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陶谷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赵匡胤会打压他?

历史上的陶谷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赵匡胤会打压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818 更新时间:2024/1/8 17:40:04

陶谷,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陶谷名气不大,却是个“有故事”的人。从个人才华和能力来说,陶谷在当时绝对是一流,赵匡胤说他“依葫芦画瓢”,不光不公允,还很“忘恩负义”。想当初,若不是陶谷,老赵登基将遭遇大尴尬。

显德七年正月初三,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率大军杀回开封,逼幼帝柴宗训逊位。范质、魏仁浦、王溥等大臣,见木已成舟,在与老赵达成优待柴氏条款后,承认了改朝换代的事实。

于是,所有朝官集中于皇宫,见证最后的禅让程序。就在老赵准备登殿,完成过户手续时,他发现一件要命的事——禅位诏书居然没准备!

禅位诏书就相当于买卖双方,达成的交易合同,是老赵皇位合法性的背书。赵普、赵光义等人兴奋过了头,竟然把这么关键的事给忘了。可是禅让大殿已经开始,总不能按个暂停键,改日继续吧?大宋江山该多晦气!

老赵脸色铁青,后周个别不服气的遗臣,抻长脖子等着看笑话。

就在这时候,时任翰林学士的陶谷,不慌不忙从袖口中拽出一份文书,面露得意地对老赵说:禅位诏书在此!

陶谷的及时救场,避免了大宋帝国“开业大”。因为这个功劳,陶谷从吏部侍郎,被提升为礼部尚书。那么,陶谷是不是就凭借这一次功劳,尸位素餐混吃等死的庸碌之辈呢?不是!陶谷很有才华。

陶谷此人,“自五代至国初,文翰为一时之冠”,脱脱评价陶谷说:

“谷强记嗜学,博通经史,诸子佛老,咸所总览;多蓄法书名画,善隶书。为人隽辨宏博,然奔竞务进,见后学有文采者,必极言以誉之。”

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陶谷提出攻取江淮的平边策。柴荣致力于统一天下,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一时难以决策,陶谷的先定江淮策略,深得柴荣欢心,由此确立了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

陶谷从后晋开始出仕,历经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四朝,在波谲云诡的政坛上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展现了出众的政治才华。

因此,陶谷绝不是一个只会“依葫芦画瓢”的庸才。那么赵匡胤为何不顾事实,“忘恩负义”地评价陶谷呢?下面进入陶谷的“精彩人生”故事会。

陶谷是个品行低劣的伪君子

1.陶谷的“仙人跳”

陶谷曾受柴荣之命,出使南唐,刺探虚实,为军事行动做准备。结果这家伙被南唐玩了个“仙人跳”,闹出了千古笑谈。

南唐宰相韩熙载,看着道貌岸然的陶谷,轻蔑一笑:我看这家伙绝不是耿介端正之人,你们看我怎么让他原形毕露。

韩熙载让人从秦淮河上召来一个歌妓,叫秦蒻兰,让她扮作驿站工作人员的女儿,每天在院子里扭着小细腰洒扫。果然,陶谷转不开眼,挪不动步,定不住魂了。几天下来,秦蒻兰成了陶谷的“房中客”。陶谷还深情地给秦蒻兰作词一首《风光好》:

“好姻缘,恶姻缘,只得驿亭一夜眠,别神仙。 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就当陶谷享受天上掉下来的艳遇,乐不思周时,南唐后主李煜宴请陶谷。席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后主双手击掌:上节目!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们翩翩而至,款款起舞。陶谷看着看着,脸色变了——原来,这群姑娘中的女一号,竟然是秦蒻兰。

在南唐君臣的谑辱中,陶谷满脸羞愧。回到开封,陶谷不敢实情相告,哄骗柴荣说,南唐准备很充分,不宜进攻。让陶谷无地自容的是,他的《风光好》,居然抢在他前面传入开封,传得风风雨雨。

陶谷遭遇“仙人跳”的故事,后来被广泛改编,红遍大江南北。比如元朝剧作家戴善夫的《陶学士醉写风光好》,唐寅的画作《陶谷赠词图》,傅抱石先生也有一副同名画作《陶谷赠词图》。这些作品,让陶谷成了耻辱的“网红”。

2.陶谷的“厚皮功”

陶谷曾经有一次出使吴越,吴越王钱俶热情招待,蒸了一大桌螃蟹。没想到陶谷看不起钱俶,冒出一句,“这螃蟹真是一个不如一个”,意思是你们老钱家一代不如一代。

钱俶也是个厉害角色,回了句:先生莫怪,我那厨师擅长做葫芦羹,依样胡乱做的。意思是,你这“依样画葫芦”的东西,也有资格讽刺我?

在外总被人“剐蹭”,回到家陶谷还是这个命。他有个小妾,原是太尉党进家的婢女。有一次陶谷以雪煮茶,得意洋洋地对小妾说:“你在党家可曾看到这么高雅的茶?”

小妾一撇嘴:“党太尉是粗人,哪会这个,他只知道在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酒。”销金帐是用金线编制的罗帐,羊羔酒是非常名贵的宫廷御酒。毫无疑问,小妾实际上是在讽刺陶谷:就你这寒酸劲,还跟人家党太尉比?

好在陶谷脸皮厚,“仙人跳”那样的国际笑话,都不能影响他四处露脸,这些“小打小闹”而已,习惯了。

陶谷是个唯利是图的老政客

1.恩将仇报

陶谷最无耻的一件事,就是伙同苏逢吉,害死恩人李崧。李崧是后唐、后晋两朝的重臣,官居宰相。

李崧很赏识陶谷的才华,将他从地方一名小小的判官,一路提拔集贤校理、监察御史,从此陶谷开始步入仕途快车道。

后汉建立后,李崧遭受苏逢吉排挤。陶谷见风使舵,迅速调转船头,成为苏逢吉迫害李松的马前卒。李崧大为感慨:我哪里对不住他姓陶的了?

李崧被迫害致死后,有一次他的族侄李昉去拜见陶谷,陶谷居然恬不知耻地对李昉说:“当年害死李崧,我出过大力!”

2.投机营私

陶谷历经四朝,都能稳步提升,跟他善于投机有很大关系,谁有权势他就投靠谁。

后周的时候,魏仁浦为宰相,他不知道从哪儿论关系,居然称魏仁浦为“舅舅”,顺着魏仁浦这根藤,一路爬到中高级官阶。北宋成立后,他又迅速甩掉魏仁浦,投入到新贵赵普的怀抱,曾经帮赵普排挤掉窦仪。

陶谷为了让他儿子顺利通过选拔考试,居然买通主考官。这件事让两名当事人被降职,陶谷仅仅被罚奉两年,让明清两朝的官员们羡慕得直掉眼泪。

“历经风雨”的陶谷,觉得自己该“见彩虹”了,所以,他又勾结党羽,让他们不断在赵匡胤面前推荐自己,也想领略一番一览众山小的终极荣耀。没想到老赵呵呵一笑:

“吾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陶谷不过是照前人版本,依葫芦画瓢而已,哪见到他有什么贡献了?一句话堵死了陶谷进取的路。从此,陶谷待在尚书位置上纹丝不动,直到翘辫子。唯一让他欣慰的是,他死后,赵匡胤下旨追封他为“尚书右仆射”,终于宰相了!

陶谷名声这么臭,老赵为何如此宽容,不撸掉他呢?我想原因无非以下三点:

其一,陶谷是有才华的,能力上足以胜任。

陶谷虽然声名狼藉,但是不能否认他的能力。所谓“依样画葫芦”,只是老赵不想提拔陶谷的借口,也表明了对陶谷为人的鄙视。

其次,陶谷对北宋建立有大功。

当初若不是陶谷,那场禅让典礼,恐怕会变成千古笑话。投机分子陶谷,早早预备好了禅位诏书,等于用他的无耻,成全了老赵的体面,这份功劳老赵不能忘。

最后,留用陶谷与北宋以文抑武的政策有关。

五代皇帝流水线的混乱局面,让老赵深刻体会到一点,文官是猫,武官是狼。所以,老赵对武将的遏制不遗余力,对文官集团给予了几千年历史上,最尊崇的地位,希望通过文官集团,帮助他打压武将势力。

这个政策受惠的不光是陶谷,比如陶谷选官舞弊,类似的案件不止一次,居然没有一位因此被夺职,更别说掉脑袋了。

陶谷真该摸摸自己的脑袋,庆幸自己生在了好年代。

标签: 陶谷北宋

更多文章

  • 赵匡胤登基后,他是如何论功行赏的?功赏之间为何呈现出一种反比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

  • 陈桥兵变,赵匡胤是被迫黄袍加身还是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赵匡胤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其第二任皇帝周世宗柴荣是一位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帝王,他节俭英明,堪称一代英主。然而这样一位一心想统一天下的帝王却英年早逝,他只能将后周政权交给年仅七岁的皇长子柴宗训。周世宗为了不让后周政权落入他人之手,在他临终前设置了三方辅政。首

  • 《宋史》中,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被尊称为“艺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宋太祖赵匡胤汲取唐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政变频繁的历史教训,实行扬文抑武的国策,以期达到长治久安。《新唐书》论云:“方是时也,天将去唐,诸盗并出,历五姓,兵未尝少解,至宋然后天下复安。”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因此他对身边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为何独独漏掉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赵光义

    你们知道赵光义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古代的男性,多多少少都对成为天下之主有点想法,没有本事的一辈子只能想一想,但是有本事的却可以拼一把,比如赵匡胤以及明朝燕王朱棣等人,就是通过自己的拼搏才成功的得到了皇位。得到皇位之后,由于皇位的诱惑力实在太大,所以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保

  • 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为何能够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赵匡胤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之一。赵匡胤发动历史上著名的政权更迭--陈桥兵变后,正式建立起了赵宋王朝。提起赵匡胤,他以一介武夫崛起与乱世之中的逆袭形象被后世所熟知,但同时,和他紧密相连的,除陈桥兵变外还有一件事情,那便是历史上著名

  • 陈桥兵变为什么会被称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兵变?赵匡胤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赵匡胤

    陈桥兵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赵匡胤在获得最高兵权后,就立即对出征人员作出了部署。慕容延钊、高怀德、石守信、王审琦等等这些人无一不是他的左膀右臂。在正月初二的这一天,开封城内谣言四起,百姓们纷纷相传:"大军出征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整个开封城都传遍了,但

  • 上屋抽梯的典故出自哪里?赵匡胤是怎么杯酒释兵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上屋抽梯,赵匡胤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成功登上皇位,即宋太祖。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众多功臣,也都是位高名显。赵匡胤担心他们的势力一旦强大起来,会严重危及到他的皇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但他又不忍心、也没有理由突然置他们于死地,于是,赵匡胤突发“上屋抽梯

  • 赵匡胤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士兵,逆袭成宋朝开国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赵匡胤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赵匡胤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公元947年的六月,刘知远入主中原,并且把都城定在了开封。五代十国有一点情况还不错,就是新的朝廷不会嫌弃前朝的官员,刘知远还算良心,以前就算替契丹人干活的,都可以原职留任,其他人的职位也不变,

  •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为何没变成狡兔死走狗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匡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讲到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时,还有一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话说赵匡胤登基之后,有一天晚上把石守信等将领留下喝酒,当酒兴正浓时,宋太祖突然十分伤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对部下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

  • 陈桥兵变前赵匡胤被杀是怎么回事 杀赵匡胤的人又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陈桥兵变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陈桥兵变前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赵匡胤出身军人家庭,他的高祖是赵朓,祖父赵敬,为赵弘殷次子。后汉初年,赵匡胤到处游历而没有遇到住的地方,便在襄阳一座寺庙里住下。有一个老和尚善于看相,看到他之后说:“我把我所有的全部资助给你,你往北去会有奇遇。”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