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权臣诸葛亮哪四个动作直接导致蜀国走向败亡?

权臣诸葛亮哪四个动作直接导致蜀国走向败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893 更新时间:2024/3/14 1:04:29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董卓、曹操等曾都是权倾一野的权臣。但是这些大雄小鬼在诸葛亮面前,鸟都不是。

诸葛亮才是整个三国里最大的权臣。厉害之处是在位极人臣的同时,不光没有受到上到大头目下到下马仔的怨言,而且还一直对其歌功颂德,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和珅连给他提鞋都不配!

当然,诸葛亮有才有智这是肯定的,蜀国的建立他是第一功臣。但同时,诸葛亮也是个又专权又好斗的野心家。为蜀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一、重用关羽,更吹捧关羽,结果使关羽大意失荆州而惨遭东吴杀害。

关羽与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其个性高傲,目中无人,但也有通情达理的一面。诸葛亮对他的特点应当说是相当了解的。然而,当“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时,诸葛对这种基本属于了解情况的询问,不是根据客观情况如实相告,却对关羽曲意奉承:“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这种不合实际的吹捧,使本来就个性高傲的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助长了他的自大情绪,埋下隐患于将来。及至后来陆逊假意称颂他“小举大克,一何巍巍!……将军之勋足以长世”时,便“意大安,无复所嫌。”终于酿成了“大意失荆州”并遭到东吴杀害的悲剧。虽然荆州失守,关羽败亡受多种因素影响,但诸葛亮的吹捧却是他自我膨胀的催化剂。

二、重视法正,却放纵法正,致使法正一生罪恶累累、黯然病逝。

法正原在刘璋手下为官,“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于是,暗中投降刘备,为引刘备入川立下大功,后又在攻取汉中的战役中出谋划策,功勋卓著,被刘备封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然而法正任蜀郡太守后,德行方面并无改观,“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这种违法乱纪的报复行为,引起同僚的不满。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主公,抑其威福。”素以执法严峻著称的诸葛却说:“主公之在公安,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对于法正的放纵,他人只是请诸葛转告刘备,加以约束,作为军师的诸葛亮不仅不答应,反而说其乱法有理,情有可原。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说出如此失刑政的话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找原因。一是诸葛不愿得罪或得罪不起法正。因为法正此时的功绩、地位、甚至智谋都在诸葛之上,且“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

其实,诸葛亮深知,此时在文臣中只有法正是自己最有力最现实的竞争对手,由于法正深得刘备宠信,自己是难以直接撼动其地位的,因此只有纵其进一步违法乱纪,以招罢官甚至杀身之祸,自己才有可能取而代之。只是诸葛亮的这一招“捧杀”尚未见大效,法正便病逝了。

三、使用黄忠,但时常压制黄忠,致使黄忠一直屈居人下。

黄忠是刘备的主要将领之一,他作战时,“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在攻取益州时立有大功,后又在夺取汉中的战斗中“推锋必进……一战斩渊”,再创奇功。因此,刘备决定提升黄忠为后将军。而诸葛亮却说:“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关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黄忠战功卓著,刘备奖进他,理所当然。而诸葛却要刘备迁就关羽,压制黄忠,作为军师竞可如此赏罚不明!这只能说明诸葛亮在处理此事时怀有私心。本来,关、张与刘备恩若兄弟的关系就是诸葛亮无法比拟的,马超又是侯门之后,名望也很高,现在又提升黄忠为后将军,其地位似乎超过了自己,这当然是他不愿看到的,但又不便明说,只好借口怕“关羽不悦”来阻止。

四、明知划吴危险,却不制止,致使刘备死众将亡

刘备建立蜀国后,也是眉毛胡子一大把了,早就丧失了当初恢复汉室天下的雄心,基本也实现了自己的野心理想,一个编草鞋的,能坐上皇位,足矣!面对当时的魏、吴,其本心也就想着大家都安安心心的过几年大平日子,多生几个儿子,积蓄点后备力量。可这关二哥一死,不行,当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毒誓还是世人美谈呢,加上张屠夫真心一闹,这报仇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诸葛亮那也是顺水推舟,刘备快下江南吧。凭诸葛亮当时在国内和对刘备的影响力,劝服刘备暂时放弃报仇或由其他人带兵复仇,希望还是有的,可是他放弃了。

刘备你好好的去前线流血吧,那些对你忠心耿耿的小马仔都带去,我就在后面好好经营咱们的地盘。诸葛亮如是想。

刘备这一去,那就是一去不复返,连带着张飞、黄忠、赵云等最为忠心的马仔都做了陪葬。

刘备、五武将,再加上最先跟着刘备的那一帮子元老,至此大部分都是死的死,老的老,要不是资质声望都不够,诸葛亮在蜀国的权力就达到了他一生的顶峰。后主阿斗尊其为“相父”,以父待之;国务政事“咸决于相府”, “政无巨细,事无大小,咸决于亮”,杖二十以上的案件都必须请决于诸葛亮,这样的权利是什么样的权利?

标签: 刘备诸葛亮蜀汉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北伐中暴露的赌徒思想:对北伐缺乏整体规划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北伐,蜀汉,

    诸葛亮一生主要军事活动是北伐,几次北伐整体看来,诸葛亮所作所为都是违反军事规则的。当然,违反常规的行动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但诸葛亮的违反常规,总体上给人感觉很外行。这种违反常规也使诸葛亮的北伐充满矛盾和迷雾,爱诸葛亮的人正好借这种

  • 诸葛亮为何能让刘备倾心?青年诸葛亮的四项准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三国,三顾茅庐,

    诸葛亮是东汉末年的智者,早期的他隐居隆中,却胸怀大志,赢得了刘备的三顾茅庐;后来随着刘备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刘备死后受命辅佐刘禅,成为刘备的肱骨之臣。那么对于诸葛亮这样一位盖世奇才,他在乱世生存中有没有相应的规则,答案是肯定的。其一,炒作自己,造强声势诸葛亮隐居在隆中的时候,不像一般人的读书人,

  • 诸葛亮柴桑吊丧的隐情:只是为了加强孙刘同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周瑜,刘备,

    周瑜病故之后,孔明前往柴桑吊丧。众位将领都说,人人都说什么周瑜大都督和诸葛亮关系很差,可是,诸葛亮却亲自前来吊丧,而且哭得那么伤心,看来,人们说的都错啦。而东吴新任都督鲁肃,和孔明关系一向和善,看到孔明悲伤,心想:“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东吴诸将以鲁肃为首,都被诸葛亮祭奠周瑜的情谊深

  • 三国历史悬疑:诸葛亮为何违背刘备遗嘱重用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诸葛亮,刘备,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如果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用人不明,无论是从史学研究,还是从人力资源研究来说,都不免简单粗暴。一个经理人用

  • 解密火烧博望坡之战:刘备指挥和诸葛亮没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诸葛亮,刘备,

    火烧博望坡是刘备在荆州时发生的一次战役。战役规模不大,可在《三国演义》中,由于这是诸葛亮初出茅庐指挥的第一次阵仗,所以这次战役就显得意义非同寻常了。不过,在史籍当中,指挥这次战役的却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自己。建安七年(公元202),刘表想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时机,袭取许都,于是派遣刘备领兵出征。刘备

  • 三顾茅庐背后的秘密: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并不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顾茅庐,诸葛亮,刘备,

    刘备于207年"三顾茅庐",请出智者诸葛亮为其效力。据史料记载,此二人一见如故,刘备曾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后人自然认为此君臣二人是"鱼水"关系。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刘备对于雄才大略的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遇到军政大事无不请他出谋划策,刘备对其简直就是言听计从。那么,历史上,此二人这

  • 易中天谈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孔明非将略之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北伐,三国

    导读:北伐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最重要的事业,易中天认为,诸葛亮的北伐注定失败原因有三:曹魏非速亡之国,益州非进取之地,诸葛亮非将略之才。《品三国4》中,易中天将讲述三国鼎立后,一个个走向灭亡直至被西晋统一的过程。其中易中天新解诸葛亮,指出诸葛亮的擅权与曹操并没两样。“汉献帝固然是傀儡,刘阿斗又何尝有权?

  • 三国历史解密: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有什么来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三国,文士,

    有民间传说,诸葛亮博望烧屯,火烧赤壁,都是靠这把扇子扇风起火打败曹军的。后来街亭之役失利,据说也是因为忘了带那把羽毛扇。《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

  • 解密:诸葛亮为何能成为中国历代丞相的代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名臣,诸葛亮,丞相,

    诸葛亮六出祁山背后让人落泪的无奈总觉得丞相只有一个,权利特大。以前看电视康熙大帝,上书房大臣都被称为某相,什么索相明相听着觉得挺别扭,感觉像是王总李总似的丞相大泛滥。想想也是,如果丞相都是只有一个,大权独揽,那谁还当皇上呀,这天下到底是丞相的还是皇上的呀。大概是因为奸相权臣被塑造的太多了,才会有这种

  • 悲情五丈原大战:诸葛亮全部家底的最后一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懿,诸葛亮,马谡

    渭水长流,奔向东方;秦岭巍峨,莽莽苍苍。五丈原,举世闻名的古战场,坐落在关中平原西端的秦岭与渭河之间,1781年前在这里发生的那场激战,让时间从此定格,让寂寞无闻的五丈原从此名扬天下。一、丞相西驱十万来写完《诸葛亮:从乡村青年到帝国CEO》(即将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更增添了去五丈原的渴望。不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