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田豫在刘备的心中曾比赵云高 分道扬镳后他被淹没

田豫在刘备的心中曾比赵云高 分道扬镳后他被淹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919 更新时间:2023/12/14 14:19:29

三国时期,刘备在世道大乱时,要和群雄一起逐鹿天下,难度是相当的大。因此,刘备非常重视人才,达到了饥渴的程度。刘备对人才的态度,让人叹服,但即使如此,也有人和他擦肩而过,比如今天要说的田豫

前期,跟随刘备开创事业的将领很少,我们从史书中能够找到的除了关张外,还有就是赵云,田豫聊聊几个。这里面,赵云当时还不能完全算是刘备的人,只是因战事需要,借用到刘备军中,为先主主骑。当然,刘备对赵云表现的相当的热情,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刘备知道赵云要离开公孙瓒,相当不舍,那是握着赵云的手,久久不想让他离去。

综合刘备一生的相人之术,赵云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可见,他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将领。然而,当时,在刘备的心目中,有一员将领的地位,确实是高过赵云的。他的名字叫做田豫,字国让。刘备之奔公孙瓚也,豫时年少,自讬於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田豫和赵云大概是在同时期离开刘备的。赵云是捉手而别,而田豫却是涕泣而别。临别时,刘备还说了很肉麻的话:恨不能和你共成大事啊!

这里,我们对比了刘备在赵云和田豫离开时的态度就发现,当时,在刘备的心目中,田豫的地位比赵云高。当然,赵云当时毕竟还是直接向公孙瓒汇报的,再舍不得也没用;而田豫,则是真真正正的刘备的下属。

这时,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赵云和田豫几乎在同时期离开了刘备?

是不是刘备在那时候,品德上出现了问题,才让田豫和赵云同时离开刘备?

事实是,当时,品德出现问题的是公孙瓒,而不是刘备,赵云是因为公孙瓒的变质,而离开了公孙瓒。同时期,离开公孙瓒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刘备。

那田豫为什么离开刘备呢?史料上是说,豫以母老求归,当然,这也可以成为理由,因为,田豫是幽州人,而刘备当时已经决定离开公孙瓒,“去楷归谦”。

陶谦在徐州,离幽州路程很远,自然不方便照顾家人。汉朝很看重孝,所以,田豫的母老求归,理由相当充分,刘备没有任何拒绝的方法。然而,深层次的原由,我们不得而知,也许是田豫和刘备在理念上发生了冲突。刘备认为公孙瓒已经变质,担不起匡扶天下的重任。田豫却认为,你刘备反复,背叛了公孙瓒,所以,田豫的离开和赵云的离开,完全是两个概念。

田豫的离开,其实代表着他和刘备的分道扬镳,而赵云的离开,其实却是他和刘备的进一步心意相通。田豫回到公孙瓒身旁为他效力,但是公孙瓒并不重用他。公孙瓒这个人,在后期蜕化的比较厉害,最后,公孙瓒玩火自焚,田豫力劝鲜于辅效力曹操,加入曹魏阵营后,田豫破乌桓,败鲜卑,定代郡;然后在边塞击杀胡人,斩乌丸王骨进,杀高艾,威名远播。

可见,当年田豫要离开刘备时,刘备之所以涕泣而下,不是没有理由的。那就是这样一个被刘备和曹操赏识的人,为何在历史上,寂寂无名,如流星在三国的天空中一划而过,绚烂片刻就不复有光彩?

这里,我们还是要先分析一下,田豫离开刘备的真正原因。小编趋向于认为母老求归只是一个借口,主要原因是田豫当时认为刘备太反复,陶谦给了你一点小恩小惠,你刘备就背叛公孙瓒,投入陶谦的怀抱。

但他没有考虑明白的是,刘备为什么要离开公孙瓒,如果公孙瓒是一个明君,刘备无故离开,确实不对,但是,如果公孙瓒已渐渐忘记自己的使命,堕落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军阀,那刘备离开他,何错之有?

退一步,古人重视节操,田豫认为刘备离开公孙瓒,有失节操,那你田豫呢,在公孙瓒破灭后,马上急冲冲的去寻觅新主,这似乎更有违节操。其实你田豫大可以学学文聘,文聘一番自责,反让太祖为之怆然曰:“仲业,卿真忠臣也。”文聘走了自责的流程,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还是不错的;相反,田豫急于寻找新东家的做法,反而让自己掉价了。

我们再看看同时期的赵云,赵云说是辞瓒暂归,其实,史书也说了,刘备知其不反,知道他不会再回到公孙瓒阵营。事实也证明了,赵云从193-199年,一直处于隐居状态,没有任何的事迹见诸于史料。这说明了什么?赵云,才是真正有节操的人!

他投公孙瓒,铸成一错,然而,他看清楚公孙瓒的为人后,没有二话,毅然离开,同时,为免刘备背上挖墙角的恶名,也没有选择转入刘备阵营。宁可过着隐居的生活,直到,公孙瓒败亡,刘备惶惶如丧家之犬,避难袁绍处时,赵云才赶来投奔。

刘备在逆境时,又认识了赵云这样的一个朋友。所以,当阳长坂坡,那个打小报告的人,才会被刘备一顿怒斥。另外一个让赵云名声大震的事情,就是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

相比赵云的保护妇孺,脱于危难,同时期的曹操和司马懿父子,却得到了欺负孤儿寡母的响亮名声。有这么一组旗帜鲜明的对比,赵云想不出名,也就难喽!

这是从个人节操上的对比!赵云要胜过田豫。可塑性赵云要强过田豫很多!

另外一个,从各自所处的阵营情况来看。曹魏阵营,已经是人才济济了,他曹氏和夏侯氏已经占了许多位置,再加上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徐晃等等等等,你田豫算是一个后来者(比张合早一点),虽然功劳很大,也很快被淹没在璀璨的群星中。

整部三国志,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田豫既无法和诸曹夏侯抗衡,又比不过诸多良将,但又是曹魏忠臣,名气又比不上王凌毌丘俭诸葛诞等叛将。

因此,寂寂无名看来也是最终的归宿。“豫位止小州,招终於郡守,未尽其用也。”陈寿都为他们俩人鸣不平啊!

这有点像诸葛亮叹息: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感慨徐庶和石韬在魏国不受重用。

最后一点,田豫的对手。

有时候,你的对手很重要。太史慈因为孙策,一战成名,黄忠阵斩夏侯渊,进位后将军,赵云也是两次和曹操照面,名流青史,吕蒙陆逊借关羽刘备,水涨船高。

相反,我们看和田豫打交道的,都是些什么名字:鲜于辅,轲比能,素利,步度根,骨进,郁筑鞬,弥加,阙机,牵招,解俊。。。。。。

诸位看到这些名字,有什么感觉,读起来都很费力有木有!

当然,牵招也算和田豫齐名的边关大将,手上还有一支特种骑兵:乌丸突骑。史书称其,治边之称,次于田豫。田豫和牵招,有点类似蜀汉的赵云和陈到啊!可惜,陈到现在名气渐渐传开,牵招却和田豫一样,还是寂寂无名啊!常言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田豫常年跟这种“我夷狄不知礼义”的胡人打交道,自然而然也就进入了冷门行列。

俗语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田豫如果铁了一条心跟着刘皇叔打天下,以他的才能和资历,他在蜀汉武将排行榜应该在前五之列!可惜了在曹魏阵营中,才能被埋没了大半啊!

只是因为他的寿命特长,活了八十多岁,是个寿星,才在正史上留下一席之地,否则,他在史书中的地位,估计就如高览,一句话带过。(原文来自今日头条)

标签: 田豫刘备赵云三国

更多文章

  • 曹魏大将田豫:一生未尝败绩的大魏北疆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曹魏,名将,

    他一生历经9战,三次斩将8胜1平未尝败绩,堪称大魏北疆第一将。刘备称他: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如果仅阅读《三国演义》而不读《三国志》的话,那么田豫其人,或恐籍籍无名。小说中提到田豫的,似乎只有一处,就是曹睿主政时期陆逊袭取襄阳那一次,也就打个字幕而已,连跑龙套都算不上。滚滚长江东逝水,田豫真的无足轻重

  • 牵招本是刘备的兄弟,他为什么会去投靠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牵招,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的兄弟,却投靠曹操,最后其儿子还帮助曹魏灭了蜀国!由于《三国演义》中情节的虚构,我们常认为刘备有两个异性兄弟,毕竟当年在涿郡,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三结义,结为异性兄弟,一时传为佳话。但实际上,历史之中刘备的确有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兄弟,他不是关羽,也不少

  • 牵招虽与刘备有刎颈之交却常年为曹魏镇守边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牵招,刘备,三国,三国将领

    《三国演义》传遍大街小巷,爱好者自读《三国志》。但说到刘备的刎颈之交,大家都只会想到关羽、张飞,甚至四将军赵云、诸葛亮。而在历史真正留下记载却另有其人。要不是孙楚记载了他的碑文,大家都不知道他这位为曹魏治边二十年,威风远振,治边之称仅次于田豫的牵招与刘备曾是刎颈之交。---《牵招碑》:君与刘备,少长

  • 郭淮简介 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车骑将军郭淮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郭淮,三国,魏国名将

    郭淮(?-255年),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至车骑将军,封阳曲侯。建安年间(196-220)举孝廉,先后任平原府丞、丞相兵曹议令史、夏侯渊的司马。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与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而得以稳定局势。曹丕称帝后,赐郭淮爵关内侯,又任镇西长史。诸葛亮伐魏时,郭淮

  • 桓范是谁?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桓范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桓范,三国,大臣,文学家,画家

    桓范(?-249年),字元则,沛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建安末年,入丞相府,与王象等共撰《皇览》。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为羽林左监。魏明帝时,历任中领军、尚书、 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史等。正始年间,升任大司农,为曹爽出谋划策,号称"智囊 ",高

  • 将邓艾、钟会、姜维一网打尽的竟是一介书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邓艾,钟会,姜维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人才辈出,其中魏国的邓艾、钟会,以及蜀汉的姜维等三员大将被称为后三国时代的三杰,若论三人的才干,其他人简直是望尘莫及,罕有其匹。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们三人最终却栽在了一介书生的手里,唐人有诗云“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书生又是谁呢?这

  • 钟会伐蜀:揭开三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历史

    既然说到邓艾和钟会,那就必须回溯一下伐蜀这个事情,事情理清楚了,其他的就明明白白了。钟会伐蜀,是三国时期最黑的一段历史;他涉及魏、蜀、乃至未来的晋三个国家的权利走向,蜀国灭的很莫名其妙,可谓猝死;钟会反的很莫名其妙,死的更莫名其妙;而邓艾似乎很无辜,姜维似乎很忠勇,到底如何,且听我细细道来。公元 2

  • 钟会的叛变功亏一篑:无组织者仍旧会出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钟会,叛乱,灭蜀,

    各时代的各级政府都很害怕下面人组织起来,因为松散的个体能力有限,一旦组织起来杀伤力就会大很多,比如黑社会。不过世事无绝对,无组织也一样可能出事。三国后期,魏国派邓艾、钟会两员大将出动大军,对以刘禅为核心的蜀国进行灭国性进攻,战争迅速取得胜利。邓艾、钟会分处蜀国两地,掌握重要兵力,进行善后工作。此时,

  • 周胤:东吴名将周瑜次子,因犯罪而被免官为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周胤,东吴

    周胤(?—239年),庐江舒县人,出身庐江周氏,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次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初任兴业都尉,娶宗室之女为妻,领亲兵一千,驻守公安。黄龙元年(229年),封都乡侯。后因罪被免官为民,迁徙庐陵郡。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替他求情,请

  • 东吴名将周瑜长子周循简介:迎娶了孙权的长女孙鲁班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周循,东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周循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循,生卒年不详,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吴名将周瑜长子,周循有当年父亲周瑜的遗风,被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