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能和关羽张飞结拜 刘备为什么不和诸葛亮结拜

刘备能和关羽张飞结拜 刘备为什么不和诸葛亮结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646 更新时间:2024/1/18 21:09:2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诸葛亮结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备认诸葛亮做儿子还差不多,怎么可能拜把子呢?试想一下,刘备和诸葛亮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是在卧龙岗。

当时刘备已经是47岁的中年大叔了,而诸葛亮还是27岁的青年帅小伙。两个人之间有20岁的年龄差,这可不是一两岁。

古人一般十五六岁就生孩子了,诸葛亮这方面比较晚,27岁还没有崽,但是这不是诸葛亮少年老成的理由。

47岁的刘备身边有三个好兄弟,关羽张飞赵云岁数都不小了,基本都超过40岁。诸葛亮如果跟他们结拜,是不是显得太年轻了点?

01史书上并没有刘关张结拜的记录。

刘关张三兄弟,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因为这个故事实在是太感人,所以几乎每个人都信以为真。

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记录他们是三兄弟关系。也就是说,压根就没有结拜这回事。如果有人带你去刘关张结拜的桃园走一圈,那理都不要理他。

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之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三国志》

但是我们能否认这一段兄弟感情吗?那当然不能。没有记载,不代表不存在。这一辩证观点其实是有依据的。

刘关张三兄弟相遇以后,史书上用了八个字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这是啥意思?也就是睡觉的时候三个人一起睡,彼此之间的恩情,那就像兄弟一样。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罗老爷子要把这三个人安排结拜了。因为在民间故事当中,结拜可以显得很有热血。

比如说隋唐时期贾家楼结拜,水浒传里108将结拜,陈友谅、张定边和张必先结拜。这些结拜的故事在民间实在是太有名气了。尤其是陈友谅三兄弟的结拜,简直就跟刘关张一模一样。罗贯中作为那个时代的人,他能把鄱阳湖水战里的火攻搬到赤壁大战中,为何就不能把陈友谅的结拜,搬到刘关张三人身上呢?恩若兄弟这四个字,对刘关张来说的确是一生的承诺。关羽千里走单骑寻找刘备,张飞变卖家产跟随刘备,刘备放弃江山,为关张报仇。就算是结拜兄弟,也未必有他们这么好的感情。反过来说,这么好的感情都不结拜,这说明人家刘备压根就不兴这个,诸葛亮加入以后,自然是更不会拉他一起结拜了。

02刘备把诸葛亮当成人生导师,不敢以兄弟相称。

刘备曾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用通俗的话来说,也就是我现在得到了诸葛亮,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

亮答曰“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於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三国志》

水是鱼儿的生存环境,不是鱼儿的结拜兄弟。刘备是发自肺腑地觉得,诸葛亮是个人才,而且是一个大才。

诸葛亮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种本事,估计是每天跟徐庶水镜先生他们嗑瓜子唠出来的,这就好比韦小宝听天桥底下说书先生的书,也能够知道那么多故事一样。

当然了诸葛亮神奇的地方是,他能够为刘备指点江山。这一点是很难办到的,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没有卫星导航,哪里山川险峻,哪里人口众多,这些东西可都是国家机密。可以说汉朝的府库之中才存有这些档案,诸葛亮一个贫下中农,他哪里能知道这么多呢?刘备历经了20年的战事,都没有搞清楚东南西北。诸葛亮在家一边种田,一边读书,一边再跟朋友唠唠嗑,就能够知道这么多,可见诸葛亮的水平真的不一般啊。再加上他隆中对的一番豪论,刘备完全被诸葛亮给震慑住了。这个小伙子不错,长相英俊也就算了,智商还这么高。

书读多了,跟路走多了,其实都有很神奇的功效。所以刘备把诸葛亮是当成人生导师来看待,自己没读几本书,书上的工作,可就都指望诸葛亮了。你作为研究生,敢跟你的博士生导师拜把子吗?分分钟让你回去写十篇论文。

03诸葛亮也算是刘备一手栽培出来的。

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其实并不是这样,诸葛亮的确聪明,而且博览群书,也是一个有见识的人。但是他唯一欠缺的,那就是经验。

亮与关羽镇荆州。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三国志》

他从来没有在战场上待过,从来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又怎么可能真的一出山就可以指挥百万大军呢?

所以我们看刘备活着的时候,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一直都没有直接参与到军事管理中来,他始终充当的,都是后援力量。

这是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因为诸葛亮的军事经验不足。刘备虽然读的书没有诸葛亮多,智商也未必有诸葛亮高,可是刘备有20年战场经验,这是诸葛亮读一辈子书都换不来的。刘备因此只能带着这个27岁的青年一起历练,刘备希望诸葛亮能够尽快长大,成为军中的中流砥柱。而且他那么年轻,可以辅佐刘备的下一代,如果曹操培养郭嘉一样。所以完全可以说,诸葛亮后期的带兵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刘备培养出来的。没有刘备给予他如此艰难的创业条件,诸葛亮哪里能成长那么快呢?这世上的确有天才,但是千万别把人想神话了。从来不上战场,就能指挥千军万马,那都是宣传出来的,你信你就输了。

总结:刘备和诸葛亮的相遇,可以说是相辅相成。

诸葛亮有脑子,有学识,甚至有嘴皮子,可是他没有战争经验。刘备就算什么都没有,可是他有战争经验。

这两个人的结合,才是公司创始人的模样。此后两个人一个负责打仗,一个负责后勤,可以说分工明确。

刘备在遇到诸葛亮后,事业风生水起,其实也是这个原因。搭档之间搭配默契,团队才能迅速成长。

至于结拜这种俗气的事情,刘备是不愿意做的。其实我们会发现,他们那个时期,就算是结拜也找不到可拜的人啊。

后人结拜都拜关公,可关公那个时候结拜该拜谁呢?难道真的是拜皇天后土吗?诸葛亮和刘备属于互为师生的关系,彼此敬重,也彼此有所依托。

我觉得这种关系是最好的,谁离了谁都无法成就大业。只有结合在一起,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办成正经事儿。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三国志》

标签: 刘备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空城计》中的空城是哪个城市?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空城计,三国

    空城计是一种心理战,是三十六计之一,指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大摆空城计,这里的空城指的是哪个城市呢?《三国演义》中讲,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

  • 比诸葛亮还牛的奇才是谁?为躲刘备花了十三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刘备,刘巴

    当年,刘备得到孔明之后,曾说过他得到孔明是“如鱼得水”,这样的君臣关系,羨煞了后世百代。三顾茅庐的传奇,世人已经熟到不能再熟。但是,如果以为诸葛亮是刘备寻访贤才的过程中,最为辛苦的一个,那你就错了。另一位奇才,追他追得更辛苦,刘备追遍了荊州益州,差点要杀到交趾去;追他的过程中,有时高兴得要开宴会,有

  • 三国大乌龙:曹操的锦囊妙计被算到了诸葛亮头上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曹操,锦囊妙计,诸葛亮

    导读:从公元215年到公元217年,当时江湖上三股最强势的军事集团首脑,曹操、刘备和孙权,都亲自上了战场厮杀。这是此前极少见的事情。此前,三个大佬虽然也经常性地统兵迎敌,但三个大佬同时出来开打,却很罕见。这是因为地缘政治变化的缘故。由于刘备拿下了西川,导致了天下形势倒转,刘备以西川为柄、荆州为刃,直

  •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气死了哪三个人?三国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气死了哪三个人?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气死三人,一个东吴都督周瑜,二是当年诸葛亮第一次伐祁山王朗在两军对骂中王朗骂不过诸葛亮活活气死了魏国大司徒王朗,三是参将司马懿,大都督曹真出兵攻蜀,被诸葛亮打败后和司马懿分别驻守斜谷和寂谷而曹真就驻守在斜谷后不听司马懿的劝说白白丢的斜谷,诸葛亮就写

  • 诸葛亮5次军事失误!诸葛亮五次北伐中的军事失误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诸葛亮北伐,三国,军事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曾任蜀国军师、丞相,受封为武乡侯。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27岁的诸葛亮经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又经刘备“三顾茅庐”的一番“隆中对策”后,被恳请出山,投身于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足智多谋:用激将法说服孙权,实现孙、刘结盟,赤壁

  • 为什么历史上三国鼎立成于诸葛亮却毁于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诸葛亮,关羽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快感,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给人的痛感。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关羽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作为本集团的中坚力量,反而比敌对集团的中坚力量、比自己的死对头更可怕,这很耐人寻味。诸葛亮怕关羽

  • 千古之谜:卧龙诸葛亮为什么真的能借来东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东风,三国

    赤壁之战,以曹操的惨败而收场,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东风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诗人杜牧有两句名诗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多亏老天爷把东风借给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则孙策的老婆大乔和周瑜的老婆小乔会被曹操掳到铜雀台去了,传说东风是三国时期蜀方的丞相孔明设坛借来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 历史上诸葛亮责备令平庸的王平取代多谋的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三国,王平,魏延

    诸葛亮用人,基本上沿袭的是汉朝“举孝廉”遗风,注重表现出来的“德行”。而好德胜于好才,必有虚伪无能之徒表演的舞台。那关羽镇守荆州时信任的大将潘睿、糜芳,刘备的螟蛉子、见死不救的刘封等人,均为虚伪无能之辈,一触即溃大难临头各自飞。蜀汉后期,费祎蒋琬有德无才,大都将就材料,最后文武百官悉数听命于弱智的皇

  • 姜维十一次北伐动力何在?姜维是诸葛亮继承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姜维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军事统帅。姜维早年于曹魏营中并不得志,后被诸葛亮设计劝降转投蜀汉。他从26岁开始就参加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一直到62岁终止自己的军事生涯,共参与了针对曹魏的十一次北伐,可以说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华都献给了蜀汉。那么,

  • 司马懿三次大败诸葛亮:三国演义居然没有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懿,诸葛亮

    司马懿三次大败诸葛亮,《三国演义》里居然没有记载关于司马懿与诸葛亮,谁更胜一筹,众说纷纭。但民间多认为诸葛亮的谋略要高于司马懿,这得益于四大名著《三国演义》里对于诸葛亮的神化。比如在小说里,诸葛亮永远不可能被打败,被打败的原因都是别人的问题,而实际上我们翻阅史书,我们会发现诸葛亮其实多次被司马懿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