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新唐书·郑余庆传》原文及翻译,郑余庆,字居业

《新唐书·郑余庆传》原文及翻译,郑余庆,字居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058 更新时间:2024/1/16 22:52:44

郑余庆,字居业。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会宪宗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主书滑渙与宦人刘光琦相倚为奸,每宰相议,为光琦沮变者,令涣往请必得,由是四方赀饷奔委之。杜佑郑絪执政,颇姑息,而佑常行辈待,不名也。至余庆议事,涣傲然指画诸宰相前,余庆叱去。未几,罢为太子宾客。后涣以赃败,帝浸闻叱去事,善之。医工崔环者,自淮南小将除黄州司马,余庆执奏:“道散将无功受五品正员,开徼幸路,不可。”权者不忧。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肄乐禁用鼓,余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太溢,人不以为贵,帝亦恶之,始诏余庆条奏惩革。迁尚书左仆射。仆射比非其人,及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帝患典制不伦,谓余庆淹该前载,乃诏为详定使,俾参裁订正。余庆引韩愈李程为副,凡损增仪矩,号称详衷。复为太子少师,封荥阳郡公,兼判国子祭酒事。建言:“兵兴以来,学校废,诸生离散。今天下承平,臣愿率文吏月俸百取一,以资完葺。”诏可,穆宗立,加检校司徒。卒,年七十五,赠太保,谥曰贞。余庆少砥砺,行己完洁。仕四朝,其禄悉赒所亲,或济人急,而自奉粗狭。至官府,乃开肆广大,常语人曰:“禄不及亲友而侈仆妾者,吾鄙之。”大抵中外姻嫁,其礼献皆亲阅之。后生内谒,必引见,谆谆教以经义,务成就儒学。自至德后,方镇除拜,必遣内使持幢节就第,至则多馈金帛,且以媚天子,唯恐不厚,故一使者纳至数百万缗。宪宗每命余庆,必诚使曰:“是家贫,不可妄求取。”

(节选自《新唐书·郑余庆传》)

译文

郑余庆,字居业人。余庆年轻时擅长写文章,考中进士科。严震任山南西道节帅,上奏留他在幕府任职。贞元十四年,被授予中书侍郎。每当上奏对答,多陈述经义。他向来与度支使于邳交好,于邳凡是有所陈述,郑余庆一定会帮助他,于邳因事被贬官。又逢干旱饥荒,朝廷商议赈济禁卫十军,被中书史泄漏消息。叠加这两次过错,所以被贬为郴州司马。适逢会宗即位,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主管文书的官吏滑涣与宦官刘光琦相互倚靠共同作恶,每逢宰相议事,被刘光琦阻止或改变的,让滑涣去请求就一定如愿,因此四方的财货都争相送给他。杜佑、郑絪执政,对滑涣很是姑息。而且杜佑常以同辈待他,不称呼他的名字。等到郑余庆商议政事,滑涣傲慢地在各位宰相面前指手画脚,郑余庆呵斥他离开。不久,被免去宰相担任太子宾客。后来滑涣因为贪污败露,皇帝渐渐听说郑余庆呵斥滑涣离开之事,认为他做得好。有个叫崔环的医工,自淮南小将授任黄州司马,郑余庆坚持上奏:“各道的散将没有功劳而得到五品正员的待遇,这是开侥幸之路,不行。”掌权的人不高兴。自从朱泚叛乱,都城多次受到惊扰,太常练习音乐禁止用鼓,郑余庆认为时世太平已久,上奏恢复原来的制度。当时多次大赦,官员大多增加官阶,官服泛滥,人们不把它当作尊贵,皇帝也厌恶这事,开始下诏让郑余庆分条陈述整顿改革。升为尚书左仆射。仆射近来任用了不适当的人,等到郑余庆因年高有德晋升此职,舆论广泛地推重他。皇帝忧虑典章制度缺乏条理,认为郑余庆精通前代的记载,于是下诏任命他做详定使,让他参与裁决订正。郑余庆举荐韩愈、李程为副职,凡是他们减损增加的礼仪规范,都称得上详尽适中。再任太子少师,封为荥阳郡公,兼管国子祭酒事务。他建议说:“用兵以来,学校荒废,诸生离散。今天下太平,我希望从文官月俸中拿出百分之一,来资助完善修葺学校。”皇帝下诏同意。穆宗即位,加封检校司徒。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太保,谥号贞。郑余庆少年时磨练节操,立身行事清正纯备。在四朝为官,他的俸禄全部周济亲戚,或是救人急需,而自己的日常供养只是粗衣食小房屋。到了官府,却追求宽广,常常对人说:“俸禄不给亲友而使仆妾生活奢侈,我瞧不起这样的人。”大抵内外亲戚婚嫁,那些礼物进献都亲自过目。后辈拜谒,一定请来相见,拿经义谆谆地教导他们,一定要在儒学上有所成就。自至德以后,任命方镇官员,一定要派遣宦官拿着幢节前往宅第,到了之后官员就赠送很多金银布帛给宦官,并以此来讨好天子,唯恐赠送的礼物不丰厚,所以一个使者收受的钱财多至几百万缗。宪宗每次任命郑余庆,一定告诫使者说:“这户人家贫穷,不可胡乱索取。”

标签: 郑余庆

更多文章

  • 唐朝郑余庆人物生平简介,葫芦宴客、好用古语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郑余庆

    郑余庆年轻时勤奋好学,善做文章,在大历年间考中进士。建中四年(783年),郑余庆被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辟为幕僚,授为节度从事,累迁至殿中侍御史,后因父丧辞职。累官拜相贞元元年(785年),郑余庆被征召入朝,历任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后被选为翰林学士。贞元十三年(797年),郑余庆改任工部侍郎,并主持吏

  • 邓州宰相群之辅佐大唐七朝的宰相——赵宗儒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宗儒

    赵宗儒(746年-832年),邓州穰县人(今河南邓州市)人,唐朝中期宰相、诗人。赵宗儒凭借其出类拔萃的文才升迁,历仕唐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七朝,晚年以司空致仕(即退休)。他历任翰林学士、给事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

  • 唐朝宰相赵宗儒人物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宗儒

    赵宗儒出身南阳赵氏 。唐代宗大历(766年—779年)年间,赵宗儒登进士第。最初获授弘文馆校书郎。一年后,又在“书判”科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补任陆浑县主簿。数月后,入朝任右拾遗,充任翰林学士。建中四年(783年),赵宗儒调任屯田员外郎,仍任翰林学士。此年冬,“泾原兵变”爆发,赵骅逃匿于山谷,不久后便

  • 宰相贾耽的故事,以社稷为重军权次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贾耽

    贾耽(730年-805年),字敦诗,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唐代著名地理学家、宰相。曾居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十三年宰相,于宰相位上虽然没有安危大计的建言,然其恭行温厚,时人称为淳德君子。唐朝时,贾耽担任山南节度使,派遣行军司马(官职名)樊泽,向朝廷奏事。樊泽完成任务返回以后,就在这一天,贾耽正摆宴

  • 《新唐书·贾耽传》原文及翻译,贾耽,字敦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贾耽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

  • 贾耽是什么人?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贾耽

    贾耽出身于仕宦世家。贾耽从小喜欢读地理书籍,喜爱骑马射猎。青少年时期勤奋读书,博闻强记 。天宝十年(751年),22岁的贾耽以通晓两经登第,从此走上仕途。乾元元年(758年),贾耽出任贝州临清(今河北清河)县尉。不久,又转任绛州正平(今山西新绛)县尉。在处理日常政务中表现出色,得到太原尹王思礼赏识,

  • 董晋这位看似窝囊的老头,却是唐朝的真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董晋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国难临头的年代,就有这样的大丈夫,屈伸黑暗之中,忍受冷眼嘲笑,却以刚强身躯,为国家撑过艰危。与热血厮杀的硬汉一样,他们,亦是真英雄!比如大唐贞元十五年,即799年3月13日,一位病故在开封宣武节度副大使任上的老头

  • 董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董晋,字混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董晋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擢明经。肃宗幸彭原,上书行在,拜秘书省校书郎,待制翰林。大历中,李涵持节送崇徽公主于回纥,署晋判官。回纥恃有功,见使者倨,因问:“岁市马而唐归我贿不足,何也?”涵惧,未及对,数目晋,晋曰:“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

  • 唐朝中期名臣董晋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董晋

    董晋在唐玄宗后期中明经科,唐肃宗即位后,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供职翰林。之后,还任过汾州司马、淮南节度使崔圆的判官,及主客员外郎等职。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董晋曾随同李涵护送崇徽公主嫁回纥,因不辱使命,回朝后拜司勋郎中,后迁转秘书少监、左金吾将军等职。唐德宗即位后,董晋先在朝廷太府卿、

  • 柳浑一身正气,坚持正义,决不低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柳浑

    柳浑(714年-789年3月6日 ),原名柳载,字夷旷,一字惟深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 。唐代名相、诗人,南梁左仆射柳惔六世孙。柳浑出身河东柳氏东眷房 ,他早孤,却力学不辍。天宝元年(742年)进士及第,历任单父县尉、衢州司马、监察御史、江南西路都团练判官等职。后为袁州刺史,迁左散骑常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