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90 更新时间:2023/12/5 5:04:55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五溪,雄溪、樠溪、酉溪、溪、辰溪之总称,均在今湖南省西部。)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里的夜郎,并不是指位于今贵州省桐梓县的古夜郎国,而是指位于今湖南省沅陵县的夜郎县。沅陵正在黔阳的南方而略偏西。有人由于将夜郎的位置弄错了,所以定此诗为李白流夜郎时所作,那是不对的。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她,是多么地多情啊!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标签: 唐朝李白

更多文章

  • 唐代诗词何九于客舍集如何赏析?表达了王昌龄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代,何九于客舍集

    何九于客舍集【唐代】王昌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客有住桂阳,亦如巢林鸟。罍觞且终宴,功业会未了。山月空霁时,江明高楼晓。门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此意投赠君,沧波风袅袅。“客有住桂阳,亦如巢林鸟。”写自己做客郴州,犹如归巢之鸟起句即饱含深情,表达出友人的热情接待

  • 唐代诗词答武陵太守如何赏析?表达了王昌龄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代,答武陵太守

    答武陵太守【唐代】王昌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古时“答”是一种敬称。王昌龄是武陵田太守的门客(即田的参谋),因此辞别(或者说辞职)的时候就专门写一首“答诗”来做交待。对于这首作品读者完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前

  • 唐代诗词送郭司仓如何赏析?表达了王昌龄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代,送郭司仓

    送郭司仓【唐代】王昌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此诗写春日送别友人,以淮水春潮为喻,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与无限思念。这是一首表达友谊的送别诗,全篇情意真挚,感人至深。“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句

  • 唐代王昌龄之芙蓉楼送辛渐赏析,该诗的诗人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代,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此诗为一首送别诗。“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

  • 唐代王昌龄之闺怨赏析,该诗的诗人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代,闺怨

    闺怨,唐代王昌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不知 一作:不曾)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诗中的“闺中少

  • 唐代王昌龄之春宫曲赏析,该诗的诗人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代,春宫曲

    春宫曲,唐代王昌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此诗借汉武帝宠爱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卫子夫,她原是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后被汉武帝召入宫中,大得宠幸,以至废去原来的皇后陈阿娇,立她为皇后,揭露了封建帝王喜新厌旧

  • 唐诗宿王昌龄隐居如何理解,常建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诗,宿王昌龄隐居

    宿王昌龄隐居,唐代常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此诗题曰“宿王

  • 唐诗出塞如何理解,王昌龄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诗,出塞

    出塞,唐代王昌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

  • 唐诗塞上曲·其一如何理解,王昌龄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诗,塞上曲·其一

    塞上曲·其一,唐代王昌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这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

  • 唐诗塞下曲如何理解,王昌龄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诗,塞下曲

    塞下曲,唐代王昌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