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羽是诸葛亮借刀所杀?襄樊之战刘备为何不出兵

关羽是诸葛亮借刀所杀?襄樊之战刘备为何不出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793 更新时间:2024/3/14 1:04:40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这引起了后人的纷纷猜疑。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专业期刊《史学集刊》上撰文指出,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却可能是自家人诸葛亮

襄樊之战,前后半年之久,蜀汉为何不派一兵一卒?对此,学者多有议论。早年,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提出独特见解,他认为,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屏障而摄取更大的权力。故“葛氏”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假吴人之手除掉关羽。章太炎的这个观点很是大胆,但仅仅只是猜测。而朱子彦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则对此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刘备、关羽“自小结契”,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

朱子彦在文中指出,当时诸葛亮虽不能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不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然《三国志》正文及斐注中均未见诸葛劝谏的记载。退一步而言,即使刘备宠信、纵容关羽,不把《隆中对》放在心上,但襄樊战役打响后,刘备、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关注战役进展的一举一动。尽管川、鄂之间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甚畅通,但整个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十四年7月开始,至12月结束,首尾长达半年之久,蜀汉作为一个完整的新兴政权,不可能没有任何信息传播渠道。关羽攻襄樊,守荆州兵力不足,加之此时孙刘联盟已呈破裂之势,孙吴随时可用奇兵偷袭荆州,诸葛亮深谙兵法,难道他会掉以轻心?众所周知,诸葛一生唯谨慎,从不弄险,他为何不提醒“疏慢”的刘备?

这还要从诸葛亮的抱负,以及关羽的为人中寻找答案。诸葛亮胸怀天下,关羽无疑是他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朱子彦指出,诸葛亮高卧隆中,声称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实则“藏器在身”,是胸怀大志的。他曾对好友石韬徐庶孟建云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当三人反问他可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为何?盖因刺史、郡守一类官职皆不在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则难以齿告人也。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比之于诸葛亮显然要更进一层。这对于一心欲谋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来说,这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是他仕途上的严重障碍。

关羽一直瞧不上士大夫,赤壁之战后对诸葛亮很是嫉妒。朱子彦接着指出,关羽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对此史书多有记载。襄樊之战,不失为诸葛亮除掉关羽的一个好机会。朱子彦认为,诸葛亮为何想除掉关羽,这和关羽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关羽和张飞的性格截然不同,史书上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意思是说,张飞虽然不善待士卒,但对有才能的士大夫非常敬佩尊重,而关羽虽然爱抚士卒,但却对士大夫始终心存芥蒂,盛气凌人。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贸然发动襄樊战役,诸葛亮在这样的大好机会来临之时当然不会去提醒对战局“疏慢”的刘备。

标签: 关羽诸葛亮刘备三国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一生做得最荒唐的一件事:对魏延的偏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魏延,偏见,

    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但他毕竟不是神,因此他当然有缺点,而最主要的缺点是出在人事问题上。尤其是他对魏延的看法。魏延向刘备投降,诸葛亮居然根据骨相说他久后必反,这多么荒唐。 诸葛亮被《三国演义》大为美化后,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智的化身。但最近,

  • 诸葛亮死后谁接班?蒋琬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蒋琬,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死后谁接班?蒋琬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吗诸葛亮死后谁接班?三国时不管文官还是武将,人才最多的就是蜀汉。刘备不仅拥有了关张赵,还有一个天才军事家诸葛亮,不得不让人眼红。而本文要分析的诸葛亮的这些接班人也是个个不凡。第一位介绍的,是诸葛亮遗命中指定的治国继承人蒋琬。诸葛亮连年用兵,但蒋琬总能够足食足兵地

  • 权臣诸葛亮哪四个动作直接导致蜀国走向败亡?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诸葛亮,蜀汉,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董卓、曹操等曾都是权倾一野的权臣。但是这些大雄小鬼在诸葛亮面前,鸟都不是。诸葛亮才是整个三国里最大的权臣。厉害之处是在位极人臣的同时,不光没有受到上到大头目下到下马仔的怨言,而且还一直对其歌功颂德,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和珅连给他提鞋都不配!当然,诸

  • 诸葛亮北伐中暴露的赌徒思想:对北伐缺乏整体规划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北伐,蜀汉,

    诸葛亮一生主要军事活动是北伐,几次北伐整体看来,诸葛亮所作所为都是违反军事规则的。当然,违反常规的行动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但诸葛亮的违反常规,总体上给人感觉很外行。这种违反常规也使诸葛亮的北伐充满矛盾和迷雾,爱诸葛亮的人正好借这种

  • 诸葛亮为何能让刘备倾心?青年诸葛亮的四项准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三国,三顾茅庐,

    诸葛亮是东汉末年的智者,早期的他隐居隆中,却胸怀大志,赢得了刘备的三顾茅庐;后来随着刘备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刘备死后受命辅佐刘禅,成为刘备的肱骨之臣。那么对于诸葛亮这样一位盖世奇才,他在乱世生存中有没有相应的规则,答案是肯定的。其一,炒作自己,造强声势诸葛亮隐居在隆中的时候,不像一般人的读书人,

  • 诸葛亮柴桑吊丧的隐情:只是为了加强孙刘同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周瑜,刘备,

    周瑜病故之后,孔明前往柴桑吊丧。众位将领都说,人人都说什么周瑜大都督和诸葛亮关系很差,可是,诸葛亮却亲自前来吊丧,而且哭得那么伤心,看来,人们说的都错啦。而东吴新任都督鲁肃,和孔明关系一向和善,看到孔明悲伤,心想:“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东吴诸将以鲁肃为首,都被诸葛亮祭奠周瑜的情谊深

  • 三国历史悬疑:诸葛亮为何违背刘备遗嘱重用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诸葛亮,刘备,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如果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用人不明,无论是从史学研究,还是从人力资源研究来说,都不免简单粗暴。一个经理人用

  • 解密火烧博望坡之战:刘备指挥和诸葛亮没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诸葛亮,刘备,

    火烧博望坡是刘备在荆州时发生的一次战役。战役规模不大,可在《三国演义》中,由于这是诸葛亮初出茅庐指挥的第一次阵仗,所以这次战役就显得意义非同寻常了。不过,在史籍当中,指挥这次战役的却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自己。建安七年(公元202),刘表想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时机,袭取许都,于是派遣刘备领兵出征。刘备

  • 三顾茅庐背后的秘密: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并不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顾茅庐,诸葛亮,刘备,

    刘备于207年"三顾茅庐",请出智者诸葛亮为其效力。据史料记载,此二人一见如故,刘备曾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后人自然认为此君臣二人是"鱼水"关系。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刘备对于雄才大略的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遇到军政大事无不请他出谋划策,刘备对其简直就是言听计从。那么,历史上,此二人这

  • 易中天谈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孔明非将略之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北伐,三国

    导读:北伐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最重要的事业,易中天认为,诸葛亮的北伐注定失败原因有三:曹魏非速亡之国,益州非进取之地,诸葛亮非将略之才。《品三国4》中,易中天将讲述三国鼎立后,一个个走向灭亡直至被西晋统一的过程。其中易中天新解诸葛亮,指出诸葛亮的擅权与曹操并没两样。“汉献帝固然是傀儡,刘阿斗又何尝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