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吴太子孙和的悲惨一生:遭姐姐陷害而被流放

东吴太子孙和的悲惨一生:遭姐姐陷害而被流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766 更新时间:2023/12/10 9:43:25

导读:孙和文武双全,全心扑在工作上,朝廷内外一片赞誉声,继位之路不是阳关大道,一马平川吗?然而对于孙和来说,却是荆棘满地,一路跌跌撞撞,坎坎坷坷,根本没有走到尽头,让人心酸不已。

首先是老爸犹豫纠结,左右摇摆。孙权年龄大了,可能更爱调皮捣蛋的,对于孙和这种规矩本分的人反而冷淡了。他内心最喜欢的是四儿子孙霸,因为孙霸没有得到太子之位,孙权总觉得内疚,当年又封孙霸为鲁王。更荒唐的是,给鲁王的待遇和太子相同。作为一个正常的父亲来说,爱两个儿子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帝王来说,亲手造出了两支为争取最高权力的敌对势力,说是愚蠢的昏君,一点都不过分。其次,孙权的大女儿孙鲁班居心叵测,暗中添乱。她先是嫁给了周瑜的儿子周循,但周循死得早,孙权把她改嫁给将军全琮,所以孙鲁班又称全公主。孙和的妈妈是王夫人,孙鲁班的妈妈是步夫人。女人们在一起,最大的乐趣就是相互攀比,相互暗斗。步夫人正得宠,孙鲁班自然傲气,坚定地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王夫人及孙和。她为了扳倒孙和,还派了心腹天天跟踪孙和,就为找到把柄。

孙权曾经大病卧床,孙和到太庙祭祀,祈祷父皇的病早点好。孙和有个妃子,叔父是张休(张昭次子),家离太庙很近。孙和祭祀结束后,张休邀请孙和到家里坐坐。亲戚之间串个门也是正常的事,根本没注意到背后一双奸滑的眼睛。孙鲁班终于找到把柄了,跑到孙权面前,说:太子去太庙是假的,他是想到张休家里去密谋,谁知道说了什么。这几天王夫人看到你病重,一脸的笑容可灿烂了。孙权对孙鲁班也是万分宠爱,也不去辨别真真假假,闻言大怒,虽没有动手,但对孙和的脸色越来越阴冷。王夫人听到消息,天天愁得要命,不久就死了。孙和更是提心吊胆,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孙权的做法让鲁王孙霸有了想像的空间:这是父皇有意给我创造机会啊,哪能辜负他老人家的心愿呢?于是和大臣们开始大串连,为自己拉选票。大臣搞不懂孙权的意思,如果在偏远地区,还掺和不了这件事。但都在建业,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总要选择站站队。渐渐地,大臣之中明显地分成两派,支持孙和的有:陆逊(任丞相)、吾粲(太子太傅,孙和的老师),顾谭(顾雍的孙子,任太常,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位于诸卿之首),张休(任扬武将军),朱据(孙权小女儿孙鲁育的老公,任左将军)等。支持孙霸的有:步骘(任骠骑将军,后来代陆逊为相),吕岱(镇南将军,平定交州的大功臣)、全琮(任大司马)、吕据(名将吕范的儿子,任左将军),孙弘(任中书令)等。

太子派天天在孙权面前说:传统就是立长,不能破了规矩,孙和又没有做出大逆不道的事;鲁王派天天负责在孙权面前诋毁太子,捕风捉影,造谣生事。孙权天生就不喜欢犯颜直谏,老资格张昭的话也只能听一半。太子派是一根筋,自认为掌握了真理,说起来一脸正气。他们也不考虑考虑:说得这么义正词严,不是把孙权摆到昏君的位置上吗?即便真错了,太子派也该温和一点,给个合适的台阶。结果双方都剑拔弩张,不肯退半步。孙权只有撕破脸了,动了杀心:不让一批人掉脑袋,这些人是不会消停的。

刚好一件事让孙权找到了突破口。太子太傅吾粲上书,请让鲁王孙霸镇守夏口,意思很明显,让他去外地,就不要再有当太子的念想了。言词激切,义愤填膺,孙权看完满脸愤怒。鲁王派立即得到了消息,好机会稍纵即逝啊,趁机在孙权面前说吾粲的坏话。吾粲气忿无处诉说,写信给陆逊发泄心中的不平。这是犯了大忌,随即被逮捕,理由是勾结外臣蓄谋不轨。不久在狱中被处死。孙权还不解恨,又派宦官去谴责陆逊,罗列了几十条罪状,全是无中生有。陆逊60多岁的人了,几个外甥也因为拥护太子已经被撤职流放,他想想尽忠为国这么多年,却落下了这个悲惨下场。更重要的是,他是聪明人,自己位高权重,孙权早已容不下他了。君要臣死,找个理由还不简单。陆逊忧伤过度,不久含恨而死,家无余财。

朱据还是不识相,一定要和孙权掰掰清楚。更过分的是,他还带了一批人把自己捆绑起来,接连几天到宫门外为孙和求情。孙权站在楼上,看到极其反感,这哪是劝谏,简直就是逼宫。已是杀机四伏的僵局,又来了两个“二百五”,陈正和陈象,居然跑到孙权面前摆事实、讲道理,引经据典要求放了孙和。这像导火线一样点燃了孙权满腔的火药桶,陈正、陈象被满门抄斩,朱据等人被杖打一百。孙和被软禁了还不够,流放外地。群臣中因劝谏而被诛杀流放的有几十人。太子派全面崩溃。

标签: 东吴孙和三国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岳父黄承彦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承彦,三国

    黄承彦,汉末三国时期襄阳名士,诸葛亮岳父,黄月英之父。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与襄阳名士上层社会圈子:庞统(凤雏)、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人交好。《三国志》: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

  • 揭秘:诸葛亮岳父黄承彦预见诸葛亮功业难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黄承彦,诸葛亮,三国

    虽然诸葛亮用尽一生的精力来辅佐蜀汉,但最终失败,而在隆中对之前,就有人已经料定诸葛亮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此人就是诸葛亮岳父黄承彦。黄承彦本是荆州名士,其妻是荆州刘表后妻蔡氏的姐姐,和大名士庞德公更是至交好友,是荆州绝对的实力派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两次出场,其一在三顾茅庐时,其二是在陆逊兵败时。

  • 周泰简介 三国时期吴国孙权麾下大将周泰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泰,三国,吴国大将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

  • 被无数人看中的诸葛恪为什么最后自我毁灭?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恪,孙权,诸葛瑾,

    诸葛恪,在三国后期这段历史上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只不过,他活跃的时间并不长,或者说真正给他展示的舞台很短暂。历来对诸葛恪的评价都是权臣,尤其《三国演义》中,他的专权行径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在三国这段历史上,诸葛家族称得上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诸葛

  • 东吴多神童:诸葛恪从小的口才就为人惊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恪,诸葛瑾,诸葛亮,

    诸葛恪(203一253),字元逊,是三国时吴国著名大巨诸葛谨之子,也就是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幼年聪慧,闻名一时,年轻时就任骑都尉。吴主孙权对他很是看重,临终托孤于他。他聪明机敏,口才很好,较有作为,但性格刚愎自用,一生颇耐人寻味。诸葛恪幼年就聪慧机敏,口齿伶俐。长大后一表人才,身高七尺六寸,

  •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晃简介 徐晃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徐晃,三国,名将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

  • 徐晃怎么死的?曹魏名将徐晃有过什么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徐晃,三国,曹魏名将,三国将领

    徐晃怎么死的?曹魏名将徐晃有过什么战绩?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

  • 张郃是谁?张郃的“郃”怎么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郃,三国

    张郃,字儁乂,是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将领,后期抵御蜀国的表现出色,多次抵御诸葛亮北伐;导致蜀国将领甚至是刘备和诸葛亮都有所忌惮。那么张郃怎么读呢?张郃读zhāng hé。张郃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

  • 三国时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简介 张郃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郃,曹魏,五子良将,三国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

  • 乐进为何能跻身五子良将?三国乐进的武力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乐进,五子良将,三国

    看完《三国志·乐进传》可以发现,陈寿对乐进的记述非常少,而且裴松之没有备注一字一句。再看内容,都是流水账似的,某时某地破敌,没有张辽徐晃的经典战役,也没有像于禁张郃的名气,他凭什么能跻身五子良将之列呢?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个子不高,但是有胆识,跟了曹操之后,只是一个小吏,这没有什么值得说的,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