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刘邦因何事要杀自己的铁哥们儿樊哙?

揭秘:刘邦因何事要杀自己的铁哥们儿樊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674 更新时间:2024/1/26 12:49:14

刘邦的一生有两个铁哥们儿,一个是卢绾,一个是樊哙。

卢家与刘家是世交,卢绾与刘邦两人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关系很铁。刘邦起事前,曾因事被官府追拿而四处躲藏,卢绾总是随同左右,寸步不离;沛县起兵时,卢绾是刘邦最早、最忠诚的拥护者和追随者;楚汉相争时,刘邦任命卢绾为太尉,可以在刘邦的卧室内自由进出,赏赐丰厚无比,其他大臣没人能企及,就是萧何、曹参等人,也只是因事功而受到礼遇,至于说到亲近宠幸,没人能赶得上卢绾;后来,燕王臧荼反叛,刘邦又任命卢绾为新燕王,在沛县追随刘邦起事的所有人中,卢绾是唯一一位受封为王的人。

网络配图

樊哙也是沛县人,与刘邦是老乡。刘邦未起事前,樊哙与刘邦的关系就已经很铁。加上樊哙的妻子吕媭是吕雉的妹妹,樊哙与刘邦关系可谓亲上加亲,他们不仅是铁哥们儿,而且还是连襟。

刘邦起事后,樊哙同样追随于刘邦左右,每逢与敌作战,樊哙总是冲锋在前,十分勇猛,多次率先登城。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樊哙跟随刘邦征战,共斩敌人首级一百七十六个,俘虏敌兵一百八十八人。他单独带兵打仗,打垮过七支敌军,攻下过五座城池,平定了六个郡,五十二个县,并俘虏过敌人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以下到三百石的官员十一人。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刘邦初入关中,想要入住咸阳宫时,樊哙首先加以劝阻;鸿门宴上,范增项庄舞剑,刘邦形势危急时,樊哙力护刘邦,让刘邦安全逃过一劫;在黥布造反,刘邦因病委靡不振时,又是樊哙闯宫力谏,使刘邦重振精神,带病出征,平定了叛乱。

由此可见,樊哙与刘邦的关系确实很铁,对刘邦可谓是忠心耿耿,对刘邦事业的成功,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那么后来刘邦又因为什么事而想杀了对自己忠心耿耿、自己的好哥们儿樊哙呢?

网络配图

此事要从陈豨反叛说起。陈豨反叛,刘邦令燕王卢绾一同平叛,结果卢绾为了保住自己燕王之位,耍了个小聪明,与陈豨和匈奴人合谋,故意放纵陈豨。

刘邦得知这一实情后,大为恼怒,但当时刘邦因为在平定黥布的战争中所受的伤病未愈,便派樊哙领兵攻打卢绾。

樊哙领兵出征,有人却在刘邦的面前诋毁樊哙和吕氏结党,说刘邦去世后,樊哙就要带兵把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这帮人全部杀死。

戚夫人即戚姬,能歌善舞,深得刘邦宠爱,在征战天下时,刘邦甚至常常把戚姬带在身边。而刘邦与戚姬所生的小儿子赵王刘如意,刘邦也是十分痛爱,认为刘如意比太子刘盈(吕雉所生)更像自己,因此还一度想要废长立幼,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后来因为叔孙通周昌、张良等一帮老臣极力反对,刘邦才作罢。

刘邦虽然未能如愿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让戚姬当上皇后,但他对戚姬和刘如意的感情还在。可以说,戚姬和刘如意,几乎成了刘邦晚年的逆鳞,只要他还在世,谁敢触碰戚姬和赵如意,刘邦便会毫不犹豫地把此人斩杀。

网络配图

此刻,刘邦听说樊哙居然与吕氏结党,试图在自己百年之后杀害戚姬和刘如意,自然是勃然大怒。什么好哥们儿,什么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他全都抛诸脑后,马上命令陈平用车载着绛侯周勃去代替樊哙,并在军中立刻把樊哙斩首。

顺带结局:陈平因惧怕吕后,并没有执行刘邦的命令,而是把樊哙解赴长安。到达长安时,刘邦已经去世,吕后就释放了樊哙,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标签: 刘邦樊哙

更多文章

  • 天予不取:项羽浪费多少KO刘邦的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项羽

    刘邦与项羽的楚汉相争,前后只进行了四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四年时间里,项羽凭借其“力能扛鼎”的英雄气概和非凡的军事才能,多次把刘邦打得大败。可悲可叹的是,项羽曾握有三次直接KO刘邦的机会,却一再错失,最终反被刘邦一次KO了。第一次:鸿门宴上鸿门宴上,为了让项羽赶紧下决心杀刘邦,项羽的第一谋士、亚父范增

  • 刘邦把所有异姓王全都被剪除 为何他安然无恙?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

    打天下和坐江山,是两码事。创业的时候,为君者需要部下卖命,故有求必应,大家表面上一团和气,还说得过去;守业的时候,为君者把天下看成了自家的,外人成了潜存的隐患,能杀就杀,能除就除。刘邦就是个例子。称帝前,刘邦陆续分封了几个异姓王;称帝后,刘邦重新敲定和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齐王韩信、韩王韩

  • 刘邦留下的这两条誓言,巩固了汉室江山四百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

    汉高祖刘邦提三尺宝剑,拓万里江山,靠着小吏式的狡猾和知人善用,开创了汉朝四百多年的基业,然而再牛逼的皇帝也难逃一死。历朝历代政权交替,都是最敏感的事情。老皇帝们在继承人问题上仔细斟酌、反复考虑,可事态的发展,往往和他们所料背道而驰。刘邦的伟大之处,就是准确地预测了死后的所有事情,而且选择了合适的人,

  • 痞子刘邦为什么能够完胜霸王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

    初汉名臣张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几乎是一条铁律。汉朝的开国功臣也都被这一潜规则给“潜”过,“悲剧”程度和功劳成正比,功劳越大,结局越惨。张良却是一个例外:自始至终,他深得刘邦的充分信任,在后刘邦时代,张良依然赢得了吕后的足够尊敬。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能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张良

  • 李自成为什么没能像朱元璋和刘邦一样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那么李自成最终失败的

  • 开国功臣萧何是如何消除刘邦的疑心得以善终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开国功臣萧何

    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为西汉这一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尽心辅佐了汉高祖刘邦与汉惠帝刘盈,是名副其实的两朝元老。而关于“萧何助汉”这一典故,是出自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写的《汉书》一书中。萧何,是沛丰人。他擅长写文书,在年少时便成为了沛县的主吏掾。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萧何结识了时任秦泗水亭长的刘邦。萧何初见

  • 萧何死心塌地跟着刘邦究竟看中他什么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萧何

    从始至终,萧何都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沛县起兵的不只刘邦一个人,随后的反秦势力中,各地英杰也不少,但萧何独携家带口追随刘邦,为什么呢?刘邦的魅力就不说了,当然,很多史书讲刘邦不怎么务正业,但其实仔细看刘邦年轻的经历,却非一般人,更非人们惯常理解的“流氓”。萧何甘心追随刘邦,并非像卢绾那样是发小或能力不济

  • 被称为兵仙的韩信为什么会被刘邦拿捏住?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信,刘邦

    楚汉相争的最后阶段,已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即汉、楚和韩信。但韩信本人尚未形成鼎足而立的政治诉求,有远见的政治家们都看到了韩信一方潜藏的战略价值,一场秘密战迅速围绕韩信打响。毫无疑问,作为韩信的宗主,汉国具有很大的政治优势,但汉王刘邦并不能做到高枕无忧。早在韩信刚刚平定齐地时,他要求暂时代理齐王一

  • 鸿门宴的酒席座次有何玄机?是成心侮辱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项伯“一夜成六事”可信吗一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之所以为后人所知,全凭了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传神描述。司马迁的《史记》多处写到鸿门宴。但详略明显相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最详,长达1605字。《高祖本纪》、《留侯世家》、《樊哙列传》也有“鸿门宴”的记叙,都写得极简略。网络配图长期以来,《史

  • 楚汉战争:逆境的刘邦凭狂风助其捡回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秦始皇焚书坑儒,妄想江山永固,结果自己刚刚下世,山东好汉就乱了起来。带头造反的就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想起唐人章碣的诗句:“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的确让人感慨万端。不过陈胜吴广到底没有太长久,起义后不久就被人杀害。倒是刘邦项羽成了气候。项羽很勇猛,又是楚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