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于禁深受曹操器重,为何曹丕却对他冷嘲热讽?

于禁深受曹操器重,为何曹丕却对他冷嘲热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626 更新时间:2024/3/14 19:33:51

于禁就像是那副让人恨不得扇自己耳光的牌。刚抓两圈就听张了,打到最后却点了个大炮。他的事情史书上写得很清楚,只是仔细琢磨时候会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对劲儿。

于禁最早是鲍信招募来打黄巾的,后来鲍信投了曹操,于禁也就跟过来了,归王朗管。王朗跟他一聊,发现人才啊,就推荐给了曹操,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于禁。

于禁这辈子最出名的是一头一尾两场仗。他的封神之战是淯水之战。早在建安二年张绣反叛,突袭曹操。曹军被冲得溃乱,只有于禁的部队还能保持阵型。于禁在有序地撤退中发现改编的青州兵(黄巾军降卒)作乱,于是顺手给收拾了。青州兵打不过他,只好恶心他,跑到曹操那恶人先告状:于禁造反了。

曹操尚在信与不信之间,于禁又干了件不识时务的事:不来解释,反倒是深沟厚垒,布阵防御。曹操一看,这是真反了啊。这时候于禁才晃荡过来:我没反,敌人就在后面,我觉得解释是小事,御敌是大事。曹操一看,我身边还真没第二个能和你一样冷静的人,绝对帅才。

他的最后一战就是樊城的“水淹七军”。当时他带着庞德赶到樊城帮曹仁对抗关羽。曹仁负责死守樊城,而于禁率七军(三万人左右)屯于城外,与樊城成掎角之势。

只是名将也犯错误,不知地利。于禁七军屯于山谷之中,遇天降暴雨汉水猛涨,七军尽成鱼虾。而关羽却早早地准备了战船,乘势来攻。最终庞德死节,于禁投降。

于禁之死是他从东吴回到魏国,当时已经是曹丕已经称帝。曹丕一方面安慰于禁并封官,另一方面却在他去拜谒曹操陵墓时,画他投降时的情景给他看。最终于禁羞愧而死。

所以,于禁一生的转折就是他的投降,而这个投降的确让人非常看不懂。

于禁号称“外姓第一将”。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之后,于禁和乐进就并为左右将军。当时五子良将中的其余三将和他们差着不小的级别(最接近的是张辽的征东将军,其余张郃的荡寇将军和徐晃的平寇将军,均为四品以下的杂号将军)。

印象中的于禁是个古板严厉的人。最早昌豨和他是不错的朋友。只是昌豨为人反复,对曹操降了又叛。曹操派夏侯惇和于禁领兵,昌豨扛不住夏侯惇,就向于禁投降了。众将都觉得肯定是押送曹操发落,谁知于禁不这么办,直接含泪砍了。别人说,你这是何苦。于禁说:曹操军令,对围困后投降的不予宽容。我不能因私废公。曹操知道后,反过来叹昌豨命苦:你该向我投降啊,还是不了解于禁啊!但由此更加器重于禁。

这样一个让人不爽的人最后选择偷生乞降,倒是一个典型坏蛋结局——装了半辈子,关键时刻露馅了。可还有让人奇怪的地方:

于禁是名将,百战知兵。放眼三国时代,搁哪都是紧缺人才。如果他真的降了关羽,按当时刘备的习惯,即便不给实权,肯定也会封个不着四六的将军以示荣宠。但是没有。关羽死后,于禁辗转东吴,曾和孙权并马连辔,可见孙权也是极看重的,但也没有任何表示,这很奇怪。比如马超、吕蒙之类的降曹,曹操即不封官也不加害,反而以白身朋友相待,实在难以想象。

于禁投降关羽后,其所部数万士卒得以保全,甚至耗费了关羽的大批粮草。既不杀也不用,也不遣散,这也挺奇怪。曹操收黄巾降兵组成青州军,官渡后对河北降卒则是坑杀,这是当时的常规方式,也许是关羽还来不及处理吧?

演义中关羽投降曹操时,变成“屯土山关公约三事”,看上去这种约三事放在于禁身上更合适:“放下武器不抵抗,换取保全降卒,而他自己不做降臣。”只因当时即便决死也无法一战。考虑到他曾经在淯水之战的经历,舍自己名节换士卒生命的事未必做不出。至于庞德力战而死,也未必不是同样的目的,如果无人力战,那投降又怎会被重视?只可惜很快关羽就死了,继而曹操也没了。当事人和能解释的人都没了,他就是浑身是嘴也没人信了。

心思阴沉的于禁遇到了更加阴沉的曹丕,最后臊死了。这说明这种名将的傲气是刻在骨子里的,只是曹丕也不知拿他该怎么办,也许是想杀杀心气先晾着,结果没成想给弄死了。

无意给于禁翻案。只是觉得黄巾、袁绍、刘备等等都搞不定的人物,曹魏外姓第一将,百战余生的于禁会忽然怕死实在奇怪。即便他摆开一个要拼命的架势,最后被擒,关羽也未必会杀他吧?只是士卒就难说了……

标签: 三国于禁

更多文章

  • 汉献帝提出要禅位给曹丕,有哪些大臣是积极赞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献帝,东汉

    在历史长河中,汉献帝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三让,指的是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谦让之礼。在曹操被封为魏公的时候,曹操就进行过三让的环节。当然,曹丕在受禅前也不免要经历这个繁琐的环节。其实这有一个固有传统,如果分一下工,权臣曹丕就是导演兼主人公,天

  • 曹丕在三让之前,收到大批“劝进书”后如何应答?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献帝,东汉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标志着东汉王朝195年、大汉王朝407年的历史走向终点。在我们现代提及曹丕受禅的过程,经常就会一句话带过,如果历史知识丰富的朋友们,即使不看裴注《三国志》也会想到曹丕会进行“三让”。其实,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这整个过程,在《文帝纪》中占了很大篇幅。因为在天子四次禅让

  • 曹丕为何年仅40就去世了?贪杯又好色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丕,曹魏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曹丕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皇帝虽然高高在上,但却并不好当。在两千余年的时间里,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尚不足四十岁。如果以平均寿命来衡量曹丕,或许他也算不上特别短命。当然,平均寿命的得出,掺杂了不少被暗杀或废黜的君主,在正常死亡的帝王中,曹丕的寿命并不

  • 曹丕本有机会灭掉东吴,他为何没能把握住这次机会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丕,曹魏

    曹丕的故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220年十月,曹操之子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基称帝,建立曹魏政权,自此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三国时期。此后,历经六十年的战乱,直到280年,西晋灭掉东吴,三国时期才彻底结束。其实,在三国初期,曹丕是有一个绝佳的机会来灭掉东吴,结束三国纷争,

  • 曹丕,一个活在父亲光环下的开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丕,曹魏

    对曹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魏武帝曹操可以说是天下闻名,在三国那个乱世,曹操凭借一己之力,统一了整个北方,其军事和政治能力有目共睹,所以说起三国时期的魏国,人们第一想到的必然是曹操(没办法人格魅力太强大),但殊不知,魏国的开国皇帝其实是曹操的儿子曹丕。而

  • 魏文帝曹丕采取了两大举措,为何却落为笑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丕,曹魏

    说到魏文帝曹丕,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众所周知,曹魏承汉而立国。魏文帝曹丕作为魏国的开国皇帝,在继位不久后,便以东汉为鉴,而特意采取了两大举措。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曹丕至死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举措却沦为了后人的笑柄。具体而言,曹丕以东汉为鉴而实行的两

  • 盘点曹丕逼死的那些魏国名将,都有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丕,三国

    纵观曹魏历代帝王,论气量狭小,曹丕可谓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位。众所周知,曹丕为人极为刻薄,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事后还经常怀恨在心并伺机报复。故而,以这样的性格而继位称帝的曹丕,往往逼死了许多人。基于此,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被曹丕逼死的魏国名将。关于这一问题,后人往往都会想到作为

  • 三国魏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丕:《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丕,《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行》是在一次伐吴阅兵之时,盛大场面激起了曹丕的豪情壮志,让他充满了无比的自信,萌生了一种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渴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作品全文浮舟[1]横大江,讨[2]彼[3]犯[4]荆虏[5]。武将齐贯甲[6],征人[7]伐[8]金鼓[9]。长戟[1

  • 曹丕让曹植写一首《死牛诗》,却没七步诗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植,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曹植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古代,皇帝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不少人为了能够成为皇帝,开始了尔虞我诈的斗争,就连亲情,也逐渐开始显得冷漠。而魏国的开国天子曹丕,他为了继承权,也不顾一切的想要开始铲除对手。曹丕继承曹操爵位,多少有些巧合的意味

  • 揭秘:曹丕曾三次拒绝登基的背后有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丕,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曹丕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汉献帝刘协算是我国历史上最可怜的皇帝之一了,他当初一登基,就成为了董卓的傀儡。在他的一番努力之下,好不容易赶走了董卓,又弄来了更加老奸巨猾的曹操。可以说,汉献帝的一生都没有当过真正的皇帝,他从来没有享受过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