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气死了哪三个人?三国小故事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气死了哪三个人?三国小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460 更新时间:2024/3/6 19:10:57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气死了哪三个人?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气死三人,一个东吴都督周瑜,二是当年诸葛亮第一次伐祁山王朗在两军对骂中王朗骂不过诸葛亮活活气死了魏国大司徒王朗,三是参将司马懿,大都督曹真出兵攻蜀,被诸葛亮打败后和司马懿分别驻守斜谷和寂谷而曹真就驻守在斜谷后不听司马懿的劝说白白丢的斜谷,诸葛亮就写了一封信给是、曹真曹真看后气的吐血而亡!

1.诸葛亮三气周瑜致死

说的是三国演义小说中“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和“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

第五十一回,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有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第五十五回,诸葛亮让刘备安然的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让士兵讥讽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有折兵”。第五十六回,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假途灭虢之计策,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第五十七回,三气周瑜:这时曹操正在邺郡庆贺铜雀台落成。在铜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并将一件西川锦袍挂在树上,下设箭靶,射中箭靶者便可得到战袍,武将们个个争先,想展现自己的武艺。武将射毕,曹操又让文官吟诗作赋,记录铜雀台落成之事。曹操正在兴头上,也赋诗吟唱。忽报东吴使节华歆前来。曹操看罢表章,与谋士定计使孙、刘相吞并。便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华歆为大理寺少卿。

周瑜就职南郡太守后,便想报仇,遂上书孙权。要鲁肃讨还荆州,鲁肃无奈,只好前往荆州。鲁肃来到荆州,刘备依孔明之计放声大哭,孔明从旁说还了荆州,便无处安身。触动刘备心中伤处,而大哭不止,孔明于是要鲁肃转告孙权,暂缓讨回荆州。鲁肃将实情告诉了周瑜,周瑜说:“你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 便要鲁肃再去见刘备,说东吴将取西川给刘备,但刘备要把荆州交还东吴。并解释说:“我不过以此为名,要刘备无所防备罢了。我军以攻取西川为名借道荆州,便可乘势杀了刘备,夺取荆州。”鲁肃再到荆州,说周瑜将率兵攻取西川以换荆州。刘备忙谢说:“我很感激,雄师到时,一定远迎犒劳。”鲁肃暗喜,辞别而去。周瑜引水陆大军五万,往荆州出发,快到荆州时,见城上插两面白旗,并无一人。周瑜将船靠岸,领二十名骑兵到城下察看。

忽听到一声梆子响,城上一齐竖起刀枪。赵云站在城楼上喊叫: “孔明军师已知都督的计策,所以留我在此守候。”探马又来报,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四路兵马,从四面杀来。周瑜大叫一声,旧疮复裂,从马上坠了下来,众将急忙将他救回。

周瑜被救回船,军士报告说刘备、孔明在前面山顶上饮酒取乐,周瑜更加愤怒,咬牙切齿说:“你道我取不得西川,我偏要去取。” 便令船队上行,到巴丘时,探子报说:“上流有刘封关平两人领军截住水路。”周瑜正要出战,孔明忽然差人送信来。劝他不要去取西川,如曹军乘虚而攻江南,江南就不保了。周瑜读完信,口吐鲜血,他知道自已活不长了,便上书孙权,推荐鲁肃代替他的职位。死前叹了口气说:“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死时才三十六岁。

2.华夏第一骂:孔明活活骂死王朗

一提“骂”,有人就狭隘理解为“骂脏话、骂下流话”,其实“骂”的含义宽得多;对于“骂”,有人不屑一顾,以为那是好人不该沾的恶习,其实只有“中华的脊梁”才懂得真骂,才在关键时刻敢骂,才骂得出水平,才会让骂名骂风永垂青史成为经典,才能够“嘻笑怒骂皆文章”!读一读我国的名著,你就会同意我的观点。中国名著多有骂词,十分精彩,且合于骂技之法,我发现三大名骂就出自:《三国演义》、《红楼梦》、《射雕英雄传》三部名著。它们应该成为中国名著经典三骂。孔明骂王朗就是经典骂例之一:(《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 这回的标题就是〈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事情经过:

——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三军鼓角已罢…孔明举目…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朗曰:“天数有变……”(他数罗了孔明一大通)言中有“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满含藐视之意,最后还叫孔明投降。

孔明只一通骂文,洋洋洒洒267字,“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罗贯中还怕读者对中国骂文化体会不深,又在后面贴了一首“后人”的诗,其中对“骂”的赞语是“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于是,这一仗孔明就赢了。

孔明可谓骂技高超,竟然将个大司徒、敌方军师活活骂死在阵前! 现就孔明的骂技作一分析:一是使用“缺骂”之技。“缺骂”是人身攻击。但有二法,一是“缺陷”,属生理性的,二是“缺德”。大凡丈夫之为,骂二不骂一。孔明骂的王朗“缺德”之为:“吾素知汝所行……”将他过去的劣迹骂了个透,没用一个脏字,最重的一句是“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二是使用“国骂”之技。中国很长时间的国骂是“贼”,是从春秋的“盗”演变而来,从汉代一直骂到袁大头,均称“贼”或“国贼”。孔明骂王朗为“苍髯老贼”。还有一并列的国骂“匹夫”,孔明骂王朗“皓首匹夫”。“匹夫”之骂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亚圣都骂人,且是国骂的发明者,这“骂”难道不算是中国文化?三是使用“奴骂”之技。“奴”,受人奴役,地位不平等。民间骂人之法,往往将对方的辈份或年龄骂到自己想要他达到的那个地位,因为想要在骂战中让自己处于优势地位。比如骂小孩,可以骂为“你这个嫩爹!”小孩的辈份发生了变化,错位了,虚高了,但又得用“嫩”将骂的意思表现了出来,还可避免别人以为是真爹。同样,可以骂一个大小伙子“乳嗅未干”,他的年龄在骂中缩小了。其技法都是将本来的辈份和年龄骂到骂人者想要达到的那个地位上。干什么?接着就来了下一句“我养了你个活老人!”(嫩爹)、“谁跟你斗?”(乳嗅未干)。孔明骂王朗虽没将他的辈份骂错位,但将他的年纪在骂中强调了出来“苍髯”、“皓首”,意思是“老不要脸,这么大把年纪还不知趣”。为了骂词工整,就用了“匹夫”对“老贼”,“皓首”对“苍髯”。骂人也要骂得既有文采又有美感,还要用典,这才是“文”“雅”的骂风! 四是使用“咒骂”之技。孔明在骂文的第234~243字间,以10字篇幅,骂道“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这是“咒”人之死,骂得很是恶毒。按说,孔明要“尊老爱幼”才行,罗贯中在前文中几次强调王朗“白髯”,而那时孔明的年龄大约四十余岁,王朗可能比他大一辈。而小辈居然不是靠武装,而是靠文骂就在两军阵前把老前辈骂死了。呜呼哀哉!孔明是不是太过分了?不!因为此前是王朗先骂,骂词与孔明差不多,其使用的技法也大致相同,而孔明没被骂死,王朗却被骂死了。看来,要开骂,除了较量骂技之外,还要较量气度。也许有人会说孔明占年轻。我可要提醒说话人,你一定忘记周瑜比孔明还年轻!

诸葛亮骂得狠,不带脏,敢用忌技(缺、奴、咒),分寸掌握得好。效果特佳!雅士骂风,令人佩服。

3.诸葛亮一封信——活活气死曹真

周瑜被三气而病死,王朗被当场气的坠马而死。第3次攻魏的时候是写信气死曹真:当时曹真与司马懿进兵攻打诸葛亮,但连下一个月大雨无法打仗,军士劳苦,被迫退兵。诸葛亮一个月来只防守并装出军事散漫的样子。司马懿断定诸葛亮会乘机追击,曹真不信,于是两人打赌。曹真退兵时消极防守,果然被亮追兵大败,幸得司马懿及时带兵救出,退守城中大病,退兵缓慢。诸葛亮料其得病,便派人送信,信中说及曹真身为大司马,却不会带兵等等,当即气绝身亡。

标签: 诸葛亮三国演义

更多文章

  • 诸葛亮5次军事失误!诸葛亮五次北伐中的军事失误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诸葛亮北伐,三国,军事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曾任蜀国军师、丞相,受封为武乡侯。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27岁的诸葛亮经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又经刘备“三顾茅庐”的一番“隆中对策”后,被恳请出山,投身于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足智多谋:用激将法说服孙权,实现孙、刘结盟,赤壁

  • 为什么历史上三国鼎立成于诸葛亮却毁于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诸葛亮,关羽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快感,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给人的痛感。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关羽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作为本集团的中坚力量,反而比敌对集团的中坚力量、比自己的死对头更可怕,这很耐人寻味。诸葛亮怕关羽

  • 千古之谜:卧龙诸葛亮为什么真的能借来东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东风,三国

    赤壁之战,以曹操的惨败而收场,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东风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诗人杜牧有两句名诗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多亏老天爷把东风借给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则孙策的老婆大乔和周瑜的老婆小乔会被曹操掳到铜雀台去了,传说东风是三国时期蜀方的丞相孔明设坛借来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 历史上诸葛亮责备令平庸的王平取代多谋的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三国,王平,魏延

    诸葛亮用人,基本上沿袭的是汉朝“举孝廉”遗风,注重表现出来的“德行”。而好德胜于好才,必有虚伪无能之徒表演的舞台。那关羽镇守荆州时信任的大将潘睿、糜芳,刘备的螟蛉子、见死不救的刘封等人,均为虚伪无能之辈,一触即溃大难临头各自飞。蜀汉后期,费祎蒋琬有德无才,大都将就材料,最后文武百官悉数听命于弱智的皇

  • 姜维十一次北伐动力何在?姜维是诸葛亮继承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姜维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军事统帅。姜维早年于曹魏营中并不得志,后被诸葛亮设计劝降转投蜀汉。他从26岁开始就参加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一直到62岁终止自己的军事生涯,共参与了针对曹魏的十一次北伐,可以说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华都献给了蜀汉。那么,

  • 司马懿三次大败诸葛亮:三国演义居然没有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懿,诸葛亮

    司马懿三次大败诸葛亮,《三国演义》里居然没有记载关于司马懿与诸葛亮,谁更胜一筹,众说纷纭。但民间多认为诸葛亮的谋略要高于司马懿,这得益于四大名著《三国演义》里对于诸葛亮的神化。比如在小说里,诸葛亮永远不可能被打败,被打败的原因都是别人的问题,而实际上我们翻阅史书,我们会发现诸葛亮其实多次被司马懿打败

  • 诸葛亮战绩:历史神人诸葛亮的真实能耐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都是东吴人干的,历史神人诸葛亮的真实能耐有多大?诸葛亮在《三国》里就是个神人。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五行八作、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他无一不通、无一不晓。而且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民间文学从各个角度有意无意地在神话诸葛亮。民间给诸葛亮盖了个庙,这庙两旁贴了一副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的羽扇究竟是否暗藏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三国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风度翩翩,他“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常“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示人,民间更认为他“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所以,人们对他的言行都备加关注,尤其是诸葛亮遇事时总手摇羽扇,这不禁让人对他所持的羽扇产生兴趣,他的羽扇究竟暗藏什么秘密呢?话说,对诸葛亮羽扇的来历,民间的说法不一。一

  • 魏朝发明家马钧:三国比诸葛亮还出色的科学家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马钧,三国,科学家,曹魏

    其实,三国时最出色的科学家还不是研究出木牛流马的诸葛亮,而是曹魏的马钧,就是改进诸葛亮连弩的那个人,被誉为“绝世巧思”。他出身贫寒低微,却聪明好学,肯于钻研,发明改进了很多东西。一提到三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人们最容易想起的恐怕就是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了,因为小说赋于它神秘的色彩,好象是一种无动力的自行机械

  • 刘备的遗嘱暗藏着什么玄机?堵死了诸葛亮的后路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诸葛亮,白帝城托孤,

    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吴国打败,退回到鱼复,改鱼复为永安(今重庆市奉节县)。次年,刘备病危,感觉时日无多,就把诸葛亮和李严找来,将太子刘禅托付给以上两人。这年四月,刘备死于永安宫。临终前,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智胜过曹丕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国,最终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禅值得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