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嗣业:唐朝第一猛将,他有何著名战绩?

李嗣业:唐朝第一猛将,他有何著名战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60 更新时间:2024/3/6 23:32:50

你真的了解李嗣业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当嗣业者,人马俱碎!”当这声怒吼在战场中扩散开来时,敌人无不噤若寒蝉,就连那紧紧握住武器的手,都开始止不住的颤抖。语罢,他挥舞着长刀闯入敌军阵中,陌刀翻飞间,人马尽化作粉齑。一场刀舞下来,敌军竟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这样勇猛的大将,似乎只存在于小说中。然而,在历史上却真有这样一位猛将,其武勇足与项羽比肩,战绩更是让人为之惊叹。他便是唐朝名将李嗣业。

李嗣业是京兆高陵人,自幼热衷习武。青年时,在唐朝崇尚军功风气的熏陶下,入伍参军。身高2.1米的他在从军后,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他臂力超绝,百十斤的东西在他手中挥的虎虎生风,军中将士都十分敬重他。由于其作战勇猛,每战必定冲杀在前,不久后朝廷封赏他为昭武校尉。此后他应募安西,为唐朝戍守西域。当时,军中极为推崇陌刀,李嗣业勤学苦练,很快就成为了当时极具代表性的陌刀将。而每逢战争,他必先请命做先锋。其奋勇搏杀,战战胜利,也成就了他无敌的美名。

当时,小勃律国对唐朝世代行以父子之礼,唐朝对其也十分恩宠。此间吐蕃曾多次侵袭小勃律国,但都被唐朝所败。直到有一次,吐蕃遣兵十万,攻破小勃律国。唐朝闻讯派出高仙芝、李嗣业平定叛乱。李嗣业身先士卒,抢占高山险要,留下部分兵士以石头击砸吐蕃军。自己则独扛大旗,带头冲险路。吐蕃军完全没想到唐军会来得这么快,一时目瞪口呆。此战李嗣业大破敌军,斩首不计其数。不仅平定叛乱,更是一战震慑西域72国。此后,他被加封为骠骑大将军,镇守西域。西域各部无一人敢挑衅他的威严,均尊称其为神通大将。

恰逢安史之乱。他被皇上紧急调回京中平叛。当时叛军有十万之众,声势浩大,唐军一时不能敌。为振作士气,他赤裸上身,手执长刀,与将士共同冲杀,所劈人马尽为碎裂,一时震惊敌军。他麾下的陌刀队更是向墙一般推进,杀得敌人纷纷溃散。叛军见其勇猛,便设下伏兵想要偷袭。没想到在唐军的配合下,反而重创了叛军,此战斩首六万,并收复长安城,叛军唯有向东退去。

此后,他屡败叛军,为唐朝收复诸多城池。直到攻打邺城时,不幸被流矢击中流血不止,多亏兵士将其救回大营。养伤间他亦不忘忧国,在听到战鼓响起时,他便不顾伤势的杀入战场,最终伤口崩裂而亡。即便到死,他念的还是这个国家!

标签: 李嗣业唐朝

更多文章

  • 唐朝名将李嗣业,为何在乾元二年殒命沙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嗣业,唐朝

    对李嗣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757年9月,唐军在长安附近的香积寺展开大战,关键时刻,李嗣业挺身而出,“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唐军稳住阵脚后,在李嗣业的指挥下,向叛军发起进攻,最终取得了胜利,“斩首六万级,填沟

  • 收复长安之战李嗣业是怎么扭转战局的?他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嗣业,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嗣业。公元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开始造反,安史之乱由此爆发。因为安禄山的都是骑兵部队,加上唐军战斗力低下,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大唐的天子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长安、洛阳两京被叛军攻陷。就在此危难之际,皇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

  • 揭秘诗人王昌龄的绝好人缘:朋友都是著名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李白,杜甫,

    饮马渡秋水的这个人,不以数量征服,只以质态取胜。质态至上,生命的质态,文学的质态,都是超一流的。诗作不多,人生的传奇不多,正史野史的记载寥寥几笔,其一生行状始终无法厘清,存在各种是耶非耶的疑问。但他有一种神秘的能量,和盛世大唐同在,注释着唐代的雄性与柔情。对盛世的信仰,是一生希望的源泉对于王昌龄来

  • 王昌龄《出塞》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出塞

    朝代:唐朝作者:王昌龄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注解1、但使:只要。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译

  • 王昌龄《闺怨》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闺怨

    【原文】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注解】1、闺怨:少妇的幽怨。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2、不知愁: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注:“不曾”一本作“不知”。作

  • 王昌龄《春宫曲》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春宫曲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朝【原文】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注解】1、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译文】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

  • 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

    作者:王昌龄朝代:唐朝原文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注解1、黯黯:同“暗暗”;2、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3、咸:都。译文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当年长城曾

  • 盛唐诗人王昌龄的生平简介 王昌龄的诗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

    王昌龄的诗以平凡语言写出了豁达与恢弘的气势,悲凉而不悲伤,是唐朝边塞诗中出色的诗句。王昌龄的生平早年以无从考证,那么从他成为进士后,他的人生又是如何度过的呢?王昌龄的诗以边塞诗为代表,但他也写闺怨、送别等文章,那么王昌龄的诗有哪些呢?王昌龄的生平简介王昌龄字少伯,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

  • 王昌龄被称为什么 为何被称之为七绝圣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

    王昌龄被称为什么,王昌龄是唐朝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所描写的边塞情景和惊心动魄的战争,寥寥数笔,就让人们看的清清楚楚。王昌龄擅长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被人们成为是“七绝圣手”,总是用最简单的手法来刻画,这就是他的精髓。王昌龄简介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 探秘:七绝圣手王昌龄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昌龄

    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世人,尤善七绝诗。但我们对他的人大抵也仅限于他的诗作,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唐朝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诗人,其中王昌龄始终是一个迷一样的人物,被称为“诗家天子”和“七言圣手”的王昌龄一生当中风雨飘泊,仕途艰辛,但是他留给了世人很多精彩绝伦的诗歌,如《出塞》、《从军行》等。在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