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皇后最多的皇帝竟是他!亡国之君孙皓

中国历史上皇后最多的皇帝竟是他!亡国之君孙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148 更新时间:2024/1/29 6:58:17

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出现两个极端,比如立皇后。有些皇帝至死不立皇后,而有些皇帝却同时拥有数位皇后。北齐后主高纬废黜皇后斛律氏之后,先立皇后胡氏,后又“拜弘德夫人穆氏为左皇后”,二位皇后并峙;北周宣宇文赟先立皇后杨丽华,“又立天皇后及左右皇后,与后为四皇后焉”,再加上稍后增设的“天中大皇后”,五位皇后并存;匈奴汉昭武帝刘聪,除立有上、左、右、中四位皇后之外,“佩皇后玺绶者七人”,也就是同时拥有十一个皇后。与他们相比,东吴末帝孙皓在立皇后方面显得更为疯狂。

孙皓(242—284),字元宗,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景帝孙休时,孙皓被封为乌程侯。东吴永安七年(264)七月,孙休病逝,遗令传位于年幼的太子。当时,东吴境内叛乱频发,加上西蜀新亡,曹魏虎视眈眈,大有一举荡平东吴之势。东吴举恐慌,群臣认为主少国危,便想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以固国自保。所以,二十三岁的孙皓被拥立为东吴第四代皇帝。孙皓即位之初,颇有振作之象。他发布优诏,抚恤人民,开仓放粮,赈济贫民,又将后宫的宫女放出以配无妻之人,赢得朝野一片赞誉之声。

权力,容易滋生腐败,更容易暴露一个人的真实面孔。几年之后,孙皓就变得残暴荒淫起来,除了变着法子杀人,就是整日沉湎于酒色。孙皓为乌程侯时,曾聘娶五官中郎滕牧的女儿为夫人。孙皓即位称帝,滕氏立为皇后,滕牧被封为高密侯,拜卫将军录尚书事。看到孙皓耽于酒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滕牧屡屡进谏,惹得孙皓十分厌恨,加上滕皇后年老色衰,孙皓曾经想废去滕氏的皇后名号。太史令上书说,从气运历数上看,皇后不能更改。皇太后何氏因喜爱滕氏,常在孙皓跟前帮着说些皇后的好话,孙皓才作罢。

滕皇后岁未被废黜,但孙皓对她却日渐冷落。不久,滕皇后搬进了长秋宫,官僚“备员而已,受朝贺表疏如故”,皇后显然成了摆设。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孙皓下令,凡是二千石以上大臣的女儿,年龄在十五六岁左右的,他要逐一过目,看中的,立马入宫;剩下的,才允许嫁人。即《江表传》中记述的“皓又使黄门备行州郡,科取将吏家女。其二千石大臣子女,皆当岁岁言名,年十五六一简阅,简阅不中,乃得出嫁。”一时间,孙皓“后宫数千”,但他犹不餍足,仍要“采择无已”。此后,孙皓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后宫。

为了取悦宠姬,孙皓大肆向美女颁赐皇后印玺。对此,《三国志》称孙皓“内诸宠姬,佩皇后玺绂者多矣”;《资治通鉴》也称孙皓“诸姬佩皇后玺绂者甚众”。玺绂,即玺绶,是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皇后印玺,是皇后名位的象征,这些宠姬虽然没有接受正式的册封仪式,但终归是皇后。孙皓究竟立了多少皇后,史籍中没有明说。但是,从孙皓的皇子有三十四个之多,以及司马炎“诏选孙皓宫人五千人入宫”,尤其是史籍中用的“多矣”和“甚众”两个词来看,孙皓宠姬中佩戴皇后玺绂者绝不止两位数。

毋庸置疑,孙皓是史上立皇后最多的皇帝。那么,孙皓为什么要同时立这么多皇后呢?笔者认为:其一,孙皓通过多立皇后来取悦后宫姬妾,满足自己对美色的贪婪。其二,孙皓通过多立皇后来摆脱中国传统嫡妻制度,便于自己肆无忌惮的行乐。其三,孙皓通过多立皇后,使子嗣不分贵贱,避免日后嫡庶之争。其四,孙皓通过多立皇后,使多家外戚势力相互抗衡,防止出现某一外戚专权篡位。然而,这种荒淫统治下的多头政治,在把宫廷搅得乌烟瘴气的同时,也加速了东吴的覆亡。天纪四年(280),孙皓和众多皇后均成为阶下囚。

孙皓是历代皇帝中多立皇后的始作俑者,这种“一夫多妻”的做法对后世影响甚大。两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便出现了史不绝书的“一夫二妻”现象,甚至被有些学者称之为“一枝二鸟”。十六国时期的刘聪和北朝时期的高纬、宇文赟,他们册立多名皇后,不能不说是与东吴孙皓开此先河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所以,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妃嫔传·评》中批评孙皓“嫡庶不分,闺庭错乱,遗笑古今,殃流后嗣”。时下,仍有不少人为了满足淫欲,变着法子搞“一夫多妻”。不过,这种人多半没有好下场,正如亡国皇帝孙皓。

标签: 孙皓东吴三国

更多文章

  • 孙皓简介 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归命侯孙皓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皓,三国,吴国君主

    孙皓(242-284),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出自《册府元龟》)一名彭祖,字皓宗。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公元264-280年在位。吴大帝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孙皓(242-284),字元

  • 孙权之子孙亮为何被废?传因其妃子偷听泄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亮,孙綝,三国,东吴

    导读:孙綝希望小孩子孙亮不要多嘴,老老实实听大人的话。14岁的孙亮是皇上,当然恼火,心想:你要搞清楚究竟谁是老大。但内外都被孙綝控制,不能明里灭了他,只能暗暗地积蓄力量,偷放冷箭。孙亮训练了自己的军队他先要找自己的同盟军。第一个就是孙权的大女儿孙鲁班。当年立孙亮为太子,孙鲁班就是坚定的支持者。现在情

  • 东吴废帝孙亮:蓄­养三千勇士夺权不成被废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吴,孙亮,三国,孙綝

    十六岁的少年傀儡如何夺回大权,康熙皇帝无疑是个成功典范。《清史稿》记载,“康熙八年(1669年),……上久悉鰲拜专横乱政,特虑其多力难制,乃选侍卫、拜唐阿年少有力者为扑击之戏。……鰲拜入见,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暗养勇士,智擒鳌拜,是康熙皇帝的成名之作。时间上溯到太平三年(258年),东吴皇帝孙亮也

  • 三国时期东吴会稽王孙亮死后谁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孙亮,三国,东吴,孙休

    三国时期东吴会稽王孙亮死后谁继位?会稽王孙亮死后继位的是孙休。孙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他是吴大帝孙权与潘皇后的第七个儿子,252年孙权去世后即位,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260年,孙亮因被诬告而自杀(一说被毒害)。孙亮在位期间,大

  • 孙亮辨奸的故事 孙亮方食生梅故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亮,孙亮方食生梅,三国

    孙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他是吴大帝孙权与潘皇后的第七个儿子,252年孙权去世后即位,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260年,孙亮因被诬告而自杀(一说被毒害)。其实孙亮非常聪明,观察和分析事物都非常深入细致,常常能使疑难事物得出正确的结论

  • 三国时吴国皇帝孙亮简介 孙权儿子孙亮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吴国,孙亮

    孙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他是吴大帝孙权与潘皇后的第七个儿子,252年孙权去世后即位,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260年,孙亮因被诬告而自杀(一说被毒害)。早年经历孙亮字子明,孙权的小儿子。孙权年岁已高,而孙亮是最小的儿子,故此对他特

  • 三国时期的神秘隐士水镜先生:高人中的高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水镜先生,司马徽,刘备,

    三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可谓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部名著《三国演义》便描绘了不知多少的人物。这其间既有帝王将相,也有才子佳人;既有文臣武将,也有英雄豪杰;既有当世名人,也有山野之士。真可谓群星璀璨,正如小说作者在开篇所列的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这浩瀚的群星中,却有一位出场不多的人物,

  • 水镜先生是谁?水镜先生司马徽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徽,水镜先生,三国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名士,精通经学。有“水镜”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桑下之论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才能,受到世人的敬重。南

  • 东吴太子孙和文武双全 为什么会被陷害被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东吴,孙和

    孙和文武双全,全心扑在工作上,朝廷内外一片赞誉声,继位之路不是阳关大道,一马平川吗?然而对于孙和来说,却是荆棘满地,一路跌跌撞撞,坎坎坷坷,根本没有走到尽头,让人心酸不已。孙权不喜欢太子首先是老爸犹豫纠结,左右摇摆。孙权年龄大了,可能更爱调皮捣蛋的,对于孙和这种规矩本分的人反而冷淡了。他内心最喜欢的

  • 解忧公主第9集剧情介绍:匈奴公主与乌孙和亲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解忧公主

    解忧与翁归在乌孙北庭部落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两人仿如新婚不久的夫妻,出双入对外出狩猎。淮天沙正为如何寻找解忧发愁,心思聪慧的冯嫽给淮天沙出主意,建议找一个女子冒充解忧。乌孙的人除了翁归以外,无人见过解忧的真面目,翁归为了能与解忧长相厮守,定然不会揭穿假解忧的身份。翁归领着解忧离开部族游玩,两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