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诸葛亮责备令平庸的王平取代多谋的魏延?

历史上诸葛亮责备令平庸的王平取代多谋的魏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912 更新时间:2024/3/14 1:04:59

诸葛亮用人,基本上沿袭的是汉朝“举孝廉”遗风,注重表现出来的“德行”。而好德胜于好才,必有虚伪无能之徒表演的舞台。那关羽镇守荆州时信任的大将潘睿、糜芳,刘备的螟蛉子、见死不救的刘封等人,均为虚伪无能之辈,一触即溃大难临头各自飞。蜀汉后期,费祎蒋琬有德无才,大都将就材料,最后文武百官悉数听命于弱智的皇帝,纵然诸葛亮鞠躬尽瘁,庸才辈出、只有虚伪道德家表演的蜀汉亦焉有不亡之理?!奉行德治的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极为苛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史学界对他的普遍指责。自古君子真伪不可分,但真才与草包总该分得清。在蜀汉的君子大营里,特立独行,骜不驯的魏延是公认的军事奇才,但“以德治国”的诸葛亮,却一直对他限制使用。理由就是“脑后有反骨”。

所谓“反骨”,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完全是乌有之词,遍览通体,潜台词无非是棱角、个性。而个性棱角恰恰就是人才的标签,如何反要撕下?关羽攻长沙时,黄忠魏延同为长沙太守韩玄部将,韩玄怀疑黄忠通敌欲杀之,刀斧手把刀架到黄忠的脖子上,那黄忠都没有丝毫反抗之意,眼看老黄忠就将一命呜呼冤死在长沙城。是魏延危急关头奋起造反,血刃韩玄起义献城。试想一下,长沙一战,没有黄忠可以,没有魏延成吗?如果没有魏延造反,休说长沙城拿不下来,就连老黄忠那颗头颅,也早和身体分家了吧!然而,如此在战长沙做出突出贡献的将领,就因为“造反”而遭到诸葛亮的排斥。而城陷后的黄忠,一不投降二不杀身成仁,只是在刘备面前苦嚎旧主,便博得诸葛亮好感委以重任。

这对魏延公平吗?魏延的个性里,的确有“造反有理”的成分,但魏延的造反,不是胡反乱反,总得来说,真的“有理”。不妨回放一下历史,个性突出、智勇双全的魏延,他反的主子,从蔡瑁到韩玄,哪个不是“顽恶”之辈?哪个不该反?这样的“反抗”精神,难道没有可取之处吗?刘备麾下,再看王平与魏延,到底谁对蜀汉的贡献大,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接替马谡前,王平一直以偏将副手形式出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魏延自领汉中二十载,威震汉中。他的那句“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何等豪迈,捡漏将军王平,说得出此等豪迈之言吗?刘备时期的蜀汉造就黄金一代。刘备用人也重德,但刘备用人比较宽松、容忍个性并善于用人之长。

在使用王平魏延的问题上,诸葛亮与刘备截然不同。刘备爱才重魏轻王,诸葛重德重王轻魏。刘备死后,诸葛亮碍于青黄不接的人才形势,不得不用魏延,但却时常把魏延纳入“普通战将”一员,甚至与陈式之流的牙将并列。对其始终不放手使用,助长战绩平平的王平爬到魏延头上。从魏延的最终结果看,似乎验证了诸葛亮的先见之明——脑后反骨,此人必反。但是不妨设想,如果按照刘备的重用魏延之才的思路走,魏延会反吗?怀才不遇是每个人才人心改变的发端,主帅总像贼一样防着属下,属下的心能不起变吗?诸葛亮在时,魏延是不敢反;而刘备在时,魏延是不愿反。

对人才,刘备看长处、容个性,而诸葛亮却不容有短、求全责备。世上人才哪有完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完人”王平算是人才吗?求全责备的结果,是“尽数庸才”。感化人才,令有个性的人才从心里上有归属感,这才是使用人才吸引人才的最高境界!也是刘备高于诸葛亮之处,由是使得前者在识人的眼力上,远胜后者一筹!蜀汉之盛,就在刘备诸葛君臣合力,谋取汉中大胜之时,蜀汉之衰,就在刘备白帝城死后。表面上看,蜀汉亡于魏将邓艾的一次偷袭,实际上人才的枯竭才是蜀汉灭亡的根本原因。诸葛亮故去之后支撑蜀汉军事局面的两位大将,姜维与夏侯霸,竟都来自曹魏阵营。可见诸葛亮在本土培养人才方面,是何等的失败!他没有为蜀汉留下足够的人才库,在蓄才选才上,他是一个不及格的主帅。甚至可以说,诸葛亮设置的人才“关”,其实是场毁人游戏,他“至清至察”的“准孝廉选才法”,毁掉的何止一个魏延!

汉朝“举孝廉”,当然也产生了陈蕃等人杰,然而,过于考究德的体制,缺乏公平竞争的程序,也衍生了大量的伪君子,这些伪君子,大都是庸才。东汉的衰亡,说明“举孝廉”选才体制已经走入死胡同,而蜀汉不以为戒,秉承“举孝廉”遗风,苦果尝尽。在三国的北方土地上,完全是另一番人才济济的繁荣景象。那里的曹魏阵营,魏王“唯才是举”,英雄不问出处,不计前科,故人才纷至、门庭若市。三国归晋,晋的老底是魏,灭亡蜀汉的邓艾、钟会这样的军事奇才均出自魏国,曹操“用人之道”,惠及两朝魏晋。东汉灭亡,蜀汉衰败,魏晋的兴起,已昭示一个明理:“举孝廉”用人制已经成为扼杀人才个性的毁人游戏,“唯才是举”取代“孝悌伪才”,乃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标签: 诸葛亮三国王平魏延

更多文章

  • 姜维十一次北伐动力何在?姜维是诸葛亮继承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姜维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军事统帅。姜维早年于曹魏营中并不得志,后被诸葛亮设计劝降转投蜀汉。他从26岁开始就参加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一直到62岁终止自己的军事生涯,共参与了针对曹魏的十一次北伐,可以说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华都献给了蜀汉。那么,

  • 司马懿三次大败诸葛亮:三国演义居然没有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懿,诸葛亮

    司马懿三次大败诸葛亮,《三国演义》里居然没有记载关于司马懿与诸葛亮,谁更胜一筹,众说纷纭。但民间多认为诸葛亮的谋略要高于司马懿,这得益于四大名著《三国演义》里对于诸葛亮的神化。比如在小说里,诸葛亮永远不可能被打败,被打败的原因都是别人的问题,而实际上我们翻阅史书,我们会发现诸葛亮其实多次被司马懿打败

  • 诸葛亮战绩:历史神人诸葛亮的真实能耐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都是东吴人干的,历史神人诸葛亮的真实能耐有多大?诸葛亮在《三国》里就是个神人。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五行八作、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他无一不通、无一不晓。而且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民间文学从各个角度有意无意地在神话诸葛亮。民间给诸葛亮盖了个庙,这庙两旁贴了一副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的羽扇究竟是否暗藏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三国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风度翩翩,他“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常“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示人,民间更认为他“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所以,人们对他的言行都备加关注,尤其是诸葛亮遇事时总手摇羽扇,这不禁让人对他所持的羽扇产生兴趣,他的羽扇究竟暗藏什么秘密呢?话说,对诸葛亮羽扇的来历,民间的说法不一。一

  • 魏朝发明家马钧:三国比诸葛亮还出色的科学家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马钧,三国,科学家,曹魏

    其实,三国时最出色的科学家还不是研究出木牛流马的诸葛亮,而是曹魏的马钧,就是改进诸葛亮连弩的那个人,被誉为“绝世巧思”。他出身贫寒低微,却聪明好学,肯于钻研,发明改进了很多东西。一提到三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人们最容易想起的恐怕就是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了,因为小说赋于它神秘的色彩,好象是一种无动力的自行机械

  • 刘备的遗嘱暗藏着什么玄机?堵死了诸葛亮的后路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诸葛亮,白帝城托孤,

    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吴国打败,退回到鱼复,改鱼复为永安(今重庆市奉节县)。次年,刘备病危,感觉时日无多,就把诸葛亮和李严找来,将太子刘禅托付给以上两人。这年四月,刘备死于永安宫。临终前,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智胜过曹丕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国,最终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禅值得辅佐,

  • 关羽是诸葛亮借刀所杀?襄樊之战刘备为何不出兵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羽,诸葛亮,刘备,三国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

  • 诸葛亮一生做得最荒唐的一件事:对魏延的偏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魏延,偏见,

    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但他毕竟不是神,因此他当然有缺点,而最主要的缺点是出在人事问题上。尤其是他对魏延的看法。魏延向刘备投降,诸葛亮居然根据骨相说他久后必反,这多么荒唐。 诸葛亮被《三国演义》大为美化后,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智的化身。但最近,

  • 诸葛亮死后谁接班?蒋琬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蒋琬,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死后谁接班?蒋琬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吗诸葛亮死后谁接班?三国时不管文官还是武将,人才最多的就是蜀汉。刘备不仅拥有了关张赵,还有一个天才军事家诸葛亮,不得不让人眼红。而本文要分析的诸葛亮的这些接班人也是个个不凡。第一位介绍的,是诸葛亮遗命中指定的治国继承人蒋琬。诸葛亮连年用兵,但蒋琬总能够足食足兵地

  • 权臣诸葛亮哪四个动作直接导致蜀国走向败亡?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诸葛亮,蜀汉,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董卓、曹操等曾都是权倾一野的权臣。但是这些大雄小鬼在诸葛亮面前,鸟都不是。诸葛亮才是整个三国里最大的权臣。厉害之处是在位极人臣的同时,不光没有受到上到大头目下到下马仔的怨言,而且还一直对其歌功颂德,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和珅连给他提鞋都不配!当然,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