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死后谁接班?蒋琬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吗

诸葛亮死后谁接班?蒋琬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893 更新时间:2024/1/22 18:23:42

诸葛亮死后谁接班?蒋琬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吗

诸葛亮死后谁接班?三国时不管文官还是武将,人才最多的就是蜀汉。刘备不仅拥有了关张赵,还有一个天才军事家诸葛亮,不得不让人眼红。而本文要分析的诸葛亮的这些接班人也是个个不凡。

第一位介绍的,是诸葛亮遗命中指定的治国继承人蒋琬。诸葛亮连年用兵,但蒋琬总能够足食足兵地供给诸葛亮的需要。难怪诸葛亮每与人语,便称赞道;“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病重时,诸葛亮更秘密奏表后主:“臣若不幸,后事宜付蒋琬”充分显示,诸葛亮已视蒋琬为排名第一的接班人了。诸葛亮去世后,蒋琬几乎掌握了蜀汉军政大权。总帅诸葛亮新逝.蜀汉朝廷内外呈现严重不稳状态。承担高责任的蒋琬,冷静如昔,既无威容,也无喜色,一切行止和平日无异逐渐获得群臣的信任。蒋琬个性温和,思考力冷峻,从不情绪化,协调能力极佳,是一流的弱势领导者。其审慎、温良、谦恭的一面,比诸葛亮有过之而无不及。驻扎汉中期间,他数度派遣姜维北伐,但均无功而返。蒋仔细评估诸葛亮以来的北伐战事,认为之所以没有进展,主要在于道路险恶、运输很,困.因此认为不如由水路东下,进行水战,由汉江。河水袭击魏兴及上庸。却因宿疾复发,无法全力工作,乃派遣姜维为凉州刺史,负责西北区战事,本身到达东方的涪城附近,认真评估东向的可能性,不幸病情转剧,逝于涪城富乐山。

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是蒋琬。他早年便深受诸葛亮赏识,被誉为“社稷之器”。执掌国政后,坚持“以安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发展经济,调整战略,安定民生,协调君臣,维护了蜀汉的稳定,做到“边境无,邦家和一”,堪称继武诸葛亮的一代贤相。论历史地位,他应该高于姜维;而其执政理念,更是永远垂范后世。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八月,一代贤相诸葛亮因积劳成疾,溘然长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政权,顿时失去擎天栋梁。此时,举国哀悼,人心惶惶。面对强大的曹魏,蜀汉又处于“危急存亡之秋”。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姜维是诸葛亮的接班人。这显然是读《三国演义》产生的印象,但却并不准确。

诚然,姜维一直深得诸葛亮赏识。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首次北伐,姜维归附,诸葛亮即任命他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并写信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称赞道:“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其人,凉州上士也。”①此后几年,姜维屡从征伐,到诸葛亮病逝前,已经晋升为中监军、征西将军。不过,由于姜维归附较晚,功业、威望均有不足,尽管诸葛亮对他期望甚殷,予以重点培养,却不可能直接把他选为接班人。

姜维

蒋琬是何许人?诸葛亮为什么如此器重他,要选他为接班人呢?

诸葛亮之后的蜀汉丞相蒋琬就是诸葛亮发现的人才。正是他在诸葛亮之后的力挽狂澜,才使蜀汉得以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存在41年之久。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蒋琬继承了诸葛亮选贤任能的传统。杨戏是诸葛亮比较赏识的人物,论法决疑,公平允当,蒋琬为益州刺史,举他为治中从事史,后在大将军任上又辟其为东曹掾,信任有加。大学者谯周曾被诸葛亮任命为邓学从事,蒋琬用他为典当从事,总管一州的学术文化事业。成都人杜琼精术数,蒋琬和费仪对他礼遇敬重。汉嘉人王元泰容止蕴藉,操守贞亮,曾为益州别驾,蒋琬询问张休:“汉嘉前辈有王元嘉,现在谁可与他媲美?”张休回答说:“像他这样的人,州里都找不到,何况汉嘉郡?”虽有溢美之词,仍可看出王的声望和蒋琬一心选贤的赤诚之心。甚至曾经批评刘备称帝太早的费诗,原因是直言刚正,也被蒋琬任命为谏议大夫,尽其所长。

继承诸葛亮遗志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由于地理、经济、人才等因素的限制,诸葛亮尚且惨淡经营、劳而无功。而征讨之事、应变策略更非蒋琬所长,其中利害关系十分明显。蒋琬深知本身难比诸葛丞相,但为了继承诸葛亮的遗志,蒋琬奋然一掷,决计北伐,并为此作出了悲壮的努力。

在蒋琬为相期间,蜀国基本上没有人事上的重大矛盾和纷争,保证了蜀汉官员同心,上下安定。蒋琬的才能远不及诸葛亮,这是无可置疑的,但他能沿用诸葛亮的成规,以静治国,注意选拔人才,用人之长,兼之气量宽宏,心存大局,因此使蜀汉在失去了诸葛亮之后维持了稳定的政治局面。至于北伐,他审时度势,积极进取,虽壮志难酬,但其所作所为亦基本符合天下大势和蜀汉国情。

蒋琬

可以说,没有诸葛亮的慧眼,就没有后来的蒋琬,而没有蒋琬这个治国之才,也就没有昏庸无能的刘禅做皇帝的蜀汉几十年的太平日子。

标签: 蒋琬诸葛亮三国

更多文章

  • 权臣诸葛亮哪四个动作直接导致蜀国走向败亡?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诸葛亮,蜀汉,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董卓、曹操等曾都是权倾一野的权臣。但是这些大雄小鬼在诸葛亮面前,鸟都不是。诸葛亮才是整个三国里最大的权臣。厉害之处是在位极人臣的同时,不光没有受到上到大头目下到下马仔的怨言,而且还一直对其歌功颂德,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和珅连给他提鞋都不配!当然,诸

  • 诸葛亮北伐中暴露的赌徒思想:对北伐缺乏整体规划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北伐,蜀汉,

    诸葛亮一生主要军事活动是北伐,几次北伐整体看来,诸葛亮所作所为都是违反军事规则的。当然,违反常规的行动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但诸葛亮的违反常规,总体上给人感觉很外行。这种违反常规也使诸葛亮的北伐充满矛盾和迷雾,爱诸葛亮的人正好借这种

  • 诸葛亮为何能让刘备倾心?青年诸葛亮的四项准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三国,三顾茅庐,

    诸葛亮是东汉末年的智者,早期的他隐居隆中,却胸怀大志,赢得了刘备的三顾茅庐;后来随着刘备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刘备死后受命辅佐刘禅,成为刘备的肱骨之臣。那么对于诸葛亮这样一位盖世奇才,他在乱世生存中有没有相应的规则,答案是肯定的。其一,炒作自己,造强声势诸葛亮隐居在隆中的时候,不像一般人的读书人,

  • 诸葛亮柴桑吊丧的隐情:只是为了加强孙刘同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周瑜,刘备,

    周瑜病故之后,孔明前往柴桑吊丧。众位将领都说,人人都说什么周瑜大都督和诸葛亮关系很差,可是,诸葛亮却亲自前来吊丧,而且哭得那么伤心,看来,人们说的都错啦。而东吴新任都督鲁肃,和孔明关系一向和善,看到孔明悲伤,心想:“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东吴诸将以鲁肃为首,都被诸葛亮祭奠周瑜的情谊深

  • 三国历史悬疑:诸葛亮为何违背刘备遗嘱重用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诸葛亮,刘备,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如果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用人不明,无论是从史学研究,还是从人力资源研究来说,都不免简单粗暴。一个经理人用

  • 解密火烧博望坡之战:刘备指挥和诸葛亮没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诸葛亮,刘备,

    火烧博望坡是刘备在荆州时发生的一次战役。战役规模不大,可在《三国演义》中,由于这是诸葛亮初出茅庐指挥的第一次阵仗,所以这次战役就显得意义非同寻常了。不过,在史籍当中,指挥这次战役的却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自己。建安七年(公元202),刘表想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时机,袭取许都,于是派遣刘备领兵出征。刘备

  • 三顾茅庐背后的秘密: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并不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顾茅庐,诸葛亮,刘备,

    刘备于207年"三顾茅庐",请出智者诸葛亮为其效力。据史料记载,此二人一见如故,刘备曾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后人自然认为此君臣二人是"鱼水"关系。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刘备对于雄才大略的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遇到军政大事无不请他出谋划策,刘备对其简直就是言听计从。那么,历史上,此二人这

  • 易中天谈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孔明非将略之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北伐,三国

    导读:北伐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最重要的事业,易中天认为,诸葛亮的北伐注定失败原因有三:曹魏非速亡之国,益州非进取之地,诸葛亮非将略之才。《品三国4》中,易中天将讲述三国鼎立后,一个个走向灭亡直至被西晋统一的过程。其中易中天新解诸葛亮,指出诸葛亮的擅权与曹操并没两样。“汉献帝固然是傀儡,刘阿斗又何尝有权?

  • 三国历史解密: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有什么来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三国,文士,

    有民间传说,诸葛亮博望烧屯,火烧赤壁,都是靠这把扇子扇风起火打败曹军的。后来街亭之役失利,据说也是因为忘了带那把羽毛扇。《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

  • 解密:诸葛亮为何能成为中国历代丞相的代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名臣,诸葛亮,丞相,

    诸葛亮六出祁山背后让人落泪的无奈总觉得丞相只有一个,权利特大。以前看电视康熙大帝,上书房大臣都被称为某相,什么索相明相听着觉得挺别扭,感觉像是王总李总似的丞相大泛滥。想想也是,如果丞相都是只有一个,大权独揽,那谁还当皇上呀,这天下到底是丞相的还是皇上的呀。大概是因为奸相权臣被塑造的太多了,才会有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