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挫折教育:傲娇的项羽与愈挫愈勇的刘邦

挫折教育:傲娇的项羽与愈挫愈勇的刘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674 更新时间:2024/1/31 23:41:08

在理想状态下,谁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甚至是一路高歌猛进、心想事成。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生却往往如日月潮汐,有阴晴圆缺,时起时伏。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都是一路高歌猛进的。人生,难免有挫折。所以,对一个人来说,学会如何面对挫折,显得尤为重要。

公元前202年,刘邦命韩信彭越等共同出兵,在垓下打败项羽的楚军,接着又命灌婴追击项羽。项羽逃至乌江,乌江亭长撑着小船想要渡项羽过江,项羽自叹无颜见江东父老,黯然神伤,自刎于乌江,一代英杰就此陨落。

对于项羽的死,历史上有不少人为之唏嘘感叹。唐代大诗人杜牧就曾说过:“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感叹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网络配图

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的确是令人既钦佩又惋惜,但我们不得不说,如果仅就承受挫折的能力而言,项羽自刎于乌江,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实在是太低了。

项羽凭借过人的天赋,自江东起兵始,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主力、在彭城之战中打败刘邦的五路诸侯联军……一生大小七十余战,未尝败绩,所以,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但正因为项羽太强、太能打,未尝败绩,他的一生并未遇到什么重大挫折,所以,项羽十分缺乏挫折教育与磨砺,所以,当他在垓下战败,被刘邦的大军围困,突然遇到巨大挫折时,才会毫无心理承受能力,才会接受不了现实,不愿苟且过江东以图东山再起,而是选择了自杀,以死亡来逃避挫折。

我们再来看项羽的主要对手汉高祖刘邦。刘邦在武功天赋上远不如项羽,所以他的一生总是磕磕碰碰,所遇到的挫折无数。其中最大的挫折,当属彭城之败。

楚汉相争时,刘邦趁项羽领兵前往齐国平定田荣之机,联合魏豹、张耳等五路诸侯,组织了五十六万大军,攻入项羽的西楚都城彭城。

网络配图

项羽听闻自己的老巢被刘邦等侵占,急忙率领三万骑兵,星夜兼程赶回彭城,在彭城灵壁东睢水边上向刘邦联军发起突然袭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刘邦联军大败,死伤惨重,血流成河,因逃命而掉进谷水、泗水的士兵数不胜数,河道因此被填得满满当当,河水为之断流。

刘邦的妻子吕雉和父亲刘太公都被项羽扣为人质,他自己则带领几十名骑兵落荒而逃,途经老家沛县,遇到自己的女儿和儿子(后来的鲁元公主和孝惠帝),把他们带上车,一块儿西逃。楚军骑兵尾随追赶,情况十分危急。为了减轻马车的负重,让车子跑得更快点,刘邦甚至数次把孝惠帝、鲁元公主推下车……

彭城之败,刘邦损兵折将、抛妻弃子,所遇到的挫折远比项羽在垓下之败中所遇到的挫折更大、更凄惨、更彻底,但刘邦却并未如项羽一般,从此一蹶不振,选择自刎,而是痛定思痛,向张良等询问对策,以图东山再起。

在张良、袁生的建议下,刘邦拿出巨大利益,联合韩信、彭越、英布,采取游击战的战术,终于化被动为主动,打败项羽,夺得天下。

网络配图

面对挫折,项羽与刘邦所采取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同的结果,提醒我们后人,应该重视挫折教育,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否则,我们就有可能成为现代项羽,虽然力能扛鼎、本事通天,但终究还是会被挫折击垮。

当今社会,有些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承受不了,轻则闹情绪,重则离家出走,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不仅是不懂得珍爱生命的行为,也是缺乏挫折教育、承受挫折能力地下的表现。对于这些人,加强挫折教育,更是迫在眉睫。

标签: 项羽

更多文章

  • 揭秘:刘邦因何事要杀自己的铁哥们儿樊哙?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邦,樊哙

    刘邦的一生有两个铁哥们儿,一个是卢绾,一个是樊哙。卢家与刘家是世交,卢绾与刘邦两人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关系很铁。刘邦起事前,曾因事被官府追拿而四处躲藏,卢绾总是随同左右,寸步不离;沛县起兵时,卢绾是刘邦最早、最忠诚的拥护者和追随者;楚汉相争时,刘邦任命卢绾为太尉,可以在刘邦的卧室内自由进出,赏赐丰厚

  • 天予不取:项羽浪费多少KO刘邦的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项羽

    刘邦与项羽的楚汉相争,前后只进行了四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四年时间里,项羽凭借其“力能扛鼎”的英雄气概和非凡的军事才能,多次把刘邦打得大败。可悲可叹的是,项羽曾握有三次直接KO刘邦的机会,却一再错失,最终反被刘邦一次KO了。第一次:鸿门宴上鸿门宴上,为了让项羽赶紧下决心杀刘邦,项羽的第一谋士、亚父范增

  • 刘邦把所有异姓王全都被剪除 为何他安然无恙?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

    打天下和坐江山,是两码事。创业的时候,为君者需要部下卖命,故有求必应,大家表面上一团和气,还说得过去;守业的时候,为君者把天下看成了自家的,外人成了潜存的隐患,能杀就杀,能除就除。刘邦就是个例子。称帝前,刘邦陆续分封了几个异姓王;称帝后,刘邦重新敲定和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齐王韩信、韩王韩

  • 刘邦留下的这两条誓言,巩固了汉室江山四百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

    汉高祖刘邦提三尺宝剑,拓万里江山,靠着小吏式的狡猾和知人善用,开创了汉朝四百多年的基业,然而再牛逼的皇帝也难逃一死。历朝历代政权交替,都是最敏感的事情。老皇帝们在继承人问题上仔细斟酌、反复考虑,可事态的发展,往往和他们所料背道而驰。刘邦的伟大之处,就是准确地预测了死后的所有事情,而且选择了合适的人,

  • 痞子刘邦为什么能够完胜霸王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

    初汉名臣张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几乎是一条铁律。汉朝的开国功臣也都被这一潜规则给“潜”过,“悲剧”程度和功劳成正比,功劳越大,结局越惨。张良却是一个例外:自始至终,他深得刘邦的充分信任,在后刘邦时代,张良依然赢得了吕后的足够尊敬。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能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张良

  • 李自成为什么没能像朱元璋和刘邦一样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那么李自成最终失败的

  • 开国功臣萧何是如何消除刘邦的疑心得以善终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开国功臣萧何

    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为西汉这一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尽心辅佐了汉高祖刘邦与汉惠帝刘盈,是名副其实的两朝元老。而关于“萧何助汉”这一典故,是出自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写的《汉书》一书中。萧何,是沛丰人。他擅长写文书,在年少时便成为了沛县的主吏掾。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萧何结识了时任秦泗水亭长的刘邦。萧何初见

  • 萧何死心塌地跟着刘邦究竟看中他什么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萧何

    从始至终,萧何都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沛县起兵的不只刘邦一个人,随后的反秦势力中,各地英杰也不少,但萧何独携家带口追随刘邦,为什么呢?刘邦的魅力就不说了,当然,很多史书讲刘邦不怎么务正业,但其实仔细看刘邦年轻的经历,却非一般人,更非人们惯常理解的“流氓”。萧何甘心追随刘邦,并非像卢绾那样是发小或能力不济

  • 被称为兵仙的韩信为什么会被刘邦拿捏住?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信,刘邦

    楚汉相争的最后阶段,已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即汉、楚和韩信。但韩信本人尚未形成鼎足而立的政治诉求,有远见的政治家们都看到了韩信一方潜藏的战略价值,一场秘密战迅速围绕韩信打响。毫无疑问,作为韩信的宗主,汉国具有很大的政治优势,但汉王刘邦并不能做到高枕无忧。早在韩信刚刚平定齐地时,他要求暂时代理齐王一

  • 鸿门宴的酒席座次有何玄机?是成心侮辱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项伯“一夜成六事”可信吗一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之所以为后人所知,全凭了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传神描述。司马迁的《史记》多处写到鸿门宴。但详略明显相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最详,长达1605字。《高祖本纪》、《留侯世家》、《樊哙列传》也有“鸿门宴”的记叙,都写得极简略。网络配图长期以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