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5次军事失误!诸葛亮五次北伐中的军事失误

诸葛亮5次军事失误!诸葛亮五次北伐中的军事失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460 更新时间:2024/3/14 1:05:07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曾任蜀国军师、丞相,受封为武乡侯。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27岁的诸葛亮经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又经刘备“三顾茅庐”的一番“隆中对策”后,被恳请出山,投身于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足智多谋:用激将法说服孙权,实现孙、刘结盟,赤壁败曹,形成三国鼎立之势;施以“占据险要,徐图发展”的战略,使刘备称雄西蜀;采用“攻心为上”的方略,七擒七纵孟获,一举平定南中;以及奉行“治戎讲武,足食足兵,出师有名”统一中国的军事战略方针。以至于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他是谋略与智慧的化身。然而他也一再失误,为实现“隆中对策”中的“图取中原”的方略,连续实施了长达8年之久的5次北伐,次次都不克而还,终至积劳成疾,病亡五丈原。

1、错用将 街亭失守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1月,诸葛亮领兵北上,丞相司马魏延建议兵分两路:即一路由精兵取子午道(从关中直达南通汉中的通道)袭击长安;另一路大部队从斜谷道(今陕西眉县西南,为秦岭太白山170里长狭谷的北端部分)出击咸阳。诸葛亮认为魏延傲才不驯未采纳,坚持采取“稳扎稳打,先夺取陇石,再相机进图关中”的战略方针。为实现此方针,他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扬言出兵斜谷,进攻关中,并使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兵进驻斜谷,吸引魏军;亲率主力6万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西汉水北岸地区)。诸葛亮的出其不意,达到了一举掠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等陇西广大地区的第一中间目标,取得了下一步发展进攻的战略据点。蜀军的行动大出魏军所料。曹睿急忙坐镇长安,并调张督步骑5万西拒诸葛亮,调大将曹真守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南)。

2月,诸葛亮在西城(今甘肃西和县)得知魏军5万前来拒战,乃遣参军马谡、裨将军王平、督将军李盛和黄袭等为前锋,疾趋街亭(今陕西清水县北)以堵塞陇坻西方隘口,另以将军高翔屯柳城(今陕西清水县北)为其翼。大将军魏延曾自告奋勇请当先锋,但诸葛亮对魏存有戒心,“违人拔谡”。

街亭,位于渭河与麦积山(今甘肃天水东南)之间,是由陕入陇的要隘,地位极为重要。马谡等率军到达后没有贯彻诸葛亮的意图,认为街亭是山僻之险,魏军不会前来攻取,只有街亭侧面的一个高地才是天赐之险,“居高视下,势如破竹”。对马谡违背主率意图的决策,王平进行了多次的劝说,依然无效,只得请马谡分拔部分人马另立据点,成犄角之势。马谡拔给王平千余人马后,自率大军安营扎寨。张大军一到,便直逼山下,把马谡层层围住,马谡多次冲击无效,军中断水,军心浮动,在魏军的威胁下。有的开始投降,马谡控制不住局面,只好突围逃跑。王平鸣鼓自恃,张恐有伏兵,不敢相逼,王平才得以收拢残兵退回。

魏大将军曹真见诸葛亮败退,随后收复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同时估计诸葛亮可能会改从陈仓方向进攻,便令郝昭等率兵在陈仓抢修城郭,准备坚守。

街亭失守表现了诸葛亮在用人上的重大失误。他不使用既有作战经验、有胆有识又有勇有谋的魏延,却用了一个长期从事地方行政事务、从未带兵打过仗、空有一套书本理论、连最起码的军旅实践和作战经验都没有的马谡,“好论军计”、“言过其实”,且刘备早已对其存有戒心。诸葛亮事后也认为:“街亭之败不在其他,而在选人不当。”

2、误料敌 陈仓受挫

诸葛亮败回汉中后,及时对军队进行了整顿,厉兵讲武,以为后图,半年多后,即建兴六年(228年)11月,诸葛亮得知魏发动三路大军东下攻吴,认为关中虚弱,便决定再次举兵击魏。

当时,蜀群臣大多数认为要吸取街亭失败的教训,魏不可伐。但诸葛亮却极力阐明攻魏是先帝之托,王业不可偏安,强调“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于是12月3日,诸葛亮率兵沿故道(今陕西凤县)、散关路线进攻陈仓。

陈仓地形险要,是蜀军伐魏的必经咽喉要道。正如诸葛亮所说:“陈仓西北是街亭,必得此城方可进兵。”魏将郝昭依托陈仓天险,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还在陈仓口筑起一城,深沟高垒,遍排鹿角,十分严谨。先锋魏延率军猛攻数日,仍不能破城。

为打破僵局,诸葛亮采取政治诱降与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方针,曾派郝昭的同乡两次向其喊话劝降,均遭拒绝。诸葛亮自恃拥有数万精兵,而郝昭只不过千余人马。且援军又不可能很快赶到,于是便决定对陈仓展开强攻。

蜀军起初用云梯攻城。郝昭发射火箭。烧毁云梯,登城士兵均被烧死或摔死。蜀军继而用载重冲车攻城,郝昭令士兵运石凿眼,用绳子拴着石盘上下飞打,冲车皆被打坏。蜀军又在城外搭起高架向城内射箭,用土填堑,企图直接登城,郝昭则在城墙内加修一道城墙防护。蜀军改挖地道攻城,郝昭也在城内挖地道截击。这样昼夜不停,针锋相对激战了20余天,郝昭的援军赶到,蜀军弹尽粮绝,只好退兵。

3、拒纳谏 首阳败归

诸葛亮围攻陈仓不克,兵退汉中,魏六将曹真则急欲伐蜀,上表魏明帝,建议兵分3路进攻汉中。建兴七年(229年)8月,诸葛亮得知魏军分数路进攻汉中,乃移兵城固(今陕西固县)及赤坂(今陕西洋县东龙亭山南)待战。令将军魏延与吴壹率轻骑部队自河池(今甘肃徽县)出祁山(今甘肃孔县东),向西穿插到羌中(今甘肃临夏与青海循化一带),以扰乱敌人后方为主要任务,并联合羌族,招兵买马,以牵制魏军进攻。

魏军在进攻途中,遇淫雨30余日不止,山洪暴发,道路阻绝,战士多死,军资大失,被迫还师。期间魏延与吴壹率军到羌中后,在洮水之西辗转,招兵买马成一劲旅,与羌人相处得很好,于是魏延派人回汉中,请示诸葛亮下一步行动方案以及归期归途。11月,魏延与吴壹率万骑自羌中返回汉中,与魏将费瑶、郭淮激战于首阳(今甘肃渭源县东南首阳镇)南面的阳溪。费瑶、郭淮迅速堵塞要道,部署兵力于谷底,并于夜间在魏延营地四周设置障碍。恰在此时。诸葛亮接应大军赶到,与魏延、吴壹的部队相配合,对费瑶、郭淮部队实施夹击。几乎与此同时,魏大将张也率部前来增援。此时魏延向诸葛亮建议:“请得万人,与丞相异道出征,约期会师潼关,一如韩信与汉王的故事。”诸葛亮认为此次入羌中招兵买马的成功,在于出敌不意,可一不可再;魏延虽智勇,但终非张的对手,因而否定了魏延“异道出兵,约期会师”的建议,仍率军退还汉中。

诸葛亮一退兵,郭淮随即率军突入羌中,攻斩与汉有盟约的羌人酋长。使羌人区重新得以控制。

4、遭计谋 祁山无功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想试用他的新发明“木牛”运输车,企图通过这种新制造的能“载一岁粮”(一人一年用的粮数)的四轮人力推拉木车的大量投入使用,把嘉陵江上游之西汉水与渭水上游的天水两河道,连成一条水陆等量联运的军粮运输通道。于是他又亲率8万余兵力,自汉中往攻祁山。

魏明帝闻诸葛亮率大军急至,忙令大将军司马懿从南阳急驰长安,统领张等诸将抗拒蜀军。

诸葛亮鉴于司马懿远道来救祁山,为求“至人而不至于人”,决定避实击虚,即分兵3万,亲自率兵进攻天水。司马懿方至祁山,获悉天水告急,急忙回师天水,故而祁山仍处在蜀军围攻之中。司马懿回师途中,天水已失,只好依天水之东山,持险据守。诸葛亮乃自天水移兵攻之,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让部队在周围割收小麦,司马懿仍坚守不出战;诸葛亮见麦子快割完了,司马懿还无动于衷,乃移军南行实施退兵引诱之计。果然司马懿在部将的强烈要求下,率兵出击,被诸葛亮回军打败。然后两军成对峙状态。

到了秋天,诸葛亮的中都护李严假传圣旨,说运粮跟不上,召其还军汉中。诸葛亮在退兵过程中在尾后分兵埋伏,以防追兵。司马懿闻诸葛亮退撤兵,急遣张引军追击。当张率万余骑兵追至木门山(今甘肃西和县东南)时,诸葛亮回军攻之,待张部一退,蜀军伏兵齐起夹击,万箭齐发,张中箭身亡。

诸葛亮回到汉中,上表问故,军粮并未难以为继,方知中了李严的奸计。李严被削职为民。

5、心力瘁 五丈原病亡

诸葛亮经过3年休生养息后,再次准备北伐攻魏。这次他发明了一种能在水小、流急、滩险的河道中运输军粮的“流马”,即一种既能划行又能拖行的窄长小船。通过“木牛”、“流马”的配合使用,可解决在秦岭山脉沿谷道进军的军粮水陆兼备的运输问题。在大举攻魏之前,遣使至吴,约孙权同时大举伐魏。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集中12万大军出斜,后至渭水之南。此时魏大将军司马懿督诸军屯渭水以北。当诸葛亮率军进至眉县时,司马懿遂引诸军连夜渡渭水,背水为垒拒战。同时司马懿判断诸葛亮可能沿渭水南至西上五丈原(眉县以北,东连武功,西接岐山),把战略前进基地从汉中前移至祁山、天水,而使渭水为其后方交通线,并利用陇西之资料增强军力,削弱魏之抵抗力。于是司马懿速遣郭淮率军赶往北原(今积石原,离五丈原20余里)设防。结果诸葛亮东进道路受阻,西进渭水又为郭淮所阻,蜀军12万兵马对峙于渭水两岸。诸葛亮针对每次出兵都受粮秣不足的制约,且魏军坚守不出,乃决定分兵屯田,做长期进攻打算。

魏军针对蜀吴结盟相约进攻的局势,决定采取“西守东攻”的战略。6月曹睿亲督水师东击吴军,孙权探魏东下,不战而退。

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数月之后,急于决战,但司马懿无论如何都坚守不出。为使魏军出战,诸葛亮采用了各种方法进行挑衅,包括遣使至魏军,送上一些女装来侮辱他们。司马懿盛怒,上表请求出战。魏明帝派辛毗至司马懿军中担任军师,以制止魏军出战。当诸葛亮再次遣使到魏军约战时,司马懿令将出兵迎战,又被辛毗持杖节立在军门挡住。此后司马懿则不再考虑出战,只专心防守,以待蜀军粮尽自退,然后乘其弊而追击之。

时至8月,诸葛亮心瘁力竭,在弥留之际,与杨仪等商量身没之后退军节度。决定由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魏延不从命,军便自发。数日后诸葛亮死于帐中,时年54岁,于是长史杨仪、将军姜维等,密不发丧,整军后撤。

标签: 诸葛亮诸葛亮北伐三国军事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历史上三国鼎立成于诸葛亮却毁于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诸葛亮,关羽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快感,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给人的痛感。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关羽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作为本集团的中坚力量,反而比敌对集团的中坚力量、比自己的死对头更可怕,这很耐人寻味。诸葛亮怕关羽

  • 千古之谜:卧龙诸葛亮为什么真的能借来东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东风,三国

    赤壁之战,以曹操的惨败而收场,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东风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诗人杜牧有两句名诗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多亏老天爷把东风借给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则孙策的老婆大乔和周瑜的老婆小乔会被曹操掳到铜雀台去了,传说东风是三国时期蜀方的丞相孔明设坛借来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 历史上诸葛亮责备令平庸的王平取代多谋的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三国,王平,魏延

    诸葛亮用人,基本上沿袭的是汉朝“举孝廉”遗风,注重表现出来的“德行”。而好德胜于好才,必有虚伪无能之徒表演的舞台。那关羽镇守荆州时信任的大将潘睿、糜芳,刘备的螟蛉子、见死不救的刘封等人,均为虚伪无能之辈,一触即溃大难临头各自飞。蜀汉后期,费祎蒋琬有德无才,大都将就材料,最后文武百官悉数听命于弱智的皇

  • 姜维十一次北伐动力何在?姜维是诸葛亮继承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姜维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军事统帅。姜维早年于曹魏营中并不得志,后被诸葛亮设计劝降转投蜀汉。他从26岁开始就参加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一直到62岁终止自己的军事生涯,共参与了针对曹魏的十一次北伐,可以说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华都献给了蜀汉。那么,

  • 司马懿三次大败诸葛亮:三国演义居然没有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懿,诸葛亮

    司马懿三次大败诸葛亮,《三国演义》里居然没有记载关于司马懿与诸葛亮,谁更胜一筹,众说纷纭。但民间多认为诸葛亮的谋略要高于司马懿,这得益于四大名著《三国演义》里对于诸葛亮的神化。比如在小说里,诸葛亮永远不可能被打败,被打败的原因都是别人的问题,而实际上我们翻阅史书,我们会发现诸葛亮其实多次被司马懿打败

  • 诸葛亮战绩:历史神人诸葛亮的真实能耐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都是东吴人干的,历史神人诸葛亮的真实能耐有多大?诸葛亮在《三国》里就是个神人。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五行八作、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他无一不通、无一不晓。而且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民间文学从各个角度有意无意地在神话诸葛亮。民间给诸葛亮盖了个庙,这庙两旁贴了一副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的羽扇究竟是否暗藏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三国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风度翩翩,他“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常“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示人,民间更认为他“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所以,人们对他的言行都备加关注,尤其是诸葛亮遇事时总手摇羽扇,这不禁让人对他所持的羽扇产生兴趣,他的羽扇究竟暗藏什么秘密呢?话说,对诸葛亮羽扇的来历,民间的说法不一。一

  • 魏朝发明家马钧:三国比诸葛亮还出色的科学家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马钧,三国,科学家,曹魏

    其实,三国时最出色的科学家还不是研究出木牛流马的诸葛亮,而是曹魏的马钧,就是改进诸葛亮连弩的那个人,被誉为“绝世巧思”。他出身贫寒低微,却聪明好学,肯于钻研,发明改进了很多东西。一提到三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人们最容易想起的恐怕就是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了,因为小说赋于它神秘的色彩,好象是一种无动力的自行机械

  • 刘备的遗嘱暗藏着什么玄机?堵死了诸葛亮的后路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诸葛亮,白帝城托孤,

    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吴国打败,退回到鱼复,改鱼复为永安(今重庆市奉节县)。次年,刘备病危,感觉时日无多,就把诸葛亮和李严找来,将太子刘禅托付给以上两人。这年四月,刘备死于永安宫。临终前,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智胜过曹丕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国,最终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禅值得辅佐,

  • 关羽是诸葛亮借刀所杀?襄樊之战刘备为何不出兵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羽,诸葛亮,刘备,三国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