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最早使用陌刀和推广陌刀的大唐名将,还真不是李嗣业?

最早使用陌刀和推广陌刀的大唐名将,还真不是李嗣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60 更新时间:2024/1/20 8:15:34

最早使用陌刀和推广陌刀的大唐名将,还真不是李嗣业?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陌刀,唐军的骄傲、敌军的噩梦。一提起陌刀,人们就会想起大唐名将李嗣业:“陌刀如墙而进,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一刀断人,一刀断马,陌刀堪称当时唐军大杀器。

凭借平定安史之乱的赫赫战功,李嗣业成了大唐第一陌刀名将,本人也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卫尉卿,爵封虢国公,最后还被追封为大唐异姓王,唐肃宗李亨亲自下诏:“故卫尉卿、兼怀州刺史、充北庭行营节度使、虢国公李嗣业……宜赠裂土之封,用广饰终之义。可赠武威郡王。”

李嗣业是大唐第一陌刀名将,这一点很少有人质疑,但是陌刀究竟有多长多厉害,第一个见诸史料的陌刀名将是谁?就是两个问题了,咱们今天要为这两个问题来找找答案。为了寻找这些答案,咱们得问问大唐战神李靖、陌刀悍将李嗣业,当然,也要问一问另外一个人,因为他可能是最早使用陌刀的名将。

看了新旧两唐书,我们就会知道,在使用陌刀之前,李嗣业更喜欢用大棒。这位与中郎将田珍分别担任高仙芝麾下左右陌刀将的李嗣业,事迹主要见于《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三》《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九》和《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至二百二十一。综合这三本史料,我们得知李嗣业最开始用的就是大棒子。追剿吐蕃跋汗那,“嗣业持大棒前驱击之,人马应手俱毙”。

我们可以善意调侃着给李嗣业取一个绰号,叫做“李大马棒”。但是在被大棒子削出心理阴影的突厥认可没有心情调侃,他们送给李嗣业的称号满怀敬畏:“虏(突厥)号(称之)为‘神通大将’。”

这位用大棒子打出“神通大将”威名的李嗣业,似乎还真是第一位带领成建制陌刀队的将领:“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

但是也有史料说,在李嗣业之前,最早将陌刀成建制装备唐军的,是大唐开国名将李靖。就是他为了对付突厥骑兵,把古代断马剑(亦称斩马剑)的剑柄剑刃加长,发明了“刃长三尺,柄四尺”的陌刀。

由此可见,步兵对付骑兵,也不是毫无办法,宋朝说自己没有马就打不过辽金西夏,纯属借口——世界上就没有无敌的军队,也没有无法克制的骑兵。李嗣业的陌刀队,就是如假包换的步兵:面对突厥十万骑兵,李嗣业“引步军持长刀上”,结果是“虏(突厥)不虞没预料到军至,因大溃,投崖谷死者十八(十分之八)。”

平定安史之乱,李嗣业“乃脱衣徒搏(类似许褚马超),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前军之士尽执长刀而出,如墙而进。嗣业先登奋命,所向摧靡。”由此可见,在悍勇的唐军和锋利的陌刀面前,神马都是浮云。而陌刀的发明和普及,似乎应该感谢大唐战神李靖。

这时候我们就要来看看陌刀究竟长什么样子了,但是要想讲清楚陌刀是什么样子,居然还要引用唐朝奸相李林甫组织编纂的《唐六典》。《唐六典》明确记载了唐朝最重要的八种刀枪:“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枪之制有四:一曰漆枪,二曰木枪,三曰白干枪,四曰朴头枪。”

“横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于隋。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跟横刀一样,仪刀也得名于隋朝,在三国之前叫班刀,在魏晋和南北朝之宋叫御刀,后魏叫长刀,其实更像小说中的龙凤大环刀、九耳八环刀、金丝大环刀:“皆施龙凤环。至隋,谓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

陌刀在唐朝发展到了巅峰,这是事实。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电视剧里演的朴刀,如果换成两面有刃,那就有七分近似陌刀了。

我们看《旧唐书·卷五十六·列传第六》的记载,还会发现在没有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陌刀了,而且陌刀的长度也不是七尺,是一丈:“阚棱,齐州临济人。善用大刀,长一丈,施两刃,名为陌刃,每一举,辄毙数人,前无当者。”鉴于古书中刀与刃混用,咱们为了简便称呼,也叫它陌刀。

这位手使一丈陌刀的的隋末英雄阚棱,是秦琼程咬金的山东老乡(齐州临济人),他所效力的主公,叫做杜伏威。阚棱在杜伏威军中的职务,是左将军。

杜伏威投唐之后,得到的待遇比秦琼还高:“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上柱国,封吴王,赐姓李氏。”主公封王,阚棱也水涨船高:“拜左领军将军,迁越州都督”。

只可惜这位史料记载最早的陌刀名将,因为家产问题,被河间郡王李孝恭陷害死了(李世民于贞观元年为其昭雪)。阚棱之死,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这里就不再赘述。

按照笔者查阅的史料,陌刀应该是单尖两刃,刃长三尺,柄长四尺的超级长柄剑,是克制骑兵的神兵利器,少数膂力超群的名将,陌刀长度可以达到一丈。此刀在隋末就已经出现,是大唐战神李靖成建制装备部队,李嗣业将陌刀玩儿到了巅峰状态。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唐宋之间隔着一个五代十国,宋朝的军事科技远比唐朝发达,似乎经济也比唐朝繁荣,为什么克制骑兵的陌刀,反而销声匿迹了呢?笔者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的:使用陌刀,不但需要强悍的臂力,更需要强悍的神经。没有足够的胆量和敢死精神,面对呼啸而来的异族骑兵,吓得手软脚软,就是端着AK47,也没有什么鸟用。宋军或者说宋朝君王,缺乏的恰好是强悍的神经……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李嗣业:唐朝第一猛将,他有何著名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嗣业,唐朝

    你真的了解李嗣业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当嗣业者,人马俱碎!”当这声怒吼在战场中扩散开来时,敌人无不噤若寒蝉,就连那紧紧握住武器的手,都开始止不住的颤抖。语罢,他挥舞着长刀闯入敌军阵中,陌刀翻飞间,人马尽化作粉齑。一场刀舞下来,敌军竟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样勇猛的大将

  • 唐朝名将李嗣业,为何在乾元二年殒命沙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嗣业,唐朝

    对李嗣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757年9月,唐军在长安附近的香积寺展开大战,关键时刻,李嗣业挺身而出,“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唐军稳住阵脚后,在李嗣业的指挥下,向叛军发起进攻,最终取得了胜利,“斩首六万级,填沟

  • 收复长安之战李嗣业是怎么扭转战局的?他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嗣业,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嗣业。公元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开始造反,安史之乱由此爆发。因为安禄山的都是骑兵部队,加上唐军战斗力低下,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大唐的天子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长安、洛阳两京被叛军攻陷。就在此危难之际,皇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

  • 揭秘诗人王昌龄的绝好人缘:朋友都是著名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李白,杜甫,

    饮马渡秋水的这个人,不以数量征服,只以质态取胜。质态至上,生命的质态,文学的质态,都是超一流的。诗作不多,人生的传奇不多,正史野史的记载寥寥几笔,其一生行状始终无法厘清,存在各种是耶非耶的疑问。但他有一种神秘的能量,和盛世大唐同在,注释着唐代的雄性与柔情。对盛世的信仰,是一生希望的源泉对于王昌龄来

  • 王昌龄《出塞》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出塞

    朝代:唐朝作者:王昌龄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注解1、但使:只要。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译

  • 王昌龄《闺怨》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闺怨

    【原文】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注解】1、闺怨:少妇的幽怨。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2、不知愁: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注:“不曾”一本作“不知”。作

  • 王昌龄《春宫曲》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春宫曲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朝【原文】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注解】1、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译文】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

  • 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

    作者:王昌龄朝代:唐朝原文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注解1、黯黯:同“暗暗”;2、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3、咸:都。译文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当年长城曾

  • 盛唐诗人王昌龄的生平简介 王昌龄的诗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

    王昌龄的诗以平凡语言写出了豁达与恢弘的气势,悲凉而不悲伤,是唐朝边塞诗中出色的诗句。王昌龄的生平早年以无从考证,那么从他成为进士后,他的人生又是如何度过的呢?王昌龄的诗以边塞诗为代表,但他也写闺怨、送别等文章,那么王昌龄的诗有哪些呢?王昌龄的生平简介王昌龄字少伯,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

  • 王昌龄被称为什么 为何被称之为七绝圣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

    王昌龄被称为什么,王昌龄是唐朝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所描写的边塞情景和惊心动魄的战争,寥寥数笔,就让人们看的清清楚楚。王昌龄擅长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被人们成为是“七绝圣手”,总是用最简单的手法来刻画,这就是他的精髓。王昌龄简介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