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理学宗师“李侗”,一生有哪些成就,最后是怎么死的?

理学宗师“李侗”,一生有哪些成就,最后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42 更新时间:2024/1/19 8:51:29

李侗(1039——1163),南宋学者,字愿中,南剑州剑浦县崇仁里樟林乡(现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下岚村)人,学者称延平先生、文延平,与杨时罗从彦朱熹并称为“延平四贤”,又尊称“闽学四贤”。他祖父、父皆以儒学起家。李侗24岁时,始学于罗从彦,尽得其所传。从学后,屏居山田,结茅水竹间,谢绝世故,教授乡里,专心圣人绝学,体验四十余年,李侗以有朱熹这样的高足而著称于世。

李侗研究学问提倡“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认为人在认识上有了疑问,要通过“静坐思之”,激发人的智慧和灵性,即明人伦、察天理。肯定儒学和佛道的不同,在于掌握“理一分殊”。他要求创设一个安静的思维环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以寻求最佳的思维效果。

李侗在认识论上提出了“融释”说。曰:“凡遇一事,即当且就此事反复推寻,以究其理。待此一事融释脱落,然后循序渐进,而别穷一事。”“融释”二字下得极好,它指的是对事物对象的透彻理解。提出了循序渐进的认识方法论,由量变到质变的认识该事物的特殊本质,进而推之万事,“融释”万物的辩证思维过程。这里,李侗已用比较古朴的语言阐述了认识过程中个别与一般、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李侗在学问上造诣颇深,朱熹、罗博文、刘嘉誉等人是他的门下高足。朱熹的父亲朱松是李侗的学友,他于绍兴二十三年从同安徒步到延平投学于李侗门下,当时朱熹方24岁,而李侗已经61岁了。从绍兴二十三年至隆兴元年李侗病卒为此,此间十年,朱熹先后六至延平、五访李侗先生。朱熹每至延平都住在李先生寓所旁边的西林寺。公元1162年6月,孝宗帝召朱熹进京陈述政见,朱熹在进京前专程请教李先生面见皇帝时该说些什么,李先生嘱其上朝后应:“首论《大学之道》;次言今日非战无以复仇,非宋以制胜;三论古圣王制敌之道。”这三点不仅道出了李侗学术之见,也反映了他抗金救国的政治主张。他将河洛理学传给朱熹,形成了以朱熹为代表的史称“程朱理学”。

李侗性拙朴,好静坐。不喜著书、作文,醇然有处士之风。其主要著作有《萧山读书传》、《论语讲说》、《读易管见》等,其语录由朱熹编为《延平问答》,后人辑有《李延平先生文集》。

李侗还以黄庭坚称赞周敦颐“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经常诵读,要求学生牢记心中,所以后人都以“静中气象”、“冰壶秋月”、“光风霁月”称颂李先生的品德。

隆兴元年,李侗应福唐守伍应辰之邀,赴福唐(今福州市)讲学,不幸于隆兴元年十月十五(1163年11月12日)病逝于府治之馆,终年71岁,归葬延平炉下瓦口村,谥文靖,朱熹前来参加会葬并撰行状。清康熙四十五年曾御笔亲题“静中气象”四字赐李氏家祠。

标签: 李侗

更多文章

  • 宋代南剑三先生之一的罗从彦故里究竟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罗从彦,宋朝,故里

    作为宋代理学中的重要一员,罗从彦(1072-1135)的学术思想和学术地位清晰可辨,无可置疑,但是因素却使一个并不复杂的罗从彦地籍归属问题,慢慢发展成了让罗氏宗亲和罗从彦研究者都纠结不已的情感问题和学术问题,让人感到无语无奈。历史上,围绕着罗从彦“地籍”和“脉系”的争执,开始于明代中后期,而致此事件

  • 解读罗从彦的历史地位,对“闽学”发展起到多少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罗从彦

    宋明时期,我国东南地区出现了一批研究、倡导、宣传并发展二程(程颖、程颐)理学的学者,经过数代师、弟长期艰苦努力,终于在学术上形成了有别于濂、洛、关学的独立学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闽学”。在这一学派中,最著名的是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即史称“闽学四贤”。四贤当中,先师杨时以程门立雪求道被传为千古佳

  • 宋朝经学家、诗人,豫章学派创始人罗从彦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罗从彦

    罗从彦,字仲素,世称豫章先生,北宋熙宁五年(1072)八月十三日生于南平罗源里(今南平市东坑乡罗源村)。宋元符三年(1100),罗从彦到将乐含云寺拜见杨时。经杨介绍,他出卖田产作旅费,赴洛阳拜见程颢,请授《易经》。政和元年(1111),在南京(今河南商丘)杨时门下学四书五经。政和二年,杨时任萧山知县

  • 隋太祖杨忠年轻时曾打死的“揜于”是什么动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忠,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杨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杨忠是隋文帝杨坚的老爸,隋炀帝杨广的爷爷。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称帝后,追尊死去的老爸杨忠为隋太祖。这好比司马炎称帝后,追尊爷爷司马懿为宣皇帝一样的道理。隋太祖杨忠(507~568),表字揜(yan)于,弘农华阴(今陕

  • 揭秘典故“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杨时被称为 “闽学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时,北宋

    杨时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杨时,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非常著名的理学家,他不仅是将程灏、程颐兄弟的理学思想带入福建的第一人,还是“道南系”的开创者,这在中国理学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关于杨时的故事。杨时出生于公元1053年,

  • 揭秘杨文广与穆桂英究竟是夫妻还是母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文广,穆桂英

    杨文广在北宋时期是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他是杨延昭的儿子,曾经被范仲淹提拔做官,担任过侍卫军龙卫以及防御使等职位,在宋神宗统治时期曾经和西夏军作战过,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战功。后来还在争夺代州地区的时候进献过阵图和策略。在民间曾经流传过许多关于他的事迹,其中《杨文广征南》讲述的就是他的故事,那么《杨文广征南

  • 揭秘杨文广与穆桂英究竟是夫妻还是母子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文广

    杨文广在北宋时期是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他是杨延昭的儿子,曾经被范仲淹提拔做官,担任过侍卫军龙卫以及防御使等职位,在宋神宗统治时期曾经和西夏军作战过,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战功。后来还在争夺代州地区的时候进献过阵图和策略。在民间曾经流传过许多关于他的事迹,其中《杨文广征南》讲述的就是他的故事,那么《杨文广

  • 杨文广与穆桂英是什么关系?揭秘穆桂英在历史中真的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文广,穆桂英

    杨文广与穆桂英有何关系熟悉杨家将作品的人对杨文广与穆桂英这两个人物都十分熟悉,但关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流传着很多的说法,有人说他们是母子,也有人说是夫妻,更有人说两者并没有什么关系。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种说法呢?首先,关于杨文广与穆桂英母子关系的说法与文学和影视剧作品分不开。在这些作品中,认为穆桂英和

  • 历史上的杨令公有几个儿子, 杨文广又是谁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杨家将

    杨家将的故事,与三国、水浒一样,经过千年流传后已经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不过,由于戏曲、小说的巨大影响,人们所熟悉的杨家将与历史上的杨家将有着一定的区别,有的是历史的真实,有的则是文学艺术的虚构。本文要说的,恰好是两个典型的例子。说起杨家将,总不免了会提到杨业的儿子们。杨业有几个儿子呢?我们所熟悉的

  • 北宋末年为何杨家将都销声匿迹了?杨文广死后搬出了天波杨府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杨家将,杨文广

    七子去,六子归,杨老令公死在双狼山。杨家将威名传千古,潘仁美奸臣难翻身。事实上,按《宋史》记载,潘美、杨业等人与辽兵作战,辽国实力强壮,士气旺盛,杨业主张不可轻出,不如计取。监军王侁却认为他是怕了辽军,说不定有异心。潘美也持相似的观念。杨业没法,只好反击,动身前哭着对潘美讲,“此行必不利”,我是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