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王祥:一哭成就忠臣美名

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王祥:一哭成就忠臣美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269 更新时间:2023/12/10 14:54:20

司马懿在曹髦时代终于爆发,杀掉了曹爽,独掌大权。而当曹髦奋起一搏,希望杀掉司马懿而夺回朝廷大权的时候,王祥做了什么呢?王祥做了一件事情,大哭。在曹髦和司马懿交战的时候,王祥没有露面。而当百官知道曹髦已经被司马懿的手下杀死了的时候,都很是震惊。就算司马懿再有权势,杀掉皇帝,总是大逆不道,骇人听闻的。百官不知道如何面对死去的曹髦,更不知道如何面对活着的司马懿。于是朝堂之上,你看我,我看你。大家不知道是该哭呢,还是不该哭呢。万一自己第一个哭,而得罪了司马懿就不好了。

而王祥是率先大哭,并且边哭边号,说:“老臣无状。”哎呀呀,老臣我没脸见您啊。看王祥涕泪横流的样子,大家都感到很是惭愧。也很为王祥捏了一把汗。不过,很奇怪的是,司马懿并没有处罚或者杀掉王祥,而是重重封赏王祥,让王祥由九卿而登上三公之位,担任司空,之后又担任太尉,并且兼任侍中的重要职务,还给王祥一千六百户的封地,让百官大跌眼镜。其实,仔细分析司马懿和后来的司马昭等人的心理,就可以明白加封王祥的用意。

司马氏在逐渐蚕食曹魏政权的时候,自然会把百官分成三种人。第一种人是自己的亲信,这种人当然该提拔重用,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成为自己的喉舌,成为自己的臂膀。第二种人是自己的敌人,是忠于曹魏的死党,比如说曹爽,比如所夏侯尚,这样的一些曹魏宗室,并且手握重兵的官员,那要用尽各种手段去陷害之,剿杀之,毫不留情、格杀勿论。第三种人是中间派。比如王祥。王祥在朝中德高望重,但是毫无权柄(军权、人事任免权),那么不妨优容之,善待之,以为自己博取宽容,仁慈的美名。当然,第二种幸运儿不必太多,有一二做个榜样就好了。多数人没有王祥的能量、影响,自然就无法享受到王祥这样高级别的待遇,于是被打压,被杀害,也完全可能。

那么,王祥是否知道自己大哭,将会带来的后果呢?应该知道。王祥出仕的时间非常长,从司马懿被冷落开始,到司马炎建立西晋王朝,是历史的一个见证者。以他高龄出仕,以他常见面对后母的险恶毒害的经验,面对官场的所谓尔我诈,实在是小儿科。王祥应该是看穿了司马懿需要博取美名,为自己杀害曹髦而遮羞,当然也就不会处罚大哭的自己。事实证明王祥的猜测完全正确。原本为司马懿冲锋陷阵,斩杀曹髦的官员,满心以为自己必然受到重用。可没想到司马懿竟然下令赐死他,并且把在曹髦变乱中,杀害朝廷官员的自己一派的小头目,一一送上断头台,以掩饰天下人耳目,标榜他完全不知,标榜他依然忠于大魏。

标签: 二十四孝王祥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的"河北四庭柱"中谁最厉害?四人都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河北四庭柱

    汉末三国时期,刘备有“五虎上将”,曹操有“五子良将",孙权有"江东十二虎臣",吕布手下有"八健将",袁绍有"河北四庭柱",今天就来说说"河北四庭柱"的人生结局。"河北四庭柱"是东汉末年割据河北的大军阀冀州牧袁绍手下的四员大将,也是河北最勇猛的四位将军,分别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这四个人都是武艺高

  • 三国中大名鼎鼎的“河北四庭柱”,前三成了经验怪,第四搅乱诸葛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河北四庭柱

    作为曹操最大的敌人、最要好的朋友,袁绍手下有大名鼎鼎的“河北四庭柱”,虽然他们的主要敌人是曹操,不过阴差阳错,皆与刘备势力结下“不解之缘”,前三位分别给关羽、赵云送经验,第四位做了一件事,却让诸葛亮为此痛哭流涕。No.1 颜良,以勇而闻名。公元200年,袁曹官渡之战爆发,颜良受命进攻白马,被曹操轻兵

  • 河北四庭柱是哪四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河北四庭柱,三国,袁绍

    河北四庭柱,是张国良的评话三国中的概念。为东汉末年时期割据河北的大军阀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四员大将,河北最勇猛的四位将军。分别为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近代民国时期土匪则以此为历史背景基础,发展出四梁八柱的内部组织体系。在三国时期就看以堪成是袁绍手下的四位猛将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以及八位有名的谋士田

  • 历史上的两个花蕊夫人:费花蕊与徐花蕊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费花蕊,徐花蕊

    这是两个绝色又惹火的女人,这是两个才貌无双的女人,因而被冠以“花蕊”之名,给予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花蕊,是花朵的精华,用来形容女性的一种美称,意为美中之美、华中之华。(一)后蜀皇帝孟昶的妃子费花蕊提到花蕊夫人,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宋灭后蜀,后蜀皇帝孟昶沦为阶下囚,他心爱的妃子花蕊夫人随着孟昶被押往北宋京

  • 揭秘:三国名将秦朗的身世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秦朗,三国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中,出现了一个人物,名叫秦朗,小说中称此人是魏国前将军,率领部队与司马懿一同与诸葛亮作战。司马懿命人假冒秦朗的弟弟秦明诈降蜀军,结果被诸葛亮识破,将计就计,诱骗司马懿劫营,最后,魏军中计大败,秦朗战死于乱军之中。 秦朗这个人物在小说中仅出现了他的名字,没有正面描写,提及他的篇

  •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秦朗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朗,三国

    秦朗(生卒年不详),字元明,小字阿稣(又作阿苏),新兴(治今山西忻州)云中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官至骁骑将军、给事中,曾率兵讨伐鲜卑轲比能和步度根的叛军。为曹操养子。秦朗父亲秦宜禄是吕布部下,奉命出使袁术,袁术把汉朝宗室女嫁给他。前妻杜夫人和儿子秦朗留在下邳。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围攻吕布于下邳

  • 为什么曹魏要派韩龙杀掉轲比能呢 他这一壮举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韩龙

    韩龙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只留有这么一句话:“至三年中,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相比于其他王侯将相在史书中的长篇大论,这句话显得太过简洁。但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背后,却深藏着种种不为人知的惊涛骇浪。韩龙,他是三国时期的人,受曹魏的命令,拿鲜卑首领轲比能的性命。当时是为什么曹魏要派韩龙杀掉轲比能的呢

  • 轲比能的为人如何 鲜卑族在他的带领下兴衰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鲜卑族

    边关稍安无多载,铁戈金马又犯关。檀石槐的鲜卑军事联盟分裂后,到魏文帝初年,大漠之南云中郡,(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以东),有鲜卑人的三个集团:一个是檀石槐后裔步度根集团,拥有部众12万余人,占据云中、雁门一带广大地区;二是出自小种鲜卑的轲比能集团,拥有部众10万余骑,盘踞在今山西高阳(今高柳)以东代郡

  • 轲比能杀扶罗韩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呢 对手的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轲比能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轲比能是一个既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名字。讲起三国时代的外族部落,轲比能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虽然没有“蛮王”孟获那样的广泛知名度以及“光彩”到可以成为千年典故的赫赫事迹,一旦涉及到边境上的少数民族史特别是后来在中华大地上闹出了很大动静的鲜卑族历史,他绝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由于

  • 甄姬被曹操父子三人同“爱”却为何悲剧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甄宓,曹操,曹植,曹丕

    甄姬(公元182——221年),甄洛,又名甄宓(fú),是东汉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后裔,上蔡令甄逸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懂诗文,貌艳丽。原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后袁绍为曹操所灭,被曹丕娶为妻。生魏明帝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因幽怨作诗而被曹丕赐死,尸首被“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后其子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