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诗人王昌龄的绝好人缘:朋友都是著名诗人

揭秘诗人王昌龄的绝好人缘:朋友都是著名诗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418 更新时间:2024/1/14 9:30:40

饮马渡秋水的这个人,不以数量征服,只以质态取胜。质态至上,生命的质态,文学的质态,都是超一流的。诗作不多,人生的传奇不多,正史野史的记载寥寥几笔,其一生行状始终无法厘清,存在各种是耶非耶的疑问。但他有一种神秘的能量,和盛世大唐同在,注释着唐代的雄性与柔情。

对盛世的信仰,是一生希望的源泉

对于王昌龄来说,虽说出生于南朝世族琅琊世家,但家势已经式微,到他这辈就更趋贫困,他小时候在故乡耕读,自称“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面对这艰窘的处境,王昌龄决心凭借聪明睿智、发奋进取来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处境。

大约二十岁,王昌龄离开家乡,开始一段学道的经历。开元年间,正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王昌龄在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忠贞不已地加以歌颂。对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龄一生最坚实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后长期身处谗枉和沦弃之境,也难以改变。火热的年代,像王昌龄这样有抱负的时代青年,只是把学道当成了一种好奇而已。不久他便到长安谋求发展,没见什么成效,于是他西出长安,投笔从戎。

西出长安,他将战争的冷酷勾勒出来

西出长安,踏上出塞之路,头顶是自由的塞外风,脚下是沉重的边关土。但是,行走,对一个青春男人来说,是幸福的,有能力漫游,说明你年轻,还有勇气和希望。

从王昌龄留下的诗句来看,开元十二年秋,王昌龄从长安出发,经八百里秦川腹地扶风,沿渭水谷地,向西北而行,直抵渭水源头一带,然后向狄道而行,他的目标是当时临洮军的驻扎地鄯州,也就是陇右节度使的所在地。途中正好经过了武街古战场,此时,距离开元二年的那场大战刚刚过去了十年,河沟中遗迹犹存,路边的草丛中白骨依旧可见。

一心想在边陲建功的王昌龄,提笔写下《望临洮》。“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多少壮士征夫的残骸,多少孤儿寡母的眼泪,兴亡太苦,人世多艰。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与历史的冷酷勾勒出来。

仕途屡失意,他仍表明“冰心”

想建功边陲的王昌龄无从发挥作用,只好待了一年时间,就匆匆赶回长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了。由投笔从戎,再重操翰墨。接着,他开始务实。

经过坚持不懈的追求,广泛精心的研读,王昌龄终于在开元十五年,应进士试时一举登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这个芝麻小官。王昌龄终究心有不甘,他于开元二十二年再应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并再次登第。然而,二次登第后官职仍旧未见升迁,仅被授予祀水尉。科场颇为得意,仕途却明显失意,王昌龄受到打击。在做了祀水尉五年后,即开元二十八年,他被远贬荒僻的岭南,任江宁丞。

失意之后就是疏狂,就是放浪形骸。从长安赴江宁任所,他故意迟迟不去报到,在洛阳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销愁。到江宁后,又曾去太湖、浙江一带游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明显以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手段,过于意气用事也实在容易授人以柄。

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作于王昌龄赴任江宁丞之日,这时他正遭谤议,送别至友远行,当时凄切心情可想而知。临别所嘱,惟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里的南国烟雨和兀然傲立的孤峰,既是景语也是情语。王昌龄以忠节贞信作为人生困境中的一种道德自信和超越力量,同时也表明,他对时代的公正并未失去信心。

不拘小节,反使他和个性不同的诗人兼容为友

王昌龄前后结识了李白岑参高适王之涣王维孟浩然等人,与他们郊游、和诗、对酒,逍遥于山色湖光。不管是傲岸的李白,还是向佛的王维,几乎都能与王昌龄一拍即合,互留送别酬赠之作。这些著名诗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微妙,但王昌龄却和每个人的关系都非常铁杆,能够和众多个性不同的诗人兼容为友,可见王昌龄是一个豁达豪放的人。《旧唐书》、《新唐书》都不约而同地给了他这四个字的评价“不护细行”,就是指他的不拘小节。也就是凭着“不护细行”这四个字,他再一次遭贬,由八品的江宁县丞被贬为九品的龙标县尉。

被贬湖南龙标,李白为他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送:“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个人的失意,成就了另一首千古传颂的诗歌。

他的“冰心”,再等不到“鸿恩共待春江涨”

身无财物,惟有琴书伴随,王昌龄在秋天雇船沿长江上行,经巴陵过洞庭到达武陵,又放舟顺着沅水前往湘西龙标,山高水远,前路迢迢。

在龙标,王昌龄生活清苦,他和随从而来的老仆人沿路捡拾枯枝败叶当做饭的柴烧。虽然自己不走运,但他洞悉民情,为官清廉,为政以宽,是个颇有政绩的地方官。

对王昌龄而言,在他贬谪生涯的后期,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是功业报君的信念丝毫未减,并且愈久愈坚执,一方面是虚无幻灭和世外长生的思想也同时变得越来越浓厚。

可惜他的济世之志,他的冰心玉壶,再也等不到“鸿恩共待春江涨”,随着唐玄宗的开元盛世零落成泥,什么都成为泡影。

后世熟悉他那些壮阔诗句,却陌生于他的生命本身

天宝年间,安史乱起,两京沦陷,玄宗避乱出逃,肃宗即位灵武后,大赦天下,此时,曾经为“一时之秀”的王昌龄已经垂垂老矣。66岁的他兵荒马乱里选择离开龙标,后人没弄明白他准备去哪里。但从结局看,他走向了自己的归宿。在濠州,刺史闾丘晓如捏死只蚂蚁般随意处决了他的性命。

王昌龄含冤死后不久,闾丘晓因贻误战机之罪被河南节度史张镐所杀。临刑前,闾丘晓以年迈的双亲无人供养来求饶,被张镐厉声喝问:“王昌龄的双亲,又有谁来供养?”张镐在历史的那一刻称职地担当了一次正义的护法官,为王昌龄报了冤仇。

但鸣冤昭雪又能怎样呢?“秦时明月汉时关”和“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这同一个男人的手笔。后世如此熟悉他那些或壮阔、或明净、或缠绵的诗句,又如此陌生于他的生命本身,只道他是正史里无足重轻的寻常官吏,是盛世里郁郁不得志的才子,是乱世里草芥般的一条性命。

标签: 王昌龄李白杜甫

更多文章

  • 王昌龄《出塞》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出塞

    朝代:唐朝作者:王昌龄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注解1、但使:只要。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译

  • 王昌龄《闺怨》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闺怨

    【原文】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注解】1、闺怨:少妇的幽怨。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2、不知愁: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注:“不曾”一本作“不知”。作

  • 王昌龄《春宫曲》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春宫曲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朝【原文】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注解】1、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译文】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

  • 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

    作者:王昌龄朝代:唐朝原文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注解1、黯黯:同“暗暗”;2、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3、咸:都。译文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当年长城曾

  • 盛唐诗人王昌龄的生平简介 王昌龄的诗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

    王昌龄的诗以平凡语言写出了豁达与恢弘的气势,悲凉而不悲伤,是唐朝边塞诗中出色的诗句。王昌龄的生平早年以无从考证,那么从他成为进士后,他的人生又是如何度过的呢?王昌龄的诗以边塞诗为代表,但他也写闺怨、送别等文章,那么王昌龄的诗有哪些呢?王昌龄的生平简介王昌龄字少伯,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

  • 王昌龄被称为什么 为何被称之为七绝圣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

    王昌龄被称为什么,王昌龄是唐朝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所描写的边塞情景和惊心动魄的战争,寥寥数笔,就让人们看的清清楚楚。王昌龄擅长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被人们成为是“七绝圣手”,总是用最简单的手法来刻画,这就是他的精髓。王昌龄简介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 探秘:七绝圣手王昌龄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

    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世人,尤善七绝诗。但我们对他的人大抵也仅限于他的诗作,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唐朝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诗人,其中王昌龄始终是一个迷一样的人物,被称为“诗家天子”和“七言圣手”的王昌龄一生当中风雨飘泊,仕途艰辛,但是他留给了世人很多精彩绝伦的诗歌,如《出塞》、《从军行》等。在他一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

  • 唐代诗词何九于客舍集如何赏析?表达了王昌龄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代,何九于客舍集

    何九于客舍集【唐代】王昌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客有住桂阳,亦如巢林鸟。罍觞且终宴,功业会未了。山月空霁时,江明高楼晓。门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此意投赠君,沧波风袅袅。“客有住桂阳,亦如巢林鸟。”写自己做客郴州,犹如归巢之鸟起句即饱含深情,表达出友人的热情接待

  • 唐代诗词答武陵太守如何赏析?表达了王昌龄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代,答武陵太守

    答武陵太守【唐代】王昌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古时“答”是一种敬称。王昌龄是武陵田太守的门客(即田的参谋),因此辞别(或者说辞职)的时候就专门写一首“答诗”来做交待。对于这首作品读者完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