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后代却被曹丕灭了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后代却被曹丕灭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458 更新时间:2024/1/23 15:57:51

在历史长河中,王粲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七哀诗·其三》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这首诗是王粲所作,它的创作背景,是王粲常常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此诗就是写边地荒寒、人民深受战争之苦的诗作。这样一位“军旅诗人”,最终他也倒在在军旅之中。而让王粲去世的罪魁祸首,正是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瘟疫。毕其一生,王粲在艺术上注重锻字炼字,风格清丽,是“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个。后人将他和曹植相比,合称“曹王”。

在历史上,这位东汉末年举足轻重的文学家,他跟曹丕的关系也很好。王粲去世前有两个儿子,但却在建安二十三年被曹丕双双杀害,以致于王粲无后。王粲的“发家史”是什么样的,他的后代为何面临如此结局?今天的文章,带您一探究竟。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高平人。王粲是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都官至东汉三公。王粲的父亲是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何进当时考虑到王谦是三公之后,想要和他产生政治婚姻。但王谦因为种种原因拒绝了和何进家族联姻,后来王谦因病辞职,在家中去世。

王粲与蔡邕

不久后,董卓进京祸乱朝纲,废掉少帝挟持献帝西迁,王粲也在跟随献帝西迁的大部队中。在迁徙的过程中蔡邕无意间发现了王粲这块奇才,我们都知道,蔡邕当时才学显著,在朝中地位很高,他的家门口都能堆满拜访他的宾客的马车,他的家中更是宾客满席。在蔡邕认识王粲后,有一次蔡邕在家和宾客聊天,听说王粲在门外等候,蔡邕高兴地甚至不顾穿反鞋子赶紧迎接王粲。

王粲入席后,因其年龄不大又受到蔡邕如此重视,在座之人无不震惊。蔡邕指出,王粲是王公(王畅)的孙子,他天赋异禀,自己也不如他有才。我要把我的藏书和文章,全部交付给他。

此事后,王粲立刻名声大噪。

依附刘表

王粲十七岁的时候,就被司徒府征辟,甚至天子曾封他为黄门侍郎。在当时的环境下,因长安纷乱,王粲并没有就职,而是选择离开京城往南依附刘表。我们都知道,刘表入主荆州后不久,就恩威并著,招诱有方。还开经立学,爱民养士,可谓学者的天堂。王粲前去投靠刘表,是一个正常的人口流动行为。

当刘表见到王粲后,居然有些以貌取人,因为看似王粲的体貌不嘉且看似体弱,刘表并不是非常注重王粲。刘表去世后刘琮继位,在曹操大兵压境之时,王粲主动劝说刘琮投降曹操。最终刘琮在重压之下,投降了曹操,荆州部分地区落入曹操之手。而刘表刘琮麾下的一众官员,也被曹操收编。

制度决策者

王粲投降曹操后,马上就被曹操征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有一次曹操张罗酒席,王粲端着酒发表贺词。

王粲表示,当年袁绍在河北起家,仗着人数多想要吞并天下。但袁绍不能任用贤良,因此贤人都离他而去。刘表占据荆楚,隔岸观火,以为可以相仿周文王能够慢慢压倒商朝。其实来到荆州避难的人,都是天下的豪杰。刘表不会任用他们,因此在危急之时没有人愿意辅佐刘表。

王粲指出,曹公您平定冀州,立刻下车体恤士兵,招揽人才,凭借他们争霸天下。在平定荆州后,您能够招纳贤才并敬重有加,这使天下归心,人人都想投靠到您的帐下。现如今您正可谓文武并用,英雄也都愿意为您尽力。

没过多久,王粲被升为军师祭酒(原文为军谋祭酒,乃陈寿为避讳于司马师,避讳具体规矩可参考《史讳举例》)。曹操称公之后建立魏国,王粲被封为侍中。因王粲博闻强识,对答如流,尤为被曹操看好。话说当时汉末制度礼仪废弛很久,在魏国范围内,曹操致力于兴建制度试点,而魏国制度的谋划者,就有王粲。

另外说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根据晋朝人所作的《挚虞决疑要注》记载,汉末之时因为天下大乱,顶级玉佩的样子和制作工艺逐渐被人们遗忘。在魏国开国后,因王粲认得旧玉佩的样子,他开始主持为贵族设计标准的玉佩,在保留传统的同时,王粲也进行了细微改动,形成“新版玉佩”。晋朝时贵族的玉佩,仍然延续着王粲所设计的版本,一直到隋唐时期,也可以轻易找到王粲设计的玉佩形状。

王粲的特异能力

早些年间,王粲曾经和别人一起出行,二人看到路边有一个碑,同行人就问王粲能否背下来,王粲随即背诵上面的所有碑文,甚至一字不差,让同行者极为震惊。

还有一次,王粲看人下棋,有人不小心毁掉了棋局,王粲表示自己可以“复盘”。当时下棋的人都不信,有个人甚至用布将这个棋盘全部遮盖起来让王粲在新棋盘上全部“复盘”。王粲复盘后,一个棋子都没有放错。

王粲擅于算数,擅长写文。在写文过程中,王粲一气呵成甚至不用二次斟酌改动。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王粲的文章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有的人要求现场也根据王粲的文章重新书写一篇新的文章,但无论如何斟酌,都没有王粲写得好。

根据《典略》记载,王粲知识渊博且善于辩论应对。当时钟繇王朗等人虽然在魏国官高爵显,有时朝廷奏议大事,他二人也需要停笔思考或难以应答。

生荣死哀

王粲一生著作诗、赋、论、议共六十篇。然而这样一个文学成就极高的人,却没有逃过上天的嫉妒。作为军旅诗人,王粲常年跟随曹操出征。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南征东吴,按理说这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军事行动,却让曹操永远地失去了一个大臣,让曹丕曹植失去诗文好友。

建安二十二年,一场大型瘟疫降临在中华大地上。建安七子最后剩的五位全部因为瘟疫去世,而王粲就在其中。王粲于建安二十二年春天,在曹操与孙权激战撤兵后回城的路上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一岁。另外,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也在曹操此次军事行动中因病去世。

曹丕曹植听闻王粲的死讯后,非常悲痛。曹丕则亲自为王粲送葬。曹丕亲自率领文人们为王粲送葬,在这个过程中,曹丕表示王粲平时喜欢听驴叫,让我们一起学驴叫为他送行吧。于是,所有人都用学驴叫的方式为王粲送最后一程。之后,曹植为王粲撰写诔文寄托哀思。

王粲有两个儿子,可惜史书中没有留下他二人的姓名。在建安二十三年的魏讽叛乱中,因王粲的两个儿子参与了魏讽的行为,被连坐诛杀,至此王粲无后。有学者曾经指出,魏讽的叛乱是原荆州势力的一次暗涌。也有人表示魏讽叛乱就是曹丕找个借口有意为之,与荆州派没有任何关系。

根据记载,当时曹操出征在外,听到王粲的孩子被曹丕“依法”杀害,感叹道:“如果我在(邺城),不会让王粲无后。”

曹丕和曹植都喜爱文学,曹丕曹植虽然是政敌,但二人和王粲的关系都分别很好。王粲交友甚广,与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感情深厚。至今,在安徽亳州曹操运兵道中,我们仍然可以看见建安文学的展厅中有一组雕像,就是曹操与“建安六子(无孔融)”在一起的样子。

标签: 王粲东汉

更多文章

  • 张仲景说王粲活不过40岁,他到底得了什么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仲景,东汉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张仲景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史上最早患麻风病的名人,应该是被誉为“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21岁那年,王粲遇到名医张仲景,张仲景对他说:“你有病了啊,如果不早点治,到了40岁眉毛就会掉,掉光后再过半年你就会死,如果现在去吃五石散,还有得救

  • 曹丕的轶事典故:喜爱葡萄,允文允武,永始临台,哭吊王粲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丕,轶事典故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丕的轶事典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喜爱葡萄曹丕在世时甚喜爱葡萄一物,并对古作蒲桃。此于《与吴监书》、《诏群医》中有记:“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

  • 王粲:“建安七子”之首,凭超强记忆力闻名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粲,东汉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王粲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曹操除了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家、军事家外,还是一位文学家,曹操与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有名的文学家,合称“三曹”。在曹操身边,除了有战将千员外,还有一帮文人,他们的文章写的也很好,由于当时的汉献帝

  • 魏晋诗文赏析之七哀诗三首·其一,王粲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形式?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魏晋,七哀诗三首·其一

    七哀诗三首·其一,两汉王粲,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

  • 性格耿直的崔琰举贤不顾亲为何反让曹操怀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崔琰,曹丕,曹操,

    崔琰脾气耿直,说话不顾及情面。在担任曹丕老师的时候,曹丕去打猎,结果又被崔琰长篇大论教训一顿。曹丕有父亲的风范,面对崔琰的斥责,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谦卑的写了一封信,告诉崔琰,自己以后再也不会犯类似的错误啦。可是,曹丕心里也不知道多讨厌崔琰,于是当崔琰死的时候,曹丕对自己昔日的老师,一句好话没说,

  • 曹操立崔琰为太子 为何不力挺儿子曹植为太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曹操,曹植,崔琰

    在曹操晚年,一直在为立太子的问题苦恼。在曹操的诸多儿子当中,曹丕和曹植是两大热门人选。在曹操称魏公的时候,已经立自己的次子曹丕为世子(长子曹昂早已死去),但是立世子不同于立太子,曹操还有更多的考虑。曹操喜欢曹植,不喜欢曹丕。曹植和年轻的曹操非常相像。曹操是政治家,但是身上却有着浓浓的诗人气质,他的《

  • 解密:魏武帝曹操为何要杀死替身加亲家翁崔琰?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崔琰,三国,

    现代人八卦新闻看多了,替身,这两个字乍听起来,好像是现代娱乐圈和世界政坛的专用词,不过实际上这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很早以前就有了。大名鼎鼎的魏武帝曹操,就有过一个替身。不过他这个替身并不是为他挡刀枪而死,而是被曹操亲自下令杀死的。这是为什么呢?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灭掉袁绍平定北方后,声威大振,献

  • 崔琰是如何归顺到曹操麾下的?关于崔琰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崔琰.曹操.袁绍.三国

    崔琰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字季珪,是当时曹操手下的著名谋士。在后人的记载描述中,崔琰是个相貌俊美的美男子,据说其须长四尺,眉目疏朗,声姿高畅,就算是曹操也是对其相当敬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崔琰简介,来进一步了解一下崔琰吧。崔琰的出生年月不详,然而少年时期的崔琰和大家印象中的崔琰完全不一样,那时的

  • 三国第一冤案崔琰:曹操不仅敬畏还将其害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崔琰,曹操

    在东汉末年,曹操以“唯才是举”人才政策,吸收了一大批文臣武将,从而在众多豪杰中脱颖而出。但是到了曹操晚年,他出于猜忌,杀了一不少人才,其中有一人的死,更是堪称三国第一冤案。但有意思的是,他虽然被杀,但他的子孙却昌盛700年,而曹操的曹魏王朝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还不到50年。他是谁呢?他的家族又有着

  • 揭秘举贤不顾亲的崔琰为何反让曹操怀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

    崔琰脾气耿直,说话不顾及情面。在担任曹丕老师的时候,曹丕去打猎,结果又被崔琰长篇大论教训一顿。曹丕有父亲的风范,面对崔琰的斥责,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谦卑的写了一封信,告诉崔琰,自己以后再也不会犯类似的错误啦。可是,曹丕心里也不知道多讨厌崔琰,于是当崔琰死的时候,曹丕对自己昔日的老师,一句好话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