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魏武帝曹操为何要杀死替身加亲家翁崔琰?

解密:魏武帝曹操为何要杀死替身加亲家翁崔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48 更新时间:2024/2/10 0:45:37

现代人八卦新闻看多了,替身,这两个字乍听起来,好像是现代娱乐圈和世界政坛的专用词,不过实际上这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很早以前就有了。大名鼎鼎的魏武帝曹操,就有过一个替身。不过他这个替身并不是为他挡刀枪而死,而是被曹操亲自下令杀死的。这是为什么呢?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灭掉袁绍平定北方后,声威大振,献帝因而下诏,曹操由魏公进爵魏王。此时的曹操可谓是春风得意。而此时,匈奴派使者觐见汉天子,使者听说曹操进爵为魏王,就提出要向魏王拜贺。曹操允许之后却觉得自己长的不够气派,却又想在外族人面前显显威风。想来想去,就叫尚书崔琰做自己的替身接见匈奴使者。崔琰乃汉末名士,在朝野很有声望,而且崔琰的侄女还是曹操的四子曹植的妻子,曹崔可谓是亲家关系。崔琰不但身材魁梧伟岸,而且一把胡须长达四尺,有美髯公之风。陈寿的《三国志》对崔琰的容貌描述是:“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由此可见其容貌决非一般。《世说新语。容止》一书曾讲述此事:崔琰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接见完毕后,曹操派人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由此可见,这位匈奴使者也决非等闲之辈,他能够通过崔琰表面的“雅”,看到他深层次里的缺陷:威武不足,亦即没有曹操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英雄气概。这话传到了曹操耳朵里后,让他很是得意。

自然,曹操找崔琰当替身说明曹操是很器重崔琰的。《三国志。魏书十二》记载:曹操做了丞相以后,封崔琰为东曹掾,并对他说:“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故授东曹,往践厥职。”赞其称得上是时代的表率。曹操被封为魏公后,当时还没有立太子,曹操就让官吏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这是一件大事,所以众官全都闭口不答,只有崔琰畅所欲言:“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称五官中郎将曹丕不但是长子,而且仁孝聪明,应让他继承大业。我崔琰就是死也要坚持这个原则。众人原以为崔琰会支持他的侄女婿曹植,想不到他居然能够支持曹丕,曹操贵其公亮,喟然叹息,封崔琰为中尉。

不过崔琰尽管极具威望,且又和曹操互为亲家翁,又为曹操当过替身,但终被曹操所害。

越到暮年的崔琰,放达不羁越为明显。曹操称魏王,崔琰曾举荐过的一个人发表称赞功伐,褒述盛德。崔琰说了一句“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崔琰说这句话的本义是很难考证了。三国志讲“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也只是陈寿的臆测。三国志中又称“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曹操也便是因这个原因杀了崔琰。有意思的是,曹操让狱吏暗示崔琰自己了断,没想到崔琰完全会错了意,照旧在狱中接待宾客,谈笑如常。当曹操又传来明确的旨意时,崔琰当即从狱卒手中接过钢刀,以一种比今人点一枝烟更潇洒自然的姿势,抹断了自己的脖子。当时人们对崔琰的死多表叹息。正像易中天在《品人录》中所说: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

如果说当初曹操杀孔融,那是因为孔融鲜明的拥护汉朝,讥讽曹操;如果说曹操杀许攸,是无法容忍许攸得意忘形四处吹嘘抹黑曹操;如果说曹操杀娄圭,是因为娄圭竟然说“居世间,当自为之,而但观他人乎!”别人看到曹操父子一起骑马意气风发,羡慕的不得了,娄圭却说何必羡慕别人,自己也可以如此啊,隐隐然也想学曹操,甚至说像推翻曹操。对于曹操来说,这三位才子确实该杀,甚至不得不杀。那么崔琰到底是什么原因得罪了曹操呢?

其实崔琰之死的直接原因,是和曹操称魏王有关。当时,有一位叫做杨训的官员,为了表忠心,于是上了一道表章称赞曹操的功劳,言语之间当然免不了有几分肉麻。曹操看了当然身心舒畅,别人听了未免起一身鸡皮疙瘩。当时不少人议论纷纷,嘲笑杨训做人太丢分,顺带连曾经举荐过杨训的崔琰也批评起来。不过这些人也就是私下里说一说,没谁敢端到台面上说。可唯独崔琰公然写了一封书信给杨训,书信的内容是“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你的表章我崔琰已经看到了,事情办得不错罢了。时代啊时代啊,总是会改变的啊。陈寿有段记载说“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陈寿认为崔琰的本意不过是讥讽那些议论的人过于苛刻,不通情理。

标签: 曹操崔琰三国

更多文章

  • 崔琰是如何归顺到曹操麾下的?关于崔琰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崔琰.曹操.袁绍.三国

    崔琰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字季珪,是当时曹操手下的著名谋士。在后人的记载描述中,崔琰是个相貌俊美的美男子,据说其须长四尺,眉目疏朗,声姿高畅,就算是曹操也是对其相当敬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崔琰简介,来进一步了解一下崔琰吧。崔琰的出生年月不详,然而少年时期的崔琰和大家印象中的崔琰完全不一样,那时的

  • 三国第一冤案崔琰:曹操不仅敬畏还将其害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崔琰,曹操

    在东汉末年,曹操以“唯才是举”人才政策,吸收了一大批文臣武将,从而在众多豪杰中脱颖而出。但是到了曹操晚年,他出于猜忌,杀了一不少人才,其中有一人的死,更是堪称三国第一冤案。但有意思的是,他虽然被杀,但他的子孙却昌盛700年,而曹操的曹魏王朝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还不到50年。他是谁呢?他的家族又有着

  • 揭秘举贤不顾亲的崔琰为何反让曹操怀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

    崔琰脾气耿直,说话不顾及情面。在担任曹丕老师的时候,曹丕去打猎,结果又被崔琰长篇大论教训一顿。曹丕有父亲的风范,面对崔琰的斥责,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谦卑的写了一封信,告诉崔琰,自己以后再也不会犯类似的错误啦。可是,曹丕心里也不知道多讨厌崔琰,于是当崔琰死的时候,曹丕对自己昔日的老师,一句好话没说,

  • 曹操为什么要杀这些名士呢?杨修与崔琰死的冤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

    216年、219年曹操先后杀掉崔琰和杨修。从204年到去世前的15年里,曹操至少杀死或逼死了手下八个名士。而在此前11年,即使算上被杀年份不详的桓邵,也只有两位。这十位名士中,纯粹因政治问题而死的只有荀彧,孔融、崔琰、杨修之死是政治因素和曹操性格因素都有,而边让、桓邵、许攸、周不疑、娄圭都没有犯什么

  • 崔琰的人物生平,崔琰的人物简介,崔琰的一些人物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崔琰

    文武双全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到了二十九岁时,与公孙方等人结交,到郑玄门下求学。学了没有一年,徐州的黄巾军攻破了北海,郑玄与其弟子到不其山躲避兵难。那时买进的粮谷十分缺乏,郑玄只好停止授学,辞谢众

  • 曹操为什么要杀死东汉大儒崔琰呢?原来是这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曹魏

    曹操手下最厉害,也是贡献最大的军师荀彧之死,让人觉得曹操确实挺阴险的。不过也有很多人觉得曹操杀荀彧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荀彧毕竟想阻止曹操以及他的子孙篡汉,这个对曹操来说是无法妥协的,他辛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所以不管怎么说荀彧都是必须死的。不过对于曹操手下的另一个谋臣崔琰的死,这个曹

  • 清河崔氏的家风如何?从崔琰的为人就能看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河崔氏,春秋

    古代在官场之中待久了的人们总会因为自己的处境而学会圆滑的待人,连自己最初的样子都忘得干干净净了,但这也是他们心中的无奈,为了在乱世之中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只得适应身边的环境。崔琰虽身处在乱世之中,但是他却能够从始至终的刚正不阿,实在是让人佩服。少年时期的崔琰不善于交谈,总是喜欢自己一个人默默的练武练剑

  • 崔琰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最后会含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崔琰,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崔琰的一生是非常的辉煌的,但是最后遗憾的是他含冤而死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这个时期,群雄揭竿而起,有的为了施展宏图大业,有的为了复兴国家,所以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的英雄。我相信对于曹操这个人物,大家一定很不陌生吧,他在三国时期算是一代枭雄,作为魏国的君主,

  • 崔琰为什么会被被曹操赐死?他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崔琰,三国

    名士崔琰说一句让人困惑的话,被曹操赐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战不休。群雄争战,若想制霸天下,自身要英明神武,还需要有谋士,武将尽力辅佐。此外,如果能拉拢到一些名士,也能增添不小的助力。名士,就是有名之士,虽然谋略,武力稍

  • 崔琰是怎么得罪曹操了?崔琰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崔琰

    对三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崔琰是东汉末期的一位名士,而对于名士的定义一般就是,品德优秀,外表端正,学识渊博,进退有度,是一种很让人欣赏和赞美的人。而崔琰,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当时也是非常有能力的,出身名门又官居高位,然而在曹操的继承人里面,为什么崔琰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