺取天下的英雄好汉相处,这对刘邦日后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吕父慧眼识珠,在茫茫人海中看准了刘邦,毅然将女儿嫁给她,非常神奇,而吕雉被父亲许配给一个街坊邻居口中的“浪荡子”,却没有像一般的女人那样一哭二闹三上吊反对包办婚姻,而是看到了刘邦身上的许多优点,毫无怨言地嫁给他,并承担起家庭重任,比她父亲更为神奇。正因为这一点,我们要说,吕雉绝不是普通女人。她能拥有未来她所拥有的那些荣华富贵,除了命运的眷顾外,她个人的素质也是因素之一。

标签: 吕雉刘邦汉高祖

更多文章

  • 西汉九江王英布关心个人待遇:战略上输刘邦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汉,刘邦,英布,

    (薛公)对曰:“(英)布,故骊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故曰出下计。”《资治通鉴》卷十二公元前196年,九江王英布起兵反刘邦。导致此次兵变的直接原因就是韩信和彭越的死,这韩信、英布和彭越是“同功一体 ”,汉高祖刘邦清算功臣,杀了韩和彭,英布自然有危机感,兔死狐悲,狗

  • 开国皇帝刘邦和朱元璋为什么用造假来抬高身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邦,朱元璋

    皇帝,又称天子。何为天子呢?顾名思义,上天的儿子。皇帝明明都是爹妈生的,怎么就成上天的儿子了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骗人的嘛。可问题是,皇帝为什么要骗人呢?这就涉及一个统治合法性的问题:大家都是人,凭什么你当皇帝呢?于是,为了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皇帝就把自己神秘化,装扮成上天的儿子,以此来证明自

  • 揭秘:贪财好色的陈平为何能受到刘邦的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朝,刘邦,陈平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史传文学的开山之作。他在《史记》中写活了许多历史人物,其卷六《陈丞相世家》中精心刻画的陈平的形象便是其中之一。在《史记》中,司马迁对陈平多处运用了春秋笔法。综观陈平一生,他其实是个变色龙一样的人物,他极善于伪装自己,又极易变通。陈平真说不上对什么人忠心。他先事魏又追随项羽,再叛

  • 汉高祖刘邦有多厉害:创造了许多个“第一”的记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高祖,刘邦,皇帝,

    汉高祖刘邦,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汉王,后成为汉朝开国皇帝,是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对汉族的发展,中国的统一强大,以及汉文化的发扬有突出的贡献。刘邦参与秦末的推翻暴秦行动,公元前206年首先进入关中,秦朝灭亡。楚汉战争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公

  • 汉高祖刘邦偶像为信陵君:每经魏国旧都恭敬祭拜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高祖,刘邦,信陵君,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说起汉高祖的偶像,那必定是战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史记》一书明白地记载了刘邦是怎样崇拜魏无忌的。当刘邦登上天子位时,就迫不及待地表现出自己对信陵君的仰慕,他

  • 汉高祖刘邦的“难言之隐”:为什么要决定和亲?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高祖,和亲,刘邦,

    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腰杆”立刻挺了起来。可以想象,此时刘邦的心情是多么惬意,又是多么的“任性”。区区一介亭长,靠“时势造流氓”的赖皮劲头,诛暴秦,灭项羽,一举夺得天下。天下唯我独尊了,当年看秦始皇出游时发出“大丈夫当如此”的感慨也梦想成真了。以前,刘邦每次感慨的时候通常都要做两件事:一是喝酒吃狗

  • 刘邦生前断言能安天下的非他莫属 死后果然成真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邦,汉朝

    西汉,是一个名将灿烂人才辈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有这么一个人,他做过将军,做过太尉,还做过丞相,他曾经为安定天下立下大功却在晚年蒙冤入狱,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这位,就是周勃。周勃和汉高祖刘邦是沛县的老乡,从刘邦起义那天起,他就跟随刘邦鞍前马后的效力。刘邦打县城,周勃就第一个冲上城池;刘邦拿下咸阳却被项

  • 汉高祖刘邦身边最恐怖的一个阴谋家是何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刘邦,皇帝

    一个好汉三个帮,每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君都免不了有一大帮文臣武将来辅佐,很多辅佐功臣也都会同那些个“X太祖”一样彪炳史册,他们中间有战功卓著的,有运筹帷幄的,有举贤任能的,反正都有“一技之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很有建树,这里还不能忘了一个专业,那就是专门玩“阴谋权术”的,有时这种“专家” 的功劳恐

  • 陈平帮刘邦打天下守江山 最终官居丞相结局较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陈平,刘邦,汉朝

    刘邦曾经说他战胜项羽最应该感谢三个人,分别是萧何、张良、韩信,并一一指出他们的长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但是在这三个人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人,他多次为刘邦出奇计,虽然很少获得刘邦指名点

  • 刘邦的父亲刘老爹太上皇“另类”际遇 不看不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太上皇

    太上皇者,在位皇帝的在世老爸是也。细数中国历史,皇帝前仆后继,绵绵不绝,而太上皇也不在少数。大致说来,中国的太上皇可以分为八个类型。坐收渔利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邦的父亲刘老爹独享此项殊荣。刘邦在他父亲眼里一直是最不成器的刘小三,直到他斩蛇起义,刘老爹才拿剃须刀刮了刮眼睛,开始正眼瞧着儿子的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