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历史上诸葛亮的羽扇究竟是否暗藏玄机?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的羽扇究竟是否暗藏玄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668 更新时间:2024/1/21 17:08:35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风度翩翩,他“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常“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示人,民间更认为他“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所以,人们对他的言行都备加关注,尤其是诸葛亮遇事时总手摇羽扇,这不禁让人对他所持的羽扇产生兴趣,他的羽扇究竟暗藏什么秘密呢?

话说,对诸葛亮羽扇的来历,民间的说法不一。一说羽扇是他“丑妻”黄氏的赠物。话本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黄氏面容虽丑,但却极富才华。相传,她师出名门,在艺成下山之时,受恩师垂赐,得一羽扇,羽扇内详陈排兵布阵之法,又有治国安邦良策,蒙师傅所托,此物当为胸怀大略的贤明之人所得。此后,黄氏初识诸葛亮,便知他必是成大事之人。于是,在新婚燕尔之时,黄氏便将羽扇交予了诸葛亮。之后,谙熟羽扇内用兵之道的诸葛亮,便常用羽扇掩面,以避不悦之色。久而久之,羽扇就成诸葛亮的常用之物了。

又一说羽扇出自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之手。相传,黄承彦平素爱养鹅,又藏书万卷,送女儿出阁之时,以古今奇书赠于诸葛亮。大器早成的诸葛亮在博览群书后终得刘备拜请。在临别卧龙岗时,黄承彦宰鹅备宴为他饯行,并在临行前交给他一把鹅毛扇以示告诫。鹅天性机敏,有洞察危险的本领,岳父之意,旨在提醒诸葛亮行事要备加谨慎、机警。此外,亦有水镜先生赐扇以使其豁然等多类不同说法,但以上传言都缺乏文献史实佐证。但纵观上述之言,确也有诸多合理之处。那么,羽扇当真有“状诸葛之多智”那么神奇的效果吗?这倒也未必!

我们所说的诸葛亮“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的形象也只是出现在小说《三国演义》之中,而正史《三国志》却对诸葛亮外貌并无记载。在后人补遗的《太平御览》和《世说补》虽对其外貌有所提及,但也仅是“(诸葛亮)独乘素舆,葛巾、毛扇”区区数笔。那么,《三国演义》为什么会塑造出诸葛亮一个“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的形象呢?那这个形象又是否符合史实呢?其实,普遍观点认为,在《世说补》出现葛巾、毛扇也仅是与司马懿“戎服“做比,从而起到区分人物效果,赋予其鲜活的个人形象所用,在外在营造出一种攻占双方势均力敌的艺术效果。从而亦体现出“诸葛君可谓名士矣!”的风范。于是,有三国爱好者又把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形象与苏轼诗中“羽扇纶巾”的周瑜做对比,从而又发现了另一个更大的秘密。

苏轼诗中的“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究竟说得是谁呢?果真是周瑜吗?就此问题,有学者曾指出,苏轼句中的“羽扇纶巾”不应是周瑜,而该是诸葛亮。诸史可考,孙、刘两家联合破敌,才使赤壁一役大捷,所以论功同赏。怀古应与二人同怀。岂可只谈周瑜一人之功,而漠视诸葛亮之能?再者,小说中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形象,或已在宋代定型。若从怀古抒情的角度说,由此及彼,以周郎引出诸葛亮,既符合史实又合乎(怀古诗)情理。但也有人认为,虽头巾、羽扇是魏晋文武名士都可扮的装束,但葛巾与纶布却大不相同。再者,按史实言,词中言及周瑜时,皆以“周郎”、“公瑾”实指其人,不应以“羽扇纶巾”暗代诸葛亮。若以实名 “诸葛孔明”告知,则作者(苏轼)怀周瑜只是慨叹其初娶小乔之雄姿,岂非将赤壁之功,都归于诸葛亮一人了吗?

而这些争论、猜想,皆由诸葛亮的羽扇所引发,更有甚者认为诸葛亮所用之物应是“五火七禽扇”,并以此认为诸葛亮擅用火计,也与此物不无关系。诸葛亮一度被坊间神话,“状诸葛之智近妖”。其实,经史家考证,诸葛亮所用之扇只是普通的“白羽扇”而已,其扇内也并未有玄机。若论究其功用,在明人文震亨的《长物志》中有述:扇,羽扇最古。羽扇既可掩面避视,又有消暑降温功效。《唐书》有云:其扇风缓而凉,病弱者用之,亦不伤风感冒。或许,若真如故事所言,之所以诸葛亮常手摇羽扇,除是魏晋时期名士的固有打扮外,也就只有睹物思人这一点的原因了。

标签: 诸葛亮三国

更多文章

  • 魏朝发明家马钧:三国比诸葛亮还出色的科学家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马钧,三国,科学家,曹魏

    其实,三国时最出色的科学家还不是研究出木牛流马的诸葛亮,而是曹魏的马钧,就是改进诸葛亮连弩的那个人,被誉为“绝世巧思”。他出身贫寒低微,却聪明好学,肯于钻研,发明改进了很多东西。一提到三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人们最容易想起的恐怕就是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了,因为小说赋于它神秘的色彩,好象是一种无动力的自行机械

  • 刘备的遗嘱暗藏着什么玄机?堵死了诸葛亮的后路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诸葛亮,白帝城托孤,

    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吴国打败,退回到鱼复,改鱼复为永安(今重庆市奉节县)。次年,刘备病危,感觉时日无多,就把诸葛亮和李严找来,将太子刘禅托付给以上两人。这年四月,刘备死于永安宫。临终前,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智胜过曹丕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国,最终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禅值得辅佐,

  • 关羽是诸葛亮借刀所杀?襄樊之战刘备为何不出兵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羽,诸葛亮,刘备,三国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

  • 诸葛亮一生做得最荒唐的一件事:对魏延的偏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魏延,偏见,

    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但他毕竟不是神,因此他当然有缺点,而最主要的缺点是出在人事问题上。尤其是他对魏延的看法。魏延向刘备投降,诸葛亮居然根据骨相说他久后必反,这多么荒唐。 诸葛亮被《三国演义》大为美化后,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智的化身。但最近,

  • 诸葛亮死后谁接班?蒋琬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蒋琬,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死后谁接班?蒋琬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吗诸葛亮死后谁接班?三国时不管文官还是武将,人才最多的就是蜀汉。刘备不仅拥有了关张赵,还有一个天才军事家诸葛亮,不得不让人眼红。而本文要分析的诸葛亮的这些接班人也是个个不凡。第一位介绍的,是诸葛亮遗命中指定的治国继承人蒋琬。诸葛亮连年用兵,但蒋琬总能够足食足兵地

  • 权臣诸葛亮哪四个动作直接导致蜀国走向败亡?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诸葛亮,蜀汉,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董卓、曹操等曾都是权倾一野的权臣。但是这些大雄小鬼在诸葛亮面前,鸟都不是。诸葛亮才是整个三国里最大的权臣。厉害之处是在位极人臣的同时,不光没有受到上到大头目下到下马仔的怨言,而且还一直对其歌功颂德,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和珅连给他提鞋都不配!当然,诸

  • 诸葛亮北伐中暴露的赌徒思想:对北伐缺乏整体规划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北伐,蜀汉,

    诸葛亮一生主要军事活动是北伐,几次北伐整体看来,诸葛亮所作所为都是违反军事规则的。当然,违反常规的行动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但诸葛亮的违反常规,总体上给人感觉很外行。这种违反常规也使诸葛亮的北伐充满矛盾和迷雾,爱诸葛亮的人正好借这种

  • 诸葛亮为何能让刘备倾心?青年诸葛亮的四项准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三国,三顾茅庐,

    诸葛亮是东汉末年的智者,早期的他隐居隆中,却胸怀大志,赢得了刘备的三顾茅庐;后来随着刘备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刘备死后受命辅佐刘禅,成为刘备的肱骨之臣。那么对于诸葛亮这样一位盖世奇才,他在乱世生存中有没有相应的规则,答案是肯定的。其一,炒作自己,造强声势诸葛亮隐居在隆中的时候,不像一般人的读书人,

  • 诸葛亮柴桑吊丧的隐情:只是为了加强孙刘同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周瑜,刘备,

    周瑜病故之后,孔明前往柴桑吊丧。众位将领都说,人人都说什么周瑜大都督和诸葛亮关系很差,可是,诸葛亮却亲自前来吊丧,而且哭得那么伤心,看来,人们说的都错啦。而东吴新任都督鲁肃,和孔明关系一向和善,看到孔明悲伤,心想:“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东吴诸将以鲁肃为首,都被诸葛亮祭奠周瑜的情谊深

  • 三国历史悬疑:诸葛亮为何违背刘备遗嘱重用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诸葛亮,刘备,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如果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用人不明,无论是从史学研究,还是从人力资源研究来说,都不免简单粗暴。一个经理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