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绍并没有继承父亲孙策的王位,那他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孙绍并没有继承父亲孙策的王位,那他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921 更新时间:2023/12/22 5:30:21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不少豪杰趁此打下一份基业。东吴正是凭借孙坚孙策两代人的四处征战逐渐壮大,然而正当孙策踌躇满志想要一展抱负时,却遇刺身亡。孙策临死前,将打下的基业尽数交于孙权。虽有打仗亲兄弟之说,但毕竟亲疏有别,比起兄弟,还是儿子更近一步。

那么,孙策为何舍弃儿子孙绍,反而传位于孙权呢?其子孙绍最终下场如何?

刘禅如此愚钝不堪,刘备尚且传位于他。虽说白帝城托孤时,刘备曾对诸葛亮直言,"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禅平庸,人尽皆知,刘备此言,不过是为了让诸葛亮辅佐地更为尽心尽力罢了,何尝真的愿丞相取而代之呢?相较之下,孙策如此行事似乎过于大方而不合情理。事实上,孙策深谋远虑,传位于孙权在当时确实是上佳之选。

首先,孙权其人有勇有谋,善于用兵又知人善任,确有帝王之资质。

孙坚在奉命征讨刘表时战死,彼时,孙策十七岁,而孙权仅九岁。孙策素有大志,又为父报仇心切,很快发展起自己的势力,在江东小有名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弟弟会湮没在兄长光环下,难以有所成就,但孙权显然不在其列。

孙权在年少时便崇尚侠义,常常蓄养能人贤士,其声名甚至不在父兄之下。孙策在处理政事时并不避讳孙权,孙权对这些事情的见解都很高明,孙策常常自叹不如。孙策宴请宾客时,屡次对孙权说,这些人以后将会是他的部下。

由此可见,孙策传位孙权并非心血来潮,而是为孙权能力折服而早有想法。事实证明,后来孙权也确实将东吴发展得很好。

其次,孙策当时确有一子,名为孙绍,但太过年幼而难以服众。

孙策去世时,年仅二十六岁,而其子孙绍的年龄不详。不过,我们可以推测,即使孙策十五岁便有了长子孙绍,此时他也不过十二岁,而此时的孙权已经十九岁,将近弱冠之年。孙权接替孙策位置时并非一帆风顺,尽管有周瑜、张昭等人的支持,想要安定住局势还是颇有难度。当时的庐州太守公开反叛,而庐陵太守则通敌曹操,更有企图夺权的东吴宗室孙暠和虎视眈眈的山越数万人。孙权先是率兵灭掉了庐州太守李术并收服其部下,后有灭掉了六千山越人。与此同时,孙权开始广泛地招贤纳士。如此一番动作,江南局势才算安定,孙权安定局势尚且不易,何况年幼的孙绍?

孙策本意便是想成就一番事业,为保住江东,他愿意传位给贤能的孙权而非关系更亲近的儿子。

孙策举家迁到江都时,曾和名士张纮数次探讨天下大势,并且表达出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志向。张纮为其所打动,建议孙策南渡,并且愿意带好友助他一臂之力。由此可见,孙策的所有行动都是在建立功业的基础上。孙策临死前,曾嘱托部下,现今中原大乱,但江东兵众,地势又险固,可坐山观虎斗。他又嘱托孙权,说争衡天下,孙权不如自己。但保守江东,自己不如孙权。孙策的嘱托字字句句皆是希望保住江东的功业,如此看来,他传位给孙权也是出于自己的志向。

当然,孙权能继位,也与当时的大势和朝臣的支持分不开。

朝夕万变的局势不可能等一个稚子成熟,即使孙绍上位也很有可能成为他人傀儡。而当时,臣子们朝秦暮楚之事时有发生,吕布就曾数易其主。在这种乱世,更讲究的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而不是从一而终。若是众部下从孙绍身上看不到未来,也迟早会各奔前程。

如此,不仅孙绍会众叛亲离甚至被害,江东也会四分五裂,如此来看,还不如传位给孙权。

孙绍作为孙策儿子,曾有机会成为江东之主,最终却是沦为"庸才"。在史书中,关于孙绍的记载极其之少,只是记载了他曾被封为吴侯,后又被改封为上虞侯。这样看来,似乎孙绍的待遇不错。表面上确实是荣华富贵,但是孙绍没有官位,又没有兵马,可以说是一点实权也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孙绍想要建功立业,无异于是痴人说梦,也只能"沦为庸才"了,而他的儿子孙奉也因为被孙权的孙子孙皓猜忌而被杀。

孙策传位给孙权,从某种层面上说,确实保全了江东,也保住了自己的儿子孙绍。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孙策也堵住了孙绍的建功立业之路。孙策预料到了孙权可以护住江东,但是忘却了权力面前人心总是难以捉摸。

标签: 三国孙绍

更多文章

  • 仲长统: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之一,为何不被曹操赏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仲长统,东汉

    对仲长统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仲长统(字公理)出生于公元180年,是山阳郡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末年的哲学家、政论家,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王充、王符和仲长统)之一。一、名声在外,不被曹操赏识,随之潜心著述。仲长统自幼聪慧、善思、好学。博览群书、勤学苦读,

  • 蔡瑁已经位高权重了,为什么还要让自己外甥投降曹操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蔡瑁,东汉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蔡瑁的故事。赤壁之战无论是在正史还是演义中都是非常精彩的,而也是赤壁之战决定了三国的格局,曹操的失败,成就了孙权和刘备,尤其是刘备,快速的收割胜利果实,占据了荆州大部分,随后攻下了益州,成就了自

  • 叛主之徒的蔡瑁是什么实力?周瑜是怎么评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蔡瑁,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蔡瑁。蔡瑁在大家的眼中就是一个背主求荣的叛徒,但是他的个人能力还是不容否认,周瑜偷看曹操的水寨时,看到正在训练的水军和阵型,周瑜竟然大惊:此深得水军之妙也!问水军都督是谁,正是蔡瑁和张允。周瑜此时心中已有些害怕,毕竟蔡瑁、张允久居江东,非常熟悉水战,若此二人

  • 荆州有25万兵力的蔡瑁,为什么会选择投降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蔡瑁,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蔡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东汉建安13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基本平定了北方地区后,打着东汉朝廷的正统旗帜,挟得胜之威,亲率十几万精锐大军南下,进攻荆州,荆州实力派蔡瑁没有选择抵抗,劝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了曹操。那么当时荆州还有25万兵力,况且城

  • 织女潘夫人如何迷住孙权继而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潘夫人,孙权

    政治权力争夺是残酷无情的,兄弟反目,君臣失和。三国时的吴国为什么在孙权死后,很快就出现衰败迹象?就是因为皇室问题太多,权臣弄权,为君不君,致政治权力起伏不定。这篇文章就来聊聊孙和被废后,继任者孙亮为什么也会被毒杀。太子孙和被废时,其弟孙亮的母亲潘夫人正得孙权宠爱。潘夫人是什么样的女人?《三国志·吴书

  •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何会被邓艾轻松打败?这又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邓艾,诸葛亮,刘备,诸葛瞻,廖化,刘禅,

    众所周知,诸葛亮乃蜀汉第一任丞相,刘备的托孤重臣,后主刘禅相父,同时诸葛亮也是刘备最重要的军师。公元208年,诸葛亮在刘备有盛情拜服之下,答应刘备出山帮助刘备一起完成匡复汉室之路。早在诸葛亮隐居卧龙岗之时,他的名声在荆襄之地已经是家喻户晓,到后来水镜先生总结出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可

  • “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诸葛瞻临死自责,原因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姜维

    诸葛瞻虽然没做什么大事,但是作为诸葛亮之子,又娶了公主,与辅国大将军董厥执掌尚书台,统领国事,是举足轻重的大臣。对于蜀汉亡国,自然要承担一定责任的。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带兵迎战,前锋被邓艾打败,情况紧急。邓艾劝降诸葛瞻说:“若投降,必上表封你为琅琊王。”诸葛瞻悲痛地说:“我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

  • 诸葛瞻长子——诸葛尚,诸葛尚的人物事迹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尚,三国

    诸葛尚(244年2月-263年11月),三国时期的人物,诸葛瞻长子,诸葛亮之孙。诸葛尚博览兵书且精通武艺,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出任先锋抗拒魏国大将邓艾,与其父诸葛瞻同战死于绵竹,时年十九岁。对于诸葛亮这位中华民族偶像级别的人物,《三国演义》当中却很少提及他的家人后代,似乎他真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

  • 诸葛瞻死前一句话,揭露了刘禅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

    刘禅,是三国中蜀汉后主,刘备之子。刘备我们知道,韬光养晦,知人善用,终于转变一路挨打的命运,占领了三分之一的天下。这样让人敬佩的人物,却也时常受到嘲讽,就是因为他的儿子是刘禅。刘禅被认为是昏庸无能愚蠢,他似乎不像曹操的儿子那样有魄力,而是胆小怕事。在曹魏大军到达成都时,他不思抵抗,而是投降,成为亡国

  • 诸葛瞻的御林军为什么连邓艾一小队疲弱之师都打不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瞻,三国

    一直很奇怪,邓艾虽然偷渡阴平成功,但是,一来,邓艾兵力很少。号称两万人,浮夸加减员,很可能只有几千人。二来,经过长途跋涉,邓艾只是一支疲惫之师。三来,邓艾因为翻山越岭,基本上抛弃了粮草辎重。四来,邓艾孤军深入,根本没有援军。反过来,蜀汉这边,力量则相当强大。其一,诸葛瞻率领的是保卫整个京师的御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