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巴曾看不起刘备不愿与他结交,为何最后会成为蜀国尚书令?

刘巴曾看不起刘备不愿与他结交,为何最后会成为蜀国尚书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474 更新时间:2024/1/19 4:03:11

刘巴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刘巴是三国时期很有个性的一个人,他的性格非常的狂妄,只要是刘巴讨厌的人,必然会遭到刘巴的侮辱。刘巴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郡守,刘巴出身于一个富贵的士族家庭,年轻的时候便已经名震天下,因此也形成了目中无人的坏习惯。刘巴一生讨厌过很多人,其中最令刘巴讨厌的一个人就是刘备,刘备驻扎在荆州的时候,荆州地区的名士都纷纷结交刘备,唯独刘巴一直看不起出身低微的刘备,不肯同刘备结交。

曹操南下进攻荆州的时候,荆州名士都投奔到了刘备的旗下,唯独刘巴投降了曹操。曹操派遣刘巴去劝降荆州南部的几个郡,刘备带领军队攻占了荆州南部的四个郡,诸葛亮写信劝降刘巴,想要让刘巴投奔到刘备的旗下。刘巴回信说:“我接受曹操的任命,无论如何也要回到曹操身边,如果实在不能回去,我就跑到大海上,也不愿意投奔刘备!”

刘巴不肯听从诸葛亮的劝告,一路向南逃跑,跑到了交州地区。后来刘巴又离开交州,投奔到了刘璋的帐下。刘璋邀请刘备入川的时候,刘巴对刘璋说:“刘备能征善战,让刘备进入益州,必然会引发祸患。”刘璋没有听从刘巴的建议,后来刘备果然攻击了刘璋,将刘璋包围在了成都。刘巴没有来得及逃跑,成为了刘备的俘虏。在攻占成都之前,刘备命令士兵一定要善待刘巴,谁敢伤害刘巴就灭了他的三族。

刘巴无路可逃,只能向刘备投降,刘备任命他做了左将军西曹掾,让他帮助诸葛亮处理政事。在刘备刚刚攻占成都的时候,益州非常的贫穷,刘备的国库里面空空如也。刘巴提出建议帮助刘备稳定了市场,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刘备的国库就变得充实起来。刘备一直提升刘巴的地位,刘巴内心里面却一直瞧不起刘备,只是不得已为刘备出谋划策。刘备自称汉中王的时候,刘巴作为益州的重臣,却没有出现在上表人的名单上面。

刘备的心腹张飞拜访刘巴,刘巴没有对张飞说一句话,刘备听说后非常的愤怒,在诸葛亮等人的劝解下,才没有处理刘巴。刘巴狂妄的行事风格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孙权听说刘巴羞辱张飞后,对着张昭等人说:“如果刘巴像那些俗人一样,为了取悦刘备而巴结张飞,那么刘巴又怎么能称得上是高士呢?”曹魏的尚书仆射陈群非常的尊重刘巴,刘巴去世后,陈群曾经写信询问刘巴的情况,在信中陈群称呼刘巴是“刘君”。

刘巴一生讨厌刘备,却成为了蜀汉的名臣,刘巴去世之后,陈寿将刘巴的事迹写入了《三国志·蜀书》。刘巴之所以讨厌刘备,主要是因为刘巴的出身高贵,性格又比较的狂妄。刘巴更看好出身于三公家庭的曹操,对于出身贫寒的刘备有一定的意见。其实不管是刘备还是曹操,都是当时的英雄,刘巴虽然狂妄不已,却最终没能逃过成为刘备手下的命运。

标签: 刘巴蜀汉

更多文章

  • 蜀汉名臣刘巴为什么总跟刘备作对还能深受重用?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巴,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蜀汉名臣刘巴为什么总跟刘备作对还能深受重用,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备能从一个织席贩履的没落子弟,扶摇直上成为开国帝王,不是因为他出身高贵,而是笼络汇聚了一大批贤能之士为其所用。但这些贤臣良将并非个个都是心甘情愿效忠,有的也是迫于无奈才委身于他

  • 朱瞻基在怎么说也开创出了仁宣之治 朱瞻基为何还被人称为蛐蛐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朱瞻基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瞻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存在着众多的明君,也开拓过不少盛世。不过说起来明朝历史,辉煌的时期的确不多,“仁宣之治”便极为出名。之所以称作为盛世,正是因为当时明朝的国力非常强。从朱元璋农民一起打天下,深谙民间疾苦。到朱棣从建文那里把皇位抢过来,更是造

  • 朱治是什么人?孙坚的得力部下,东吴的开国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治,三国

    朱治是什么人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说到东吴的创始人,咱们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江东猛虎孙坚。而本文要讲的,则是从孙坚时代就为东吴效力的将军,他则是东吴老将朱治。朱治何许人也?朱治字君理,是丹阳故鄣人。他呢一开始是县中的小吏,后来被察为孝廉,这就算是正儿八经的步入官

  • 清朝官吏朱国治,最后落得个开膛破肚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国治,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国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平西王吴三桂表面上同意撤藩,暗地里却联合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起兵谋反,史称“三藩之乱”。时任云南巡抚的朱国治被吴三桂扣押,吴三桂多次劝降,朱国治对清朝忠心耿耿,宁死不降吴三桂。吴三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只是一个神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诸葛亮,七擒孟获,神话

    在准备两年之后,本应由李严或其他将领担当的南征任务,诸葛亮以“虑诸将才不及己”为理由,决定越俎代庖。对此,亲信王连曾经上书劝阻:“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见《三国志·王连传》)但是王连并没有了解诸葛亮更深的意图,所以在“停留者久之”后(同上),依然亲自率兵南征。公元225

  • 三国志的背后:陈寿为何不写诸葛亮擒孟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孟获,诸葛亮,蜀汉,

    陈寿的史书《三国志》中的确没有提到孟获,但其他史书,如习凿齿《汉晋春秋》,常璩《华阳国志》等书中却有对孟获“七纵七擒”的记载,应该说《三国演义》的描述是“事出有因”的。《三国演义》的故事一向有“七实三虚”的说法,就是说大部分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少部分则出于艺术虚构。就拿“七擒七纵”来说吧,这是说

  • 陈寿为何没写七擒孟获的故事:对该地区了解不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寿,孟获,诸葛亮,

    陈寿的史书《三国志》中的确没有提到孟获,但其他史书,如习凿齿《汉晋春秋》,常璩《华阳国志》等书中却有对孟获“七纵七擒”的记载,应该说《三国演义》的描述是“事出有因”的。《三国演义》的故事一向有“七实三虚”的说法,就是说大部分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少部分则出于艺术虚构。就拿“七擒七纵”来说吧,这是说

  • 半信半疑 揭秘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

    “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亲自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进入南中以后,连连取得胜利。他听说叛军首领孟获深被当地

  • 揭秘: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不止为了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割据的时期,也可以叫做军阀混战。东汉末年,天下的土地都集中在了外戚豪强和宦官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手中,那么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成为“农奴”般的存在,依附于他们存活,称之为“徒附”。豪强们又从这当中挑选精壮之士,进行武装,从而组成一支保护他们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力

  • 诸葛亮“七擒孟获”或系误传 应为“七请孟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

    5月7日,来自山东、浙江、河南、河北等11个省份近百名三国研究专家和学者齐聚成都,参加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主办的全国三国文化遗产考察暨诸葛亮南征研讨会。据《三国志》、《华阳国志》等文献记载: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叛乱。但由于史载不详,诸葛亮南征这段历史颇多谜题。为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