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有关于烛光斧影的说法正确吗

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有关于烛光斧影的说法正确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818 更新时间:2024/1/29 16:22:58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匡胤之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宋太祖皇帝顺天应人,统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历史发展到现在,很多人好奇一个问题:为什么宋太祖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却选择了自己的弟弟,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过于少见。其实无数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表示过自己的看法,但真正的原因我们却不得解。

赵匡胤在执政十七年之后突然暴毙,然而却没有留下任何的愿意依据。不过现在历史的演绎者也莫过于文物和文献记载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根据已有的历史文献,对这件事情做一个详细的推解,看看赵匡胤是怎么离世的。

《宋史》

想要知道宋代皇帝的死因,最官方的也想必是《宋史》了吧?里面倒是有说到这件事情,却没有交代详细的原因: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这样的描述也是引来了后人们的吐槽,你这堂堂朝代开国君主,竟然对这么重要的问题描述的如此模糊?也太不够格了吧。不过这本书争议也很大,因为有专家表示这本书有明显的篡改痕迹。所以咱们对此也先不做定论,继续往后看。

《辽史》

既然《宋史》没有,那么可以看看同时期其他朝代的史书,当然莫过于《辽史》了。“宋主匡胤卒,其弟炅自立”,这句话的意思也很明显。“炅”不用说,为赵光义,在他当上了皇帝之后给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赵炅,但是后面两个字就有一定的悬念了。

我们来探讨一下“自立”,如果说赵匡胤是心甘情愿的将位置传给赵光义,为什么要用自立两个字呢?看来一定是得位不正,自己立自己做皇帝。当然也有史学家表示,宋朝和辽朝当时是敌对关系。你从《辽史》里面找宋朝的人,如果有那想必也一定是“丑”大于“恶”,所以说这样的说法也不能令人信服。

《湘山野录》

这本书算是宋朝时期的野史,因为在当时文化发展是处于一个盛世阶段。有人说文化顶峰不是唐朝吗?这样的说法不可否认,但宋朝是顶峰中的顶峰,唐诗和宋词诸位就可以看出来。所以说也有了很多人专门写书,或者记载历史,就有了这些民间史书。其中《湘山野录》是比较有名的,里面有“烛光斧影”这样一个说法。

当时已经晚上了,赵匡胤也准备休息。这时突然把所有的宫女和太监都赶了出去,把老二赵光义叫到宫中喝酒。中间有一个小故事情节,就是赵匡胤不断在玩弄一把斧子。有人认为这是在挑衅赵光义,其实并不是。赵匡胤这个人吧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喜欢玩斧子。就在这个过程中,赵光义却经常起身,接下来赵匡胤就在五天之后离去。

只有赵光义一个人在宫中,这件事是不是引起了人的怀疑?有人说这本书也不具有说服性,那么司马迁的《涑水记闻》总有一定的历史含量所在吧。这本书可以说和《史记》相提并论,因为宋朝的历史司马迁全部记录《涑水记闻》里面,而且它对烛光斧影这个故事也有明确的记载。

《涑水记闻》

在当时的朝代,皇帝晚上休息肯定是不允许任何人进入宫殿的。在离去的那天晚上有皇后和贴身侍卫在他身边。那么有人会问了,这和主题不是不相符了吗?赵匡胤病重时,皇后让一个太监过去把赵德芳叫过来,在咱们看来应该是交代后事。这个太监没有听太后的话,直接跑去了赵光义那里把事情交代了个完。

赵匡胤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起身就往赵匡胤那里赶。这时已经深夜,在宫殿外又碰见了一个医官贾德玄。这个人大半夜的,又没有人叫他过来,自己在这干什么?等人?等消息?查阅《史记》,对这个人的记载最擅长的就是配置毒药。那么这个太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胆子?皇后的话都不听直接去找赵光义?

随后在赵光义赶到时,皇后说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官家”这两个字在宋朝是对皇帝的称呼,这皇后直接对赵光义这样称呼又是什么意思?好了说到这里答案也已经很明显了,诸位细细品……

标签: 赵匡胤北宋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陶谷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赵匡胤会打压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陶谷,北宋

    陶谷,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陶谷名气不大,却是个“有故事”的人。从个人才华和能力来说,陶谷在当时绝对是一流,赵匡胤说他“依葫芦画瓢”,不光不公允,还很“忘恩负义”。想当初,若不是陶谷,老赵登基将遭遇大尴尬。显德七年正月初三,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率大军杀回开封,逼幼帝柴宗训逊

  • 赵匡胤登基后,他是如何论功行赏的?功赏之间为何呈现出一种反比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

  • 陈桥兵变,赵匡胤是被迫黄袍加身还是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赵匡胤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其第二任皇帝周世宗柴荣是一位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帝王,他节俭英明,堪称一代英主。然而这样一位一心想统一天下的帝王却英年早逝,他只能将后周政权交给年仅七岁的皇长子柴宗训。周世宗为了不让后周政权落入他人之手,在他临终前设置了三方辅政。首

  • 《宋史》中,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被尊称为“艺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宋太祖赵匡胤汲取唐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政变频繁的历史教训,实行扬文抑武的国策,以期达到长治久安。《新唐书》论云:“方是时也,天将去唐,诸盗并出,历五姓,兵未尝少解,至宋然后天下复安。”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因此他对身边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为何独独漏掉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赵光义

    你们知道赵光义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古代的男性,多多少少都对成为天下之主有点想法,没有本事的一辈子只能想一想,但是有本事的却可以拼一把,比如赵匡胤以及明朝燕王朱棣等人,就是通过自己的拼搏才成功的得到了皇位。得到皇位之后,由于皇位的诱惑力实在太大,所以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保

  • 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为何能够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赵匡胤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之一。赵匡胤发动历史上著名的政权更迭--陈桥兵变后,正式建立起了赵宋王朝。提起赵匡胤,他以一介武夫崛起与乱世之中的逆袭形象被后世所熟知,但同时,和他紧密相连的,除陈桥兵变外还有一件事情,那便是历史上著名

  • 陈桥兵变为什么会被称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兵变?赵匡胤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赵匡胤

    陈桥兵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赵匡胤在获得最高兵权后,就立即对出征人员作出了部署。慕容延钊、高怀德、石守信、王审琦等等这些人无一不是他的左膀右臂。在正月初二的这一天,开封城内谣言四起,百姓们纷纷相传:"大军出征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整个开封城都传遍了,但

  • 上屋抽梯的典故出自哪里?赵匡胤是怎么杯酒释兵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上屋抽梯,赵匡胤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成功登上皇位,即宋太祖。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众多功臣,也都是位高名显。赵匡胤担心他们的势力一旦强大起来,会严重危及到他的皇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但他又不忍心、也没有理由突然置他们于死地,于是,赵匡胤突发“上屋抽梯

  • 赵匡胤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士兵,逆袭成宋朝开国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赵匡胤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赵匡胤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公元947年的六月,刘知远入主中原,并且把都城定在了开封。五代十国有一点情况还不错,就是新的朝廷不会嫌弃前朝的官员,刘知远还算良心,以前就算替契丹人干活的,都可以原职留任,其他人的职位也不变,

  •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为何没变成狡兔死走狗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匡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讲到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时,还有一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话说赵匡胤登基之后,有一天晚上把石守信等将领留下喝酒,当酒兴正浓时,宋太祖突然十分伤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对部下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