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曾给诸葛亮留下一员猛将,王平此人实力如何?

刘备曾给诸葛亮留下一员猛将,王平此人实力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20 更新时间:2024/1/6 22:21:29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王平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任何一个时代,想要找到一个真正十全十美的人,都是几乎不太可能的,比如三国时期虽然人才辈出,可是这些人才之中,并没有谁可以说算得上全才,诸葛亮虽然聪明绝顶,可是在识人用人方面,他的能力远远不如刘备

刘备虽然在识人用人等等方面十分出色,可是他又过分善良仁慈,与曹操那种宁可我负天下人的气概比起来,不太适合打江山;曹操更不用说,几乎能够识人用人还十分聪明,但就是过分多疑,在真诚方面有所欠缺。

也许就是这样,历史上的所有人中,是几乎不存在完人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点,这些优点也就决定了你适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诸葛亮虽然聪明,可是用人识人能力不足,就只能成为一个顶尖的谋士,很难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刘备虽然不及诸葛亮聪明,但是在用人方面十分出色,这样的人更加适合成为一个领导,而不是一员大将。

为何我会这样说呢?不妨我们可以通过三国时期一个鲜明的例子来看一看,在刘备即将去世的时候,他告诉诸葛亮有一个人值得重用,可是诸葛亮一开始没有意会到,后来诸葛亮去世之后,还是此人帮诸葛亮报仇雪恨,并且为蜀汉续命近20年。

01乱世中的人才

刘备即将去世的时候,他担心自己走后蜀汉会陷入危机,也觉得自己儿子刘禅不能挑起大梁,所以刘备将希望寄托在诸葛亮身上,可是诸葛亮在识人用人方面还是不太通透,因此刘备专门告诉诸葛亮“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堪大用”,叫诸葛亮提拔王平,这名大将刘备觉得是可用之才。

为何刘备会这样说呢?主要是当时诸葛亮比较重视马谡,刘备也看出来诸葛亮的心思,但是国家大事,刘备还是十分担心,故而专门告诫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能够听从一些自己建议。可是诸葛亮没有完全听从刘备的建议,他虽然也重用了王平,但是并没有放弃马谡,而且马谡的地位依旧在王平之上。

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就任用马谡为大军先锋,王平担任马谡的先锋辅助他。奈何马谡这个家伙不太愿意听从王平的建议,固执地认为军队应该驻扎在高山之上,却不考虑一下军队生活问题。

最后军队也就因为缺水而导致士兵一蹶不振,街亭也被他的大意导致失守,要知道街亭在当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旦街亭失守,也就意味着第一次北伐将会无疾而终,奈何马谡自己并没有意会到这个问题。

曹魏方面的大将曹真,亲自指挥此次战役,在蜀汉失去街亭之后,他派张颌去乘胜追击,给蜀汉军队一个沉重并且致命的打击。这时候王平粉墨登场,他专门安排了上千名士兵,排列整齐,精神抖擞,让张颌看到后误以为是蜀汉军队还有埋伏,也就没有继续追击,这样一来蜀汉军队才有机会安全撤退。可以说,要是没有王平,这次北伐损失可能还要更加惨重。

街亭失守,士兵士气大减,赵云率领的大军也惨遭失败,第一次北伐就这样毫无胜利就结束,并且街亭失守,促进了曹魏的嚣张气焰,即使后来诸葛亮先后发起4次北伐,也已经是无力回天了,因为第一次遇到的劲敌曹真,已经让蜀汉军队严重受挫。

02王平为诸葛亮报仇

曹真对诸葛亮的伤害,可以说是一种心结,让诸葛亮一直耿耿于怀,一生都心中难受,后来诸葛亮因为过度劳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失去诸葛亮之后,形势更加糟糕,曹魏趁机想要灭掉蜀汉,就采取了南征行动。

公元244年,曹真大儿子曹爽率领十万大军南征想要攻陷汉中,此时汉中仅有3万人马,人们一听曹爽带领着十万大军,都有些害怕,甚至有人提出让曹爽先进汉中,再等待援军来收拾曹爽。

这样的想法,纯粹就是天方夜谭,汉中地势险要,可以说是易守难攻,一旦曹爽带领十万大军进入汉中,蜀汉援军想要再次攻打曹爽取得胜利,那就几乎不可能了,并且一旦汉中失守,成都也将陷于水火之中,这样一来蜀汉就要灭了。

万分危急之时,王平力排众议,既然汉中易守难攻,那么只要我们合理运用目前拥有的3万人马,一样可以抵抗曹爽十万大军,并且取得胜利啊。最终王平亲自上阵调兵遣将,果然用3万人战胜曹爽10万大军,并且为诸葛亮当年的第一次北伐失败报了一个仇,让曹爽大败,从此暂时不敢轻易侵犯蜀汉,蜀汉因此续命接近20年,足以见得刘备当时选择的王平绝对不是简单人物。

03结语

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确实是不及刘备的,可以说诸葛亮后来的北伐失败,很大因素就是因为他没有合理利用人才,错信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街亭失守又彻底动摇了军心,后来的北伐也便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了。

刘备临死前给诸葛亮留下的这员猛将王平,要是一开始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就重用,也许历史就会改写,不过后来王平为诸葛亮报了一箭之仇,诸葛亮也算少一些委屈了,至于历史长河,依旧不改方向继续前进,我们在其中看到的,除了感慨还有遗憾!

标签: 王平三国

更多文章

  • 是什么吸引了王平,让他逃离曹魏来到了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平,蜀汉

    王平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这个当然是刘备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而且刘备是正义的象征,跟随着曹操是没有好下场的。曹操完全是一个乱七八糟的奸雄,而刘备是正统的汉室血脉跟着他才是让自己才能够过上好日子,而是跟着曹操的话,那就是遗臭万年,他自然是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所

  • 王平是个什么样的人?王平和徐晃之间有什么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平,蜀汉

    你真的了解徐晃和王平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徐晃也是一代名将,结果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王平原本是徐晃的部下,在汉中之战前跟随徐晃对抗刘备。作为常胜将军的徐晃瞧不起农民出身的部下王平,非但不采纳他的计策,还把打了败仗的责任推给王平。王平在一怒之下,这才点火烧营,投靠刘备去了。

  • 徐干是哪个时期的文学家?徐干的代表作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徐干,建安七子,东汉

    徐干,字伟长。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徐干也是当时建安七子之一。擅长写诗、辞赋和政论闻名于当时。其中他的代表作《中论》对历代来的统治者和文学者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徐干还年幼的时候,那时候真是汉灵帝刘宏执政的末年,那时正是十常侍专权,朝政十分的腐败。所以徐干就专心学习,没有去当官理会朝廷的事情。

  • 建安七子——徐干的生平简介,徐干所留下的一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建安七子

    徐干(170--217):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市)人,东汉末年杰出文学家。其少年时,正值汉灵帝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而徐干却专志于学。当时的州郡牧慕徐干才名“礼命蹊躇,连武欲致之”。他“轻官忽禄,不耽世荣”。曹操曾任他为司空军谋祭酒参军、五官将文学,他以病辞官;“潜身穷巷,颐志保真”,虽“并

  • 东汉末年杰出文学家:徐干生平简介 为建安七子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东汉,徐干

    徐干(170年-217年),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市)人 ,少年勤学,潜心典籍。东汉末年杰出文学家、哲学家 。清元道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草翰成章,轻官忽禄,不耽世荣,游居邺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少年时,正值汉灵帝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世族子弟结党

  • 阮瑀为何拒绝出仕?三国被曹操“烧”出山的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阮瑀,曹操

    阮瑀,生于东汉末年,字元瑜,今尉氏人,世代为官,家学深厚,又拜一代经师蔡邕为师,精通儒学、书法与音律。曹操几次欲召他做官,他都拒绝,后躲进山中,曹操放火烧山,他才为官。为谢曹操之恩,他勤奋为政。文学创作成就颇大,其文被赞为“书记翩翩”“自由通脱”。其子阮籍、孙阮咸均为“竹林七贤”中人物。阮氏一族,是

  • 建安七子——阮瑀的生平简介,阮瑀的一些人物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建安七子

    阮瑀,字元瑜,东汉末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邺中七子之一。年轻时曾拜蔡邕为师。因得名师指点,文章写得十分精炼,闻名于当时。相传曹操闻听阮瑀有才,为搜罗人才,召他做官,阮瑀不应,后曹操又多次派人召见,匆忙中阮瑀逃进深山,曹操不甘心,命人放火烧山,这才逼出阮瑀,勉强应召。由于阮瑀多次辞官不做,曹操在

  • 东汉末年文学家:阮瑀生平简介 为建安七子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汉,阮瑀

    阮瑀,生于东汉末年,字元瑜,今尉氏人,世代为官,家学深厚,又拜一代经师蔡邕为师,精通儒学、书法与音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操几次欲召他做官,他都拒绝,后躲进山中,曹操放火烧山,他才为官。为谢曹操之恩,他勤奋为政。文学创作成就颇大,其文被赞为“书记翩翩”“自由

  • 东汉时期名臣蔡邕: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授业之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蔡邕,阮瑀

    阮瑀比较幸运,在学业上没有走多少弯路,一开始便当了蔡邕的学生,跟着大师,如影随形,如沐春风。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蔡邕是东汉末年的通才。“因经藉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频误后学”,为此,他向皇帝报告,请求将《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鲁诗》《仪礼》

  • 建安七子阮瑀与竹林七贤阮籍和阮咸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阮瑀,阮籍,阮咸

    公元三世纪前后,在华夏文坛,活跃着两个文学偶像天团,分别是“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前者以建安风骨著称于世,后者凭借名士风度流传千古。其中阮家占据了三个名额,分别是建安七子中的阮瑀以及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阮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阮籍是阮瑀的儿子,阮咸是阮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