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文宗面对“钱荒”,传下了一道“奇葩”的圣旨

唐文宗面对“钱荒”,传下了一道“奇葩”的圣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553 更新时间:2024/3/7 13:39:5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都有着强烈的“储蓄思想”,即将生活的中结的钱都存起来,以做将来之需。这本是一件好事情,可是这种储蓄的思维,却让唐朝的经济出现问题,而成了皇帝的一大负担。于是唐文宗就传了一道“奇葩”圣旨,圣旨的内容曾让人哭笑不得,究竟皇帝要干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在揭秘之前,小编先给您说一件杭州世界钱币博物馆的陶罐,它我们想象中陶罐完全不一样,因为它没口,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条约3厘米长的缝隙。或许有的读者已经猜到了,它就是古代的存钱罐,叫做扑满。在《西京杂记》中记载,“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其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意思就是说,扑满这种存钱罐只有放钱的口,没有出钱的口,如果用钱的话就等存满之后将它扑在地下敲碎,故而得名“扑满”。

由此可见,我们日生活中使用的存钱罐,其实是老祖宗们早在千百年前就开始使用的一种古老储具。不过扑满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容量太小,对于一般富裕家庭来说,或许十天半个月就存满了,因此有钱人就鼓捣出了一些别的存钱方法。比如“壁藏”,就是在房屋的墙壁内挖出一个夹层,然后将值钱的东西统统都放进去,最后再用泥灰或者原木料将夹层修补好。人们为了保险起见,往往还会在夹层前面放上牌匾,字画或衣柜等,用以掩人耳目,想必读者们在影视剧中也都见过。

还有一种方式称之为“檐藏“或者“梁藏”,顾名思义就是将钱财放在屋檐下,或者是放在房屋的主梁之上。因为古代房屋修建的都很复杂,尤其是屋檐下有很多空隙,在其中一个空隙里面藏入钱财,想要找到还是很有困难的,甚至很多财主自己都会忘记。其次还因为古代房屋都很高,再加上当时又没有便捷的攀登工具,所以想要拿到房梁上的钱财,还是需要费好一番力气的。因此,“檐藏“和“梁藏”还是很安全的,但不过由此也产生了一个行业,即所谓的“梁上君子”。

从现代市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货币要流动起来,才能带动国家经济的全面增长,如果一直大规模的储蓄没有消费,就会导致市场上的流通货币减少,进而造成所谓的“钱荒”,最终让国家经济陷入困难。不幸的是,在唐朝文宗时期,就出现了严重的“钱荒”。因此在唐文宗时期,国家就很反对民间百姓存钱,甚至一度还给补贴鼓励民间消费,比如让一些价高的商品适当降价,吸引老百姓们都去买买买,从而将压箱底的钱都花出去。可问题是,储蓄是一种自古就有的强烈思想,哪里能那么容易就被改变,因此唐文宗迫于无奈,就传了一道“奇葩”圣旨。

即“一万至十万贯,限一周年内处置毕;十万贯至二十万贯以下者,限二周年处置毕。意思就是,如果你家有一万到十万贯铜钱,必须要在一年内花完,如果有十万到二十万贯铜钱,就必须在两年内用完,否则的话国家就有对你采取强制措施,并依法治罪。但问题是老百姓们都达不到这个要求,因为一贯钱等于一两银子,如果按照购买力来算,唐文宗时期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2000-30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所以一万贯也就是2000万-3000万人民币,而家里最低有两三千万存款的人却只占地区总人口很小一部分,因此唐文宗的圣旨对老百姓来说一点用都没。也许唐文宗自己觉得他的子民个个都腰缠万贯,但其实绝大多数的人都还没有解决温饱,故而人们听说圣旨后都哭笑不得。

如今千百年过去了,我们的“储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并影响着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然,小编并不是批判这种思想和行为,只是说明我们国人会过日子,能有长远的规划,而不像西方国家的人,总喜欢享受当下,很少考虑将来。因此我们的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

标签: 唐文宗唐朝

更多文章

  • 唐文宗思想前卫,面对“钱荒”下了一道圣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唐文宗

    唐文宗思想前卫,面对“钱荒”下了一道圣旨!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自古以来,华夏民族都有着强烈的“储蓄思想”,即将生活的中结余的钱都存起来,以做将来之需。这本是一件好事情,可是这种储蓄的思维,却让唐朝的经济出现问题,而成了皇帝的一大负担。于是唐文宗就传了一道“奇葩”圣旨,圣旨的内

  • 唐文宗李昂:活得不如汉献帝,一生都受制于宦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昂,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昂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势力开始坐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军并且成为定制,从此宦官势力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宦官刘克明等杀死唐敬宗并伪造遗旨,欲迎唐宪宗之子绛王李悟入宫为帝。两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谦等又指挥神策

  • 唐文宗:晚唐时期少见的明君,可惜一生被宦官束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文宗,李昂,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唐文宗。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这首诗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名中的“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是指唐文宗大和九年十一

  • 唐文宗李昂为什么会放弃朝政?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文宗,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文宗李昂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宦官专政祸害朝纲一直是历代皇帝所忌惮的事情,在我国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都经历了宦官之乱,其中唐朝要属程度比较严重的一个时代。到了晚唐,经历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气数将近,虽然皇帝致力于削减宦官势力、重新独揽大权,但最终都没有成功。唐文宗就

  • 唐武宗灭佛在当时有什么影响?唐武宗灭佛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武宗,唐朝

    从会昌二年(842)十月起,武宗下令凡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必须还俗,并没收其财产。此后,武宗陆续下令限制佛寺的僧侣人数,不得私自剃度,限制僧侣蓄养奴婢的数量,很多寺院被拆毁,大量的僧侣被强迫还俗。会昌四年(844)二月,武宗降旨“不许供养佛牙”,同时规定:代州五台山及泗州普光寺、终南山五台寺、凤翔府法

  • 唐武宗李炎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唐武宗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武宗,唐朝,李炎

    早年经历唐武宗李炎生于公元814年(元和九年),是穆宗李恒的第五个儿子,文宗李昂之弟。继文宗为唐代第十六任皇帝。公元814年(元和九年),宣懿皇后韦氏生李炎于东宫,初名李瀍(chan)。公元821年(长庆元年)穆宗封为颍王。公元836年-公元840年(开成年间),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文宗即

  • 唐武宗与唐宣宗的死有何相同之处?都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武宗,唐朝,唐宣宗

    唐武宗(814—846,李炎),是唐穆宗第五子。会昌五年(845),他曾下诏陈佛教之弊,令毁全国寺院,僧尼还俗者达26万余人,史称“会昌灭佛”。但这个不信佛的皇帝,却笃信道教。早在下诏灭佛的前两年,他就下令在宫禁中修建望仙楼,幻想在楼上与神仙相会。他在诏令灭佛的同时,又召道士赵归真等81人来朝,让他

  • 唐武宗为什么会下令大肆灭佛?其中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武宗,唐朝

    一、唐武宗与唐宣宗之间的权力斗争笔者认为唐武宗灭佛的根本原因是唐武宗与唐宣宗之间的权力斗争。其深层次背景是唐武宗与唐宣宗存在着矛盾,宣宗从宫中逃出之后,被佛门收留。武宗之所以毁灭佛教,一方面是为了追杀宣宗,另一方面是对保护宣宗的佛门泄恨。唐宣宗在朝野内外颇有声誉,武宗一直将其视为劲敌,对其百般迫害。

  • 唐武宗李炎的重大政治措施是什么?为何要灭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武宗,唐朝,李炎

    唐武宗李炎(814~846)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穆宗李恒第五子,文宗之弟。本名□。长庆元年(821)封颍王。文宗曾立鲁王李永为太子,后李永暴死,乃另立陈王李成美为太子。开成五年(840)正月,文宗疾甚,命知枢密刘弘逸、薛季□引杨嗣复与李珏至禁中,欲奉太子监国。另一派宦官神策中尉仇士良及鱼弘志认为太子

  • 唐武宗李炎原名叫什么?唐武宗李炎有何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武宗,李炎,唐朝

    唐武宗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唐文宗弟。封颍王,累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开成五年(840)正月,文宗病重,宦官、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矫诏废皇太子,立李瀍为皇太弟。同月文宗去世,李瀍即位。次年改元会昌。其实李炎只是一个普通的王爷,与皇位的距离如同北京到纽约那么远。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