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路随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路随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970 更新时间:2023/12/7 1:31:18

路随,又称路隋,字南式,唐朝官员,唐文宗年间任宰相。路随生于唐代宗年间的776年,祖上阳平人氏,高祖路节为唐高宗兄越王李贞府东阁史祭酒。

可惜的是,他的父亲路泌,在公元787年,陪浑瑊与吐蕃大相尚结赞缔盟,但是这场结盟只是吐蕃的阴谋,在结盟时,吐蕃设计伏击,想要俘虏浑瑊,但是阴差阳错,浑瑊逃跑了,幕僚很多被抓住就被俘杀,而路泌被俘并被带到吐蕃首都拉萨。在拉萨期间,路泌通晓佛学,为吐蕃赞普所重,但作为一个被俘虏的人,还被带去拉萨城好好生活,即便他想回到中原,皇帝也在怀疑他的忠心,直到死也没能获得回到中原的批准。

这时候父亲刚被俘的路随还是一个孩童,长大后得知父亲被吐蕃所俘,日夜哭泣,坐时面向西面吐蕃方向,为哀悼父亲被俘而不吃肉。母亲告诉他,他长得像父亲,他便终身不照镜子。这种行为小编实在是不解,说不照镜子可以说是怕看着自己的面相想起与自己相像的父亲,但是不吃肉是什么鬼吃斋念佛,祈求父亲平安么?

公元803年,吐蕃写信求和,路随很高兴,如果双方结成同盟,那么父亲便可以返回家乡了,妻儿同聚,于是就给唐德宗上了三份表章请求答允求和,大力向促成此事,以至德宗派中使向他解释,说他不信任吐蕃求和,在等待吐蕃进一步示诚。德宗是被代宗时期吐蕃那假借结盟借口杀了众多将领文臣的事情给吓着了,如果吐蕃不给出进一步的诚意,就别想谈和,结果等待的结果让路随心灰意冷,吐蕃迟迟没有进一步的表示。直到唐宪宗年间,吐蕃时不时提议求和。听闻此,路随连续五次上表宪宗请求修好,还上表给宰相,希望获得更多的支持。朝中宰相裴垍李藩也都明白他的苦楚和殷切希望,便都为他说话。

和吐蕃最终议和后,810年,应宪宗要求,吐蕃送还路泌及其同僚判官郑叔矩的棺材、墓石和手书。宪宗追赠路泌绛州刺史,用公费安葬,可惜的是人已经死了,路随小小年纪便失去了父亲,十年如一日地望着西南方,希望父亲能平安归来,结果等待的时间太长,长得他父亲已经入土为安,化作一抔黄土。

路随的官职主要是史官,掌管史书修理记录,颇有文人气质,当有人送金帛致贺时,路随回应:我怎能因为公事获取私财?将礼物都退还了。可见其清廉,由于其平时的作风,文宗继位之后继续任用他,可见皇帝是信任他的,未将其视为弑杀敬宗的乱党。但也正是由于修史,给路随带来了一场纷争,先前韩愈监修唐顺宗实录时,写了很多宫禁之事,令宦官憎恨,他们常对皇帝说记录不实。路随将宪宗实录交给文宗后,文宗命他修改顺宗实录,路随上表就实录不实之处婉言致歉,但为涉事的正直及其作为史官的独立立场辩护。文宗因而修改了命令,建议,德宗、宪宗年间宫禁之事不可确证者皆删除,其余不改。

公元834年,路随生病,再加上年纪大了,就想告老还乡,皇帝不许。同年,文宗近臣郑注弹劾前宰相李德裕与文宗弟漳王李凑傅母杜仲阳勾结,路随不但不认为这件事是真的,还试图为李德裕辩护,因而为郑注所忌恨。被嫉恨并不可怕,怕的是嫉恨的那人身居高位又颇得皇帝喜爱,于是同年,路随被贬出长安,连皇帝的最后一面都没见上,就在长江中流的船上去世。

标签: 路随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路随人物生平简介,历史评价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宰相路随

    路随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年)。祖上阳平人氏。高祖路节为唐高宗兄越王李贞府东阁史祭酒。曾祖路惟恕,官至睦州刺史;祖父路俊之,官终太子通事舍人;父亲路泌,任副元帅判官、检校户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唐德宗贞元(785年—805年)年间,路随举明经,授润州(今江苏镇江)参军事,为镇海军节度使李锜所制。李

  • 【答崔珙奏敕】是谁写的?省所奏:当府周公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答崔珙奏敕】

    答崔珙奏敕省所奏:当府周公祠,旧有泉水枯竭。十月中因风,泉水五处,一时涌出,又有七处见出,并图画进上。事具悉,朕闻致理之代,地出醴泉,盖以泽可济时,德推上善,徵诸传记,最为休祥。朕以虚庸,敢膺元贶,披图见瑞,省表增惭,岂惟菲德致之,亦卿循良所感。临轩嘉叹,至於再三。今赐名润德泉,想宜知悉。冬寒,卿比

  • 唐朝宰相崔珙人物生平简介,野史逸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崔珙

    长曰琯,贞元十八年进士擢第。又制策登科,释褐诸侯府,入朝为尚书郎。太和初,累迁给事中,宣慰幽州称旨。俄而兴元兵乱,杀李绛,命琯平乱褒中,三军寂然从命。使还,改工部侍郎。四年冬,拜京兆尹。五年四月,改尚书右丞。六年十二月,出为江陵尹、御史大夫、荆南节度使。八年,入为兵部侍郎,转吏部,权判左丞事。开成二

  • 陈夷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陈夷行,字周道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陈夷行

    陈夷行,字周道,其先江左诸陈也,世客颍川。由进士第,擢累起居郎、史馆修撰。 以劳迁司封员外郎,凡再岁,以吏部郎中为翰林学士。太子在东宫,夷行兼侍读,五日一谒,为太子讲说。数迁至工部侍郎。开成二年,夷行进平章事。杨嗣复、李珏相次辅政,夷行介特,雅不与合,每议论天子前,往往语相侵短。夷行不能堪,辄引疾求

  • 陈夷行是什么人?唐朝陈夷行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陈夷行,唐朝

    陈夷行是元和七年(812年)进士,早年曾效力于藩镇幕府,后到东都洛阳为官,历任侍御史、虞部员外郎。太和三年(829年),唐文宗将陈夷行召到长安,授为起居郎、史馆修撰,让他参与编修《宪宗实录》,后改任司封员外郎。太和五年(831年),陈夷行升任吏部郎中,并充任翰林学士。太和八年(834年),陈夷行兼任

  • 张弘靖仗着自己读了点书就瞧不起士兵,后被士兵反叛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张弘靖

    唐朝宪宗年间,朝廷中有一名官员叫张弘靖,他为人圆滑无比,谄上欺下,却深受朝廷器重。没过多久,他竟被朝廷任命为幽州节度使,代替了前任节度使刘总。幽州的百姓以为来了一个好官,急着要一睹张弘靖的尊容。但是张弘靖不了解幽州,根本不懂这里的风俗民情,再加上他出身富贵,所以来到幽州时,他的车驾在三军之中显得十分

  • 《山亭怀古》 唐 张弘靖,张弘靖的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弘靖

    《山亭怀古》唐 张弘靖丛石依古城,悬泉洒清池。高低袤丈内,衡霍相蔽亏。归田竟何因,为郡岂所宜。谁能辨人野,寄适聊在斯。

  • 张弘靖人物生平简介,张弘靖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弘靖

    张弘靖,字元理,雅厚信直。少以门廕授河南府参军,调补蓝田尉。东都留守杜亚辟为从事,奏改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留守将令狐运逐贼出郊,其日有劫转运绢于道者,亚以运豪家子,意其为之,乃令判官穆员及弘靖同鞫其事。员与弘靖皆以运职在牙门,必不为盗,坚请不按。亚不听,遂以狱闻,仍斥员及弘靖出幕府,

  • 【养狸述】舒元舆原文及翻译,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养狸述》

    《养狸述》舒元舆(唐)舒元舆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其体趫、其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生致者,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堵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

  • 【新唐书·舒元舆传】原文及翻译,舒元舆,婺州东阳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舒元舆

    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由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罗棘遮截疑其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