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958 更新时间:2024/1/29 3:20:22

《史记》的作者是谁?

史记作者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早年从董仲舒学《春秋》,从孔安国学《尚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司马迁赋》八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一卷。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曾“学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司马迁忍辱完成了史记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职尽责。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贬低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汉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标签: 《史记》史记作者

更多文章

  • 孝武帝之母李陵容:两晋王朝的“另类”幸运后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孝武帝,李陵容,晋朝

    古代中国的男子,在男女情事上一般都是很占便宜的,既可娶妻又可纳妾。既考虑到门第是否旺夫,家教才德是否贤淑(娶妻的标准);又照顾到情色需要(纳妾的标准),实在是左右逢源,舒服啊舒服。尤其是皇帝,后宫动辄上千上万。在这方面,女子一般没有什么选择余地,在两性关系上都属于被迫从属的地位。但是在东晋,却出现过

  • 李陵容是谁?嫁给中国皇帝而征服中国的非洲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陵容,晋朝,

    非洲离中国差着十万八千里,大概没有任何战争会发生在这两个地区,而历史上非洲却曾征服了中国。如果说男人通过征服世界征服女人,那么女人则是通过征服男人征服世界。在中国的东晋,曾有这么一个非洲裔的女子,因嫁给皇帝而征服了中国。李陵容是东晋简文帝的妃子,当初,司马昱还是会稽王的时候,她只不过一个做粗活的宫女

  • 李陵容:中国古代唯一具有非洲血统的传奇皇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后妃,李陵容

    在中国古代的皇宫中,有着数不清的皇后嫔妃,但是。具有非洲血统的后妃只有一人,她就是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妃子李陵容。司马昱驾崩后,其子孝武帝司马曜即位,册封李陵容为皇太妃、皇太后。司马曜驾崩后,李陵容之孙晋安帝司马德宗即位,册封李陵容为太

  • 震惊:汉成帝杀死亲儿子 赵飞燕替人“背黑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成帝,儿子,赵飞燕,背黑锅

    上帝说,他一生最得意的事情就是造就了很多美人,他一生最后悔的事情是将这些美人降临到了人间。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美貌也是如此,有倾国倾城的貌,当然是嫁于帝王将相的,美人英雄才相当,织女爱牛郎那不过是文人墨客编撰的故事而已。历代的美女总是与叱咤风云的男人纠缠在一起,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可歌可泣的戏剧故事

  • 赵飞燕简介 西汉成帝刘骜的皇后赵飞燕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飞燕,汉朝,汉朝皇后

    赵飞燕,原名宜主,汉代的著名舞人。为阳阿公主家的婢女,她聪明伶俐、身材窈窕,学习歌舞时精心、刻苦,所以出人头地。由于她的舞姿特别轻盈,故人称“赵飞燕”。后被汉成帝看中,召入宫中,封为“婕妤”(女官名),数年后立为皇后。赵飞燕,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相传汉成帝为赵飞燕造了一个水晶盘,令宫人用手托盘,赵

  • 赵飞燕简介 西汉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飞燕,汉成帝,汉朝皇后

    导读:赵飞燕,原名宜主,是西汉汉成帝的皇后和汉哀帝时的皇太后。赵飞燕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人物和神话般的美女。在《汉书》中对她的描述仅仅只有少数几句,但关于她的野史却有许多。在中国民间和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

  • 新洛神第18集剧情 曹丕中毒 华佗为其医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新洛神,新洛神第18集剧情

    新洛神第18集剧情介绍得知孙芸在关心自己,曹彰激动,说出自己的心事,孙芸猜测那下人可能是细作,并分析府中很可能有帮手,她叮嘱曹彰先不要打草惊蛇。孙芸不知,自己的猜测已经被暗处的陈琳偷偷听到。曹操已经差人去请了在邺城的华佗为曹丕瞧病。曹植带兵进攻平原,袁谭将一切怪罪在袁熙身上,不得已只好带兵弃城落荒而

  • 华佗能为关羽刮骨疗伤为何不能为曹操治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羽,华佗,刮骨疗伤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神医华佗共有两次出场,当关云长在襄阳之战时为魏军毒箭所中时,华佗不请自来,在观察了关羽的伤口后,他说:毒已至骨,需用刀刮骨。关羽回答:任汝医治。于是,华佗开始在血流盈盆中挖肉刮骨,悉悉有声,旁边的人看得目瞪口呆,掩面失色;而关羽却是神态自若,虽然汗流如注却依然大口喝酒大块吃

  • 华佗之死:华佗为谁所杀 历史上华佗的真正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佗的真正死因,华佗之死,华佗

    神医华佗之死:曹操杀华佗的真正原因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的许多史学家也大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权贵,专门为曹操一个人看病,于是借口妻子病重离开了曹操,曹操屡次催他回来他都不肯,最后曹操一怒之下把他给杀了。华佗之死责任果真全在曹操吗?华佗真的没有

  • 汉惠帝刘盈的皇后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惠帝,刘盈,皇后

    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氏,是汉代的第二位皇后。她是惠帝的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即惠帝刘盈的外甥女。惠帝是她的舅舅,她十二岁时,惠帝成了她的丈夫。《汉书》、《史记》没有记载,皇甫谧不知依据什么说她叫张嫣,字张嫣淑君。长得很漂亮,姿容秀美,典雅端庄。她的父亲即鲁元公主丈夫,是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张耳好招贤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