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禄山在叛乱的第二年就死了,为什么叛军还能坚持7年?

安禄山在叛乱的第二年就死了,为什么叛军还能坚持7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02 更新时间:2024/2/19 18:25:04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从唐玄宗末年延续到唐代宗初年,这场叛乱使唐朝人口锐减,国力严重削弱。事实上唐朝完全有能力更早扼杀安史之乱,尤其是安禄山死了以后。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造反,他率领步骑兵15万南下。由于唐朝久疏战阵,河北望风而降,叛军攻占洛阳。安禄山称帝国号大燕,而此时颜真卿在河北宣布归附唐朝,河北大部分州郡重归唐朝。李光弼、郭子仪带领朔方军直取叛军大本营范阳,哥舒翰驻守潼关,可以说平叛形势大好。然而被唐玄宗自己葬送了,受到杨国忠的蛊惑,唐玄宗诏令中风的哥舒翰出战,结果大败,潼关失守,叛军进入长安。

玄宗入蜀后,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见到了李光弼、郭子仪的朔方军,才稍微有点做皇帝的感觉。不久唐肃宗着手收复两京,却不信任李光弼、郭子仪,派出了丞相房琯,一战损失唐军四万,唐肃宗没办法,看来打仗还是要武将。不久后安禄山因过度肥胖,全身长满块状毒疮,双目完全失明,被儿子安庆绪派遣李猪儿所弑杀。

史之乱第三年,郭子仪、李嗣业仆固怀恩等率军克复两京,叛军二号人物史思明宣布投降,又是一片大好形势。唐肃宗纠集十个节度使派军围剿安庆绪,由广平王李俶(唐代宗李豫)担任名义总指挥,郭子仪担任副指挥。但唐肃宗却不开心了,万一广平王李俶也来个“灵武继位”,郭子仪又功高震主,于是十个节度使失去了元帅和副元帅,唐肃宗派出宦官鱼朝恩负责联络各军。

结果李嗣业自己率军攻城战死,史思明一看唐军各自为战发动突袭,唐军被打了个猝不及防。双方遭遇沙尘暴撤退。撤退途中,唐军上下风传:郭子仪和李光弼都败了,十个节度使号称“60万”大军作鸟兽散,士兵越多了反而越不能打败仗。史思明进邺城后杀死了安庆绪,然后把邺城丢给儿子史朝义回范阳了。

次失利由郭子仪背锅,唐肃宗封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四个多月后史思明大军反攻洛阳,众将不服李光弼,李光弼放弃洛阳城,由唐军分散袭扰叛军。到了第五年,唐肃宗命令李光弼收复洛阳,仆固怀恩借来了回纥兵,两人对于唐军总指挥互不谦让,这时候叛军来袭,唐军再败。李光弼率军收复其他叛军进占的区域,进展十分缓慢,一直拖到史思明和唐肃宗都死了。

史之乱第七年,李光弼率军去江南镇压农民起义,先要保证大唐的钱粮供应。史朝义联络回纥的牟羽可汗说,皇帝死了,唐朝内乱,你来帮我,土地归我,财物美女归你。牟羽可汗集结大军准备攻打唐朝,唐代宗赶紧派仆固怀恩去联络感情。牟羽可汗说;岳父大人,我跟你去打史朝义吧,劳师动众的好歹让我抢点东西维持生活。

一次有了仆固怀恩担任总指挥,唐朝顺利收复洛阳。仆固怀恩觉得平叛不能拖了,别的不说,牟羽可汗天天带着回纥大兵抢东西,迟早要出大事。仆固怀恩采取挖墙脚的办法,招降了史朝义四个得力的手下,史朝义就开始逃窜。安史之乱第八年,仆固怀恩率军追杀史朝义,刚投降唐朝的李怀仙追上了史朝义,史朝义自杀,安史之乱到此全部终结。

整个安史之乱8年中,唐玄宗杀掉了高仙芝、封常清,令哥舒翰出战,都是臭棋。至于唐肃宗不仅不信任武将,连儿子都不信任。如果杨国忠不把安禄山逼反,安禄山不久后失明,也许就没有安史之乱了!

标签: 安禄山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在安禄山死后那么多年,安史之乱还是没有被平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代的一大灾难。这个战争发生之后,唐朝的经济和各个方面的实力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在很多方面,正是因为安史之乱持续得时间这么长,所以才导致了唐朝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本来,安史之乱自安禄山叛变开始,但是,安禄山很快就去世了,但是在他死了之后,安史之乱依然持续了好几年的时间,那么,为什么这次的叛变

  • 安禄山,一个胡人是如何掌控唐朝大半精锐的?关陇贵族为何不来拯救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安史之乱,安禄山,杨玉环,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是的唐朝军事力量,虽然比起建立早期是有所退步了,但依然保持不错的水准。但在安史之乱开始后,仅仅拥有三镇兵马的安禄山就很快占领了都城长安。很多人都说这是因为安禄山麾下有大量胡人兵马,战斗力较强。但唐朝在安西等地也还拥有足够的野战力量,其中自然包括不少外族精锐。可他们还是迅速的丢掉了关中,这是什

  • 如果安禄山没被儿子干掉,他能推翻唐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安禄山

    安禄山已经攻破唐朝的两京(长安和洛阳),获得了唐朝最主要的领土,并且在洛阳称帝,兵强马壮,原来唐朝的很多人都叛投了他。可惜最后却被他儿子杀死,最终“壮志难酬”,没能让他“大燕帝国”延续下去。这件事不能不让后人产生一个疑问:如果安禄山没有被他儿子杀死,他继续清除唐朝残余势力,让他大燕帝国稳定下来并延续

  • 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是怎么死的 安史之乱的祸首元凶之一安庆绪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安史之乱,安禄山,安庆绪

    安庆绪(?—759年),安史叛军首领,唐朝叛臣。安禄山次子,初名仁执,唐玄宗赐名庆绪,与兄安庆宗同为安禄山与原配康夫人之子。安史之乱的祸首元凶之一。安庆绪虽然性格内向,但骑马射箭都一流,于是成为其父麾下大将。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用一个月的时间由河北范阳打到东都洛阳,至德

  • 安禄山拿下长安后 为何不乘胜追击一举搞定唐玄宗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唐玄宗,安禄山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安禄山指挥叛军主力进攻洛阳、潼关,意图突破这两个重镇而直取长安!后来洛阳被贡献,但天险潼关却因为高仙芝、封常清的有力固守,使得安史叛军久攻不下,甚至迫使敌军有了回撤的打算。不过,在唐军即将掌握主动权的时候,唐玄宗听信谗言将高仙芝和封长清斩首,并要求哥舒翰主动出击,最终导致安禄山的

  • 安史之乱唐玄宗为什么打不过只有三镇兵马的安禄山?具体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史之乱,唐朝

    公元755年,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之官安禄山起兵造反。笳鼓动,渔阳弄,唐玄宗惊惶之下,不得不避祸西蜀。然而,唐玄宗身为一国之君,为何不是安禄山的对手呢?一,兵役制度说起安禄山造反,首先要从唐代的兵役制度说起。唐朝立国之初,实行的是府兵制度。这是从北朝流传下来的一种兵役制度,简单

  • 唐代名将颜杲卿是怎么诠释忠臣的一生 他是怎么设计堵死安禄山退路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后,本是安禄山部将的颜杲卿毅然带兵抗击叛军,尽管他势单力薄,没能抵抗多久,但却为唐朝赢得了调兵遣将的宝贵时间。可以说,李唐政权之所以能够在安史之乱初期没有迅速瓦解,与这位大义凛然的忠义之士关系甚密,而他忠心为国、临危不惧的精神品质,也永远值得后人尊敬。颜杲卿是长安人,字盺。他是唐代著名书

  • 安史之乱时,唐朝大军都去哪里了,为何会让安禄山兵临城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史之乱,唐朝

    在唐朝这一历史阶段,安史之乱成为重要的转折点。也即安史之乱之于唐朝,好比长平之战之于赵国。根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是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在安史之乱前,唐朝还处在比较鼎盛的阶段,但是,在安禄山等人发起的这场大战后

  • 李林甫为何能实行十九年专政 他为何能让安禄山如此忌惮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李林甫

    古代重视门第,皇族后人一般都被封王封侯,可李林甫却是个特例。他虽贵为长平王之后,却未得到祖宗庇荫,只在地方得了个一官半职。可后来他又凭借雷霆手段,打破层层桎梏,成了百官之首。你可知李林甫为何能实行十九年专政,又为何让安禄山如此忌惮?李林甫刚开始只做了个地方的小官,所谓小官,就是为权贵收拾摊子毫无功绩

  • 安禄山与史思明罪过这么大 他们的下场数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史之乱,唐朝

    中国古代社会,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优点:秦朝统一六国,严刑厉法,给人重兵器时代虎狼之师的震慑;汉代绵延久远,国力强盛,著名将相人才辈出,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到了宋明之时,虽然国家受到游牧民族的侵袭,可是单看其文化、气节、可以使人心向往之。而唐代,与他们都不同,以上优点,仿佛都有一点。这得益于唐朝统一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