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第一谋士刘巴:连诸葛亮竟都自叹不如!

三国第一谋士刘巴:连诸葛亮竟都自叹不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953 更新时间:2024/2/13 17:28:48

说起三国故事,恐怕最让人振奋与热血的就是那些沙场厮杀、尔虞我诈,武将英雄与谋臣智士,从来都是人们敬佩的对象。而说到三国里著名的谋士,大家第一时间又会想到诸葛亮,但其实三国第一谋士另有其人,就连诸葛亮也要自叹弗如,那么三国第一谋士是谁?

诸葛亮雄才大略,能被他看在眼里的人委实不多,不过有一个人却非常厉害,诸葛亮费劲周折也要把他网罗至刘备麾下,可见对其看重,并且在公开场合说出这样的话来,“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彻远矣。”

网络配图

子彻,即刘巴,荆州零陵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刘曜,曾任苍梧太守。父刘祥,曾任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刘巴少时就早慧聪颖,很有才干,却养成了恃才傲物的个性。虽然同姓刘,但他一直瞧不起刘备“织席贩履”之出身,因此从骨子里藐视刘备。

刘巴在十八岁时,就担任荆州郡署户曹吏主簿。当时刘备正好来荆州投奔刘表。博学多才的刘巴当时已经很有名气,刘备叫自己外甥周不疑去向他求学,刘巴拼命推辞掉了,说:“我那点学问真算不了什么,你让你外甥拜我为师,就好比摧毁了鸾凤之艳丽,一头扎进燕雀的小天地,这怎能让他变得更聪明呢?”搞得刘备灰头土脸很没面子。

因为看不起刘备,所以在刘巴的政治理念里,根本就没把刘备当回事。后来刘备落魄,在长坂坡被打的落花流水,夹着尾巴奔逃之际,刘巴更是北上去投靠曹操,好歹人家刘备也是刘家人啊,不带这么落井下石的。

名士刘巴来投靠,曹操喜出望外,让他做了自己的贴身助理,后来又被曹操派去招抚长沙、零陵等地,对其重用,不过刘巴的运气不太好,人看走眼了,结果曹操在接下来的赤壁大战之中惨败。

随后刘备占据荆州,因为刘巴打心眼里看不起这厮,提早撒丫子跑了,逃到交趾地界。

在刘巴跑路之前,诸葛亮曾经给他写过一封信,劝他归顺刘备,而刘巴这么给他回复了一句话,道:“受命而来,不成当还,此其宜也。足下何言邪!”

网络配图

大意是说,我受曹操的派遣而未成事,不敢自夸,你跟我扯个毛线啊!毫不犹豫就把诸葛亮给拒绝了,使“先主深以为恨”。

刘巴逃到交趾国还不够,又改了姓,就怕牛皮糖刘备找到自己,后来在交趾这个地方混的也不太好,常常和当地最高地方长官闹矛盾,所以撒丫子又跑了,跑回益州,然后被抓住了,又经历了点风波,刘巴被五花大绑送到了益州牧刘璋的面前,刘璋以为奇,重用之。

《零陵先贤传》原文记载:巴入交趾,更姓为张。与交趾太守士谿计议不合,乃由牂牁道去。为益州郡所拘留,太守欲杀之。主簿曰:“此非常人,不可杀也。”主簿请自送至州,见益州牧刘璋,璋父焉昔为巴父祥所举孝廉,见巴惊喜,每大事辄以咨访。

刘巴在为刘璋效力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很有远见的建议,那就是不要接纳刘备入川,那个小兔崽子是个十足的小人,绝对不能引狼入室。

不过刘璋手底下还有一个人,叫做张松,这个家伙是亲刘备派的,力主劝谏主公联合刘备,全力干翻曹操怼死张鲁

刘璋没什么主见,看张松一副对自己忠心耿耿的样子,就傻了吧唧的信了他的话,迎接刘备入蜀,一起干大事业。

等到后来张松暗通刘备的事情败露后,刘璋才明白刘巴说的是正确的,悔不该当初,不过此时的刘璋大势已去,根本无力回天,益州地盘果然很快就被刘备收入囊中。

虽然刘备之前一直对刘巴存有怨念,但在进攻益州的时候,还是下令,“谁敢加害刘巴,就灭他三族。”

后来刘巴被缚,把刘备乐得跟开了花一样,这下你总算跑不了了吧!

刘备再次邀请刘巴加入自己小米加步枪的队伍,哥俩打天下,谁他妈都不怕,而诸葛亮也在这个时候机智的上线,再次给他写信,走投无路之下,刘巴只好投靠在了的当初十分鄙夷的刘备帐下。

网络配图

势比人强,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刘巴也早已放下对刘备的成见,乱世英雄,不论出身,能者得天下。

刘巴为人节俭,不愿与人交往,只重公事。刘备登基时,所有文诰策命都出自刘巴之笔。刘继兴考证,其时有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伊籍“共造蜀科”之说:蜀科之制,由此五人所制。可见刘巴的能耐确实很大。

刘巴最牛的贡献是在归附刘备后不久。史载,在刘备攻取益州之后,国库空空,刘备十分忧心。刘巴说:“小事一桩,三个动作搞定:一、铸值百钱的铜板通行;二、统一全国物价。

后来刘备称赞过刘巴,说道:“子彻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大意是说,子彻此人才智绝人,只有像孤这样的英雄才能用之,孤之外的其他人想驾驭他可就难了,这种给别人吹牛逼的时候还要把自己也给捧上去,除了刘备别人是干不出来的。

只不过可惜的是,在刘备称帝的第二年,刘巴就病逝,时年只有三十九岁,可谓天妒英才。

如此,大家对三国的人物又有了新的认识了吧。

标签: 刘巴

更多文章

  • 张飞竟然是个基?为什么不爱美人爱刘巴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飞

    刘备身边有两员大将,关羽张飞。在早年刘备还是一个穷酸小子的时候,关羽张飞就对他不离不弃的。说实话刘备当时也没什么本事,但毕竟是某个遥远贵族的后裔。刘备真正开始有权有势,是从打下荆州开始。荆州之后,刘备领地有了,地位有了,前也有了,一帮人就前来投靠。网络配图有些人之所以愿意和刘备穿一条裤子,并不是仰

  • 刘巴为什么会轻视刘备?能力却让诸葛亮自愧不如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巴,三国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刘巴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刘巴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三国演义》中的刘巴,出场较晚,而且仅露了几回面。正史上的刘巴,出身于名门望族,更是荆襄士族集团的典型代表。刘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古县治所位于今湖南永州市

  • 刘巴到底有什么本事?刘备为什么苦苦追寻了他十三年?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巴,蜀汉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刘巴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三国时期能臣猛将很多,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位让刘备苦苦追寻了十三年的谋士。有人心里说,刘备身边不是只有诸葛亮,法正,庞统,徐庶等人嘛?哪来的追寻十三年的谋士呢?这位谋士不仅让刘备苦苦追寻了十三年,就连刘备身边的大谋士诸葛亮对他的才能也自叹不如,根据《三国志

  • 为了筹集军饷,刘巴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巴,蜀汉

    大家好,说起刘备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魏蜀吴三国间的军事争斗,其实是一部世家大族的纷争史。曹操能够雄踞北方并最终建立魏国,最大的功臣莫过于荀彧、郭嘉、陈群为首的颍川士族集团。孙权能够在江东开国,也是凭借顾、陆、朱、张等江东四大姓的鼎力支持。但刘备因为出身寒微,除了汉室宗亲这个没有实际意义的空头

  • 刘巴为什么能算得上是三国一流的智士?诸葛亮都自称不如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巴,三国

    刘巴为什么能算得上是三国一流的智士,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三国时期人才济济,智士辈出,刘巴也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才智之士,每当重大事件,他都能以敏锐的政治眼光作出准确的判断。可能有人要问了,刘巴是谁?他凭什么也是一流的智士。刘巴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

  • 刘巴曾看不起刘备不愿与他结交,为何最后会成为蜀国尚书令?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巴,蜀汉

    刘巴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刘巴是三国时期很有个性的一个人,他的性格非常的狂妄,只要是刘巴讨厌的人,必然会遭到刘巴的侮辱。刘巴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郡守,刘巴出身于一个富贵的士族家庭,年轻的时候便已经名震天下,因此也形成了目中无人的坏习惯。刘巴一生讨厌过很多人,其

  • 蜀汉名臣刘巴为什么总跟刘备作对还能深受重用?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巴,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蜀汉名臣刘巴为什么总跟刘备作对还能深受重用,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备能从一个织席贩履的没落子弟,扶摇直上成为开国帝王,不是因为他出身高贵,而是笼络汇聚了一大批贤能之士为其所用。但这些贤臣良将并非个个都是心甘情愿效忠,有的也是迫于无奈才委身于他

  • 朱瞻基在怎么说也开创出了仁宣之治 朱瞻基为何还被人称为蛐蛐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朱瞻基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瞻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存在着众多的明君,也开拓过不少盛世。不过说起来明朝历史,辉煌的时期的确不多,“仁宣之治”便极为出名。之所以称作为盛世,正是因为当时明朝的国力非常强。从朱元璋农民一起打天下,深谙民间疾苦。到朱棣从建文那里把皇位抢过来,更是造

  • 朱治是什么人?孙坚的得力部下,东吴的开国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治,三国

    朱治是什么人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说到东吴的创始人,咱们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江东猛虎孙坚。而本文要讲的,则是从孙坚时代就为东吴效力的将军,他则是东吴老将朱治。朱治何许人也?朱治字君理,是丹阳故鄣人。他呢一开始是县中的小吏,后来被察为孝廉,这就算是正儿八经的步入官

  • 清朝官吏朱国治,最后落得个开膛破肚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国治,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国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平西王吴三桂表面上同意撤藩,暗地里却联合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起兵谋反,史称“三藩之乱”。时任云南巡抚的朱国治被吴三桂扣押,吴三桂多次劝降,朱国治对清朝忠心耿耿,宁死不降吴三桂。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