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96 更新时间:2024/1/17 14:12:28

约法三章,咱读书的时候,在历史和语文书中都学过。讲的是,刘邦带兵攻到了咸阳,秦王子婴差人把自己绑了出来迎降。得胜的刘邦叫来“解放区”的耆老名宿以及豪杰之士,跟他们约定了三条规则——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抵罪。于是受秦朝的苦很久了的百姓们,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您可算是来啦,我们等你们仁义之师,等得太久了呀!

为何秦人会那般高兴呢?难道按着秦朝的法律,杀人者,不必死?伤人及盗窃的,不必治罪?否则,为何这简简单单的三条天理,让秦人那般欢呼雀跃呢?

网络配图

我们学过,秦法,是极严苛的。当年商鞅变法之时,秦孝公的哥哥嬴虔犯了法,居然被割了鼻子。到了后来,孝公去世,商鞅失势,知道难逃一死,所以出奔外地,夜里敲民宅门求留宿,人家说,秦法,夜不能留人宿,你走吧——这就叫反噬自身啊,自己主持定的法,最终害了自己——他此刻应该明白,有多少普通百姓,被严酷的秦法管得家破人亡吧?

在约法三章之前的文字里,司马迁如此写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以秦朝律法最让人痛恨的两条与现在新颁布的三条一比较,难怪秦人要大喜了——他们终于有了说话的自由——虽然,不是自己争来的,但好歹,有人送来了——血和命,其他人捐了,自己享受成果,何乐不为呢?

但这还不是重点。

重点在,约法三章,等于是破除了秦朝的连坐制度。你犯了法,你自己去承担责任,咱们邻居,再也不必担心,谁家一人做了错事,我们都得陪着坐牢送命了——虽然连坐之下,告密肯定是常态,但你总不能时刻盯着街坊啊——怎么能保证他们不触秦法呢——说白了,刘邦来了,只要你好好做你的良善百姓,就不必担忧受牵连了。

好,说到良善百姓,才是真正的重点来了。

网络配图

约法三章,难道只是对百姓好吗?不是。他对刘邦等人的好处更大。因为,它绝了其他人有样学样,再起来反抗之路。

不论是反抗秦朝,还是不满刘邦者反抗刘邦,一旦举事,就会要伤人杀人吧?在刘邦他们的经验里,很多反秦者起事,事先并无周密计划,而是出来一个猛人,将县令杀了,振臂一呼,就可以斩木为兵,揭竿而起了。

所为,他为何在约法三章的时候,要把“豪杰”们也叫来呢?就是告诉他们,你们别蹦,别妄想火中取栗抢夺我们的胜利果实,别想暗杀我们派的官员,因为只要你们一动,我就可以抓你,可以砍了你——不要说什么,你当年不也是如此起来的吗?你做沛公,不就是因为鼓动沛县的百姓,杀了县令吗?你能做,我们不能做?

是的,我能做,你们不能做。现在时局不同啦。现在已非秦朝的天下,而是我老刘,说话算话啦!

不服?问问你们身边的父老,认不认同我的话?

网络配图

写到此,咱也觉得豁然开朗了。当年读约法三章之时,只说刘邦是爱百姓,完全没说他有自己的打算啊!

难怪,有人说,约法三章,乃是刘邦从反秦者,向肉食者的转变。那些看起来,只为他人着想的,后面,还是藏着自己的利益啊。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刘邦的丞相是谁?为何要选择萧何当丞相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

    传奇帝王刘邦从泗水亭长到皇权中心,一路进阶白手创建了大汉百年基业。前202年,大获全胜的刘邦举行登基大典,当上了皇帝,并且分封异姓王,那么刘邦的丞相是谁?他最后结局怎么样?刘邦的丞相是谁?萧何早年在秦沛任县狱吏,后来刘邦起义之后,就跟随刘邦,为刘邦制定政策,并且在楚汉战争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后来

  • 解密:刘邦是如何离间项羽和群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邦

    说起刘邦,一个绕不过的话题,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之争”。它是继秦末陈胜和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后的一场战争,是刘邦和项羽之间进行的一场长达五年的争夺战。其间,刘邦曾用四万斤黄金离间项羽与群臣,从而获得成功,为最终击败项羽打下了坚实的铺垫。按理说,四万斤黄金可是一大笔超级巨财,加上刘邦原本就是贫民出身

  • 解密西楚霸王项羽不杀刘邦只是“妇人之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项羽

    项羽杀了一辈子人,只鸿门宴一次正确地选择了忍住不杀,还被后人讥笑为“妇人之仁”,人做到这份儿上,真是太失败了——当然,也有范增这样“智者”的误导因素在其中。《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之一。《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名篇,也是多年来中学语文教材必选的名篇。然而,因为大多数学生并不

  • 大将风度:萧何为何要帮比自己职位低的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萧何

    萧何是个刀笔吏,也是沛县令手下最得意的能人。秦朝大乱,沛县县令首鼠两端,不知道如何是好,此时刘邦等人在芒砀山业已占山为王,当然是押送骊山徒隶中途逃跑几个不得已而为之。沛县县令想要保全自己,又想自己做领袖,于是就动员萧何劝刘邦回来,可是刘邦带人一回来,县令就反悔了。他怕刘邦势力太大,夺了自己的权利。于

  • 揭秘:贫苦出身的刘邦为何不贪图荣华富贵?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

    刘邦是亭长,出身下层阶级,不免沾染了很多流氓习气。《史记》作者对此并不讳言,说他对轻视下人,好酒好色,没有钱,常向别人赊酒喝,酒喝多了,就高卧不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成就了一方霸业。纵观历史,凡是成事之人,总是带有那么一些草莽野气和不同寻常的行为。比如宋代大将赵匡胤自以为是的黄袍加身;比如玄武

  • 挫折教育:傲娇的项羽与愈挫愈勇的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项羽

    在理想状态下,谁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甚至是一路高歌猛进、心想事成。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生却往往如日月潮汐,有阴晴圆缺,时起时伏。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都是一路高歌猛进的。人生,难免有挫折。所以,对一个人来说,学会如何面对挫折,显得尤为重要。公元前202年,刘邦

  • 揭秘:刘邦因何事要杀自己的铁哥们儿樊哙?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邦,樊哙

    刘邦的一生有两个铁哥们儿,一个是卢绾,一个是樊哙。卢家与刘家是世交,卢绾与刘邦两人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关系很铁。刘邦起事前,曾因事被官府追拿而四处躲藏,卢绾总是随同左右,寸步不离;沛县起兵时,卢绾是刘邦最早、最忠诚的拥护者和追随者;楚汉相争时,刘邦任命卢绾为太尉,可以在刘邦的卧室内自由进出,赏赐丰厚

  • 天予不取:项羽浪费多少KO刘邦的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项羽

    刘邦与项羽的楚汉相争,前后只进行了四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四年时间里,项羽凭借其“力能扛鼎”的英雄气概和非凡的军事才能,多次把刘邦打得大败。可悲可叹的是,项羽曾握有三次直接KO刘邦的机会,却一再错失,最终反被刘邦一次KO了。第一次:鸿门宴上鸿门宴上,为了让项羽赶紧下决心杀刘邦,项羽的第一谋士、亚父范增

  • 刘邦把所有异姓王全都被剪除 为何他安然无恙?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

    打天下和坐江山,是两码事。创业的时候,为君者需要部下卖命,故有求必应,大家表面上一团和气,还说得过去;守业的时候,为君者把天下看成了自家的,外人成了潜存的隐患,能杀就杀,能除就除。刘邦就是个例子。称帝前,刘邦陆续分封了几个异姓王;称帝后,刘邦重新敲定和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齐王韩信、韩王韩

  • 刘邦留下的这两条誓言,巩固了汉室江山四百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

    汉高祖刘邦提三尺宝剑,拓万里江山,靠着小吏式的狡猾和知人善用,开创了汉朝四百多年的基业,然而再牛逼的皇帝也难逃一死。历朝历代政权交替,都是最敏感的事情。老皇帝们在继承人问题上仔细斟酌、反复考虑,可事态的发展,往往和他们所料背道而驰。刘邦的伟大之处,就是准确地预测了死后的所有事情,而且选择了合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