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用女儿的尸体为自己谋求权势的萧至忠

用女儿的尸体为自己谋求权势的萧至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843 更新时间:2024/1/11 8:40:04

我们总说,为人父母者,是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再说“虎毒不食子”,又更何况是作为腹有诗书的人。但历史上就出个这么一位为了谋求权势,不惜利用自己女儿尸体的无耻之人,他就是唐朝时候的萧至忠

唐中宗时,萧至忠官居宰相。

萧至忠为人虚伪,平时外表严肃,总是说一些正直的话来标榜自己的德行,还时常向皇帝进谏,讲一些琐碎之事表达对皇帝的关切。因此被世人所称道,皇帝也说:“宰相中,至忠最怜我。”

当时唐中宗懦弱,韦皇后专权。韦皇后有心想要效仿婆婆武则天李唐江山又有覆灭的危险。正直的大臣们都纷纷向唐中宗进谏,以免韦皇后乱国。这个时候,萧至忠却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出面为韦皇后辩解,力挺韦皇后。

韦皇后知道了,就极力拉拢萧至忠,并且让自己的表弟娶了萧至忠的女儿。

萧至忠为了讨好韦皇后,巩固自己的地位,真是处心积虑、恬不知耻。

萧至忠了解到韦皇后有一个弟弟,叫韦洵,没有娶亲就去世了。萧至忠刚好有一个女儿,也是未成年就死亡了。于是萧至忠便赶紧去和韦后商议,要把他阴间的女儿嫁给韦皇后阴间的兄弟,让他们结为夫妻,即所谓的“冥婚”。韦皇后当然求之不得,满心欢喜地答应了。萧至忠不顾世人的讥笑和非议,选定了良辰吉日,把女儿的棺椁从坟墓里挖出来,送入了韦洵的墓穴,并举行了隆重的“冥婚”大典。

终于,萧至忠和韦皇后成功攀上了亲戚,更得韦皇后信任。

正在萧至忠春风得意、如鱼得水的时候,李隆基等人发动了政变,韦皇后被诛灭了。

萧至忠忽然就从山顶掉到了谷底,这个跳梁小丑马上换了一副嘴脸,第一个跳出来揭发韦皇后的罪行。为了和韦皇后划清界限,他亲自动手,掘了坟墓,把女儿的棺椁又迁了回去。

萧至忠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竟然拿女儿的尸体当做获取权势的工具。可怜他的女儿,一会儿“被结婚”,一会儿又“被离婚”,死了都不得安宁。不知道泉下有知,对这个无耻的父亲作何感想。

当然,萧至忠也没有什么好下场。他随后投靠了太平公主,但最终被争皇位的唐玄宗李隆基一起诛灭了。

史书评价他:外表正直无私,内在没有操守,做事以权衡自身得失为标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墙头草、变色龙。所以这样的一个人,会利用自己女儿的尸体来谋求权势,也就不奇怪了。

标签: 萧至忠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萧至忠:错事虽多才能依然令人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萧至忠

    萧至忠是在唐中宗和玄宗统治时期的一名朝廷大员,他曾经担任过监察御史等职位,后来因为依靠着武三思而成为御史中丞,并且在707年的时候成为了当朝的宰相,并且还是当时的中书侍郎。本来他在朝中也算是重要人物,然而人们对萧至忠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的,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和他本人的做法有关的,那么人们对萧至忠的评价是

  • 朝廷大员萧至忠:错事虽多才能依然令人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朝廷大员萧至忠

    萧至忠是在唐中宗和玄宗统治时期的一名朝廷大员,他曾经担任过监察御史等职位,后来因为依靠着武三思而成为御史中丞,并且在707年的时候成为了当朝的宰相,并且还是当时的中书侍郎。本来他在朝中也算是重要人物,然而人们对萧至忠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的,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和他本人的做法有关的,那么人们对萧至忠的评价是

  • 唐朝宰相萧至忠人物生平,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萧至忠

    萧至忠(?-713年),兰陵(今山东兰陵)人,唐朝宰相,秘书少监萧德言曾孙。萧至忠出身兰陵萧氏皇舅房,早年曾任畿尉,后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因依附武三思被擢升为御史中丞,改任吏部侍郎。景龙元年(707年),萧至忠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景龙三年(709年),升任侍中,依附于皇后韦氏。唐隆政

  • 唐朝宰相萧至忠依附于太平公主!萧至忠是忠是奸?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萧至忠

    唐朝宰相萧至忠依附于太平公主!萧至忠是忠是奸?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萧至忠是唐睿宗时期的宰相,当时他依附于太平公主,成为刑部尚书、中书令。萧至忠出生于兰陵,早年在伊阙县、洛阳县担任县尉,后来因为弹劾宰相苏味道立下功劳,官品越级升为吏部员外郎。但在唐龙政变后,萧至忠选择站在太平公

  • 史上被皇帝错杀的2位大臣,张蕴古和晁错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晁错,汉朝

    中国历史上有些时候皇帝在某种原因下,不得不杀一些大臣,比如盛怒之下,比如情急之下等等。结果有时候不该杀的也杀了,于是杀完后又后悔不已,比如下面这两位被皇帝错杀的大臣。第一位是晁错。晁错,这可能是死的最冤的大臣了。晁错,西汉政治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为太子老师,也就是汉景帝的老师。汉景帝继位后,

  • 张蕴古献大宝箴,为什么在新唐书中删去全文?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蕴古,大宝箴

    唐太宗即位时,张蕴古献《大宝箴》一篇。所谓《大宝箴》乃是张蕴古上书给唐太宗的一篇劝诫书。帝王之位曰“大宝”,箴是一种文体,即劝诫讽喻的箴言。张蕴古献《大宝箴》就是希望唐太宗做个有为的圣明君主,并提出为此所要注意的各项事件的纲要。《新唐书》将张蕴古的姓名事迹附记在《文艺·谢偃传》后,没有记载这篇文字,

  • 张蕴古是谁?唐太宗李世民为何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蕴古,唐太宗

    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因为一个名叫张蕴古的人,专门制定了一条法律规定,影响了人们上千年。张蕴古,他是唐朝相州洹水人,此人自幼聪慧不凡,长大以后更是博览群书,学识过人,记忆力尤其好。后来,张蕴古做了朝廷官员,他做事滴水不漏,在官场上名声很好。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初,张蕴古还专门作了一篇《大宝箴》献给李世

  • 贺知章《采莲曲》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采莲曲,贺知章,稽山,镜,风

    古诗《采莲曲》年代:唐作者:贺知章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作品赏析这首诗作于越州(今绍兴市)镜湖旁,时间应是他告老回乡的夏天。他回乡后定居于镜湖边的“道士庄”,即今绍兴市五云门外,每天都能看到镜湖的水波,及镜湖上的采莲人与采芰荷的人。何谓镜湖?传说是大禹治水时

  • 贺知章《太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太和,贺知章,唐,天,同

    古诗《太和》年代:唐作者:贺知章昭昭有唐,天俾万国。列祖应命,四宗顺则。申锡无疆,宗我同德。曾孙继绪,享神配极。作品赏析三年禅社首祭地祗乐章八首”,署名“太常少卿贺知章作”。其中第八首《灵具醉》为源乾曜所作,不录。注:以上七首《旧唐书·音乐志》作“玄宗开元十

  • 贺知章《咏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咏柳,春天,贺知章,树,丝,叶

    古诗《咏柳》年代:唐作者: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品赏析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