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巴为什么能算得上是三国一流的智士?诸葛亮都自称不如他

刘巴为什么能算得上是三国一流的智士?诸葛亮都自称不如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474 更新时间:2024/1/17 13:27:52

刘巴为什么能算得上是三国一流的智士,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三国时期人才济济,智士辈出,刘巴也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才智之士,每当重大事件,他都能以敏锐的政治眼光作出准确的判断。可能有人要问了,刘巴是谁?他凭什么也是一流的智士。

刘巴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三国时期名士。少知名,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推举,刘巴均不应就。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曹操,遂远至交趾,又辗转进入益州。刘备平定益州后,刘巴归附刘备,为左将军西曹掾,后任尚书令。

刘巴博学多才,为刘备解决入蜀后的财政困难问题,又与诸葛亮等共制蜀汉的法律文件《蜀科》。为人简朴清高,退无私交,曹魏大臣陈群甚敬重之。所著录于《刘令君集》。

此人的才干,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挖角最力的也是诸葛亮。为了把他请出來,刘备阵营几乎是全部动员。

刘巴是荊州世家名人,少年时就很有才赶,不过却是打从他出名开始,就以「讨厌刘备」出名。偏偏他跟刘备有缘到了极点,不管他怎么闪,都会遇到刘备。

他十八岁时,在荊州担任郡署戶曹吏主记主簿。当时刘备正好来荊州投奔刘表。

刘巴何时开始讨厌看不起刘备,我们不知道。只知道这时他已经十分有名气,刘备叫刘表的甥儿周不疑去向他求学,刘巴一听是刘备介紹的,拼命推辞,说自己承当不起,大大谦虚了一番。本來这只能证明他很谦虚,不能证明他讨厌刘备,但是不久之后,刘备就发现原來他真的是看不起自己的。

魏国的陈群在和诸葛亮通信的时候,问起刘巴,尊称刘君子初,对他很是敬重。吴国的孙权张昭说,要是刘巴随世浮沉,对刘备假以颜色,和张飞交朋友,那他就不能称之为高士了。

刘巴虽然很拽,但有才华能力,刘备曾说:“刘巴才智过人,像我这样的人才能任用他,其他人难以任用他。”诸葛亮也说:“运筹帷幄之中,我远不如刘巴啊!”

刘巴跩了一辈子,看不起刘备张飞,但最终还是要和刘备玩

标签: 刘巴三国

更多文章

  • 刘巴曾看不起刘备不愿与他结交,为何最后会成为蜀国尚书令?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巴,蜀汉

    刘巴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刘巴是三国时期很有个性的一个人,他的性格非常的狂妄,只要是刘巴讨厌的人,必然会遭到刘巴的侮辱。刘巴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郡守,刘巴出身于一个富贵的士族家庭,年轻的时候便已经名震天下,因此也形成了目中无人的坏习惯。刘巴一生讨厌过很多人,其

  • 蜀汉名臣刘巴为什么总跟刘备作对还能深受重用?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巴,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蜀汉名臣刘巴为什么总跟刘备作对还能深受重用,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备能从一个织席贩履的没落子弟,扶摇直上成为开国帝王,不是因为他出身高贵,而是笼络汇聚了一大批贤能之士为其所用。但这些贤臣良将并非个个都是心甘情愿效忠,有的也是迫于无奈才委身于他

  • 朱瞻基在怎么说也开创出了仁宣之治 朱瞻基为何还被人称为蛐蛐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朱瞻基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瞻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存在着众多的明君,也开拓过不少盛世。不过说起来明朝历史,辉煌的时期的确不多,“仁宣之治”便极为出名。之所以称作为盛世,正是因为当时明朝的国力非常强。从朱元璋农民一起打天下,深谙民间疾苦。到朱棣从建文那里把皇位抢过来,更是造

  • 朱治是什么人?孙坚的得力部下,东吴的开国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治,三国

    朱治是什么人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说到东吴的创始人,咱们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江东猛虎孙坚。而本文要讲的,则是从孙坚时代就为东吴效力的将军,他则是东吴老将朱治。朱治何许人也?朱治字君理,是丹阳故鄣人。他呢一开始是县中的小吏,后来被察为孝廉,这就算是正儿八经的步入官

  • 清朝官吏朱国治,最后落得个开膛破肚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国治,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国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平西王吴三桂表面上同意撤藩,暗地里却联合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起兵谋反,史称“三藩之乱”。时任云南巡抚的朱国治被吴三桂扣押,吴三桂多次劝降,朱国治对清朝忠心耿耿,宁死不降吴三桂。吴三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只是一个神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诸葛亮,七擒孟获,神话

    在准备两年之后,本应由李严或其他将领担当的南征任务,诸葛亮以“虑诸将才不及己”为理由,决定越俎代庖。对此,亲信王连曾经上书劝阻:“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见《三国志·王连传》)但是王连并没有了解诸葛亮更深的意图,所以在“停留者久之”后(同上),依然亲自率兵南征。公元225

  • 三国志的背后:陈寿为何不写诸葛亮擒孟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孟获,诸葛亮,蜀汉,

    陈寿的史书《三国志》中的确没有提到孟获,但其他史书,如习凿齿《汉晋春秋》,常璩《华阳国志》等书中却有对孟获“七纵七擒”的记载,应该说《三国演义》的描述是“事出有因”的。《三国演义》的故事一向有“七实三虚”的说法,就是说大部分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少部分则出于艺术虚构。就拿“七擒七纵”来说吧,这是说

  • 陈寿为何没写七擒孟获的故事:对该地区了解不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寿,孟获,诸葛亮,

    陈寿的史书《三国志》中的确没有提到孟获,但其他史书,如习凿齿《汉晋春秋》,常璩《华阳国志》等书中却有对孟获“七纵七擒”的记载,应该说《三国演义》的描述是“事出有因”的。《三国演义》的故事一向有“七实三虚”的说法,就是说大部分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少部分则出于艺术虚构。就拿“七擒七纵”来说吧,这是说

  • 半信半疑 揭秘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

    “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亲自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进入南中以后,连连取得胜利。他听说叛军首领孟获深被当地

  • 揭秘: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不止为了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割据的时期,也可以叫做军阀混战。东汉末年,天下的土地都集中在了外戚豪强和宦官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手中,那么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成为“农奴”般的存在,依附于他们存活,称之为“徒附”。豪强们又从这当中挑选精壮之士,进行武装,从而组成一支保护他们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