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真相:刘备究竟是如何认识诸葛亮的?

历史真相:刘备究竟是如何认识诸葛亮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153 更新时间:2023/12/27 11:09:11

关于刘备初识诸葛一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流传面颇广的刘备“三顾茅庐”说。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陈寿在《三国志》中即采用了此说;另一种是诸葛亮“北行见备”说。三国时魏人鱼豢所著《魏略》明确地记载了诸葛亮归附刘备,是“亮诣备”而非刘备三顾的结果。同时《九州春秋》亦作了如是记载,可见并非孤证。“三顾”说与“晋见”说可谓泾渭分明、截然不同。孰是孰非?我们如果抛开主观的成见,揆诸史实,即可发现“晋见”说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也就是说刘备初识诸葛,是诸葛亮“北行见备”的结果。

网络配图

诸葛亮高卧隆中,自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乃是“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当时的局势是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有了庞大的智囊团,独据中原;江东的孙权也在承继父兄之业的基础上,独据一方,划江自守着。因而这两方势力对于晚去与外来的诸葛亮来说,其抱负与才能均难以得到全面的施展和实现。而荆州的刘表,拥兵自守,不晓军事,非雄才大略之主,因而抱有“管、乐之志”、积极进取的诸葛亮只有“待时凤翔”。南投荆州的刘备虽正寄人篱下,但在中原奋战数载,早以播下声名,不失为人中之主;且是汉室人物,因而择主刘备正合诸葛的意愿。曹操一统北方、旌挥南指的这种燃眉之势给他们的结识,提供了天时、地利的条件,在这种情势之下,诸葛亮于是“北行见备”,为刘备谋划。《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载:

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亮遂言日:“将军度刘镇南(刘表)孰与曹公邪?”备日:“不及”。亮又日:“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日:“亦不如”。日:“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日;“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日:“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全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乎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持“三顾”说者一般均否定这段史料的真实性,其实是毫无道理。诸葛亮正是在初次见备时,提出了“游户自实以益兵众”的建议,并由此诸葛亮得到了刘备的敬重。

网络配图

刘表荆州时,北方战乱频仍,荆州地区则相对平静,“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荆州平乐,国未有衅”,因而流民游食者极多。而刘表坐保江汉间,并无四方之志,因而不曾致力于澄清吏治,整顿户籍,扩兵积粮,故刘表在荆州虽“招诱有方”,却“著籍者寡”,刘备在南投刘表后,从新野移屯樊城,所辖兵众仅为数千人,但当曹操南下,刘备撤离樊城时,则仅关羽之水军就有“精甲万人”,可见诸葛亮替刘备出此上策,利用荆州搜刮“游户”之机招募丁壮,扩充了刘备的军队。从诸葛登门见备,刘备“以其年少”而未加重视,到了解、尊重、信任诸葛亮的记叙也合情合理。如果再从诸葛归附刘备到刘备南走夏口这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所发生的史事,即可发现刘备、诸葛此时尚不是“鱼与水”的关系,也就是说诸葛尚不及随刘备南下的关、张等人,史籍记载也均未涉及诸葛亮辅助刘备事,因而刘备特别器重诸葛亮并无具体事实依据。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魏略》成书于《三国志》之前,是当代人实录当代史,鱼豢为早陈寿一辈的人,而隆中其地在赤壁之战以后即并入了曹魏的版图,上距刘备三顾隆中求见的时间较为短暂,因而鱼豢如要收集这方面的史料是不难做到的。那么是不是鱼豢故意置刘备“三顾”而不顾,凭空捏造出亮“北行见备”呢?当然不是!《魏略》“有纪、志、传,自是正史之体”,是史料丰富、态度严谨的史著。在裴松之所引诸书注《三国志》时,此书则是被引用最多者。之后,西晋的史学家司马彪在审慎详察的情况下,也持此说,可见其真实性的程度是可以靠得住的。那么陈寿又为何一反前代及同代史家之论而独持“三顾”说呢?这一则是取之于诸葛亮的《出师表》,再则用“三顾”说更符合于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更能显出刘备的德行及诸葛的清名,从而也就使之达到了封建意识的理想化高峰。

网络配图

我们回过头来看诸葛亮的《出师表》。《出师表》是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临出发时所写。这篇表与其说它带有自传的性质,倒不如说是出师的宣言,北伐的誓词。《出师表》其意正在于统一军心、统一民心以激励斗志,完成北伐大业。这里我们试作一揣测,《出师表》作于227年,此时刘、关、张群雄俱亡,无从对证,因而诸葛亮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提出了三顾之说。当然这可能性颇小,更大的可能则是刘备在樊城结识了诸葛亮后,“知亮有英略”,因思其辅佐而曾经三往隆中与之作过倾心交谈。

千百年来,刘备“三顾茅庐”说之所以压过诸葛亮“北行见备”说而广为流传,一方面是因它有声有色,有着浓郁的传奇色彩,另一方面则是刘备求贤若渴及谦逊精神更合乎读者的心理,因而更易于接受。不过历史终究是历史,治史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去伪存真,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至于其它方面的功用,则可由小说故事去完成。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什么要禁止百姓官员去奔丧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他在三国时期作为蜀汉的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到现在依然激励着我们现代人。当初夷陵之战后,蜀汉遭受惨重的失败,国家岌岌可危,刘备在临死之时就后主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成就了一段君臣肝胆相照的千古佳话。诸葛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刘备的承诺,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带着病出征,

  • 刘禅聪明无比? 傻瓜形象或是诸葛亮一手打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禅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今天第一讲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刘备的儿子刘禅的故事,刘禅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热议的焦点,在很多人的心里,他就是罗贯中口中的那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还有很多读者问,刘备难道就刘禅一个儿子吗?非要选他继位?刘备确实不止一个儿子。历史记载,他有三子。那么在他的三个儿子

  • 五次北伐皆失败 诸葛亮算得上一流的军事家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都不可能倾全国之兵北伐,因为要留一部分兵力守城,还要留一部分兵力在蜀、吴接壤处守边,剩下的军队才有可能派往北伐前线。一关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从陈寿开始,虽然有不少人肯定,但也一直有人怀疑。笔者认为诸葛亮有比较杰出的军事才能,根据如下:一、隆中对策是诸葛亮杰出军事才能的表现。在汉末天下大乱的情况

  • 曹操三顾茅庐,为什么会被诸葛亮拒绝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

    曹操请诸葛亮的背景在刘备驻兵新野,任命徐庶为军师的时候,曹洪领十万来袭,却大败而归,曹操很恼火。这时谋士程煜替曹洪讲情,说徐庶是当世人杰,此败不怪曹将军,我愿推荐一人,处处都比徐庶高一筹,他就是水镜先生的高徒诸葛亮,也是我的师兄,现在隐居在卧龙岗。曹操早先就听闻诸葛亮有奇才,这次程煜又推荐,于是决定

  • 荆州是关羽丢的,难道诸葛亮就没有责任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羽

    刘备当时进川时,荆州之地留守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或许是为了让刘璋安心,所以不能带有名气的大将,但也可说明刘备对荆州之地看得很重。网络配图按照当时刘备定下的策略,荆州方要维护好与东吴的关系,使得刘备可以专心进入四川而无后顾之忧;还要能防备曹操的再次南下,确保荆州防线的安全。可历史总是这样不

  • 诸葛亮为什么对刘备如此忠心?有三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相信有不少人都非常崇拜诸葛亮,因为他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首先他在才华方面就足以撑起一片江山,其次,他的谋略与忠诚也让很多人折服。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一生之中只忠于一个人,那就是刘备,虽然曹操也非常欣赏诸葛亮的才华,但是他却死心塌地的跟着刘备,而且为了刘备付出不少努力。网络配图关于曹操,虽然不

  • 诸葛亮岳父有何来历?误放陆逊竟是无意之举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蜀国丞相,也是第一谋士,在三国演义中写尽了他的机智远虑,却淡化了诸葛亮作为人臣的无奈与忍让,纵使是诸葛亮,也无法逾越君臣的鸿沟!网络配图从刘备拜访诸葛亮,三顾茅庐开始,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第一次登场。黄承彦是沔南名士,是荆襄地区最上层社会人物,与庞德公,庞统,司马徽,徐庶是好朋友。他的女儿黄月

  • 为抱美人归 诸葛亮竟用美男计推销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最以美男计,曾抱得才女归,也奠定了他在荆州读书人中的位置。以前说过,诸葛亮这个人是个孤儿,曾跟着自己叔父诸葛玄生活,当时诸葛亮和自己的兄长诸葛瑾弟弟诸葛均相依为命,他们在南阳亲自耕种,过着半耕半读的隐士生活。其实也不是什么隐士,诸葛亮在叔父诸葛玄去世以后,虽然胸怀大志,可是了解他的人并不太多

  • 解密:诸葛亮唯一不敢惹的蜀国谋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

    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中,陈寿对蜀汉丞相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政绩评价极高,认为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的完美程度。法正是谁?网络配图法正(176

  • 解密:诸葛亮为何在三国时期算不上是治国贤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的军事才华经过罗贯中的渲染早已家喻户晓,一般认为他是一个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仙式的人物。事实上诸葛亮并不是卓越的军事家,他的六出祁山也不是百战百胜。对于治理国家,一般认为诸葛亮也不是很有作为的政治家。诸葛亮在某些治国方面都有很明显的缺陷。诚然,诸葛亮很辛苦,所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