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执法有失公平?为何斩马谡却放纵法正?

诸葛亮执法有失公平?为何斩马谡却放纵法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865 更新时间:2023/12/18 4:01:41

军纪严明,的确是保持一支军队旺盛战斗力和优良作风的根本保障。但在乱世多战的背景下,将帅频征于沙场,孰能无过?谋士累算于阵前,岂能无遗?再加之人才竞争激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故而军中极刑的实施并不能完全拘于俗理,束于常规,对于尊者、名将必须适度而刑。相比于曹操,诸葛亮则施刑太重,屡对手下重臣痛下杀手。马谡丢失街亭,罪责不可谓不大,但马谡主观上并没有像许褚那样有玩忽职守的故意,并且街亭之败的根本原因还是诸葛亮用人失策,将一名从末经过实战磨砺的谋士派到了生死攸关的一线担当大任。因此,马谡即使有过,但决不应该将其处以极刑。

遗计杀魏延,这更是典型的“未有其恶,先定其罪”的先入为主做法。就因为人家魏延长着一个反骨,就认定魏延久后必反,完全是以貌取人的肤浅做法。倘若不是心存偏见,能够量才而用,以魏延之能,早在孔明病逝前就成为蜀国的领军人物了,何至沦落到与杨仪争权的凄惨地步?即使魏延有诸般不是,日后也的确会反,但考虑到魏延的劳苦功高,最终夺去军权,给一清职养老即可,何苦定要杀之?诸葛亮在魏延的使用问题上,既想利用魏延的骁勇,又不愿给魏延合理的待遇,明显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策略。谁是魏延都得反!至于李严、陈式、包括被刘备迁怒的刘封,诸葛亮都应该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或者建议刘备),毕竟这些人都是蜀国可堪重用的柱石之臣,对他们的严刑就等于对蜀国的自宫。

诸葛亮的严刑铁律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双重标准,使法度军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大打折扣。比如对于法正,有人向孔明告状:“孝直太横,宜稍斥之。”诸葛亮“因竟不问”,一笑置之,表现出了难以置信的宽宏大量,丝毫没有其一贯循章守纪的铁面无私;比如华容道私放曹操的关羽,其罪责犹在马谡之上,且同样立有军令状,诸葛亮对之亦是网开一面,只是象征性地作出了欲斩之势,最后连象征性的处罚都没有,根本没有坚决维护法不避亲、军中无戏言的军法之威。

以曹操之尊,触犯法纪尚且要割发代首,关羽、法正之流岂能凌驾于法外而毫无处置?刘备当时虽在世,但诸葛亮只要秉公坚持,二人焉能不受罪责?对关羽、法正如此之宽,对李严、马谡又如此之苛,法有两种,纪有两端,虽似严明,实则寒心。貌似铁面无私、以法治军的诸葛亮,实际上仍旧没有走出法为我用,律为吾掌的人治桎梏。因而,孔明的严刑铁律不但未能令诸将心悦诚服,相反更徒增各人的心寒之意。因为在这世上,最戳人心者不在寡而在不均。

标签: 诸葛亮马谡法正三国

更多文章

  • 街亭疑云:马谡到底违背了诸葛亮什么样的部署?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三国,北伐,

    诸葛亮初次北伐中原,有魏国等三郡叛魏响应,占有军事上的主动,可是,由于马谡将街亭丢失,形势发生了逆转。诸葛亮进攻失去了所可以依托的据点,只好退回到汉中。兵退后,诸葛亮将马谡斩首,以追究军事失败的责任。马谡本来是个参军,在诸葛亮南征时给诸葛亮献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

  • 马谡为何不受重用 诸葛亮骂马谡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马谡

    三国马谡马谡,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生于190年,卒于228年,享年39岁。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今为湖北宜城南),为三国时期蜀汉侍中马良之弟。马谡共有兄弟五人,并在五人中年龄最小,但五兄弟个个都才气过人,被人们称为“马氏五常”。马谡画像马谡原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国,曾相继担任过绵竹县令、成都

  • 马谡最后究竟有没有被孔明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马谡,诸葛孔明

    关于诸葛亮是否有斩马谡的事情,很多人持有异议,当时马谡战败回到大营之后就被人关押到了牢中然后押解回蜀中进行审判。关于挥泪斩马谡的桥段最初开始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小说作品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真实的诸葛亮和马谡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在《向朗传》中有关于这段历史的描述,当时丞相长史是向朗,而马谡跟向朗关系

  • 分析马谡不受刘备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马谡

    三国马谡马谡,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生于190年,卒于228年,享年39岁。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今为湖北宜城南),为三国时期蜀汉侍中马良之弟。马谡共有兄弟五人,并在五人中年龄最小,但五兄弟个个都才气过人,被人们称为“马氏五常”。马谡画像马谡原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国,曾相继担任过绵竹县令、成都

  • 分析解读为什么诸葛亮要选马谡守街亭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马谡

    马谡失守街亭在关于三国的争论中,有一个就是诸葛亮到底该不该斩马谡,马谡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受诸葛亮重用,曾任成都令,和马良都是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加入到大军的。马谡剧照街亭失守之后,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但是后世有人认为诸葛亮斩马谡过于严苛,这件事期大部分责任是归咎于马谡刚愎自用,纸上谈兵。但是不能因此抹杀

  • 失街亭后潜逃 历史上马谡没被诸葛亮“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马谡,诸葛亮

    马谡,字幼常,襄樊宜城人,生于公元190年,死于公元228年。马谡在历史上算不上是大人物,可是知名度却很高,一部《三国演义》的小说,一出《空城计》的戏曲,使他以纸上谈兵的形象定格在历史的天幕上。说起马谡的死,历来人们都认为马谡是在街亭之败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网络配图人

  • 刘备为什么极度不看好马谡 让诸葛亮别用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

    作为开山大王的刘备,说其有先见之明并无不妥,其识人甚深,但是玄德却一再的反对诸葛重要马谡,刘玄德快翘辫子的时候,曾经一再嘱咐诸葛孔明,你不重要用幼常,这个人不靠谱。那么究竟是为什么使得玄德不看好幼常呢?蜀汉,文臣武将稀少,和其他两个国家比起来实在是不值一提,虽然玄德手下猛将也不在少数,但其每人却都致

  • 揭秘名相诸葛亮为何违背刘备遗嘱重用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如果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用人不明,无论是从史学研究,还是从人力资源研究来说,都不免简单粗暴。一个经理人用人

  • 马谡失街亭 诸葛亮为何又要罢黜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向朗(约167年—247年),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今湖北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向朗早年师从于司马徽,并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临沮县长。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故,向朗转投为刘备手下。同年,刘备平定荆南,派向朗督领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的军政民事。,刘备入主益州,任命向朗为

  • 历史的误读:马谡并非死在诸葛亮的刀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马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家喻户晓,然而,这只不过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家之言,真的看历史,并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儿。网络配图《三国志·诸葛亮传》确实说了诸葛亮“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王平传》也说:“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林、李盛。”可是,《马谡传》却是说:“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物故”是死亡的委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