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比诸葛亮还牛的奇才是谁?为躲刘备花了十三年!

比诸葛亮还牛的奇才是谁?为躲刘备花了十三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419 更新时间:2024/1/19 18:16:20

当年,刘备得到孔明之后,曾说过他得到孔明是“如鱼得水”,这样的君臣关系,羨煞了后世百代。

三顾茅庐的传奇,世人已经熟到不能再熟。但是,如果以为诸葛亮是刘备寻访贤才的过程中,最为辛苦的一个,那你就错了。

另一位奇才,追他追得更辛苦,刘备追遍了荊州益州,差点要杀到交趾去;追他的过程中,有时高兴得要开宴会,有时气得想干脆把他砍死算了。

而且,追到孔明之后,随便刘备爱怎么睡就怎么睡(三国的君臣常同眠以增进感情,这里所说的睡就是睡的意思,不要想太多!),这个人身在蜀营,还是冷若冰霜,好像蜀国的人都欠他一样。

他就是刘巴。

刘巴是谁?

刘巴,字子彻,零陵烝阳(今湖南邵东)人。祖父刘曜,苍梧太守。父刘祥,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公元l90年,刘巴祸避零陵,为郡主记主薄。公元208 年,曹操南下荆州,刘巴北上投奔曹操。赤壁战后,奉曹操之命回江南招降。刘备深恨刘巴。诸葛亮劝刘巴留下,刘巴不从。因无法复命曹操,刘巴便南下交州,改姓张,辗转进入益州,投刘璋麾下。公元211年,刘备取益州,刘巴归附备,为左将军西曹掾。刘备称帝的第二年,刘巴病逝。

此人的才干,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挖角最给力的也是诸葛亮。为了把他请出來,刘备阵营几乎是全部动员,这位架子奇大的刘巴,何许人也?

刘巴字子初,是荊州世家名人,少年时就很有才赶,不过却是打从他出名开始,就以“讨厌刘备”出名。偏偏他跟刘备有缘到了极点,不管他怎么闪,都会遇到刘备。

他十八岁时,在荊州担任郡署戶曹吏主记主簿。当时刘备正好来荊州投奔刘表。

刘巴何时开始讨厌刘备,我们不知道。只知道这时他已经十分有名气,刘备叫刘表的甥儿周不疑去向他求学,刘巴一听是刘备介紹的,拼命推辞,说自己承当不起,大大谦虚了一番。本來这只能证明他很谦虚,不能证明他讨厌刘备,但是不久之后,刘备就发现原來他真的是讨厌自己的。

在赤壁之战前夕,刘备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开始逃难,荊州的士族都跟著刘备走,只有刘巴一个人往北上,去找曹操。这下可表明他宁愿去当汉奸(汉朝的奸臣)也不要跟着刘备。

曹操对他的投奔又惊又喜,任命他做掾(助理),后來曹操叫他去招抚长沙、零陵等地,这是委以极大的重任。刘巴說:“我不去。”曹操很奇怪,我要重用你,你居然不肯?当然就问原因了。刘巴臭着脸說:“刘备在荊州,我不要去!”原來长沙等地就在荊州以南。

曹操似乎没有听懂這句话的意义,笑着说:“安啦!万一你遇到刘备,我派六军去保护你!”

“你说的喔!”有了这句保证,刘巴才上路了。

想不到,他真的很衰,赤壁之战曹操惨败,诸葛亮指导刘备的战略就是去夺长沙、零陵等郡。

刘备入主零陵,听说刘巴也在这里,非常地高兴。神经少一条的刘备还以为上次他沒跟自己南下,是被曹操抓去的关系。当刘备很热情地准备去找刘巴敘敘旧,才发现刘巴逃走了,而且逃得很远,逃到交趾(越南)。

刘备再怎么迟钝,也终于发现人家真的不想理自己。贤才是都有点架子没错,但是当初他去三顾茅庐时,孔明虽然也躲了他几次,至少沒有逃走啊!(亮:“我是來不及跑。”)刘备觉得很沒面子,好像受到蛮大的伤害。

如果他知道刘巴有多讨厌他,他可能会更伤心。刘巴逃到越南还不夠,怕刘备通过渠道找到他,刘巴还改名换姓。

老天好像有意跟刘巴闹,逃到交趾改姓张的刘巴,在交趾的太守士燮手下做事,士燮是拥吴派,也是三国时代少数沒有卷入斗争的领导者。或许是刘巴給他的意见与他的作风不合,兩人处得不好,刘巴便离开了。经由牂牁道时,被益州郡守拘留,(我猜是他报假名,跟证件不合之类的问题)差点要被杀掉。(注:这个益州郡,与益州沒有关系,是在云南省。)所幸太守的主簿觉得刘巴似乎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不愧是三国时代,乡下地方的一个科長都有水镜先生的识人功力),便將他送去见见益州牧刘璋。

熟悉三国史的人大概都已经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了。

刘璋本來是亲曹派,派张松去对曹操表明态度。不料因为张松其貌不扬,曹操對他冷冷淡淡,憋了一肚子气回來的张松便劝刘璋和刘备合起來对付曹操。刘璋沒什么主见,也就同意了。(曹操正值赤壁战败,莫名其妙又少了个盟友,真是,人在走霉的时候,什么都不顺......)

这时刘巴被抓到刘璋面前,刘璋以前就听过他的大名,大喜过望,马上问他对自己有什么好的意见?刘巴只给他一个意见:“不要接纳刘备。”

刘璋不听,益州果然被刘备并吞。刘巴要再度展开他的“远离刘备之旅”,却被堵住,刘备这回卯起來不让他跑了。孔明写信給刘巴说:“你躲不掉的!天命如此,刘备就是你的真命天子,认命吧!给我出來!”刘巴回信说:“我是替刘璋办事的,事情沒办好,你应该放我回家才对,讲那个什么话!

总之,孔明死要活要,还是把刘巴要出來了。

刘巴大概是放弃挣扎,只好答应为刘备效命。但是“你可以得到我的身体,不能得到我的心”,刘巴还是继续讨厌刘备。

所谓“嫌乌及屋”,他对张飞、关羽当然也沒有好脸色。那个跟他老哥一样少了一根神经的张飞,居然还兴沖沖地跑到刘巴家睡觉。可能是听说刘巴讨厌刘备,张飞对他很好奇吧?也可能张飞还说过:“他的假名也姓张,我想他可能比较喜欢我!”之类很得意的话,也想体验一下大哥跟孔明同榻而寢、如鱼得水的感觉,便也去跟刘巴挤同一张床。

刘巴沒想到除了帮刘备处理公事之外,还要陪他老弟睡......(我想这个谁都想不到的),睡就让他睡,我不讲话可以吧?张飞在刘巴家赖了一整天,东问西问,刘巴都沒开口吐出一个字,(可能会是不好听的字),张飞终于发现(你早在进门到他的脸见色就该发现!)刘巴不欢迎自己(正确地說是很讨厌!)。张飞气得哇哇叫,孔明赶快居中调解,刘巴还是爱理不理地说:“我干嘛要理他?”(对啊!张飞你没事去別人家睡觉干什么?)

最好笑的是这件事居然连吴国都知道了,吴国君臣在东家长西家短时(门外挂着“战略研讨中心”的牌子),聊到这事,张昭說:“刘巴实在是很不上道,对张飞这么沒礼貌。”孙权说:“刘巴就是这样嘛,高人都是有架子的。”(实在是有够没意义的对話,更无聊的是写史的人还把它記下來......不过,呵呵,我喜欢,可爱的裴松之。)

刘巴虽然很拽,却有拽的本钱,在刘备攻取益州之后,国库空空,刘备十分忧心。刘巴说:“小事一件,三个动作搞定:一、铸值百钱的铜板通行;二、统一全国物价;三、实行公卖制度。”真不是盖的,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孔明要他真是要得太漂亮了!

这件事上面,就可以看出刘巴的能力实在罕见,但是他的态度非常被动,事情不塞給他,他绝不会抢着做。想也知道,他本來就是被逼着帮刘备的,当然不会追求表现。蜀国建国之后,诏命公文什么的都是刘巴写的,国号年号也都是他定的(好在他沒有公报私仇,把蜀国取名为“输国”,年號章武取為“章螂”),但他实在太不愿意被后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备:“当我的手下真的有這么丟脸吗?!”),因此,关于他的记载确实很少。

刘巴在章武二年去世,时年只有三十九岁。总计花了十三年(生命中三分之一的时光)躲刘备,最后八年才认命。死后的他,总算可以摆脱刘备。

然而,他在天堂只清静了不到一天(天上一日,人間一年),刘备就跟來了。没错,刘巴去世的第二年,刘备也死了!

上穷碧落下黃泉,兩处茫茫皆撞见。真是有缘啊!

相关链接:盘点三国十大谋士排行:诸葛亮竟只排第六?

三国为期不长,但其头绪之纷繁,态势之复杂,人才之杰出,故事之精彩,几乎空前绝后无与伦比。曹操、刘备、孙权之所以能削平群雄三分天下,当然有赖于他们的自身素质。其中,收揽人才,善用谋士,可以说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1.郭嘉

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

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

2.陈宫

曹操谋刺董卓未遂,被到处画图捉拿。他逃到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手下的人抓住。陈宫认为他是一条汉子,就弃官和他一块逃走。哪知中途曹操多疑,错杀了好人吕伯奢一家,而且还发表了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觉得此人乃“狼心之徒”,于是又弃曹而去。几经周折,最后才选择了吕布。

可惜陈宫没有好好分析吕奉先这个领导的巨大缺陷:他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并非将才;好色之徒,见利忘义,反复无信,难成大事。所以,他虽然也占过徐州、兖州,打败过曹操、袁术,但都是昙花一现,最后因屡屡不听陈宫的计谋而遭致彻底失败,被曹操生擒活捉。

其实,当吕布屡次不听陈宫的计谋、眼看败局已定时,陈宫也想到离开这里,但他怕别人笑话,说他不忠不义;另外又不忍心,还想尽力补天。这就是一种迂腐了。像吕布这样的家伙,早晚要垮台,你何必要陪他去倒霉呢?

“空负栋梁材”,陈宫选错了单位,又不肯跳槽,满腹经纶付之东流,令人叹息不已。曹操有留他之意,他宁死不吃回头草,只是希望能善待他的老母和妻子。临刑时,曹操和在场的人都流下了泪。

3.贾诩

贾诩,三国时魏国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善用计谋,先在郭汜帐中任谋士,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则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曹丕称帝后,官封太尉、魏寿亭侯。死时七十七岁。

4.司马懿

司马懿,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五一年,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5.田丰

袁绍谋士很多,脑子比较清醒的还要算田丰。料死如神。

田丰,冀州巨鹿人,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袁紹起兵讨伐董卓,应其邀请,出任别驾,以图匡救王室之志。后袁绍用田丰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田丰曾劝袁绍早日图许,奉迎天子,占据政治上的主动,袁绍不能从。建安四年,曹袁争霸,田丰亦提出稳打稳扎的持久战略,袁绍执意南征而不纳,但在曹操东击刘备时,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田丰的奇袭许都之计,错失良机。官渡之战,田丰再议据险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敌策略,乃至强谏,被袁绍以为沮众,械系牢狱。建安五年,袁绍官渡战败,因羞见田丰而将其杀害。

6.诸葛亮

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

诸葛亮,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 ”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刘备三顾茅芦的诚意感动,出任刘备军师,并帮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汉中,是赤壁大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任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侯,任益州牧,领军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并北伐曹操,一生打了无数胜仗。制造“连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运输粮草的 “木牛流马”。建兴十二年在与司马懿军相拒时,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南)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汉中勉县定军山)。

7.陆逊

陆逊,生于公元一八三年,死于公元二五四年,吴国著名儒将。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熟知兵法,胸有城府,有雄才大略,人称江南奇才。吕蒙奇袭荆州之计,便是出自于陆逊。公元二二二年,刘备伐吴,陆逊受命于危难之时,用火烧大败刘备于虎亭,又用计大败曹休,官至丞相。孙权废太子,屡次进京相劝,孙权不听,忧愤而死。

8.荀彧

“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三国志。中期曹操几乎言听计从。

荀彧,生于公元一六三年,死于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为袁绍谋士,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杀身亡。

9.庞统

出师未捷身先死

庞统,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外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刘备领荆州时,任庞统为耒阳县令,在县官位上不理县事,后经诸葛亮、鲁肃再三推荐,被刘备任为副军师中良将。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乱箭射死,死后追爵为关内侯。

10.徐庶

徐庶,字元直,颍州(今河南许昌)人。天下奇才,早年与诸葛亮,庞统同为好友。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军师,帮助刘备接连打败了曹操。后曹操的另一谋士程昱用计骗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骗自杀,

而痛恨曹操,终生没有为曹操设一条计策。徐庶临别刘备时,推荐了诸葛亮。

标签: 诸葛亮刘备刘巴

更多文章

  • 三国大乌龙:曹操的锦囊妙计被算到了诸葛亮头上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曹操,锦囊妙计,诸葛亮

    导读:从公元215年到公元217年,当时江湖上三股最强势的军事集团首脑,曹操、刘备和孙权,都亲自上了战场厮杀。这是此前极少见的事情。此前,三个大佬虽然也经常性地统兵迎敌,但三个大佬同时出来开打,却很罕见。这是因为地缘政治变化的缘故。由于刘备拿下了西川,导致了天下形势倒转,刘备以西川为柄、荆州为刃,直

  •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气死了哪三个人?三国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气死了哪三个人?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气死三人,一个东吴都督周瑜,二是当年诸葛亮第一次伐祁山王朗在两军对骂中王朗骂不过诸葛亮活活气死了魏国大司徒王朗,三是参将司马懿,大都督曹真出兵攻蜀,被诸葛亮打败后和司马懿分别驻守斜谷和寂谷而曹真就驻守在斜谷后不听司马懿的劝说白白丢的斜谷,诸葛亮就写

  • 诸葛亮5次军事失误!诸葛亮五次北伐中的军事失误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诸葛亮北伐,三国,军事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曾任蜀国军师、丞相,受封为武乡侯。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27岁的诸葛亮经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又经刘备“三顾茅庐”的一番“隆中对策”后,被恳请出山,投身于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足智多谋:用激将法说服孙权,实现孙、刘结盟,赤壁

  • 为什么历史上三国鼎立成于诸葛亮却毁于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诸葛亮,关羽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快感,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给人的痛感。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关羽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作为本集团的中坚力量,反而比敌对集团的中坚力量、比自己的死对头更可怕,这很耐人寻味。诸葛亮怕关羽

  • 千古之谜:卧龙诸葛亮为什么真的能借来东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东风,三国

    赤壁之战,以曹操的惨败而收场,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东风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诗人杜牧有两句名诗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多亏老天爷把东风借给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则孙策的老婆大乔和周瑜的老婆小乔会被曹操掳到铜雀台去了,传说东风是三国时期蜀方的丞相孔明设坛借来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 历史上诸葛亮责备令平庸的王平取代多谋的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三国,王平,魏延

    诸葛亮用人,基本上沿袭的是汉朝“举孝廉”遗风,注重表现出来的“德行”。而好德胜于好才,必有虚伪无能之徒表演的舞台。那关羽镇守荆州时信任的大将潘睿、糜芳,刘备的螟蛉子、见死不救的刘封等人,均为虚伪无能之辈,一触即溃大难临头各自飞。蜀汉后期,费祎蒋琬有德无才,大都将就材料,最后文武百官悉数听命于弱智的皇

  • 姜维十一次北伐动力何在?姜维是诸葛亮继承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姜维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军事统帅。姜维早年于曹魏营中并不得志,后被诸葛亮设计劝降转投蜀汉。他从26岁开始就参加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一直到62岁终止自己的军事生涯,共参与了针对曹魏的十一次北伐,可以说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华都献给了蜀汉。那么,

  • 司马懿三次大败诸葛亮:三国演义居然没有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懿,诸葛亮

    司马懿三次大败诸葛亮,《三国演义》里居然没有记载关于司马懿与诸葛亮,谁更胜一筹,众说纷纭。但民间多认为诸葛亮的谋略要高于司马懿,这得益于四大名著《三国演义》里对于诸葛亮的神化。比如在小说里,诸葛亮永远不可能被打败,被打败的原因都是别人的问题,而实际上我们翻阅史书,我们会发现诸葛亮其实多次被司马懿打败

  • 诸葛亮战绩:历史神人诸葛亮的真实能耐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都是东吴人干的,历史神人诸葛亮的真实能耐有多大?诸葛亮在《三国》里就是个神人。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五行八作、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他无一不通、无一不晓。而且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民间文学从各个角度有意无意地在神话诸葛亮。民间给诸葛亮盖了个庙,这庙两旁贴了一副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的羽扇究竟是否暗藏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三国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风度翩翩,他“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常“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示人,民间更认为他“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所以,人们对他的言行都备加关注,尤其是诸葛亮遇事时总手摇羽扇,这不禁让人对他所持的羽扇产生兴趣,他的羽扇究竟暗藏什么秘密呢?话说,对诸葛亮羽扇的来历,民间的说法不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