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大臣孔巢父人物生平简介,为什么被称“知君名宦”?

唐朝大臣孔巢父人物生平简介,为什么被称“知君名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057 更新时间:2024/1/17 10:46:14

孔巢父(?-784),字弱翁,唐朝大臣,冀州(今冀州市)人,孔子三十六世孙,“竹溪六逸”之一,与李白杜甫以及皇甫冉等文豪友善,亦有诗文佳作行世,后散失。

孔巢父德才兼备,初被举荐长安为官。约在天宝六载(747年)辞官归隐江东(今浙江会稽)。行前,京师好友蔡侯为其设宴饯行,杜甫曾在席间吟诗一首,以赞巢父之才德,题为《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曰: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哪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后来,孔巢父为扶救社稷,再度复出,担任湖南观察使。唐德宗建中年间,升至给事中。因其足智多谋,善于辞令,深得朝廷器重,称为“知君名宦”。

建中二年(781年),镇州李维岳、淄青李纳请求承袭父职,朝廷不允,魏博7州节度使田悦又代二人奏请,德宗仍不答应,田悦一气之下联合二李哗变。三镇之乱致使河北累年战祸,生灵涂炭。德宗于兴元元年(784年)命孔巢父为宣慰使前往平乱。孔巢父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冒死赶赴魏博,向田悦力陈顺逆之福祸,情理俱备,打动军心,将士皆愿“还为王人”,终使田悦率众归降。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奉命东征途中兵变,叛将朱讹人长安称帝,唐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前往救驾,屡有战绩。但因德宗听信奸相卢杞谗言,不许李怀光入朝觐见,故使李怀光背主而去,割据一方。孔巢父说降田悦的同年六月,德宗又令其前往招安李怀光。孔巢父再度深入虎穴,舍身为国劝降平叛,不幸为李怀光部众杀害。死后,朝廷追赠其为尚书左仆射,谥号“忠”。

相关事迹

唐玄宗末年,孔巢父曾与李白、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隐居于山东泰安府徂徕山脚下,纵酒酣歌,谈诗论赋,号称“竹溪六逸”。徂徕田园生活结束后,孔巢父被举荐赴长安做官。约在天宝六年(公元747年)辞官归隐江东(今浙江会稽)。行前,京师好友蔡侯曾设宴为其饯行,席间,诗人杜甫吟诗一首,以表述自己的心境,赞颂巢父的才德,题为《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后来孔巢父为扶救社稷,再度复出,任湖南观察使。唐德宗建中年间,孔巢父为朝中大臣,官至给事中。因其足智多谋,善于辞令,且破贼有方,深得朝廷器重,被称为“知君名宦”。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镇州李维岳和淄青李纳请示承袭父职,朝廷不允,魏博七州节度使田悦又代其二人奏请,德宗仍不答应。田悦恼羞成怒,联合李维岳、李纳等人哗变。河北三镇的叛乱致使连年战祸,生灵涂炭,官兵和叛兵浴血沙场,士卒死伤惨重。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德宗任命孔巢父为宣慰使前往平乱,孔巢父冒死赶赴魏博镇,舌战田悦,陈述顺逆之祸福,理据俱备,打动人心,终使田悦率众归降。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曾奉帝旨兵伐田悦。次年,泾原兵变,叛将朱泚(ci)入长安称帝,德宗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朱泚率兵猛攻,李怀光前去救驾,数败敌部,屡有战绩,迫使朱泚退归长安。因德宗轻信奸相卢杞的挑拨,不许李怀光入朝觐见,故李怀光耿耿于怀,以至背主而去,联合朱泚逼使德宗南逃汉中,并率军占领河中(今山西永济西),割据一方。孔巢父说降田悦叛军后,当年六月,德宗令其招安李怀光,孔巢父再度深入虎穴,舍身劝降,因言辞失宜,不幸为李怀光部下杀害。死后,朝廷追赠孔巢父尚书左仆射职,谥号“忠”。《旧唐书》、《新唐书》均有孔巢父传。

标签: 孔巢父

更多文章

  • 《新唐书·郑余庆传》原文及翻译,郑余庆,字居业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郑余庆

    郑余庆,字居业。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会宪宗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主书滑渙与宦人刘光琦相倚为奸,每宰相议,为光琦沮变者,令涣往请必得,由是

  • 唐朝郑余庆人物生平简介,葫芦宴客、好用古语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郑余庆

    郑余庆年轻时勤奋好学,善做文章,在大历年间考中进士。建中四年(783年),郑余庆被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辟为幕僚,授为节度从事,累迁至殿中侍御史,后因父丧辞职。累官拜相贞元元年(785年),郑余庆被征召入朝,历任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后被选为翰林学士。贞元十三年(797年),郑余庆改任工部侍郎,并主持吏

  • 邓州宰相群之辅佐大唐七朝的宰相——赵宗儒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宗儒

    赵宗儒(746年-832年),邓州穰县人(今河南邓州市)人,唐朝中期宰相、诗人。赵宗儒凭借其出类拔萃的文才升迁,历仕唐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七朝,晚年以司空致仕(即退休)。他历任翰林学士、给事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

  • 唐朝宰相赵宗儒人物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宗儒

    赵宗儒出身南阳赵氏 。唐代宗大历(766年—779年)年间,赵宗儒登进士第。最初获授弘文馆校书郎。一年后,又在“书判”科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补任陆浑县主簿。数月后,入朝任右拾遗,充任翰林学士。建中四年(783年),赵宗儒调任屯田员外郎,仍任翰林学士。此年冬,“泾原兵变”爆发,赵骅逃匿于山谷,不久后便

  • 宰相贾耽的故事,以社稷为重军权次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贾耽

    贾耽(730年-805年),字敦诗,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唐代著名地理学家、宰相。曾居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十三年宰相,于宰相位上虽然没有安危大计的建言,然其恭行温厚,时人称为淳德君子。唐朝时,贾耽担任山南节度使,派遣行军司马(官职名)樊泽,向朝廷奏事。樊泽完成任务返回以后,就在这一天,贾耽正摆宴

  • 《新唐书·贾耽传》原文及翻译,贾耽,字敦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贾耽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

  • 贾耽是什么人?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贾耽

    贾耽出身于仕宦世家。贾耽从小喜欢读地理书籍,喜爱骑马射猎。青少年时期勤奋读书,博闻强记 。天宝十年(751年),22岁的贾耽以通晓两经登第,从此走上仕途。乾元元年(758年),贾耽出任贝州临清(今河北清河)县尉。不久,又转任绛州正平(今山西新绛)县尉。在处理日常政务中表现出色,得到太原尹王思礼赏识,

  • 董晋这位看似窝囊的老头,却是唐朝的真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董晋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国难临头的年代,就有这样的大丈夫,屈伸黑暗之中,忍受冷眼嘲笑,却以刚强身躯,为国家撑过艰危。与热血厮杀的硬汉一样,他们,亦是真英雄!比如大唐贞元十五年,即799年3月13日,一位病故在开封宣武节度副大使任上的老头

  • 董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董晋,字混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董晋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擢明经。肃宗幸彭原,上书行在,拜秘书省校书郎,待制翰林。大历中,李涵持节送崇徽公主于回纥,署晋判官。回纥恃有功,见使者倨,因问:“岁市马而唐归我贿不足,何也?”涵惧,未及对,数目晋,晋曰:“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

  • 唐朝中期名臣董晋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董晋

    董晋在唐玄宗后期中明经科,唐肃宗即位后,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供职翰林。之后,还任过汾州司马、淮南节度使崔圆的判官,及主客员外郎等职。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董晋曾随同李涵护送崇徽公主嫁回纥,因不辱使命,回朝后拜司勋郎中,后迁转秘书少监、左金吾将军等职。唐德宗即位后,董晋先在朝廷太府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