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高祖刘邦的“难言之隐”:为什么要决定和亲?

汉高祖刘邦的“难言之隐”:为什么要决定和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922 更新时间:2024/2/10 17:36:13

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腰杆”立刻挺了起来。

可以想象,此时刘邦的心情是多么惬意,又是多么的“任性”。区区一介亭长,靠“时势造流氓”的赖皮劲头,诛暴秦,灭项羽,一举夺得天下。天下唯我独尊了,当年看秦始皇出游时发出“大丈夫当如此”的感慨也梦想成真了。

以前,刘邦每次感慨的时候通常都要做两件事:一是喝酒吃狗肉;二是撬锁入户睡女人。而这次,刘邦却一反常态,改“调戏”老父亲了:“你看我和大哥谁挣的家业大啊?”这一问不要紧,搞得刘太公皮笑肉不笑,只能点头哈腰赔不是,从此见到这个儿子就更“头疼”了。

就在刘邦洋洋得意的时候,北方却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当刘邦和项羽打得火热的时候,中国北方也在搞兼并。统一后的匈奴人“手头一紧”,就要到大汉边境骚扰一下,杀人放火,掠夺财物,搞得边疆百姓苦不堪言。刘邦想天下都是我的了,项羽也让咱收拾“歇菜”了,谁还敢如此猖狂?

刘邦又想打仗了。匈奴?何许人也!打,而且咱还要御驾亲征。于是,刘邦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就杀过来了。刚开始,匈奴派了一些老弱病残与刘邦对抗,结果被刘邦打得抱头鼠窜。这一来,刘邦的兴致上来了,宜将剩勇追穷寇,结果中了人家的“诱敌深入”之计,几十万大军被围困在了白登山。要不是陈平实施“美人计”加“离间计”再加“醋坛子计”,恐怕刘邦早就玩完了。

此役过后,刘邦深有感触,没想到北方匈奴崛起那么快,没想到大汉军队这么不经打。其实,刘邦只说对了一半。要说匈奴崛起快是不假,但要说大汉军队不经打却着实委屈自己了。从举义灭秦,到楚汉相争,打了那么多年仗,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刘邦的部队哪还有战斗力。而匈奴,却是铁马弯刀,开疆拓土,以逸待劳。如此的差距,汉军如何得胜。

打不赢怎么办?心急如焚的刘邦急召关内侯刘敬商量对策。于是刘敬献计说:“天下初定,士卒久劳,边疆多事,和他们讲仁义道德又不是时候。不过,可以用别的办法使他们臣服,并且使他们的子子孙孙不敢侵边犯境。这是一个长远相安之计,不知陛下同意不同意。”

刘邦说:“若果有良策,能使他子孙臣服,那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要想让匈奴臣服,唯有‘和亲’一策,化仇敌为‘亲戚’。”看刘邦脸色不算难看,刘敬继续说道:“如果陛下能忍痛割爱,把公主嫁给冒顿,招他为婿,他必然会慕德怀恩,立公主为后。将来生下孩子,就是王位继承人。陛下再利用这种翁婿关系,馈赠珍宝。如此一来,再凶残的老虎也可以当坐骑了。将来的匈奴王,也是陛下的外孙,更不敢与外公做对了。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高祖一听,面有愠色:“堂堂中国皇帝,怎么可以把公主配给野蛮人呢?”刘敬接言道:“如果陛下不舍得,在宫里找个漂亮的宫女,冒充公主嫁出去不就完了吗?”一听此言,刘邦这才转怒为喜。历史上的第一次和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了。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和亲其实就是和谐,你别打我,我也不打你;你要打我,我就抗议。这是在国弱民穷的环境下采取的无奈之举。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增强,大汉铁蹄横扫蒙古大漠,最终直捣匈奴王庭。直到此时,匈奴人才真正尝到了强汉的苦头,再不敢正视中原。要不,咱还当你的女婿?

从此以后,汉番代代联姻,世世相好,和平共处了几百年。直至昭君出塞,下嫁匈奴,“和亲政策”还在继续下去。后来,一些明智之君出于边疆和平稳定的需要,还是经常采取这种国策,即便如唐朝贞观、清朝康熙等鼎盛时代,“和亲”依然成为国家对外政策的艰难选择!

女人能解决的问题,干嘛还要打仗呢!

标签: 汉高祖和亲刘邦

更多文章

  • 刘邦生前断言能安天下的非他莫属 死后果然成真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邦,汉朝

    西汉,是一个名将灿烂人才辈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有这么一个人,他做过将军,做过太尉,还做过丞相,他曾经为安定天下立下大功却在晚年蒙冤入狱,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这位,就是周勃。周勃和汉高祖刘邦是沛县的老乡,从刘邦起义那天起,他就跟随刘邦鞍前马后的效力。刘邦打县城,周勃就第一个冲上城池;刘邦拿下咸阳却被项

  • 汉高祖刘邦身边最恐怖的一个阴谋家是何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刘邦,皇帝

    一个好汉三个帮,每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君都免不了有一大帮文臣武将来辅佐,很多辅佐功臣也都会同那些个“X太祖”一样彪炳史册,他们中间有战功卓著的,有运筹帷幄的,有举贤任能的,反正都有“一技之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很有建树,这里还不能忘了一个专业,那就是专门玩“阴谋权术”的,有时这种“专家” 的功劳恐

  • 陈平帮刘邦打天下守江山 最终官居丞相结局较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陈平,刘邦,汉朝

    刘邦曾经说他战胜项羽最应该感谢三个人,分别是萧何、张良、韩信,并一一指出他们的长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但是在这三个人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人,他多次为刘邦出奇计,虽然很少获得刘邦指名点

  • 刘邦的父亲刘老爹太上皇“另类”际遇 不看不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太上皇

    太上皇者,在位皇帝的在世老爸是也。细数中国历史,皇帝前仆后继,绵绵不绝,而太上皇也不在少数。大致说来,中国的太上皇可以分为八个类型。坐收渔利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邦的父亲刘老爹独享此项殊荣。刘邦在他父亲眼里一直是最不成器的刘小三,直到他斩蛇起义,刘老爹才拿剃须刀刮了刮眼睛,开始正眼瞧着儿子的革

  • 揭秘:大汉流氓皇帝刘邦统一中国靠的是哥们义气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皇帝,刘邦

    人生如白驹过隙,世事如白云苍狗。秦王赢政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刘邦47岁,在泗水亭亭长任上已经超过十个年头,娶妻生子,沉迷酒色,十年无所升迁,不求上进。若不是两年前去咸阳服徭役,见到秦始皇时一不留神说出来那句“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甚至难免让人怀疑,当年那炽热的“游侠梦”也早已落满尘埃。也许

  • 解密:刘邦谋臣陈平的“谋”是阳谋还是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陈平,楚汉争霸,

    世人历来有以成败论英雄的传统习惯,成王败寇的历史观一直贯穿于二十四史中。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以严谨公正著称,但也难免不受此影响。陈平和张良是刘邦帐下最重要的二位谋士,陈平承认自己使用的是阴谋诡计,司马迁却称赞他足智多谋,到底是阳谋还是阴谋?我们只要把陈平的“谋”放到阳光下一晒,再把他和张良一比较,

  • 刘邦用一跟铁棍开启帝王之路 铁棍变镇国之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汉朝

    古代有十大神剑,它们代表着古代铸剑的巅峰之作,凝聚着古代剑师无数的心血。今天,我们就要在这里讲一讲排在第三位的赤霄剑。人们将这把剑称之为是帝道之剑。为什么人们要叫它帝道之剑呢?因为这把剑是属于刘邦的,刘邦正是用这把剑斩了白蛇,开启了帝王之路。当时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刘邦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年轻

  • 敢骂刘邦敢逆吕后 汉朝也就周昌这么个人敢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昌,吕后,刘邦

    熟悉西汉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强势的皇帝,他去世以后,虽然继位的汉惠帝是一个摆设,可掌握实权的吕后也是一个强硬的主,不过当时就有那么一个大臣,他敢骂刘邦,还不给吕后面子,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周昌。(图)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

  •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雉是怎样助刘盈执掌天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高祖,刘邦,吕雉,刘盈,汉朝

    刘邦去世后,刘盈即位为帝,吕雉开始独掌大权,对于原刘邦所宠幸之妃嫔,多仅进行常规处理,如有子者,与其子就国为诸侯王太后,独有戚夫人,因其曾几欲夺孝惠帝刘盈太子之位,吕雉坚决不放过。一开始吕雉先罚戚夫人作苦工,戚夫人私下唱歌叹息,“儿子为王,母亲为奴仆,终日舂米到薄暮,常常与死亡为伍!母子相离三千里,

  • 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后为何会让父亲给自己磕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高祖,刘邦,汉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邦的父亲刘老爹独享此项殊荣。虽如此,但这个太上皇的据说还是刘老爹给儿子磕头称臣后才换来的,刘邦当了皇帝后对自己的亲爹并不友好,甚至还为到底该谁给谁磕头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刘邦在他父亲眼里一直是最不成器的刘小三,直到他斩蛇起义,刘老爹才拿剃须刀刮了刮眼睛,开始正眼瞧着儿子的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